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检验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下载本文

⑤可疑被 HCV 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 HCV 抗体检查,并于 4~6

周后检测 HCV-RNA。

⑥可疑被 HIV 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

药,并尽快检测 HIV 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 6 周、12 周、6

个月等)。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①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②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 小时内向医院医务科报告,并报告院感

办,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4)灼伤

①碱类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 1~2%醋

酸或 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

和药物如 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②酸类灼伤:一般酸灼伤: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彻底冲

洗后可用 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

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浓硫酸灼伤:皮肤被浓

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

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强酸灼伤:强酸溅入眼内,用眼喷淋器冲洗时应,冲洗

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立即送眼科治疗。

(5)标本污染

①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 30-60

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②各种表面(地面、桌面)若被明显污染,用 1000-2000mg/l 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

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 30 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

毒液内浸泡 1 小时。

③仪器污染:应当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使用 75%酒精浸过污染表面,保持 1 小时,

用蒸馏水擦除仪器,抹布用后浸于有效氯消毒液内浸泡 1 小时。

④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应当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

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用 1000-2000mg/l 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

浸过污染表面,保持 30 分钟,然后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

子清理。然后再用 1000-2000mg/l 有效氯溶液由外向内擦拭污染区域。如果用簸箕清理

破碎物,簸箕在使用后也需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

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在所有这些操作过程中都应戴手套。如果实验表格

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

容器内。

9.高致病性微生物感染或泄漏:

(1)发现 I 类传染病源体,先封闭实验室或可能造成微生物扩散的场所,封闭标本。

(2)及时报告院感办和医务处。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严格按传染病防护法进行工作环境消毒和接触人员消毒。

(5)对各种可能污染性废物封存消毒。

10.离心管发生破裂

(1)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①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破裂,立即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 30

分钟,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 30 分钟。

②所有操作都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

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镊子夹着的棉花进行。

③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 1%的 84 消毒液

中。消毒后,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按照医疗垃圾相关规定处理。未破损的带盖离心

管应放在另一个 1%的 84 消毒液中,然后回收。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消毒后用水冲洗

并干燥。离心及内腔应用 1%的 84 消毒液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有使用

的全部材料都因该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2)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

①将密闭离心桶都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

②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

11.潜在感染性物质吸食入

(1)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将防护服进行消毒处理。

(2)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可能危害的(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

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1 小时内严禁人员入内。

(3)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人员的指导下来清除

污染。应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12.支持性文件

(1)检验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2)纠纷征兆报告制度

(3)急诊检验报告制度

(4)科室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5)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6)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13.附录:防止紧急意外事件院内联系电话

医务科电话:2180364

院感办电话:2180052

设备科电话:2180358

总务科电话:2180361

保卫科电话:2180390 2180110

总值班电话:15179241829(东院),15179241830 (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