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下载本文

财务现象存在,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宣传、培训、执行和监督不力,使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中小企业的财务操作不规范,财务管理岗位职责不清晰,从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可依”的混乱局面。③财务管理缺乏全面性。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其实,这一看法颇为片面。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其“资金链”都涉及到企业的所有资金运用部门,财务部门仅仅是“资金链”上的一个“控制点”而已。如果营销、供应、生产等资金运用部门都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闻不问,缺乏应有的认识,就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本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责,就不可能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不可能科学、高效和和谐地开展。④财务监控无力。目前,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由于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发生坏账呆账的风险加大;三是存货控制薄弱,存货占用资金量过大,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2 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全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注重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及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就显得更加重

要。

2.1 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①“破旧立新”,不断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财务管理相关人员,乃至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彻底打破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学识和能力,牢固树立现代的理财观念。一要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二要树立财务风险观念;三要树立良好的现金流观念;四要树立新型绿色理财观念。②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严格遵守《会计法》,实行专业“准入”制、持证上岗和竞争上岗制,并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和绩效考核;二是建立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系,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手段(包括通过社会考察、参加专项研讨会、利用网络自学,听专家讲座、岗位轮换等),使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接受先进的理财理念和财务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三是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责、权、利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重视和关心财务人员的专业成长;四是在切实做好“内培”工作的基础上,外聘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充实财务管理队伍。③聘请管理咨询服务,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不但需要自身的经验、学习和努力,更需要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或企业的帮助。随着政府功能重新定位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指令性管理逐渐转向指导性、社会性服务。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其功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

融资信息、管理咨询等服务。管理咨询是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管理咨询,中小企业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状况和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可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案。通过管理咨询可以培养和增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解决管理问题的学识和能力。[4] 2.2 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环境

2.2.1 依法理财,用好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企业的有效营运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财政、会计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依法理财既是有关法律法规赋予财会人员的神圣权利和职责,也是财会人员规避风险、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既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需要,也是企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依法理财也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中小企业要做到依法理财,就必然要求做到“全员参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是依法理财的关键;财务管理人员是依法理财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理解和配合是依法理财的基础;企业内、外部的有效监督是依法理财的保证。与此同时,要充分用好《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律。

2.2.2 实行和优化股权制,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中小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需吸收大量的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的核心层,充实企业管理团队,实现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实践证明,打

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实行股权制管理模式,是实现企业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家族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客观上要求股权明确,即按其投资额或按其在企业中所做贡献来确定其所持股份数额。在明确股权后,要确定公司管理层的执行权力和股东的监督权力,将实际经营与股权分离,即实行股权制,以避免交叉管理和争权夺利等不良管理行为的发生,从而使企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2.2.3 强化财务制度管理。①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大财务部门对企业经济行为的控制力度,在创新观念的同时,必须不断创新制度。一是要按照现行党和国家的财会政策和法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二是要建立和健全财务分工制度和财务轮岗制度;三是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利润目标,构建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②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划分组织机构内部各岗位或工作人员的职权,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使授权者与执行者分工明确,执行者与审核人员分工明确,从组织结构上保证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以求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③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对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实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创新,要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