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1-8 下载本文

正数、改正后高差和高程。

表2-5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点路线长观测高差 高差改正改正后高号 L(km) 高程备 L= hi(m) 数v(m) hi差(m) H(m) 注 ?hiBM. 1.5 +4.362 1 0.6 +2.413 2 0.8 -3.121 3 1.0 +1.263 4 1.2 +2.716 5 B 1.6 -3.715 ∑ fh=∑h测 -(HB-HA)= fh容=±40 v1km??fh??L ∑v= hi10.

点路线长观测高差 高差改正改正后高号 L(km) 高程备hi(m) 数v(m) hi差(m) H(m) 注 +4.347 +2.407 -3.129 +1.253 +2.704 -3.730 ?hiBM. 1.5 +4.362 -0.015 1 0.6 +2.413 -0.006 12.31 2 0.8 -3.121 -0.008 14.72 3 11.59 1.0 +1.263 -0.010 4 12.84 1.2 +2.716 -0.012 5 15.54 1.6 -3.715 -0.015 B ∑ 6.7 fh=∑h测 -(HB-HA)=+66mm fh容=±9

40 v1kmL=±104mm fh??L??-9.85mm/km ∑v=-66mm hi11.按I1ABI2法检校水准仪i角,用钢尺量得D1=5.8m, D2=40.9m。安置水准仪在I1点,得A尺读数a=1207mm,

然后搬水准仪至I2点,又读A尺上B尺读数b=1139mm,

读数a=1466mm, B尺上读数b=1382mm, 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如果不平行,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i角值是多少?如何进行校正? 11.由公式计算:

1122i?(a2?b2)?(a1?b1)????1.61?10?5?(D1?D2)??46//2(D2?D1)?

因i>20??,故水准管不平行视准轴。 对于

??a2?a2i角大于

20??的水准仪需要进行校正。

??D2?1466?9?1457mmD2?D12

因a??a,说明视线向上倾斜。

2校正:水准仪在I2点处不动,旋转微倾螺旋,使十字丝中丝对准A尺上的正确读数a?(1457mm),此时符合

2水准气泡就不再居中了,但视线已处于水平位置。用校正针拔动位于目镜端的水准管上、下两个校正螺丝,使符合水准气泡严密居中。此时,水准管轴也处于水平位置,达到了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要求。校正需反复进行,使i角合乎要求为止。

习题3

1. 何谓水平角?何谓竖直角?它们取值范围为多少?

1.地面上某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铅垂投影在水平面上的

10

构成的角度,称为水平角。其取值为0°~360°。在同一铅直面内,某一方向线与水平视线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竖直角的取值是0°~±90°。 2. DJ6型光学经纬仪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DJ6型光学经纬仪主要由基座、照准部、度盘三部分组成。

3. 经纬仪安置包括哪两个内容?怎样进行?目的何在? 3.经纬仪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竖轴竖直,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对中可使用垂球或光学对中器操作。整平使用基座脚螺旋,先使水准管平行于上任意两个脚螺旋连线方向,两手同时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转动90?,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直到仪器旋至到任何位置,水准管气泡总是居中为止。

4. 试述测回法操作步骤、记录计算及限差规定?

4.测回法是测角的基本方法,用于两个目标方向之间的水平角观测。具体步骤如下:

(1) 安置仪器于测站O点,对中、整平,在A、B两点设置目标标志(如竖立测钎或花杆)。

(2) 将竖盘位于望远镜的盘左位置,先瞄准左目标A,水平度盘读数为L,记录到记录表相应栏内,接着松开照准部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水平度盘读数为L,记录到记录表相应栏内。 以上称为上半测回,其盘左位置角值?为:??L?L

AB左

左BA(3) 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望远镜盘右位置,先瞄准右目标B,水平度盘读数为R,记录到记录表相应栏内;接

B着松开照准部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同法瞄准左目

11

标A,水平度盘读数为R,记录到记录表相应栏内。以上称

A为下半测回,其盘右位置角值?为:?右

左右右?RB?RA。上半测回

和下半测回构成一测回。

(4) 若?-??≤40?,认为观测合格,取上下半测回角度的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角值?,即 ??12(?左??右) 观测水平角记录手簿(测回法) 度盘读数 半测一测各测盘 盘 回角回角回 测目左L 右R 值 值 平均站标 角值 ° ° ° ° ° ′ ′ ′ ′ ′ ″ ″ ″ ″ ″ 0 79 A 03 180 17 24 03 36 06 79 79 79 O B 79 259 20 30 20 48 17 17 17 12 09 12 79 A 90 270 02 18 02 12 17 1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