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四分异规律及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高频考点31地理环境对聚落及交通的影响 下载本文

建筑特点 ①高出地面约50厘米的基底用石块垒成 蚀和浸泡。 ②圆锥形屋顶用带有草筋的土坯紧压而成, 高高耸立,坡度很大 ③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 ④室内最高可达3.5至4.5米 感觉

(1)指出“蜂巢屋”分布的地理位置。

(2)简述“蜂巢屋”所在地区形成“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气候特点的成因。

(3)请参照表1中①④,简要说明②③“蜂巢屋”的建筑特点对适应当地气候的作用。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廊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桥梁。提到廊桥,人们自然会想到浙江省的庆元廊桥,庆元县境内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至今还留存21座木制廊桥(下图所示)。这些木拱廊桥不用钉铆,完全靠自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结构度、水平距离等巧妙搭接。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是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庆元素有“古廊桥天然博物馆”和“廊桥之乡”的美称。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经118°50′~119°30′,北纬27°25′~27°51′。东、

室内高,空间大,减轻了夏季闷热及压抑的 作用 高出地面的石头基底利于防止冬季雨水的侵 5 / 8

西、南与福建省交界。全县面积约1 900平方千米。全境山岭连绵,地势起伏,海拔在280~1 200米之间,林木茂盛,有众多河流。古时庆元,“深僻幽阻,舟车不通”。在两宋之际,大批官宦、商贾、民众南迁,山重水复的庆元成了一处能够安身立命的“世外桃源”。宋代以来,庆元境内曾兴建多达230多座各式廊桥,其中木制廊桥是其重要的一类。

(1)分析两宋时期在该地建设众多木制廊桥的原因。

(2)概述庆元木拱廊桥桥面板上,依次铺竹叶(箬叶)、木炭、沙石料,最后砌鹅卵石的作用。

6 / 8

答案精析

1.D [由图可知,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

2.C 3.A [第2题,题图示意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黄土高原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第3题,图示聚落中农田临近河流,方便灌溉。] 4.C [茶峒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C 6.B

7.D 8.C [第7题,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 ℃,故夜间多打开。第8题,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日较差大于平原。]

9.C 10.B [第9题,从图中可看出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图中岩石为石灰岩,C正确。第10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地表崎岖,岛屿面积小,无法居住。]

11.C 12.A [第11题,北欧地区纬度高,寒冷期长,在屋顶上种植草皮可御寒保暖。第12题,草皮屋所处地区地处欧洲西部沿海,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3.AC [该地地处赤道附近,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多雨,屋顶坡度大利于快速排水,木、竹结构利于通风散热,房屋架空利于防潮。]

14.(1)分布于叙利亚北部(土耳其南部或阿勒颇西北部均可);大致在北纬37°,东经37°附近。

(2)位于地中海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同时临近地区有沙漠分布,且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多风沙。

(3)②圆锥形屋顶利于冬季快速排出雨水,减轻屋顶压力;同时减弱春秋季的风沙对房屋的冲击。 ③厚墙可以阻隔阳光,减缓夏季室外高温,(冬季保温)减小室内温差,抵御风沙及雨水。 15.(1)由于该地多为低山丘陵,河流众多,兴建廊桥可解决出行困难(交通不畅)问题,便于人们之间及与外界的联系交往;同时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当地木材等原料丰富,随着人口增多,兴建木制廊桥可提供遮风避雨、避暑乘凉、聚会交易、祭祀的场所及社交娱乐之处。

7 / 8

(2)具有通风、散气、防腐的作用。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