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下载本文

34、 幼儿园管理

本题参考答案:

幼儿园管理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有关幼教行政人员遵照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等各因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一般职能活动。

35、社区教育

本题参考答案:

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36、 家庭教育

本题参考答案: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抚育、培养孩子,以促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逐渐走向独立的教育活动。

37、学前教育价值取向

本题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38、幼儿园教学

本题参考答案:

幼儿园教学,又称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儿童的学习活动。

39、幼儿园课程

本题参考答案:

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40、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本题参考答案:学前儿童 )。

41、1904年湖北武昌首先创办我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

本题参考答案:湖北幼稚园

42、学前教育的任务包括( 托儿所教育任务)和(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 )。 43、 社区学前教育具有地域性、(实用性)、(综合性)、双向性的特点

44、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包括儿童发展评价、(教师工作评价)、( 幼儿园课程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

45、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原理为基础。

46、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感知觉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47、 儿童“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48、 杜威的课程哲学四个基本命题:(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重组、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49、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成熟)、( 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50、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分别为: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和结果反馈阶段

51、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 )的科学。 52、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本题参考答案: 1. 2. 3. 4.

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对衔接工作不重视,少沟通; 把幼小衔接看作是单纯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 小学教师偏重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研究; 家庭和学校相互理解配合不够。

53、 学前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 2. 3.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和技能; 儿童生理和心理学知识; 学前教育的专门知识

54、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本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感、义务感与无私奉献的亲子之爱相结合; 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要把关爱、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要把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起来; 家长应建设民主、进取、和谐、合作的家庭精神环境。

55、 儿童从幼儿园入小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本题参考答案: 1. 社会期望显著提高,学习要求迅速升级;

2. 3. 4.

生活制度很大改变,学习负担突然加重; 人际关系需要重新适应,学习环境完全改观; 教育内容不断扩展,教学方法脱节。

56、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1. 2. 3. 4. 5. 6. 7. 8.

活动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 连续性和渗透性原则

集体教学活动和个别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整体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巩固性原则

57、 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1. 2. 3. 4. 5. 6.

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具有特殊的亲密性和权威性;

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和家庭教化的连续性; 具有日常生活随机性和特殊情境的震撼性; 具有地域的广泛性和组织的普遍性; 家庭教育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和不平衡线。

58、 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1. 2. 3. 4. 5.

保教并重;

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需要通过感官和动作吸取经验获得发展; 儿童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初期,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各种技能; 儿童已经可以运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

儿童好奇心强,但兴趣容易转移,因而要利用实际物品和有挑战性的真实活动来激发引导; 6.

儿童知识经验比较缺乏,应选择易于理解、简单的知识经验为学习内容。

59、 请简要回答福禄培尔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本题参考答案:

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 (二)教育应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 (三)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60、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本题参考答案: 1. 2. 3. 4.

有利于幼儿的生理发展; 有益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性。

61、 学前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本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劳动周期的长期性

62、幼儿园方面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题参考答案: 1. 有计划地加强与附近小学的联系制度; 2. 3. 4.

积极开展对大班家长的宣传教育; 认真做好大班的入学前教育;

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表现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63、 学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本题参考答案: 1.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2. 3. 4.

爱护儿童,尊重儿童; 尊重和团结同事及家长;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修养。

64、 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本题参考答案: 1. 观察和了解 儿童的能力 2. 3. 4. 5. 6.

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能力

65、论述户内空间设备的规划要求?

本题参考答案:

(1)活动室的基本设备对幼儿的影响:幼儿活动室里桌椅等家具和设备的摆放应当方便师幼间,幼儿间的互动,方便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模式的教学活动,方便幼儿使用环境材料或设备,使幼儿感到美观舒适;

(2)活动区创设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3)不同活动区的创设:角色区的创设、表演区的创设、语言区的创设、科学区的创设、美工区的创设;

(4)活动室墙饰的要求:墙饰除了墙面的装饰外,还应包括空中掉挂的内容。对墙面和空中的装饰要求有一定的联系,使其系统,以方便幼儿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全面平衡,布局要合理。

66、论述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

本题参考答案: 1.

互动性:但是在实践中双向互动变成了单向倾斜有以下几种表现:

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教师——抛球者(言说者);儿童——接球者(倾听者)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

2.民主性:使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民主作风。人的民主观念不是先天的,而是在经验中形成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儿童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解水平,对儿童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理解性的分析,以激发儿童不断思考的兴趣。另外,教师应该与儿童一起讨论活动的开展,活动的规则等问题,不是事事都由教师说了算,这也是民主的师幼关系的表现。民主的师幼关系要求教师要有一种倾听的态度。

3.互主体性:体现为从对方那里得到体认,彼此映照,从对方那里“看到”自己。

4.分享性: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只是表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和谐,良好,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与幼儿之间在经验,信息等方面的意义分享。

5.激励性:教师通过优质的师幼关系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学习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1、学前教育: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括育;2、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得基本概念,基本命;3、园丁学说:许多卓越的哲学家,教育家将儿童比作;5、夸美纽斯著有《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6、卢梭的《爱弥儿》教育观念:自然主义;7、福禄培尔是幼儿园的创始人;8、恩物: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9、蒙台梭利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生理胚胎期和精

1、学前教育: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括育。包括家庭育和学

前教育机构中的教育。p1

2、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得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基本理论框架得一门学科。P1

3、园丁学说:许多卓越的哲学家,教育家将儿童比作种子,比作花木,比作庄稼,把教师比作园丁,把儿童教育与种植活动像类比。这种取值来探讨儿童教育的学说通常称为园丁说。p3 4、欧文是最早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堪称是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p2

5、夸美纽斯著有《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p3 6、卢梭的《爱弥儿》教育观念:自然主义。p4

7、福禄培尔是幼儿园的创始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p5

8、恩物: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p6

9、蒙台梭利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生理胚胎期和精神胚胎期(具有一种生长的本能,它具有一种下一意识的感受能力与鉴别能力)p9

10、有吸收力的精神:儿童不自觉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各种经验与文化印象。儿童有一种自动成长的冲动。p9

11、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的敏感期(2-2.5岁时达到高潮),(秩序)的敏感期是1岁多到4岁左右,(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两个月到8岁,(动作)的敏感期约为从出生到6岁。

12、蒙台梭力教育思想:反对传统教育中将教育任务与儿童的兴趣对立起来的做法,而是精心地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充分着重儿童成长的本能需要,充分发挥儿童活动的自由学习的主动性。p10

13、癸卯学制:分3段7级,第一阶段初等教育13年(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第=段中等教育5年(设中学堂一级),第三段高等教育11-12年(分为萵等学堂或大学预备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P14

14、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行的学制,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下来。p14

15、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p29

16、否定教育论:那种想在直接授予知识前让知识工具的器官美化,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p34

17、关键期:指在个体发育中的某个时期,动物对某种类型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而且该种类型

的环境影响会对这一时期的发展的方向及进程发挥重大作用。p52 18、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发展决定着教育,教育又创造着发展,它所创造的发展又必然遵循着儿童的自然进程。因而,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p54

19、家庭教育:广义上,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上,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长辈)自觉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p66 20、家庭结构:家庭,隔代家庭等,它涉及家庭人口,结构形式,物质条件等。p71

21、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结构因素,家庭经济和物质条件,家长因素p70 22、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任务?

(1)积极主动地向幼儿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本班幼儿的教育任务,定期汇报儿童在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与托儿所,幼儿园配合一致;

(2)了解幼儿得个性特点及其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生活习惯,家庭环境,教养态度,奖罚方法及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经验,等原有水平等原有水平等等,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的按照各个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3)动员广大家长群策群力,共同办好托儿所,幼儿园。p78 23、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地域性,实用性,综合性,双向性 24、托幼机构在社区工作方面,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确定托幼机构与社区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2、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办好托幼事业

3、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源,建立联合教育活动网络

4、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正规托幼组织活动

5、以社区家长学校为阵地,托幼机构的干部、教师可参与家长学校举办的讲座、专题讨论、印发资料、办宣传栏等,向散居儿童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帮助他们举行幼儿表演会、运动会、演讲会、为灾区献爱心晚会等。P86

25、物质环境包括园舍、家具设备及玩具、教具、图书、室内外装饰和布置等一切物质性的东西。 精神环境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及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P89

26、环境设备的配置原则:1、实用和经济2、卫生和安全,有助于健康3、全面和多样4、动态性和参与性5、可持续发展性P95

27、师幼互动行为发生的条件:1、客观上,教师与孩子必须同时在场。2、主观上,教师与孩子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P109

28、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行为的构成要素: 一、外显要素

1、施动者与受动者:师幼互动行为参与主体的称谓 2、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具体互动行为的初级归类 3、互动行为的性质: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的概括性特征 4、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 二、内隐要素

1、场景界定2、角色认知3、行为期待P110

29、支架教学,是指教师在与幼儿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该使自己给儿童搭架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儿童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P123 30、学前儿童心理保健

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前儿童应当有营养丰富的食物,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睡眠等,以保证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

2、学前儿童应当有一个安全的家庭生活,父母关系和睦,能合理地关照孩子的健康和学习

3、学前儿童应当有漂亮的御寒的衣服,有珍爱的玩具,有游戏的伙伴 4、学前儿童应当有适当的表现自我的机会5、成人应当使学前儿童避免高度的情绪紧张或情感危机P135

31、儿童语言发展的四个阶段:前结构阶段(0~2岁)、简单结构阶段(2~4岁)、合成结构阶段(4~6岁)、嵌置结构阶段(4~6岁)P147

32、认知这个概念可以包容较广的含义,它既指人的认识能力(智力),也指认识的过程(思维),还能指认识的结果(知识)。P165

33、社会认知,主要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人(他人和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P186

3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包括对他人和群体的认知,对社会环境、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对社会规范、规则的认知等三个方面。P186

35、亲社会行为:最先使用“亲社会行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斯伯格,用来表示所有与攻击、侵犯等消极行为相对立的行为,如同情、仁慈、分享、帮助、合作、救援等各种积极的行为,又译为亲善行为或利社会行为。P207

朱智贤教授在其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把亲社会行为定义为“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P208

36、学前儿童审美教育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一、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1、用美包围儿童 2、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3、帮助儿童进行审美情感的积累

4、引导儿童利用多种形式感知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 5、启发儿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二、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1、丰富儿童的内在图式

2、激发儿童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的动机 3、启发儿童的审美思维

4、教给儿童表现的技能P255 37、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 1、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3、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4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P267 38、一、儿童游戏的年龄发展阶段 (一)认识发展

1、练习性阶段阶段2、象征性阶段阶段3、规则性阶段阶段 (二)社会性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帕顿根据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社会交往关系和协同程度将儿童社会性发展分为六种水平。

1、偶然行为2、旁观行为3、独自游戏阶段4、平行游戏阶段5、联合游戏阶段6、合作游戏阶段P273

39、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注重游戏的教育作用,忽略游戏的发展价值

2、注重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忽略了儿童游戏的特点和需要 3、注重主观的随意性指导,忽略了系统的观察指导

4、注重以成人的既定模式来讲评游戏,忽略儿童的经验获得和能力的发展P279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三次较大改革: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陈鹤琴等人为代表的,为构建中国化、科学化幼儿园课程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

2、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苏联得影响下,全国一律实施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分科教学

3、第三次课程改革开始于80年代初,直至今天仍方兴未艾,是时间最长,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次。

20世纪80年代以赵寄石教授为代表的学前教育专家首创了综合教育课程。P308

40、师幼互动:专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1、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p2)

2、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p3)

3、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p4) 4、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

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p4,p55,p90)

5、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P14) 6、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P15)

7、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P14)

8、学前教育的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P31) 第二章 家庭、托幼机构、社区 1、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p46-47)

2、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p58)

3、教育生态学—— 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p61) 第三章 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

1、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p105

2、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儿童、要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p105)

3、隐观念——是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p121)

4、显概念——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p121)

第四章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理与策略

1、环境—— 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p127)

2、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p128)

3、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的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p128)

4、适合性原则——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p130 5、挑战性原则——即所提供视觉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适当超越幼儿现实发展水平,而不是尾随幼儿的发展,也不是平行于幼儿的发展。(p131)

6、启发性原则——在展现感官刺激物时要同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鼓励有多种结实。环境的启发性不仅包含对思维的激发性,而且包括对幼儿想象、创造、操作的激发性。(p131)

7、丰富性原则——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课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探索材料等,以充分利用幼儿无意识的学习能力,促进潜能显现。(p132)

8、平衡性原则——环境提供的各种知识信息要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激

发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发展的内容要平衡,提供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促进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内容要平衡。(p132) 9、系统性原则——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或随意。(p132) 10、动态性原则——环境布置的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使幼儿每天有新收获。(p133) 11、主体性原则——环境创设从布置到评价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p133)

12、效用性原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力求做到一物多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使每一设备设施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p133) 第六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行为辅导

1、混龄编班——指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p192)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1、课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经验。(p218-220)

2、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其主要的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等。(p236)

3、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p259)

4、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它要求教师相信游戏的力量——相信在许多可能性中幼儿做出的自发选择。(p263)

5、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p266

6、项目活动(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

7、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p221-222)

第八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1、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辨证统一的过程。(p291) 2、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过程。(p295)

3、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p299)4、直接指导——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p308) 5、讲解——是教师向幼儿说明、解释某种事实和道理。(p308) 6、讲述——是教师向幼儿叙述时间,描绘所讲的对象。(p308)

7、谈话——由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围绕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p309)

8、演示——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p309)

9、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p309)

10、间接指导——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p309-310)

11、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p310) 12、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p310) 13、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p310)

14、直接教学(接受式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式学习。(p310)

15、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发现学习为主。(p311) 16、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p313) 17、合作教学——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它主张师幼全通道式的多向交往,教学内容和问题面向全体幼儿,努力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使师幼彼此处在一种心理期待和认同的情境之中。分组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p314) 18、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p318)19、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p320)20、个别化教学——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主活动。(p323) 21、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p318)

第九章 因人施教的原理与方法 1、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以及兴趣、需要、能力、速度、性别等差异,通过教育活动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策略、材料以及时空等方面的多选择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不同受教育者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p332)

2、全纳式教育——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第十章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

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 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p366) 3、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p368) 4、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p368) 5、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p369) 6、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 7、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p385) 8、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结构——是指评价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安排、衔接方式和相互搭配。(p385)

9、观察法——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0) 10、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1) 11、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p373)

12、查阅材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p374)

0302)《学前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1:;2:;3:第三次作业;4:;5:;6:;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学前教育;3.家庭;4.家庭教育;5.教育环境;二、简答题;1.简述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2.简述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3.简述教师的作用;4.简述教师的工作任务;三、论述题;1.试论述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2.谈谈

(0302)《学前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 2:

3:第三次作业 4: 5: 6: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学前教育 3.家庭 4.家庭教育 5.教育环境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2.简述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3.简述教师的作用 4.简述教师的工作任务 三、论述题

1.试论述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2.谈谈如何管理幼儿园班级生活 参考答案: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关于形象思维,文艺界和学术界至今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通过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二者各自的特点。抽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而形象思维则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忠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2、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

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一般来讲,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比起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来,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一种哲理或诗情,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即“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只有通过对整个作品的领悟和体味才能把握内在的意蕴。许多情况下,对作品的艺术意蕴的阐释,都只能接近它,而无法穷尽它

3、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和待殊的魁力,因此,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艺术中的道德内容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 托幼机构教育 2. 社区教育 3. 儿童观 4. 幼儿教育观 5. 专家型教师

二、简答题:

1. 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 2. 社区教育的特点?

3.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 专业化幼儿教师的特征。 三、论述题:

1. 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中的作用与任务? 2.论述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就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指由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2.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3.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4.广义的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指由家长(父母或者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5.主要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教育环境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时又是幼儿园环境的母系统,环境中的文化对教育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环境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简答题

1.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一般有两种:学前家庭教育,主要有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施行;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

2.(1)群体性:是面向幼儿群体实施的教育,幼儿机构以班级为单位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可以与家庭成员之外的同伴进行广泛的交流,群体生活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

(2)计划性:是有关组织机构根据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与进行的,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托幼机构根据国家制订的方针和政策、目的和要求,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3)专业性:是对幼儿进行的专业化教育,学校的幼儿教师都是受过专业化的训练的,他们对教育的基本理论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会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3.(1)幼儿教师物质环境的组织者:幼儿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因地制宜为幼儿创造具有发展适应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2)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生活的组织者: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当幼儿感到被关心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环境。 4.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级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

保健工作。

3.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配合家长完成幼儿教育任务。 4.参与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园长报告,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三、论述题 1.

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 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 2. 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3. 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 4. 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链接1) 5. 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 6. 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

7. 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8.走向多元化 2.

1、(1)拟订班级工作计划: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者为班级的未来确定目标并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的管理活动。

(2)明确保教人员的职责,职责如下:保育员的职责有: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本班幼儿的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在医务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设施设备。

(3)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根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的情况;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安排、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保健工作;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的教育环境,并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活动;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定期向园长汇报并接受其检查。

(4).对幼儿进行编组:对幼儿进行编组应考虑以下因素:组数和每组的人数;每组的男女性别比例、能力分配强弱等等。

(5)协调相关资源:幼儿园的资源不可能应有尽有,比如有时候会出现幼儿哄抢一种玩具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协调幼儿园的资源。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 2. 教育环境

3.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 4.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 5. 教育机智 二、简答题

1. 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有哪些影响? 2. 简述园舍内部建筑设计方面的要求? 3. 简述户外环境创设的一般要求? 4. 师幼关系的性质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述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 2. 论述户内空间设备的规划要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具体地说,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2. 主要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教育环境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时又是幼儿园环境的母系统,环境中的文化对教育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环境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3. 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两种,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4. 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所、教学器材、玩具学具等等,环境布置,空间布局等等,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优质的物质环境有利于获得优质的教育。

5.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以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及时地采取恰当的措施的能力。

二、简答题

1.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5)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2. (1)色彩的功能:具有美育功能,影响情绪的功能等等 (2)光线的功能:过强或者过弱的光线对有幼儿对不好

(3)声音的功能: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噪音会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时

候容易失败

(4)通风的功能:户内通风影响户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等。 3. (1)户外环境的设置应与大自然接近,使幼儿能充分享受到自然田园风光,因此可以种

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等等。

(2).保证幼儿有足够大的活动场所,每个幼儿至少又有2平方米的空间,以保证他们的机构有足够的运动。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设计良好的户外活动条件,应设置避寒避暑设备,保证幼儿在任何时候都能活动;因地制宜,充分发掘户外活动材料:充分发觉户外活动材料来刺激幼儿开展体育活动;设置丰富、全面的大型玩具与其他活动器材、而且要坚固、安全。

4. (1)师幼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2)师幼关系是一种“我与你”的人际交往关系 三、论述题

1. (一)互动性:但是在实践中双向互动变成了单向倾斜有以下几种表现: (1)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 (2)教师――抛球者(言说者),儿童――接球者(倾听者)

(3)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4)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二)民主性:使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民主作风;成的;(三)互主体性:体现为从对方那里得到体认,彼此映;(四)分享性: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只是表示教师与幼;味着教师与幼儿之间在经验,信息等方面的意义分享;(五)激励性:教师通过优质的师幼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提高;2.(

(3)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 (4)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

(二)民主性:使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民主作风。人的民主观念不是先天的,而是在经验中形

成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儿童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解水平,对儿童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理解性的分析,以激发儿童不断思考的兴趣。另外,教师应该与儿童一起讨论活动的开展,活动的规则等问题,不是事事都由教师说了算,这也是民主的师幼关系的表现。民主的师幼关系要求教师要有一种倾听的态度。

(三)互主体性:体现为从对方那里得到体认,彼此映照,从对方那里“看到”自己。

(四)分享性: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只是表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和谐,良好,同时也意

味着教师与幼儿之间在经验,信息等方面的意义分享。

(五)激励性:教师通过优质的师幼关系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学习能力将会得到很大

的提高。

2.(1)活动室的基本设备对幼儿的影响:幼儿活动室里桌椅等家具和设备的摆放应当方便

师幼间,幼儿间的互动,方便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模式的教学活动,方便幼儿使用环境材料或设备,使幼儿感到美观舒适。

(2)活动区创设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动态性原

(3)不同活动区的创设:角色区的创设、表演区的创设、语言区的创设、科学区的创设、

美工区的创设

(4)活动室墙饰的要求:墙饰除了墙面的装饰外,还应包括空中掉挂的内容。对墙面和空

中的装饰要求有一定的联系,使其系统,以方便幼儿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全面平衡,布局要合理。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回归生活课程的含义 2、课程模式

3、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4、发现法 5、小组教学活动 二、简答题

1、 回归生活的课程框构是什么? 2、项目活动实施的程序有那些? 3、简述幼儿学习的特点

4、列举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几种组织方式? 三、论述题

1、试论幼儿园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2、 试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和实践要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