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下载本文

B、因为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石油分馏时,沸点相近做为气体跑出,因此石油分馏得到的馏分是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石油裂化得到是轻质汽油,裂解得到是乙烯等气态烃,故C说法错误; D、实验室里石蜡在氧化铝的催化下,得到汽油,故D说法正确。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0.1 mol/L的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Ba(OH)2溶液至沉淀刚好完全时发生反应:NH4HSO4+Ba(OH)2=BaSO4↓+NH3·H2O+H2O。NH3·H2O(SO42-)>c (H+)。错误;

B.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 (K+)+c (H+)=2c (CO32-)+c (HCO3-)+c (OH-).错误;

C.0.1 mol/L的NaOH溶液与0.2 mol/L的HCN溶液等体积混合,则发生反应:NaOH+ HCN=\2O。反应后溶液为NaCN 和HCN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由于所得溶液呈碱性,说明NaCN的水解作用大于HCN的电离作用,所以个微粒的大小关系为:c (HCN)>c (Na+)>c (CN-)>c (OH-)>c (H+),正确; D.NaOH溶液电离使溶液显碱性;CH3COONa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由于酸性CH3COOH> H2CO3> HCO3-。酸越强,盐水解的程度就越小。当溶液的pH相同时,盐的浓度就越大。故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是:c (NaOH)<c (Na2CO3) <c (NaHCO3)<c (CH3COONa),错误; 答案选C。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Zn原子序数为30,位于ⅡB族,所以,Z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A选项正确;

B.1分子HCHO含2个C-H键和1个C=O键,共有3个σ键,所以,1molHCHO分子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3mol,数目为1.806×1024,B选项正确;

C.HOCH2CN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C为sp3杂化,-CN(-C≡N)中的C为sp杂化,C选项错误;

D.[Zn(CN)4]2-中Zn2+与CN-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Zn为sp3杂化,[Zn(CN)4]2-配位原子形成正四面体,所以,

NH4++OH- H2O

H++OH-。c (OH-)>c (NH4+)>c

结构可表示为,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一般,两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有且只有1个σ键,如:C=O双键含1个σ键、1个π键,C≡N叁键含1个σ键、2个π键。 8.D 【解析】 【详解】

A、砷最高价为+5,砷酸的分子式为H3AsO4,故A错误;

B、红棕色气体是硝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NO2,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NO2在正极生成并逸出,故B错误;

C、As2S3被氧化为砷酸和硫单质,As2S3化合价共升高10,硝酸被还原为NO2,氮元素化合价降低1,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0:1,故C错误;

D、As2S3被氧化为砷酸和硫单质,1mol As2S3失10mol电子,生成2mol砷酸和3mol硫单质,所以生成0.15mol硫黄,转移0.5mol电子,故D正确。 9.D 【解析】 【分析】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含少量Ca2+、Mg2+)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和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具有较强还原性,根据(1)中黑色固体变红,(2)电极a附近溶液出现浑浊可知,a电极为阴极,放出氢气,生成氢氧根与镁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b电极为阳极,产生的氯气可氧化硫化钠生成硫沉淀出现浑浊,过量的氯气通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为H+中和了OH-,也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所致,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1)中黑色固体变红,是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

Cu+H2O,故A正确;

B.(2)电极a附近溶液出现浑浊,则a电极放出氢气生成氢氧根,与镁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相关反应为:2H2O+2e-═H2↑+2OH-,Mg2++2OH-═Mg(OH)2↓,故B正确;

C.(3)中溶液出现浑浊,是产生的氯气氧化硫化钠生成硫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l2+S2-═S↓+2Cl-,故C正确;

D.(4)中过量的氯气通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为H+中和了OH-,也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所致,故D错误; 故选D。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处于较高价态,因此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而高铁酸根离子水解产生的Fe(OH)3胶体又具有吸附水中杂质的作用,选项A正确; B、电子货币的使用和推广,减少纸张的使用,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理念,选项B正确; C、检查酒驾时,三氧化铬(橙红色)被酒精还原成硫酸铬(绿色),选项C错误;

D、自行车镀锌辐条破损后仍能抗腐蚀,是利用了原电池反应原理,锌为负极,保持辐条,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1.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同一主族的W和Y,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W是O,Y是S,则Z是Cl。X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6=1,所以X是Na,结合物质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O、Na、S、Cl。

A.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半径增大,有Cl<S<Na;一般情况下,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O原子半径最小;综合原子半径:O<Cl<S<Na,正确,A不选;

B.非金属性Cl>S,则S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Cl的气态氢化物,正确,B不选;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错误,C选; D.常温常压下,S的单质是固态,正确,D不选; 答案选C。 12.B 【解析】 【详解】

A.在25℃时:①C(s)+

11垐?O2(g)噲CO(g) ?H=-111kJ/mol②H(g)+O2(g)=H2(g) ;42?22?H2=-242kJ/mol③C(s)+O2(g)=CO2(g) ?H2=-394kJ/mol,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③-①-②得到CO(g) + H2 O(g) =CO2(g) + H2(g)△H= - 41kJ / mol,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反应①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K不变,故B错误;

C.平衡时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①达到平衡时,每生成1molCO的同时生成0.5molO2,故C正确;

D.反应②为放热反应,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且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则反应②断开2molH-H和1molO=O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4molO- H键所放出的能量少484kJ ,故D正确; 答案选 B。

【点睛】

反应热=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1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铝性质较活泼,能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Al位于H之前,所以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A错误;

B.金属阳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生成氢气而得不到钠,说明Na的活动性大于氢,所以可以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B错误;

C.常温下,浓硫酸和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该现象是钝化现象,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C正确;

D.构成原电池的装置中,作负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作正极的金属被保护,Fe、Zn和电解质构成原电池,Zn易失电子作负极、Fe作正极,则Fe被保护,所以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强氧化酸除外);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④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盐溶液反应,没有金属单质生成.如: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⑤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去说明非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如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置换氧化铁中的铁:Fe2O3+3H2 14.C 【解析】 【分析】

将一小块钠投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详解】

A.钠失电子生成Na+脱离金属钠表面进入溶液,从而破坏金属键,A不合题意; B.水电离生成的H+与Na反应生成NaOH和H2,破坏了共价键,B不合题意; C.整个反应过程中,没有离子化合物参加反应,没有破坏离子键,C符合题意; D.反应生成了氢气,从而形成共价键,D不合题意; 故选C。 15.B

2Fe+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