护理学导论测试题 下载本文

一、选择题

第一章 绪论

1. 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照顾家中伤病者,形成主要的照顾方式是( ) A.“自我保护”式B.“家庭式”C.宗教式D.社会化服务E.护理社团 2.科学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 )

A.17世纪中叶B. 18世纪中叶C. 19世纪中叶D. 20世纪初期E.20世纪中叶

3.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南丁格尔和护士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伤员死亡率从42%降到( )

A.2.0% B.2.2% C.5.0% D.5.5% E.10.0% 4.记载“肾病勿食盐”观点的医学经典著作是( )

A.《备急千金药方》B.《妇人大全良方》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E.《五禽戏》

5.将“nurse”一词译为“护士”的护理前辈是( ) A.南丁格尔B.钟茂芳C.王琇瑛D.林菊英E.韩德森 6.我国举行首次护士执业考试的时间是( )

A.1950年B.1979年C.1993年D.1995年E.1998年

7.为加强我国护理界与国际间的交流,1985年卫生部在北京设立了( ) A.护理教育中心B.临床护理中心C.全国护理中心D.世界卫生护理发展中心E.国际护理交流中心

8.恢复护理健康的护理实践活动有( )

A.合理膳食B.戒烟限酒C.功能锻炼D.控制疼痛E.定期体检 9.帮助人群获取在维持或增进健康时所需要的知识及资源属于( ) A.促进健康B.预防保健C.维持健康D.恢复健康E.减轻痛苦

10.强调护理是一门专业,医患双方是合作伙伴,符合下列护理阶段特点的是 A.以病人为中心B.以疾病为中心C.以人的健康为中心D.以预防保健为中心E.以疾病治疗为中心

11.1997年WHO提出的战略目标是( )

A.以系统论组织护理工作B.按人的基本需要组织护理工作C.全球运用护理程序D.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E.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2.有关人的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是一个闭合的系统B.人只受生物学规律控制C.人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D.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和基础E.护理学研究的对象时住院病人 13.下列对环境的认识,不妥的是( )

A.人与环境相互作用B.人可以改变环境C.环境决定人的健康D.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E.环境是动态的和持续变化的

14.沈某,女,45岁。因卵巢囊肿需进行手术治疗,护士小李于术前进行导尿管留置,引出尿液排空膀胱,以避免手术中误伤,此项护理措施属于( ) A.临床护理B.护理教育C.护理管理D.社区护理E.护理研究

15.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的护理工作方式为( )

A.责任制护理B.小组制护理C.功能制护理D.个案护理E.系统化整体护理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1.下列哪一项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

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心理因素D.行为与生活方式E.社会因素 2. 影响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不包括( ) A.遗传结构B.性别C.年龄D.身高E.种族

3.WHO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所占比例是( ) A.80% B.70% C.60% D.50% E.40%

4.WHO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遗传因素所占比例是( ) A.30% B.25% C.20% D.15% E.10%

5. WHO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是( ) A.25% B.20% C.15% D.10% E.8%

6. WHO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气候秦素所占比例是( ) A.20%B.15%C.10%D.8%E.7%

7.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不包含( )

A.社会政治经济B.执业情况C.文化教育背景D.医疗卫生服务系统E.身心交互作用

8.疾病的一级防御又可称为( )

A.病因预防B.发病学预防C.临床前期预防D.临床期预防E.病残预防 9. 疾病的二级防御又可称为( )

A.病因预防B.发病学预防C.临床期预防D.临床后期预防E.病残预防 10. 疾病的三级防御又可称为( )

A.病因预防B.发病学预防C.临床前期预防D.临床后期预防E.病残预防 11.健康促进的基础是( )

A.疾病预防B.健康教育C.减轻痛苦D.恢复健康E.维护健康 12.在疾病三级预防中重点强调的是( )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临床期预防E.病残预防 13.提高社区民众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 )

A.社区护士B.社区医生C.社区其他工作人员D.他们自己E.他们家庭人员 14.孕妇小张,孕龄24周,生活正常,无不适症状。社区护士家访时交代其做产前检查,此项内容属于哪一级疾病预防( )

A.一级预防B.病因预防C.二级预防D.临床期预防E.病残预防

15.护士小张为患有脑卒中后遗症的戴先生进行家庭访视,指导他如何使用步行器和轮椅,此项内容属于哪一级疾病预防( )

A.一级预防B.病因预防C.二级预防D.三级预防E.临床后期预防

第三章 护士与病人

1.角色期待是社会对个体所处的角色地位,应具有的态度、行为方式寄予的( ) A.认知B.期望C.过程D.功能E.责任 2.病人社会角色职责的免除程度不取决于

A.疾病的性质B.病人的责任心C.疾病严重程度D.病人支持系统E.病人的主动性

3. 传染病隔离病人角色适应中易产生的心理反应是( )

A.主观感觉异常B.情绪不稳定C.孤独感增强D.猜疑心重E.害羞与罪恶感 4. 关于护患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护理活动中形成B.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C.一种专业性互动关系D.以护士为中心的关系E.一种治疗性关系

5. 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是一种职业行为,是护理工作的需要。其护患关系的性质属于( )

A.帮助与被帮助人际关系B.工作性人际关系C.专业性人际关系D.治疗性的人际关系E.多元化的互动关系

6. 下列病人适合使用主动-被动型护患关系模式的是( ) A.早产儿B.产妇C.流感病人D.肾炎病人E.贫血病人 7. 护患关系建立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

A.病人入院后6小时内B.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C.护患双方一见面D.安置病人在病床后E.给予病人测生命体征 8.下列不属于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

A.环境因素B.服务对象因素C.人为因素D.社会因素E.护士因素 9.“告诉病人做什么”、“护士教会病人做什么”这种特征的护患关系模式适用于( )

A.婴幼儿B.智力低下病人C.神志清楚病程短病人D.康复期病人E.精神障碍病人

10. 李某,男,40岁。被诊断为肺炎,需住院治疗,但病人认为医生诊断有误,不能配合休息治疗。其角色适应不良是( )

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

11.一位母亲因自己生病而无法照顾孩子的生活,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悲伤。其角色适应不良是( )

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

12. 王某,踝关节骨折治疗康复阶段,对见答案功能锻炼产生畏惧,怕疼痛,不肯配合康复治疗。其角色适应不良是( )

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

13.廖某,女,40岁。因胃溃疡出血而住院治疗一周,今天儿子突发意外骨折住院,廖某坚持出院到骨科照顾儿子。其角色适应不良是( )

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

14. 郑某,男,55岁。直肠癌症晚期,拒绝护士给予化疗,将护理治疗盘推落地上,其角色适应不良是( )

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

15. 姜某,女,60岁。入院后责怪医院环境不整洁,病房条件不好,膳食也不好,其角色适应心理反应是( )

A.焦虑、恐惧B.情绪不稳定C.自尊心增强D.猜疑心加重E.主观感觉异常

第四章 护理支持性理论

1.护理程序的框架构成主要理论依据是( )

A.系统理论 B.需要理论 C.压力理论 D.成长和发展理论 E.适应理论

2.下列哪个系统不是自然系统( )

A.原始森林 B. 生物体 C. 卫生系统 D.河流 E.生物圈 3.外界环境变化导致机体生理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反应是( )

A.社会适应 B.代偿性适应 C. 感觉适应 D.文化适应 E.技术适应

4.医疗护理操作前未向病人解释而致病人紧张,此压力源属( )

A. 不被重视 B.丧失自尊 C. 信息缺乏 D. 环境陌生 E.疾病威胁

5.按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观点,对刚入院的高热病人,护士应满足其(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6.王某,女性,27岁。住院期间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情绪低落,时常哭泣。对其最适宜的护理措施是( )

A.主动找病人交谈 B.通知主管医生 C.注射镇静剂 D.鼓励病人倾诉 E.改善病人的自我形象

7.护士在照顾病人时,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亲友探视等措施,能更好地满足病人(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8.某病人因面部烧伤留有瘢痕,不愿见人,此时护士应考虑其(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9.当个人难应对压力时,可考虑( )

A.自我评估 B.调节自我 C. 争取社会支持 D. 承认事实 E.承认不足

10.人类最卓越的特征是( )

A.感受刺激 B.生理代偿 C. 紧张反应 D.主动适应 E.被动适应 11.由于压力源的刺激,机体产生一系生理变化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呼吸加快 B.血压升高 C.肌肉张力增加 D. 记忆力减退 E.动作加快

12.个体发展潜伏期的快乐中心在( )

A.生殖器 B.口部 C.外界环境 D.肛门 E.直肠 13.个体发展的“第一反抗期”是指(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14.佛洛依德性心理发展学说中以口部为快乐中心的时期是( ) A.口欲期 B.肛欲期 C.性蕾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

15.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危机为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的时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第五章 护理理论与模式

1.自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

A.Neuman B.Roy C.Orem D.Leininger E.Nightingale 2.适应模式的提出者是( )

A.Neuman B.Roy C.Orem D.Leininger E.Nightingale 3.健康系统模式的提出者是( )

A.Neuman B.Roy C.Orem D.Leininger E.Nightingale 4.跨文化理论的创立者是( )

A.Neuman B.Roy C.Orem D.Leininger E.Nightingale 5.自理缺陷理论的内容是( )

A.什么是护理 B.人有哪些自理需要 C.人何时需要护理 D.人有哪些自

理缺陷 E.如何提供护理帮助

6.下述病人应提供支持-教育系统的是( )

A.全麻未醒的病人 B.高位截瘫的病人 C.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 D.糖尿病平稳期的病人 E.下肢骨折牵引的病人

7.根据奥瑞姆的自理理论,对于昏迷病人一般应采取的护理系统是( ) A.全补偿系统 B.功能补偿系统 C.部分补偿系统 D.支持-教育系统

E.锻炼补偿系统

8.根据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的内容,属于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求是( ) A. 维持独处和社会交往的平衡 B.摄入空气、水、食物 C. 应对失去亲人的情况 D.患病后做出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 E.预防对健康有危害的因素

9.下述内容不属于适应方式类型的是( )

A.生理功能 B.自我概念 C.角色功能 D.相互依赖 E.适应水平 10.在Roy适应模式中,对输入刺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凡能够激发个体反应的信息均为刺激 B.对个体的影响程度最大为主要刺激 C.先关刺激通常是不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D.固有刺激通常是不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E.主要刺激是原有的、构成本人特征的刺激

11.根据Roy适应模式,下述行为反应属于生理功能方面的是( )

A. 自我形象紊乱 B.角色冲突 C.分离性焦虑 D.营养不良 E.自备自责

12.下列有关纽曼模式中弹性防御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弹性防御线位于个体防御系统的最外层 B.弹性防御线是一个虚线圈 C. 弹性防御线也受系统5个变量的影响 D.弹性防御线是后天获得的,与个体生长发育无关 E.弹性防御线可由于失眠等原因迅速削弱其防御效能 13.流感高发期,学校组织在校小学生注射流感疫苗,根据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学校此行为属于哪一级预防行为( )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早期预防 E.次级预防

14.莱宁格在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不包括( )

A. 文化 B.关怀 C.文化关怀 D.护理关怀 E.跨文化护理 15.属于“日出模式”的第一层次的内容是( )

A. 世界观和文化社会结构层 B.文化关怀与健康层 C.健康系统层 D.护理关怀决策层 E.护理关怀性维层

第六章 判断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

1.判断性思维的核心目的是( )

A.诊断推理B.质疑反思C.临床决策D.鉴别诊断E.演绎推理 2.不属于护士评判性思维核心认知技能的是( ) A.解释B.分析C.评估D.推论E.猜测 3.根据相关信息推测所得出的结论是( ) A.分析B.解释C.推论D.说明E.自我调控 4.对推理的结论进行陈述以证明其正确性是( ) A.分析B.解释C.推论D.说明E.自我调控

5. 一般情况下,临床护理决策首先提倡使用哪种决策模式( )

A.病人决策模式B.护士决策模式C.共同决策模式D.医生决策模式E. 家属决策模式

6.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不包括( )

A.明确问题B.分析猜测C.选择方案D.实施方案E.评价反馈 7.影响临床护理决策的个体因素不包括( )

A.既往经验B.个人价值观C.个人社会地位D.个性特征E.思维方式 8.护理人际关系属于影响护理临床决策的哪种因素( ) A.个体护理B.情景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因素E.自然因素 9.下列哪项是影响护理决策的环境因素( )

A.价值观B.决策风险性C.护理专业规范D.决策时间限制E.个性特征

10. 下列影响临床护理决策因素中属于情景因素的是( )

A.思维方式B.决策时间限制C.护理人际关系D.病房设置E.情感倾向 11. 关于循证护理错误的是( )

A.首先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B.收集相关证据很重要C.核心思想是接受现有的专业知识D.应该选择及使用其中最有效的证据E.循证护理理由由六个步骤组成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 )

A.最佳证据B.护士临床经验C.评判性思维能力D.病人实际情况和愿望E.护士临床技能

13. 循证护理中,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证据按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程度分为5级,其中3级证据指( )

A.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设计严谨的RCT的系统评价B.证据来自于多中心非随机但设计严谨的试验C.证据来自于多中心或研究小组设计的非实验性研究D.专家意见E.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适当样本量、设计合理的RCT

14. 循证护理中,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证据按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程度分为5级,其中2级证据指( )

A. 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设计严谨的RCT的系统评价B. 证据来自于多中心非随机但设计严谨的试验C. 证据来自于多中心或研究小组设计的非实验性研究D.专家意见E. 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适当样本量、设计合理的RCT

15. 循证护理中,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证据按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程度分为5级,其中4级证据指( )

A. 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设计严谨的RCT的系统评价B. 证据来自于非随机但设计严谨的试验C. 证据来自于多中心或研究小组设计的非实验性研究D.专家意见E. 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适当样本量、设计合理的RCT

第七章 护理程序

1.组成护理程序基本框架的理论是( )

A.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B.方法论C.系统论D.交流论E.解决问题论 2. 属于客观资料的是( )

A.疼痛剧烈B.焦虑C.紧张D.心率增加E.皮肤发痒 3.下列收集的资料中,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

A.血压160/130mmHg B.右上腹部有一个3cm×5cm的肿块C.肠鸣音亢进 D.病人头晕、腹胀 E.每日腹泻4次

4.在护理诊断陈述的PES公式中,“S”表示的含义是( )

A.健康问题B.病因或相关因素C.症状和体征D.病人的心理状况E.辅助检查

5.护理程序的最初阶段是( )

A.计划B.评估C.护理诊断D.实施E.评价 6.护理诊断是针对病人的( )

A.疾病诊断B.疾病的护理过程C.疾病发生的原因D.疾病的治疗手段E.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7.作出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 )

A.第一步骤B.第二步骤C.第三步骤D.第四步骤E.第五步骤 8.不属于护理诊断的是( )

A.尿失禁B.营养失调C.体温过低D.阑尾炎E.活动无耐力

9.下列关于预期目标的说法不妥的是( )

A.一个护理诊断可有多个目标B.目标陈述中应该有时间限度C.目标陈述可以是护士或病人的行为D.目标陈述应简单明了,切实可行E.目标应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

10.护理评估中,资料的直接来源是( )

A.病人本人B.其他卫生保健人员C.病人亲属D.病人个人的医疗文件E.相关文献资料

11.张某,女,18岁。因患急性心肌炎入院,护士对其进行评估收集资料,其中属于主管资料的是( )

A.心动过速、发热B.感觉心慌、发热C.气促、感觉心慌、心率快D.气促、心动过速、发热E.心慌、疲乏、浑身不适

12.某病人3天出现呕血与黑便,并伴有头晕、心慌、恶心、口渴、乏力等症状,既往有肝病和胃史病,该病人的护理诊断之一是( )

A.上消化道出血:由溃疡引起B.门脉高压:由肝硬化引起C.上消化道出血:由胃炎引起D.液体量不足:由消化道出血引起E.上消化道出血:由胃粘膜脱垂引起

13.杨某,因发热、胸痛、咳痰3天入院,护理体检发现:病人体温38℃,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呼吸困难、皮肤干燥,该病人应首先解决的护理问题是( ) A.发热待查B.肺炎C.体温过高D.清理呼吸道无效E.肺部啰音

14.病人,男,20岁。因左下肢腓骨骨折,需功能锻炼,护理制定的远期目标是( )

A.病人患肢恢复行走功能B.3周后护士可帮助病人拄拐杖行走C.3个月后能重返工作岗位D.病人3个月后能独立行走E.6个月后腓骨断裂处完全愈合 15.病人,女,35岁。向责任护士反映病室人员嘈杂,影响休息。下列措施最适当的是( )

A.提供安眠药B.做好心理准备C.将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D.桌椅上钉上橡皮垫E.向其他病室人员宣教:保持病室安静

第八章 护理安全与防护

1.关于护理安全的描述不妥的是( )

A.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B.主要关注病人的安全C.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D.是医院护理质量提高的基础E.有利于保护护士的职业安全 2.关于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中描述不妥的是( )

A.展开护理安全方面的法律培训B.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C.发现不安全问题加重处罚D.重视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E.预防为主,消除隐患

3.护士发生锐器伤后容易血源性传播途径,其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是( ) A.结核病B.肝炎及艾滋病C.梅毒D.疟疾E.弓形虫病 4.下列哪项不属于物理因素引起的护理职业损伤( )

A.慢性腰肌劳损B.下肢颈静脉曲张C.缝合针刺伤D.腰椎间盘突出症E.氟化物中毒

5.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护理职业损伤( )

A.超负荷的工作B.病室环境嘈杂C.担心差错和医患纠纷D.社会地位低E.常常面对病人的痛苦情景

6.下列护理职业防护措施不妥的是( )

A.养成操作后正确洗手的习惯B.医疗废物应分类管理C.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应装满并严密封口D.提高职业防护意识E.护理人力配备合理 7.为避免生物性损伤,在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中欠妥的是( ) A.洗手B.戴口罩C.穿隔离衣D.免疫接种E.戴手套

8. 护士工作过程若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肥皂水清洗伤口B.消毒液消毒伤口C.及时上报护士长D.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E.做血清病毒学检查 9.关于负重伤的防护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工作时穿软底鞋、弹力袜B.可长期佩戴腰围C.多摄取富高脂类食物D.可弯腰用力搬起重物E.选用柔软的床垫

10. 下列关于化疗药物给药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使用不带排气孔的输液器B.为病人静脉穿刺时徒手操作C.排气时将药液排入弯盘中D.从茂菲滴管加药时快速推入E.药粉不慎撒落地上应先清扫 11.关于化学性损伤的防护,错误的是( )

A.操作台面铺橡胶单,便于擦洗B.在配有空气净化装置的专门配药室配置药液C.抽取药物前先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D.配药后应拖洗地面E.护士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

12.下列关于化疗药物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不妥的是( )

A.请求他人帮助共同处理B.溅到工作服上,立即更换衣物C.立即用肥皂水、流水清洗污染部位D.记录解除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E.药液溅入眼睛时迅速冲洗眼睛

13.有效应对不良心理-社会因素造成职业损伤的措施,不包括( )

A.准确评价自我B.能换位思考C.劳逸结合,合理膳食D.减少工作时间E.寻求专业帮助

14.护士小李在为艾滋病病人输液拔针后,不慎被针头划破其左手,其处理措施不妥的是( )

A.用肥皂水、流动字自来水反复冲洗伤口B.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损伤处的血液C.0.5%碘附消毒伤口D.立即抽血做相关病毒血清学检查E.立即按揉伤口,减少出血

15.病人王某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收住入院,护士小吴为病人注射后处理针头时不慎刺破手指,立即挤出血液、流水冲洗并消毒,小吴以前未处理过乙肝疫苗,此时她需要采取的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 )

A.加强营养B.检查肝功能C.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D.肌注丙肝球蛋白E.注射乙肝疫苗

二、填空题

第一章 结论

1. 中世纪护理的发展主要受到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的影响。

2. 世界上第一所护理学校创建于_____年,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建于_____年。

3. _____被誉为近代护理学的创始人,为纪念她国际护士会建立了_____基金会,并确定_____为国际护士节。

4. 南丁格尔撰写了大量的日记、书信和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_____和_____。 5. 护士的最高荣誉奖是_____,每_____年颁发一次。

6. _____是世界各国自治的护士协会代表组织的国际护士群众团体。 7. _____年“中华护士会”在江西牯岭正式成立,1964年更名为_____。1920年创刊,这是我国第一份护理专业报刊。

8. 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_____医学模式。

9.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_____,这是我国护理法制化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10. 护理学的任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11.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护理学概念演变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以_____为中心的阶段,以_____为中心的阶段,以为中心的阶段。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1.健康是一个复杂、_____、_____且不断变化的概念。

2.生态平衡健康观关注人体的体液、代谢等各种平衡,注重_____、_____、 _____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3.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

4.生存质量测定的内容包括躯体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疾病对病人个体的影响包括行为和情绪的改变、_____、_____、_____、 _____。

6.个体对躯体外观的自我感受是_____。

7. 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8. 疾病对社会的影响包括_____、_____、_____。

9. 一级防御是从病因上防止影响健康问题的发生,它涵盖了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

10 .二级防御中的“三早”是指_____、_____、_____健康问题。

第三章 护士与病人

1.角色特征是指角色具有_____、角色行为由_____。

2.角色转换是指个体承担并发展_____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个体必须通过不断的_____、_____和改变_____,使自己的_____逐步符合社会对个体新_____,最终有效完成角色的转换。

3.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入院时,护士应首先向病人做_____,并进行_____、规章制度、_____、_____、有关医务人员的介绍。通过这些常规指导,消除_____,树立_____,促使尽快进入_____。

5.护士角色具有:_____、_____、管理者、_____、_____、病人利益_____、_____和改革者等功能。

6.护士素质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具备的_____和_____。这种能力主要靠后天的_____和_____获得的。护士的基本素质应具备有:_____、_____和_____。 7.护患关系的性质具有:_____人际关系、_____人际关系、_____人际关系、_____人际关系和_____的互动关系。

8.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护患双方在共同建立发展_____过程中双方所发挥的_____的不同、各自所具有的_____的不同,将护患关系分为_____型、_____型、_____型三种基本模式。

第四章 护理支持性理论

1.系统的一般功能有_____、_____、_____和反馈。

2.需要的五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需要的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足病人需要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

5.人对压力的三线防卫是_____、_____、_____。

6.人的适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层次。 7.协助病人适应压力的护理方法_____、_____、_____。

8. 影响个体成长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_____、_____;个体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9.个体成长发展阶段中的第一反抗期是_____,第二反抗期是_____。

第五章 护理理论与模式

1.自理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家_____提出的,该理论由_____、_____和护理系统理论三部分组成。其中护理系统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类;_____部分是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2.罗伊的适应模式在结构上包括五个部分,即输入、_____、适应方式、_____和反馈。其中输入的是刺激和_____,刺激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种;适应方式包括生理功能、_____、_____和相互依赖四个方面;输出的结果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3.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是一个以_____为基础构建的护理模式,重点叙述与环境互动的人、_____、个体面对应激原做出的反应以及对应激原的_____4.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人的三种防御机制分别为抵抗线、_____和_____。

4.跨文化护理理论的重点是“_____”,护理的核心是“_____”。跨文化护理关怀包括_____、_____、_____和与文化相匹配的护理关怀。文化关怀具有_____和_____的特点。

第六章 判断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

1.评判性思维的构成包括智力因素、_____和_____。

2.评判性思维由六方面的核心认知技能及相对应的亚技能组成,核心认知技能为解释、_____、_____、推论、说明和_____。

3.在进行评判性思维时,护士应具有自信负责_____、_____、谦虚谨慎和_____等情感态度特征。

4.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学、_____、_____和护理科研中都得到了应用。

5.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包括_____、陈述目标、_____、实施方案和_____。 6.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包括确定性、_____和_____三种。

7.根据护士与病人在临床护理决策中角色定位不同,将临床护理决策分为三种;病人决策、_____和_____模式。

8.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_____和_____。 9.影响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个体因素、_____和_____等。

10 .影响临床护理决策的情景因素包括与护士本人有关的因素、_____、_____。 11 .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护士的临床经验和_____,病人的实际情况、_____和_____。

12 .循证护理的实施程序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__、传播证据、应用证据和_____。

13 .循证护理的证据来源主要包括系统评价、_____和_____等。

第七章 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目的是确认和解决病人对_____或_____健康问题的反应。

2.护理程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步骤组成。 3.护理程序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础上构建而成的。

4.根据资料的来源可分为_____资料和_____资料。

5.护理诊断中三段式陈述法是_____公式或_____公式,其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

6.护理目标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7.护理目标的陈述方式是_____+谓语+_____+_____和时间状语。 8.护理措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

9.护理记录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格式。

10 .在评价中,衡量目标是否实现有三种情况,即_____实现、_____实现和_____实现。

第八章 护理安全与防护

1.护理安全包括_____安全和_____安全。

2.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 3. _____是影响护理职业安全中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4.在临床工作中,造成护理职业损伤常见的物理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等,其中以_____伤最为常见。

5.感染锐器的伤害易引起血源性传播疾病,其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是_____、_____与_____。

6.临床护理职业过程中常接触化学物质易引起化学性损伤,这些化学物质最为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

7.为了避免发生锐器伤,注射器在使用后禁止_____回套针帽或分离污染的注射器与针头。

8.锐器伤发生后应立即捏住伤口_____,向_____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_____。

9.护士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若其_____,或未接种过_____,在伤后24小时内、第1、6个月应注射_____,在注射第一针疫苗的同时还应注射_____。 11.抽取化疗药物时,一次抽吸剂量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_____为宜。 12.艾滋病职业暴露后,若伤者HIV抗体阴性,预防性用药最好应在_____小时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