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的货币政策讲导致金融动荡。

3.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有哪些? 主要标准: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

客观条件:经济管理机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4试结合我国实际对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一定条件下,贷款量和汇率亦可作为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目标是互不相容的,两者进行比较:

1可测性,利率似乎比货币供应量便于测量,作为中介指标似乎更有用。 2可控性,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总量确实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3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即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货币供给总量和利率对经济活动都有重要影响,但是何者的影响更大目前很难计量。贷款规模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计划指导的变量,中国人民银行按月对贷款规模进行统计检测,有利于有效调控。汇率充当中介指标,特别是在一些实行本币与某国货币挂钩的发展中国家。

5.. 试结合我国实际对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1)准备金。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的主要传递指标:法定准备率的变动直接导致准备金的变动,再影响到中介指标;再贴现率的变动即通过昭示作用影响市场利率,也通过影响再贴现贷款数量影响商业银行借入储备;公开市场业务则通过债券的买卖影响商业银行的非借入储备再影响中介指标。商业银行准备金越多,其增加贷款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准备金的增加,意味着市场银根宽松,反之则意味市场银根紧缩。因此,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及时调节和有效控制其方向和力度。

准备金有不同的计量口径: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等。

借入储备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贷款形成的储备,非借入储备则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形成的储

备。不同的准备金指标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我国在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以后,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将法定准备率下调至8%。这样,超额储备便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一个主要的操作指标。

(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充分显示了其在货币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货币供给总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

或货币乘数变动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总量。基础货币是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二者均是货币创造的基础。因而,作为操作指标,综合考虑二者在内的基础货币比只考虑其中之一的准备金更为有利。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显然比单纯控制准备金更为重要。此外,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还取决于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在我国,据统计显示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经常波动的一个变量。这必然影响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效果。不过,货币乘数的变动还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基础货币因而是基本可预测的。由于我国目前货币乘数相对稳定,基础货币在货币供应总量形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能力有决定性影响。在基础货币中,现金这一指标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其可控性越来越低,尽管我国目前仍实行现金管理,但这种管理的有效性正在递减。鉴于此,我国目前将现金纳入货币供应量的层次目标体系之中进行监控。 第十章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而不是对特种信用量进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类。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这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经济领域和特殊用特而采取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等。

2.请比较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法定存款准备金: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规定准备金率,强

制地要求其按照规定的比例计提并上缴存款准备金。

优点:它对所有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它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影响力,力

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缺点:(1)对经济的振动太大

(2)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

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优点:(1)中央银行可以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避免金融恐慌

(2)可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贷结构 (3)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缺点:(1)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不能准确的反映中央银行货币

政策的政策意向。 (2)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3)缺乏主动性。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

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手中,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

中央银行自己控制,而不像再贴现贷款规模不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 (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的进行。

(3)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

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的工具。 (4)公开市场业务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 (5)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的操作。

缺点:(1)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缺乏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其对公众预期的

引导作用较差。

(2)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 (3)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5.结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试分析我国近五年来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

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最明显,对经济冲击最大。

央行小幅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仅可以对货币乘数施加重大影响,加强货币调控的主动权,还有利于促使商业银行有序调整贷款行为,抑制货币信贷过快扩张。

(1) A时期(平稳上升期):随着我国国际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储备不断攀升,

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增加,而固定资产投资的活跃,导致银行信贷需求猛增,国内经济出现过热的苗头,通货膨胀的风险较大,为此,央行由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渐转向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外汇储备持续攀升,流动性过剩问题凸显,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从而直接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

(2) B时期(小幅回调期):外汇储备的持续性攀升造成外汇占款增加,为保

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市场上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以吸纳过剩的外汇,货币投放又以乘数效应扩大货币供给,从而引起了货币供应量的激增。

(3) C时期(上升摸高期):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下调

受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影响,中国经济发作面临严峻的考验,此时CPI涨幅不断回落,而金融机构和企业银根紧张、股市持续下跌,难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旨在放松银根,向社会注入流动性,增大货币供应量,避免危机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 第十二章

1.什么是金融监督?其必要性何在?

狭义的金融监督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