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弃船、救生训练演习概述 下载本文

船舶弃船、救生训练和演习

其他物品也要加固防止被浪打入海中。要将手摇泵、水桶、水瓢准备好,使之能随时可用,并且用绳索系好防止失落。

值班船员根据偶尔出现的太阳、北极星方位来确定救生艇漂泊方向。其他船员正在艇筏里面休息蓄力等待救助。

救生艇、筏还在洋面漂泊,搜救工作进展不快,两天以后由于EPIRB!(卫星示位标)电池耗尽,由于救生艇筏目标比较小,外界救援一时无法识别遇难的救生艇、筏位置。附近也没有船舶通过的迹象,淡水和食物紧张起来了。船员开始失望了,因为恐惧加上洋面风浪晃动一些船员病倒了,情况变的严重起来。船长、大副根据目前的情况,正在积极医治病员、并且鼓励船员增强获救的信心。

三天后天刚放亮,风浪开始平静了,在全体船员的努力终于躲过了一个生死考验的难关,救生艇筏还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由此,船长继续动员船员战胜困难,积极保存体力,克服心理恐惧的障碍,维持救生艇筏内的积极情绪。天下起阵雨,船长连忙动员部分船员收集雨水。他们把可以把能用来盛水的容器都灌满了。在采集雨水的同时,船长号召全体船员充分喝足雨水,以补充身体内的水分。由于气胀式救生筏顶蓬的集雨装置顶蓬上有一层盐分和其他物质,所以开始采集的雨水要倒掉,之后的雨水才可饮用。

船员在漂流待救过程中,开始要想方设法来补充食物,他们开始用鱼钩等工具抓捕海水中的鱼类食用充饥,根据学到的求生知识识别食物,抓飞鸟生吃充饥,由于得到了食物和淡水船员情绪渐渐好转。一些伤员仍然处于消极地心理恐惧之中,一些意志比较坚强的船员正在积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战胜伤病的信心。

第三天的中午之后,了望的船员发现了上空有轰鸣声,连忙通知船长、大副。船长、大副观察后果断命令水手长拿出了红光降落伞信号和黄色飘浮烟雾信号施放。

顿时,降落伞信号飞上了天空300米高度,持续了一分钟左右。在间隔了5分钟之后,又施放了一个降落伞信号,同时在艇筏附近投放了显著黄色烟雾信号。

不久救助飞机出现在艇筏上空,船长连忙打开了双向VHF手持对讲机。对正在接近的飞机进行了联络,救助飞机驾驶员听到船长的VHF对讲机呼叫后马上给予了回答,并摇动机翼表示已经发现了艇筏位置和告诉船长救助船只正在附近救援,大概在2小时后就会赶到艇筏位置。

船长、大副连忙动员大家做好获救准备,并保持镇静以应付还可能出现的困难局面。漂流三天多的船员们开始兴奋起来,部分船员兴奋过度昏厥过去了,稍许之后情绪才恢复了正常。

远处出现了船舶,船长命令二副将SART(雷达示位标)电源打开,打开后的SART忠实地发出了二极管的闪亮,表示信号正常发送。

三副拿出了反光信号镜,对着阳光将光线投射到正在驶来的救助船舶驾驶台。 救助船舶的雷达上出现了SART的反射波,同时值班驾驶员发现了艇筏人员投射过来的反光信号,快速向发现的目标驶来。

船长命令三副启动了救生艇发动机向着救助船驶去。救助船开始从上风舷慢慢接近了艇、筏,高大的船体使的艇筏处于了下风舷,海面变的平静了,给救助船提供了很好的施救机会。救助船放下了缆索,身体显得有些虚脱的水手长和船长、大副一起把救助船缆索接住,随后费劲地给艇筏系住。

救助船地船员们收紧了缆索,把救生艇、筏拉到了船舷边上。随后从软梯上下来两名水手,协助救生艇筏人员把克林吊吊索系在了救生艇上。当克林吊开始启动,救生艇、筏分别离开海面,全体船员双双获救。

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船员终于在救助船的救助下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成功获救。

作者:胡月祥、吴忠 Page 33 of 42 2006年5月11日执笔、30日完成

船舶弃船、救生训练和演习

十三.救助措施

当救生艇、筏被船舶、直升飞机救助时和接近陆地需要登陆时,以及遇难人员获救时应当注意一些事项,掌握一些常识,从而彻底获救。

A.船舶救助

1. 从救生艇、筏中救出

(1)当救助船舶接近时,救生艇、筏上的人员要注意救助船舶的动向及该船的螺旋桨,还要注意当时的风向,要听从救助人员的指挥。 (2)在救助船的一舷(下风舷),准备着缆绳、绳梯、绳网等物品,并在水面附近的干舷上准备安全绳和靠垫。救生艇、筏要驶到救助船的这一舷来。

(3)并靠救助船舶时,艇、筏上的人员应特别注意不要被夹挤在救助船和艇、筏之间,以免发生意外。

(4)靠好救助船后,要带好艇、筏的缆索,将救助船的绳梯或绳网下端放到艇、筏内,乘员扶住绳梯或绳网后再登梯上船。

(5)要让伤病员优先登轮,体弱无力,无法登轮的人员要用救助船上投下的绳索捆住身体,由救助船的人员帮助其登轮。

(6)在有风流时,当艇升到最高处(波峰上)再攀登绳梯或绳网登船。 2. 从水中救出

(1)落水人员在救助船接近前,为使救助船观察到自己的位置,夜间应将救生衣灯打亮,白天应将手举起摇动。

(2)当抓住救助船上的绳、网时,并不意味着已经获救,此时应特别注意一定要将绳、网抓牢,此外,当救助船向落水人员投去带救生绳索的救生圈时,应抓住救生圈并套住自己的身体。

3. 从遇险船中救出

(1)首先通过船上的通信系统与救助船取得联系,并告之遇险细节,以便配合救助船进行救助。

(2)救助船到来后,遇险人员要保持稳定,不要忙乱,应听从救助船指挥。 (3)伤员和患者应首先得到救助。

(4)当救助船无法接近遇险船而需要使用连裤救生圈时,遇险船一定要将导缆绳及牵引滑轮牢固地系连于船上,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连裤救生圈。在救助时要注意引绳不要被缠住或断裂。

B.直升飞机救助

直升飞机多用于沿岸或近海的救助,由直升飞机施行救助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其救助方法有: 1. 从水中救助落水人员

此种方法是指遇险人员已落入水中,直升飞机放下施救网,落水人员爬进施救网后直升飞机将其从水中捞起。

2. 从救生艇、筏中救人

从直升飞机上放下救生吊带或其他救生吊具,由艇、筏上的人员自己将吊带套在衣服的腋下然后绞上直升飞机,注意,不要让投来的用具击中头部。 3. 从遇险船中救人

(1)当发现飞机来救助时,遇险船应尽一切手段让飞机发现自己,诸如使用旗帜、橙色烟雾信号、日光发射镜及聚光灯灯手段。

(2)遇险船应选择一宽阔的甲板做为营救区,如可能可用白漆写个“H”字母的标记。

作者:胡月祥、吴忠 Page 34 of 42 2006年5月11日执笔、30日完成

船舶弃船、救生训练和演习

(3)在营救区附近要备有适用于扑救油类火灾的手提灭火器,如可能消防泵也应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4)营救如在晚上,可能妨碍飞机的物体,如大桅、烟囱等要尽可能有灯光照明,但这些灯光应不妨碍飞机驾驶员的操作。

(5)应使用船上的VHF16频道与飞机取得联系,以便获得最佳救助方案。 (6)救助过程中要听从飞机上的指挥。 4. 直升飞机的救助工具 (1)救生吊带

它是一种最普通的吊具,它起吊迅速,但不适合伤病员使用。其使用方法: ① 将救生吊带的环从头上套入并把双手伸入环中; ② 将环放在腋下并把安全扣拉向前方;

③ 提升前把环索位置调整好,双臂向下,以免滑脱。 (2)救生篮

救生篮三面是网,一面是入口,人员进入救生篮内坐好,抓紧网索以便支撑身体。 (3)救助担架

救助担架适用于伤病人员及体弱无力人员。 (4)被直升飞机救助时的注意事项

①直升飞机的风压容易使救生艇、筏倾覆,因此,艇、筏上人员应聚集在艇、筏的中央位置,直至全部被吊升为止。

②所有被吊人员均应穿着救生衣,对伤病员也不能例外,除非因穿救生衣容易使伤病加重,才可免于穿着。

③吊升伤病员是不得穿着宽松的衣服或未经捆扎的毛毯等物,以免影响吊升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④ 直升飞机升吊设备有时带静电,艇、筏上的人员要避免人体与之产生的放电现象,应先

让升吊工具接触海水后才能抓紧升吊设备。

⑤ 直升飞机吊放人员时,直升飞机与艇、筏的联络信号为: 勿吊升:手臂伸直,手指紧握,拇指向下。 吊升:手臂伸直,手指紧握,拇指向上。

⑥ 进入直升飞机后,没有指示不要脱掉吊具。

⑦ 在遇险者不能自救时,由直升飞机上放下一个特制环索,同时下来一个施救人员帮助遇

险者将环索套至腋下并提升到飞机内。

C.抛绳器的使用

抛绳设备主要用于难船,救生艇、筏与救助船舶或陆岸之间投递绳索,快速带缆得到救助,其特性如下:

(1) 能相当准确地将绳抛射到230米以外的目标方向。 (2) 它可由一个发射器和四根抛射绳组成。

(3) 抛射绳长320米以上,是由不易打结绕扣的材料制成的。 (4) 以火箭方式发射抛射体。

(5) 抛射体后部有约2米长的细钢索连接,以防发射时烧坏抛射器。细钢索的另一端连

接抛绳器。

抛射设备有各种各样,现介绍两种常见的枪式和桶装式抛绳设备的使用方法: 1. 枪式抛射设备的使用方法

①将抛射绳后端系固在船上,将抛射体的细钢索与抛射绳连接在一起。

作者:胡月祥、吴忠 Page 35 of 42 2006年5月11日执笔、30日完成

船舶弃船、救生训练和演习

②将底火装入发射筒底部拧紧。 ③将发射筒与发射器组装在一起。

④打开发射器的扳栓,扳向右侧,上好保险。 ⑤将抛射体放到发射筒内。

⑥去掉保险,手紧持住抛射绳设备对准目标方向,扣扳机发射。 2. 桶装式抛绳设备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前后盖。

②将抛射绳的后端系固在船上。 ③拔掉保险销。

④双手紧握把柄,对准目标方向发射。

十四. 船舶救生行动 (解说词)

人员落水与救助

人员落水集合区的指令:

(1) 人员落水、人员遇险、人员到右舷(火左舷)、到达集合地点。在人员落水和人员遇

险的情况下,救助艇的快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2) 当发现水中的人员时,船舶抛投的救生圈应尽量接近落水人员,如有人员落水,应

立即向驾驶台报告并保持巡视。(尽可能多抛投救生圈,以利于识别落水者位置)

(3) 值班驾驶员、船长一旦接到报告,应命令船员在集合地点集合,同时采取必要措施,

对落水人员保持巡视。一旦听到指示,所有船员在他们集合地点执行应急计划。任何船舶,在人员落水集合点的每个船员的职责都是事先做了规定的。

1. 救助艇的使用 (将镜头对准释放救助艇现场操作) (1)释放救助艇的准备

1)船员应尽快进入救助艇,并在5分钟内释放救助艇。 ①艏柱上的艏缆应固定在适当地方,以便随时解系。 ②艇罩应尽可能小,以保证长时间不需移动。

2)释放救助艇时现场指挥的有关步骤。救助艇释放到登乘甲板(与甲板平行的位置),所有登乘船员包括艇长等船,然后向船长报告“救助艇已准备完毕”。 3)艇长清点人数,检查所有艇员的着装(保温服按要求放在艇尾),检查服装及工作救生衣的穿戴法,检查他们所带的物品。如需要,该艇长应检查救助艇用于救援的准备,然后按照现场指挥的指令,启动艇机。

在行动过程中,艇长是总指挥,应根据船舶情况掌握动态,尽快将遇险人员救助上船。 (2)释放救助艇

1)船长驾驶船舶,将救助艇侧处于水中遇险人员的下风,使遇险人员处于上风,当船舶处在合适的位置时,船长下令“释放救助艇”。 船舶与遇险人员的距离视环境而定。无论如何船舶与遇险人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当船舶释放救助艇及救生艇驶离船舶时,避免由于船舶的横摇对遇险人员造成伤害。救助艇在驶离大船后应尽快到达遇险人员的位置。

当放艇的命令下达后,救助艇应以2节速度驶离。

2)救助艇的释放操作形式与救生艇相同。在释放救助艇期间,艇员要抓住救生绳,因为大船是向前移动的。当艇迎着大浪时,应停止释放。救助艇机启动应在接到启动命令时。在脱钩前,艇长应告诉艇员检查艇底阀是否关闭,燃油阀和冷却水阀是否打开。 2. MOB(人员落水)救生圈的使用

(a)货船或客船应根据其长度和使用的目的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圈。

作者:胡月祥、吴忠 Page 36 of 42 2006年5月11日执笔、30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