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 - 古今词义异同 下载本文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一)古今词义的发展和变化大致可以分以下四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

江、河都属于这样的类型,意义范围扩大。 皮:《说文》“ ,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革:《说文》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 之形。“皮是剥皮,引申为兽皮,带毛,去毛称之革。”“皮之不存,毛之将焉附”《左传》《公羊传·宣十三年》“皮不蠹”注:“皮,裘也。”这里皮是经过加土制作的裘皮衣服,但也带毛。《周礼·天官·掌皮》“掌秩欠皮,冬 革。”至于人的皮,古代称“肤”。《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商君书·算地》“衣不暖肤”,是不能改成“皮”字,现在“皮”表达的意义范围扩大,去毛也称作“皮”“皮鞋”“皮夹克”“皮带”。而人的肤也称作皮,如“植皮”“手擦破了点皮”。

醒《说文》“醒,醉解也。”以字的结构上分析,它同醉都从“酉” ,酒坛状,从“酉”的字都与酒有关。《楚辞·渔父》“世人皆醉我独醒。”《左传·僖二十三年》“(齐)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到了唐代,醒的词义就扩大,睡眠状态结束也称作“醒”“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韩愈诗)“鸡声催欲曙,蟾景照初醒”(元稹诗)

脸,是后起字,(《说文》中无),中古广泛使用《韵会》“脸,目下颊上也。”可见“脸”仅仅指的是颧骨部分。温庭筠《菩萨蛮》“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晏殊《破阵子》:“笑从双脸生”“脸”是妇女擦胭脂的地方,所以,诗词中常有“红脸”“桃脸”“胭脂脸”“红脸桃花色”(陈后主词)古代面和脸区分很清楚,“匀面泪脸珠融”(欧阳修《凤楼春》)现在“脸”“面”,同义词。

菜:《说文》“菜,草之可食者”菜不包括肉类、蛋类。

睡,《说文》:“睡,坐寐也”“孝公见卫鞅,语事良文,孝公时时睡,弗听”《商君书》“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2.词义的缩小 在先秦泠指金属

金:在先秦泛指金属《说文》,把银注为“白金”“铜”注为赤金,“铁”注为黑金。

《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

金文:铸在铜器上的文字。甲文中没有“金”字金文中出现“金”“铜”但没有“铁、银”

《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予木属,试诸土

1

壤。”郭沫若说:“铁在未能锻成钢之前,品质赶不上青铜,故有美恶之分。”

到了铁、锡、银了现后“金”逐渐专指黄金了。《史记·文常本记》“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这个“金”的词义就缩小了。现在也只在“金属”“五金”“金工”这些词中保存着古义的痕迹。

瓦:现代主要指盖房子的建筑材料,另外还有“瓦罐”“瓦盆”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这里瓦是上古的一种纺锤。 《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瓦锅

《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陶器”

亲戚:古义比现在意义宽,除了称与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亲外,还可以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亲戚既殁,虽欲孝,谁孝?”

《国策秦策》“富贵则亲戚畏惧。”这里是指苏秦在封赵相后荣归故里,他的妻子敬畏得侧目而视,他的嫂子跪地上问他请罪。亲戚指的是妻子嫂子。现在谁要把父母妻嫂称作亲戚一定要被讥笑。

爱:古两意:一、亲爱、疼爱《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这是古今一致的。

二、爱惜 吝啬。

《老子》“甚爱必大费”(过分吝啬如然后遭致巨大的浪费) 《孟子·果志王上》“吾何爱一半?” 《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爱死” 现在吝啬义已消失。 除:“古而总,一宫殿台除”

《世说新语》“听事前除,雪后犹温”

二意义除去,引中为除旧生新、除夕、岁除,指一年最后一天,当除旧生新意义有联系现在主要是“除去”台阶和“除去”的其它引申义都不存在了。

宫:上古泛指房屋

《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固陵互堀穴而处焉。” 秦汉以后,帝王殿堂,住房才能叫做“宫”

阿房宫“未央宫”有的寺庙也可以叫做宫“雍和宫”

现在除了旧称外,只有某些文化娱乐场所才称作宫:“少年宫”“文化宫” 3.词义的转移,即词义由甲范围转到乙范围,它的主要特点是新义产生后,旧义不存在了,新旧义间有一定的联系。

坟:上古指大的土堆或河堤。

《楚辞·九章·夜郢》:“登大坟以远望兮。”

2

《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汝坟:汝水河堤 在远古人死了埋起来,并不堆土。 《礼记·檀弓》“古者墓而不坟。” 后来墓上堆土,就把土堆称作坟。 《史记·文帝记》“不治坟,欲为省。” 《说文》“坟,墓也。” 替:在先秦指废弃,衰微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替孟明”秦穆公认为是自己的责任,不废弃孟明的职务。

替:代替是后起的意思,《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汤:本义是指热水

《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九歌·云中君》“洛 汤兮沐芳”

汤今义是菜汤、米汤“赴汤蹈火”还保留着古义 色:古代“色”相当于今天的脸色。 《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 《战国策·赵策》“赵后之色少解。”

《史记·苏秦传》“韩王勃然作色”都指脸上的气色,神情。

“颜色”和“形容”都是联合词。《楚辞·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枯稿”。后来颜色指色彩,或而指脸色,相当古代的“色”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犯:敌人胆敢来犯,就消灭它。(贬义) 而在古代是个中性词

《左传·桓公五年》“若先犯之,必奔。”说我郑国的队伍如先进攻陈国队伍,陈国军队必然会溃逃。

爪牙:在先秦指武臣,也泛指辅佐君主的人,是一个带有赞美意味的词。 《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这首诗是歌颂祈父的,说他是有力的助手。 《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

到了后来爪牙引申指亲信、党羽,指供人驱使的人,就变成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爪和牙,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帮凶。”

谤:《新华字典》“恶意地攻击别人”(贬义)

古代中性,批评议论,多是下级臣民对上级,往往不是对面,而是在背后。 《左传·襄公十四年》“士传言,庶人谤”(普通百性不能参与朝政,听到国

3

君有错误就进行批评)

《史记·夏本记》“女无面庾,退而谤予。”(你不要当面说好话背后又批评指责我。)

《朝国策·齐策》“能谤议与高朝,闻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与“面刺”“上书谏”并列,可见不是恶意造谣中份。

(二)词义基本无变化,但词义的使用范围有了变化。 古代是词,现代往往是一个词素。

如:巩,现在汉语有两个意义,一指姓氏,一指“巩固”,后一个意义属于词素义,不能单独使用,只用来构词,“巩固”“巩膜”然而在古代它是一个词,可单独使用。

《诗经·大雅·瞻仰》“藐藐昊天,无不克巩”这里“巩”是“巩固” 济:在古代是常用词。①渡河;同舟共济,《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2、成功:无济于事,使成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3、帮助 救济 接济

李白诗:“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帮助别人并非为自己获得好处,处于也俗之中使人不猜嫌自己。)

我们说古今词义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上述词义已体现了这两方面,有些出版物就注意从古今词义的联系上来注释古书,《左传》记载一件事,楚武王侵犯随国,派一个使臣前去随国淡判,而把楚军驻扎在随国的瑕地,等待随国的答复,下边有这样一句话,“随人使少师董成”“少师”是官名,“董”是什么意思,是关键词,“董”是主持、董成,就是主持和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董犹今言主持。近代‘董事’之‘董’正取此义”这种适当联系现代汉语词素义来说明汉古语词义,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当然,从事这种工作要慎重,要多查字典,不能凭印象出发。

有一些词,在发展中另出现了口语形式,而原来的词作为一个构词部分,继续保持着生命力,例如古汉语的“奉”,就是现代汉语中的“捧”,“捧”是一个词“奉”虚化变成一个表敬词素,可构成“奉还”“奉送”“奉告”“奉劝”等“饮”在广东话里还用,在普通话里被喝代替,但“饮水站”“饮水处”“饮水思源”却不能换成喝。“惧”相应的口语词是“怕”,在先秦没有“怕”这个词它是后来产生的。唐韩愈已用“怕”字:“鬼神怕嘲咏”(《双鸟诗》),现在“惧”成为一个重要的词素,恐惧,畏惧,疑惧,惧内等,都不能改成“怕”字。从构词能力来说,有这种情况,古汉语流传下来由词变成词素的,其构词能力很强,而相关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