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技术题库
———————————————————————————————— 作者: ———————————————————————————————— 日期:
2
汽车电控技术
第一章 汽车电子化与发动机电控技术
复习要点:1、汽车电子化过程经历的发展阶段
2、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阶段
3、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阶段 4、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底盘上发展,主要包括 、 、 、 。
2、传动系统的电子控制主要包括对 、 各种 的主动控制,其中对离合器和变速器的控制主是 ;而对差速器的控制则主要是 。
3、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技术主要体现在 和 中,以解决车辆转向过程中 和 的矛盾,在各种使用工况下,期望获得更加理想的控制效果。
4、对于21世纪初期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将围绕 、 、 、 等主题展开,其中动力最优化控制系统、安全驾驶检测与警告系统、自动防追尾碰撞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及汽车线传控制技术,将是未来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优先发展方向。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传动系统电子控制技术 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技术 车轮防滑电子控制技术 悬架系统电子控制技术
2、离合器 变速器 各种差速器 减轻驾驶负担,提高行车安全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为了协调车轮运动关系,防止车轮滑动。
3、动力转向系统 四轮转向系统 轻 灵 4、节能 环保 安全 舒适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3、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汽车电子过程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50年代初期至1974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解决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开发替代传统机械装置的电子产品,扩大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范围
第二阶段为1974-198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各自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第三阶段为1974-198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一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玩笑横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初步实现了汽车控制技术从普通电子控制向现代控制的技术过渡。
第四阶段为1995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随着CAN总线技术和告诉车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初步具备了对高复杂程度使用要求的控制能力,汽车电子化开始步入智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
2、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2—195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性为主要动力性为主要目的,把飞机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成功的移植到车用汽油发动机上。
第二阶段为1957—197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减少有害物排放量、降低燃油消耗为主要目的,以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为主要控制内容,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相继开发成功,汽油发动机的运行控制进入电子控制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为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把原先相互独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电控点火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即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开发成功并投入实际应
用。
3、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采用位置控制方式,用电子控制的电液式或电磁式线位移或角位移驱动机构,取代原来的机械式调速机构和喷油提前调整装置,实现循环喷油量和喷油定时的电子控制。
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采用时间控制方式,类似于汽油发动机的集中管理系统在柴油发动机上得到全面应用,电控系统通过高速电磁阀对喷油泵或喷油器过程进行控制,实现喷油定时、循环喷油量和喷油规律的电子控制。
第2章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
复习要点:1、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2、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功能; 3、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分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燃油喷射系统按喷油器数目分类,可分为 、 。 2、电子控制系统由 、 、 三部分组成。 3、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动机控制系统核心。
4、执行元件受________控制,他们的作用在 , 。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单点喷射 多点喷射 2、ECU 传感器 执行元件 3、ECU
4、ECU ECU的控制下 完成特定控制内容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6分。)
1、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是( )
A. 传感器 B. ECU C. 执行装置
2、燃油喷射系统根据哪种分类可分为连续喷射和间歇喷射( )
A. 燃油喷射位置 B. 燃油喷射方式 C. 喷油器数目 3、以下哪项通常采用顺序喷射方式?( )
A. 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 B.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C.节气门体汽油喷射系统 D.以上都正确 E.以上都不正确 4、在MPI(多点汽油喷射系统)中,汽油被喷入( )。 A.燃烧室内 B.节气门后部 C.进气歧管 D.进气道 5、单点喷射系统采用下列哪种喷射方式( )。
A.同时喷射 B.分组喷射 C.顺序喷射 D.上述都不对 6、下列哪项内容属于汽油喷射控制的控制功能?( )
A.电动汽油泵控制 B.点火正时 C.怠速控制 D.EGR控制
7、直接测量方式电控系统采用( ),直接测量出单位时间汽油发动机吸入空气的质量流量或体积流量,然后根据发动机转速,计算每一工作循环吸入的空气量。
A.空气流量计 B. 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C. 氧传感器 D.上述都不对 8、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由Bosch公司于1979年首先推出,称为( ) A.Jetronic B. Motronic C.EFI系统 D.上述都不对 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6分。)
1、B 2、B 3、B 4、C 5、D 6、A 7、A 8、B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多点燃油喷射系统中,喷油器多装于节气门上方。 ( ) 2、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信号输入装置是各种传感器。 ( ) 3、MPI为多点喷射,即一个喷油器给两个以上气缸喷油。 ( ) 4、国内沈阳金杯汽车采用的是单点喷射系统。 ( ) 5、喷油器是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中的重要执行器。 ( ) 6、采用同时喷射方式的电控喷射系统,曲轴每转两圈各缸同时喷油一次。 ( ) 7、现代汽车广泛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它是将多种控制功能集中到一个控制单元
4
上。 ( ) 8、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喷油量控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控制内容。 ( ) 9、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一个传感器信号输入ECU 可以作为几个子控制系
统的控制信号。 ( ) 10、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各子控制系统所需要的信息是不相同的。 ( ) 11、随着控制功能的增加,执行元件将会适当的减少。 ( ) 12、分组喷射方式中,发动机每一个工作循环中,各喷油器均喷射一次。( )
13、相对于同时喷射的发动机而言,分组喷射的发动机在性能方面有所提高。
1、传感器的功用?(5分)
2、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各有什么特点? 3、汽油发动机采用电控汽油喷射有哪些优点? 答案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将反映发动机运行的机械动作、热状态等物理量,转换成相应的模拟或数字电信号,并输送到电控单元。
2、单点喷射系统也成为节气门体喷射系统或集中喷射系统,其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总管的节气门上方,采用1或2个喷油器。减少了由于喷油器造成的汽油发动机运行故障源,提高电控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
(
多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安装在每个气缸的进气歧管内,燃油在进气歧管内与空气混合形 成初级混合气。它使各缸混合气的均匀性得到了改善,上课充分利用进的惯性增压效应, 实现高功率化设计。
)
14、多点喷射系统是在节气门上方安装一个中央喷射装置。 ( ) 15、顺序喷射按发动机各缸的工作顺序喷油。 ( ) 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顺序喷射 2、 同时喷射 3、分组喷射
答案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喷油器由电脑分别控制,按发动机各缸的工作顺序喷油。
2、将各缸的喷油器并联,所有喷油器有电脑的同一个指令控制,同时喷油,同时断油。
3、将各缸的喷油器分成几组,同一组喷油器同时喷油或断油。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3、1)善各缸混合气的均匀性。
2)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害物质排放量显著减少。 4)善了汽油机过渡工况响应特性。 5)善了汽油机对地理及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6)高了汽油机高低温起动性能和暖机性能。 六、综合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分析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2、试分析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各有什么特点?
3、电子控制装置ECU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六、综合题(每题10分,共30分。) 缸内喷射 1、1)按汽油喷入的位置分类 多点喷射 缸外喷射 单点喷射
5
连续喷射 2)按汽油喷射的方式分类 同时喷射 间歇喷射 分组喷射 顺序喷射 机械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机械控制方式 机电混合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3)按汽油喷射系统控制方式分类 电控方式汽油喷射系统 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
节流-速度方式 间接测量方式电控系统 速度-密度方式 4)按进气量测量方式分类 体积流量方式 直接测量方式电控系统 质量流量方式 2、同组喷射方式中,各缸喷油器开始喷油和停止喷油的时刻完全相同,发动机每转一转,各缸喷油器同时喷油一次,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油量,分两次喷入进气歧管。同时喷射方式不需气缸判别信号,可用一个控制电路就能控制所有的喷油器、电路与控制软件。 分组喷射方式把汽油发动机的全部气缸分成2组(四缸)或3组(六缸),电控系统用两个或三个控制电路控制各组气缸的喷油器。发动机运行时,各组气缸的喷油器按组依次喷射,同组内两个喷油器按同时喷射方式工作。分组喷射方式各缸混合气的均匀性及空燃比控制精度得到了提高。
顺序喷射方式也称独立喷射方式。发动机运行时,喷油器按各缸的工作顺序喷油,曲轴每转两转,各缸喷油器按点火顺序依次喷油依次。顺序喷射需要有与喷油器数目相同的控制电路,在控制程序中需增加基准气缸喷别、正时计算、喷油时序控制等内容。 3、(1)给传感器提供电压,接受传感器和其他装置的输入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 (2)储存该车型的特征参数和运算所需的有关数据信号;
(3)确定计算输出指令所需的程序,并根据输入信号和相关程序计算输出指令数值; (5)向执行元件输出指令,或根据指令输出自身已储存的信息; (6)自我修正功能(学习功能)。
第三章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复习要点:1、汽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系统的作用
2、各系统主要组成部件、一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
3、各种传感器的功用
4、汽油喷射的控制内容及控制方法
5、影响实际喷油持续时间的主要因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油泵的控制电路主要有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三 种类型。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可分为___________ 、 __________和综合式三种。 4、当喷油器的结构和喷油压差一定时,喷油量的多少就取决于____________。 5、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时,喷油器停止喷油,防止___________。
6、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类型。 7、喷油器按线圈的电阻值可分为电阻值为____ 的高阻和阻值为_____的低阻。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4)将输入信号和输出指令信号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并存储故障信息。
6
8、汽油喷射控制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喷油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供给清洁的具有一定压力的燃油 2、ECU控制 燃油泵开关控制 速度控制 3、线性 开关式 4、喷油持续时间 5、发动机损坏
6、电磁感应式 霍尔式 光电感应式 7、12-17欧 0.6-3欧
8、喷油持续时间控制 喷油正时 燃油泵控制 停油控制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6分。)
1、在多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喷油器的喷油量主要取决于喷油器的( )。 A. 针阀升程 B. 喷孔大小 C. 内外压力差 D. 针阀开启的持续时间 2、下列哪种属于间接测量空气流量的传感器。( ) A. 叶片式空气流量计 B.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C.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D. 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3、一般来说,缺少了( )信号,电子点火系将不能点火。 A. 进气量 B. 水温 C. 转速 D. 上止点 4、Ne信号指发动机( )信号。
A. 凸轮轴转角 B. 车速传感器 C. 曲轴转角 D. 空调开关 5、启动发动机前如果点火开关位于“ON”位置,电动汽油泵( )。 A. 持续运转 B. 不运转 C. 运转10s后停止 D.运转2s后停止 6、发动机关闭后( )使汽油喷射管路中保持残余压力。
A. 电动汽油泵的过载阀 B. 汽油滤清器 C. 汽油喷射器 D. 单向阀 7、某汽油喷射系统的汽油压力过高,以下哪项正确。( ) A. 电动汽油泵的电刷接触不良 B. 回油管堵塞 C. 汽油压力调节器密封不严 D. 以上都正确
A. 空气流量计 B. 水温传感器 C. 氧传感器 D.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9、在( )式空气流量计中,还装有进气温度传感器和油泵控制触点。 A. 翼片 B. 卡门旋涡 C. 热线 D. 热膜 10、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受影响 D. 先高后低
11、检测电控汽车电子元件要使用数字式万用表,这是因为数字式万用表( )。 A. 具有高阻抗 B. 具有低阻抗 C. 测量精确 D. 以上都正确 12、属于质量流量型的空气流量计是( )。
A. 叶片式空气流量计 B.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C. 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13、计算机能读但不能改写的存储器是:()
A. ROM B. RAM C. 以上都正确 D. 以上都不正确 14、( )传感器具有自洁功能
A. 叶片式空气流量计 B.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C.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5、空气流量计常用于检测:( )
A. 进气质量 B. 进气效率 C. 进气密度
16、当结构确定后,电磁喷油器的喷油量主要决定于( )。
A. 喷油脉宽 B. 点火提前角 C. 工作温度 17、将电动汽油泵置于汽油箱内部的目的下面哪项不正确( ) A. 便于控制 B. 降低噪声 C. 防止气阻 D. 节省空间 18、进行燃油压力检测时,按正确的工序应该首先进行以下哪一步?
A. 断开燃油蒸发罐管路
B. 将燃油压力表连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回流管路上
C. 在将燃油压力表连接到电喷系统上以前先将管路中的压力卸掉 D. 拆下燃油机(分配器)上的燃油管
19、微型计算机的作用是根据汽油机运行工况的需要,把各种传感器输送来的信号
用( )中的处理程序和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把处理结果送到( )。
7
A. 中央处理器……A/D转换器; B. 内存……A/D转换器; C. 内存……输出通路; D. 中央处理器……输出通路
20、带Acc信号输出的开关量输出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主要增加了Acc信号,用以
检测发动机( )状况。
A. 怠速 B. 中速 C. 高速 D. 加减速 21、桑塔纳2000GSi发动机空气流量计为( )
A. 进行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B. 叶片式 C. 卡门旋涡式 D. 热膜式 22、下列哪一个部件能够调节燃油系统的供油压力( )
A. 燃油脉动阻尼器 B. 过滤器 C. 喷油嘴 D. 燃油压力调节器 23、丰田汽车自诊断系统的触发方式为( )
A. TE1与TE2端子 B. TE1与E1端子 C. TE2与E1端子 D. 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6分。)
1、D 2、D 3、C 4、C 5、D 6、D 7、B 8、A 9、A 10、B 11、A 12、B 13、A 14、C 15、A 16、A 17、A 18、C 19、A 20、D 21、D 22、D 23、B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怠速控制分为节气门直动控制型和旁通空气控制型。 ( )2、中央处理器可以直接接收由传感器输送的模拟信号。 ( )3、电流驱动方式只适用于低阻值喷油器。 ( )4、电动燃油泵是一种由小型交流电动机驱动的燃油泵。 ( )5、脉动阻尼器的作用是限制燃油系统的最高压力。 ( )6、同时喷射正时控制是所有各缸喷油器由ECU控制同时喷油和停油 。 ( )7、在拆卸燃油系统内任何元件时,都必须首先释放燃油系统压力。 ( )8、通过测试燃油系统压力,可诊断燃油系统是否有故障。 ( )9、自诊断系统只能根据传感器输入信号来判定有无故障,但不能确定故障的具体部 位。 ( )10、一般来说,缺少转速信号、电子点火关系将不能点火。 ( )
11、、怠速控制分为节气门直动控制型和旁通空气控制型。( )
12、发动机起动时的喷油量控制和发动机起动后的喷油量控制的控制模式完全。( ) 13、开关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只有开或关两个位置。 ( ) 14、活性炭罐受ECU控制,在各种工况下都工作。 ( ) 15、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来确定发动机转速。 ( ) 16、空档起动开关向ECU输入空档位置的信号,是怠速控制信号之一。 ( ) 17、ECU给传感器提供的参考电压有2V、5V、9V、12V等。 ( ) 18、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进行理论空燃比的反馈控制,以便把空燃比控制在14.7
附近。 ( ) 19、发动机启动后,以固定的点火提前角点火,与发动机的状况无关。 ( ) 20、当电控发动机的备用系统启用时,能够使汽车继续行驶,不能保证发动机性能
良好。 ( ) 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安装燃油压力调节器? 2、简答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的组成及汽油流动过程。 3、在下图中填上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
8
空气节气门怠速开进气空气滤
4、简答滚柱式电动汽油泵的工作原理? 5、简答电控单元的组成及各部分组成的作用? 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采用压差恒定的控制方法,使ECU能够用单一的控制参数--------喷油器开启时间,对喷油器进行既简单有精确的控制。因为在喷油器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喷油量不仅与喷油器保持最大开度的时间有关,而且还与燃油分配管的压力、进气歧管的压力有关。进气歧管的压力高喷油量减少,反之增加。燃油分配管内油压越高喷油量增加,反之减少。所以必须使用燃油压力调节器。
2、燃油供给系统由油箱、电动燃油泵、汽油滤清器、燃油分配管、喷油器、压力调节器等组成。(2分)
汽油发动机工作时,电动燃油泵从油箱吸入汽油,加压后送到输油管,汽油经输油管、滤清器到达燃油分配管,然后分送到各个喷油器。串联在油路上的压力调节器对汽油的压力进行调节,多余的汽油经压力调节器流回油箱。(3分)
4、油泵的转子由电动机驱动,当转子在电动机驱动下旋转时,位于转子凹槽内的滚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紧紧压靠在泵体的内表面和转子的凹槽侧面,在油泵内形成与滚柱个数相同的若干工作腔。由于转子相对泵体偏心布置,当工作腔随转子一起旋转时,每个工作腔的腔内容积将发生由大到小的变化。在腔内容积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工作腔内的压力随腔内容积的增大而降低,处于负压状态,当工作腔转到与进油道相通位置时,汽油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吸入工作腔。在腔内容积由大到小的过程中,工作腔内汽油受到压缩油压升高,当工作腔转到与出油道相通位置时,压力较高的汽油从出油口流出。
5、电控单元式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核心,电控单元主要由输入回路、A/D转换器、微型计算机和输出回路4部分组成。
(1).输入回路的作用是对电控系统各类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把这些信号输送到A/D转换器或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
(2).A/D转换器的作用是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脉冲信号,然后输送到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
(3).微型计算机的作用是根据汽油发动机运行工况及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经过运算分析处理后,确定正确的控制程序和控制参数,并向输出回路发出控制脉冲。 (4).输出回路的作用是将微型计算机输出的控制信号。转换成可以驱动执行器的输出
空进气
9
信号。
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 参照下图油泵运转控制电路分析:
(1)1)点火开关IG接通时:。(3分)
(1) 点火开关ON时:
(2)汽油发动机起动时:
(3)汽油发动机运转时:
(4)汽油发动机熄火时:(2分)
2、简述喷油持续时间控制模式分为几种情况?每种情况中是如何控制的?(10分)
3、简述喷油器的工作原理。
4、简述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答案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当点火开关接通时,主继电器闭合电控系统受电。此时如发动机不起动,断路继电器断开,所以燃油泵不工作。(3分)
2)汽油发动机起动时,主继电器闭合,断路继电器线圈L2通电,产生电磁吸力使断路继电器油泵开关闭合,油泵开始运转。(3分)
3)汽油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分电器即有转速信号输出,该信号使ECU中的晶体管导通,断路继电器线圈L1通电,油泵仍然保持运转状态。汽油发动机起动结束,线圈L2断电,但由于线圈L1仍然通电,故油泵开关仍保持闭合,油泵继续工作。 ( 2分)
4)汽油发动机熄火时,分电器不再有转速信号输出,晶体管截止,断路继电器线圈L1断电,油泵开关断开,油泵停止工作。(2分)
2、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分为发动机起动时的喷油持续时间的控制和起动后喷油持续时间的控制。
(1)发动机起动时分为冷启动时和高温起动时喷油持续时间的控制。都是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行控制的。
(2)发动机起动后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喷油量控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控制内容,其控制原理是: ECU根据空气流量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确定基本的喷油时间,再根据其他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并按最后确定的总喷油时间向喷油器发出指令,使喷油器喷油或断油。
3、喷油器安装在汽油分配管上,它在结构上是一个电磁阀。当控制器接通喷油器的接地线后,就有电流流过电磁线圈,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力将衔铁和针阀吸起而打开喷孔,汽油分配管中的高压汽油(高于进气管压力200-255kPa)便经喷油器内腔由喷孔喷进气道中,汽油喷出后被分散成雾状。显然,喷油量的多少,在喷油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就取决于喷油器的通电时间的长短。控制器正是通过控制主喷油器通电的时间来控制喷油量的。
10
4、为使控制器能精确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必须使汽油分配管中的汽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差保持恒定。然而发动机工作时,这一压差却是变化的,这是因为汽油分配管中的油压在喷油器不同的循环喷油量下是不同的,进气管中的压力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不同的节气门开度下也是不同的。为使发动机工作时这一压差保持恒定,特设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安装在汽油分配管上,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于进油与汽油分配管相通,在膜片正下方的压力即为汽油分配管中的油压。若真空软管接通大气,当膜片下方的压力超过304kPa时,膜片就克服弹簧弹力向上拱曲,泄油阀打开汽油经回油口流入回油管直至汽油箱,汽油分配管中的压力下降;若汽油分配管中的压力低于304kPa,弹簧就推动膜片向下拱曲,使泄油阀关闭,在汽油泵的作用下,汽油分配管中的油压升高。这样使汽油分配管中的油压恒定在304kPa,即泄油阀开启压力。当压力调节器上的真空管接口与进气管接通时,发动机工作时的进气管真空度(负压)就作用到膜片上方,使膜片上方的受力为弹簧弹力与进气管真空度之和。若进气管真空度增大(压力降低),泄油阀开启压力相应降低;若进气管真空度减少(压力增大),泄油阀开启压力相应升高,这样就使汽油分配管中的压力与进气管中的压力之差保持恒定,一般为255 kPa。
第4章 汽油发动机电控点火系统
复习要点:1、掌握汽油发动机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2、掌握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点火方式; 3、知道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 4、掌握爆震检测方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气缸判别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信号。
2、起动后点火提前角控制包括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两种点火提前 角控制。
3、电源一般是由蓄电池和________共同组成。
4、对应发动机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_____________点火提前角。
5、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发动机气缸内的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_____________。
6.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数值与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等很多因素有关。 7、日本丰田车系TCCS系统中,实际的点火提前角等于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之和。
8、爆燃传感器有 和 两种类型。 9、无分电器独立点火方式其特点是每缸有 个点火线圈。 10.同时点火方式的点火线圈数量是气缸的 。
11、电控点火系统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点火 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等组成。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2、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3、发电机 4、最佳 5、10度~15度
6、燃料性质、转速、负荷、混合器浓度
7、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8、共振型 非共振型 9、61.1 10.一半
11、电源、传感器、ECU、点火器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2分。) 1、日本丰田TCCS系统中,实际点火提前角是( )。
A. 实际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B. 实际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修正系数
C. 实际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修正系数+修正点火提前角 D. 实际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修正系数 2、日本日产公司ECCS系统中,ECU根据各传感器信号确定的最佳点火提前角为
11
上止点( )。
A. 前40° B. 后40° C. 30° D. 前10° 3、关于点火控制电路维修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为( )。
A. 发动机怠速时,检查点火器“IGT”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无脉冲信号; B. 发动机怠速时,检查点火器“IGT”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有脉冲信号; C. 怠速时检查ECU的“IGF”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无脉冲信号;
D. 点火开关接通后,用万用表检查点火线圈的“+”与搭铁之间的电压应为5V。 4、ECU根据( )信号对点火提前角实行反馈控制。
A. 水温传感器 B. 曲轴位置传感器 C. 爆燃传感器 D. 车速传感器 5、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产生两个G信号,G1信号和G2信号相隔( )曲轴转角。 A. 180 B. 90 C. 270 D. 360°
6、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当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 )左右时,发动机输出功率 最大。
A. 前10 B. 后10 C. 前5 D. 后5°
7、在装有( )系统的发动机上,发生爆震的可能性增大,更需要采用爆震控制。A. 废气再循环 B. 涡轮增压 C. 可变配气相位 D. 排气制动 8、发动机工作时,随冷却液温度提高,爆燃倾向(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与温度无关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怠速稳定修正中,ECU根据目标转速修正电火提前角; B. 辛烷值较低的汽油,抗爆性差,点火提前角应减小;
C. 初级电路被短开瞬间,初级电流所能达到的值与初级电路接通时间长短无关; D. 随着发动机转速提高和电源电压下降,闭合角增大。 10、下列哪个不是怠速稳定修正控制信号( )。
A. 车速传感器 B. 空调开关信号 C. 冷却水温度信号 D.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 11、传统点火系与电子点火系统最大的区别是( )。
A. 点火能量的提高 B. 断电器触点被点火控制器取代 C. 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应用 D. 点火线圈的改进 12、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由( )直接驱动点火线圈进行点火。 A. ECU B. 点火控制器 C. 分电器 D. 转速信号 13、一般来说,缺少了( )信号,电子点火系将不能点火。 A. 进气量 B. 水温 C. 转速 D. 上止点
14、丰田公司的发动机上,ECU把C1或C2信号( )第( )个Ne信号定为压缩行
程上止点前10°。
A. 前……1; B. 前……2; C. 后……1; D. 后……2 15、Ne信号指发动机( )信号。
A. 凸轮轴转角 B. 车速传感器 C. 曲轴转角 D. 空调开关 16、起动时点火提前角是固定的,一般为( )左右。 A. 15 B. 10 C. 30 D. 20°
17、采用电控点火系统时,发动机实际点火提前角与理想点火提前角关系为( )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接近于 18、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接通时间取决于( )。 A. 断电器触电的闭合角 B. 发动机转速 C. A、B都正确 D. A、B都不正确
19、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发动机( )信号确定最佳闭合角。 A. 转速信号 B. 电源电压 C. 冷却液温度 D. A和B
20、当冷却液温度超过预设温度且牵引控制系统正在运作时,点火正时应( ) A. 提前 B. 延迟 C. 不变
21、谐波进气控制系统运作时,此时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应( ) A. 提前 B. 延迟 C. 不变
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2分。)
1.A 2.A 3.B 4.C 5.D 6.B 7.C 8.B 9.B 10.A 11.A 12.B 13.c 14.A 15.C 16.B 17.D 18.C 19.D 20.B 21.A
12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83分。)
1、有些爆震传感器可通过检测发动机的燃烧噪音来检测发动机是否有无爆震。 ( ) 3、如果发动机爆震传感器固定力矩过小,传感器的灵敏度将上升。 ( ) 4、当爆震传感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无论是否产生爆震,点火提前角都不能由爆震控制系统来控制。 ( ) 5、蓄电池的电压变化也会影响到初级电流。 ( ) 6、轻微的爆燃可使发动机功率上升,油耗下降。 ( ) 7、增大点火提前角是消除爆燃的最有效措施。 ( ) 8、最理想的点火时机应该是将点火正时控制在爆震即将发生而还未发生的时刻。 ( ) 9、当发动机的负荷减小时,气缸内的温度和压力均降低。 ( ) 10、所有发动机的ECU中都存储一张点火正时图。 ( ) 11、采用ESA系统时,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ECU都可保证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 ) ( ) 13、发动机在暖机的过程中,燃烧过程所占的曲轴转角将逐渐增大。 ( ) 14、发动机工作时,随冷却液温度的提高,爆燃倾向逐渐增大。 ( ) 15、冷却液温度过高后必须修正点火提前角。 ( ) 16、为了稳定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角需根据喷油量的变化进行修正。 ( ) 17、对于初级电流通电时间的修正与蓄电池的电压无关。 ( ) 18、对于一定的发动机而言,断电器触点的闭合角是一定的。 ( ) 19、采用爆震传感器来进行反馈控制,可使点火提前角在不发生爆震的情况下尽可
能地增大。 ( ) 20、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暴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适当减小。 ( ) 21、点火提前角过大,会使爆燃倾向减小。 ( ) 22、点火提前角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大。 ( )
23、随着负荷的减小,进气管真空度增大,此时应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 ( ) 24、汽油辛烷值高时点火提前角应减小。 ( ) 26、混合气的质量越好,燃烧的速度越大,要求点火提前角就应越大。 ( ) 27、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点火系统也可以采用闭环控制方法。 ( ) 28、爆震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频率与发动机振动频率是不一至的。 ( ) 29、一个有故障的爆震传感器可能会造成点火提前角失调。 ( ) 30、电子控制点火系统一般无点火提前装置。 ( ) 31、一般来说,缺少转速信号、电子点火关系将不能点火。 ( ) 32、在无分电器点火系统(一个点火线圈驱动二个火花塞)中,如果其中一个气缸的 火花塞无间隙短路,那么相应的另一缸火花塞也将无法跳火。 ( ) 33、最大点火提前角一般在35°~45°之间。 ( ) 34、发动机负荷增大,最佳点火提前角也应增大。 ( ) 35、通电时间和闭合角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 ) 37、点火正时必须随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变化而变化。 ( ) 38、起动时点火提前角是固定的。 ( ) 39、当发动机负荷超过一定值时,电控点火系统自动转入开环控制模式。 ( ) 40、轻微的爆震对发动机性能没有影响。 ( ) 41、在暖机过程中,随着冷却水温度的提高,点火提前角应适当的减小。 ( ) 42、为了稳定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角需根据喷油量的变化来修正。 ( ) 43、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来确定发动机转速。 ( ) 44、进气温度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是ECU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的主要依据。 ( ) 45、用万用表测爆燃传感器的端子与壳体之间应导通。 ( ) 46、汽油机转速增大,则爆燃燃烧倾向加大,应加大点火提前角。 ( ) 47、汽油机负荷增加,则爆燃燃烧倾向加大,应减小点火提前角。 ( )
2、爆震传感器通常比较可靠,耐久性好,除非物理损坏,否则不会失效。 ( ) 25、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非常大。 ( )
12、不同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对点火提前角的修正项目和修正方法都是相同的。 36、发动机负荷较小时,发生爆燃的倾向几乎为零。 ( )
48、缸内喷射的喷射方式可使爆震燃烧的倾向减小,但使混合气的温度大大提高了。
13
( ) 49、汽车在节气门全开情况下大负荷行驶时,要求发动机输出大扭矩。 ( ) 50、电子点火正时系统是一种点火正时闭环控制系统。 ( ) 51、电子点火控制系统属于点火正时闭环控制。 ( ) 52、无分电器单独点火系统每个气缸的火花塞配用两个点火线圈。 ( ) 53、无分电器单独点火系统的点火方式非常适合在五气门发动机上使用。 ( ) 54、发动机起动时,不管发动机运转情况如何,点火都发生在某一固定的曲轴转角。 ( ) 55、不同发动机初始点火提前角都是相同的。 ( ) 56、当ECU发生某些故障而使后备系统开始工作时,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前角就为
固定的初始点火提前角。 ( ) 57、在减速至加速的过渡期中,点火正时根据情况暂时的提前或延迟。 ( ) 58、发动机发出最大扭矩的点火时刻是在发动机即将产生爆震的点火时刻的附近。 ( ) 59、如果发动机实际点火提前角不合适,发动机很难正常运转。 ( ) 60、最佳点火提前角可以大大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 ( ) 61、点火提前角过大,会造成发动机温度升高。 ( ) 62、发动机起动时,按ECU内存储的初始点火提前角对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 ) 63、发动机怠速工况下,空调工作时的基本点火提前角比空调不工作时小。 ( ) 64、发动机冷车起动后的暖机过程中,随冷却水温的提高,点火提前角也应适当的
加大。 ( ) 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8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2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64.×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G信号 2、点火提前 3、实际点火提前角
答案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答1、指活塞运行到上止点位置的判别信号,是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产生的信号经过整形和转换而获得的脉冲信号。
答2、是从火花塞发出点火花,到该缸活塞运行至压缩上止点时曲轴转过的角度。 答3、实际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常用的爆震传感器有哪几种型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电控点火系统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3、最佳点火提前角 4、初始点火提前角
5、影响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1)压电式共振型爆燃传感器
当发生爆燃时,振子与发动机共振,压电元件输出的信号电压也有明显增大,易于测量。 (2)压电式非共振型爆燃传感器
与共振式相比,非共振式内部无震荡片,但设一个配重块,以一定的预紧压力压紧在压电元件上。当发动机发生爆燃时,配重块以正比于振动加速度的交变力施加在压电元件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上,压力元件则将此压力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送给ECU。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2、(1)在各种工况及环境条件下,均可自动获得最佳的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的42.√ 43.× 44.× 45.× 46. × 47.× 48.× 49.√ 50.× 51.√ 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及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均处于最佳。
14
(2)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可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和电流进行控制,从而使点火线圈中存储的点火能量保持恒定,不仅提高了点火的可靠性,而且可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防止点火线圈烧损。
(3)采用爆燃控制功能后,可使点火提前角控制在爆燃的临界状态,以此获得最佳的燃烧过程,有利于发动机各种性能的提高。
3.使发动机产生最大输出功率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4.发动机起动,曲轴开始转动时,不管发动机运转情况如何,点火都发生在某一固定的曲轴转角,这个固定的角度就称为初始点火提前角。 5.(1)发动机转速 (2)负荷 (3)辛烷值
(4)其他因素 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内温度、空燃比、大气压力、冷却水温度。 六、综合题(每题5分,共30分。) 1、ECU是如何对爆震进行反馈控制的? 2、起动后基本点火提前角是如何确定的? 3、点火提前角过大或过小对发动机有何影响?
4、发动机起动后在正常工况下运转时,控制点火提前角的信号主要有哪些? 5、通电时间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6、暖机修正控制信号主要由哪些? 答案六、综合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有爆震时,逐渐减小点火提前角,只到爆震消除为止,无爆震时,逐渐增大点火提前角,再次发生爆震时,ECU由减小点火提前角,是个对点火提前角进行反复调整的过程。
2、起动后怠速运转时,ECU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信号和空调开关信号,来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3、如点火提前角过大,大部分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燃烧,活塞所消耗的压缩功增加,缸内最高压力升高,末端混合气自燃所需的时间缩短,爆燃倾向增大;过小(点火过迟),
燃烧延伸到膨胀过程,燃烧最高压力和温度降低,传热损失增多,排气温度升高,功率降低,爆燃倾向减小,NOx排放降低。
4、发动机起动后在正常工况下运转时,控制点火提前角的信号主要有: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或空气流量计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燃油选择开关或插头信号、爆燃信号等。
5、对于电感储能式电控点火系统,当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被接通后,其初级电流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初级电路被断开瞬间,初级电流所能达到的值与初级电路接通的时间长短有关,只有通电时间达到一定值时,初级电流才可能达到饱和。由于断开电流影响次级电压最大值,次级电压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点火系工作的可靠性,所以在发动机工作时,必须保证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有足够的通电时间。但如果通电时间过长,点火线圈又会发热并增大电能消耗。要兼顾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
6、暖机修正控制信号主要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或空气流量计信号、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等。
第五章 辅助控制系统
复习要点:1、三元催化转换器、氧传感器与空然比反馈控制
2、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3、电控怠速控制系统 4、电控进气惯性增压控制系统 5、故障自诊断系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汽车排放污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发动机排出的NOX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开环控制EGR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5、废气再循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最好方法就是降低_______________。
15
7、废气在循环会使混合气的着火性能和发动机输出功率________。
8、采用增压技术提高进气压力,是提高发动机 性和 性的重要措施之 一。
9、氧传感器可分为 和 两类。
10、二氧化锆氧传感器采用______________做敏感元件。
11、装有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转换装置的汽车,禁止使用 汽油。 12、OBD是 系统。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发动机排出的废气。 2、HC、NOX 、碳烟 3、气缸内的最高温度 4、EGR阀、EGR电磁阀 5、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6、燃烧室的温度 7、下降 8、动力、经济 9、氧化锆、氧化钛 10、二氧化锆 11、含铅 12、随车诊断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6分。) 1、废气再循环的作用是抑制( )的产生。
A. HC B. CO C. NOx D.有害气体 2、进入进气歧管的废气量一般控制在( )范围内。
A. 1%~2% B. 2%~5% C. 5%~10% D. 6%~13% 3、在( )时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不工作。
A. 行驶 B. 怠速 C. 高转速 D. 热车 4、采用三元催化转换器必须安装( )。
A. 前氧传感器 B. 后氧传感器 C. 前、后氧传感器 5、如果三元催化转换器良好,后氧传感器信号波动( )。 A. 频率高 B. 增加 C. 没有 D. 缓慢 6、发动机过热将使( )。
A. EGR系统工作不良 B. 燃油蒸发量急剧增多 C. 三元催化转换器易损坏 D. 曲轴箱窜气增加 7、进气惯性增压系统通过改变( )达到进气增压效果。
A. 进气通道截面积 B. 压力波传播路线长度 C. 废气流动路线 D. 进气管长度 8、氧化锆只有在( )以上的温度时才能正常工作。
A. 90℃ B. 40℃ C. 815℃ D. 500℃ 9、 在暖机过程中,ECU根据( ) 按内存的控制性控制控制阀的开度.
A. 进气温度 B. 节气门开度 C .冷却液温度 D. 凸轮轴位置
10、氧化钛氧传感器工作时,当废气中的氧浓度高时,二氧化钛的电阻值(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11、步进电动机的工作范围为( )个步进极。
A. 0~150 B. 0~215 C. 0~175 D.0~125
12、当冷却液温度低于( )℃ 时,冷却风扇不工作。
A. 100℃ B. 80℃ C. 98℃. D. 103℃
13、下列哪个工况不是采用开环控制( )
A. 怠速运转时 B. 发动机起动时 C. 节气门全开或大负荷时 D. 氧传感器起效应时
14、下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 )
A. 发动机起动后,开怠速运转超过预示时间时,开关型怠速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B. 发动机起动工作时或刚刚起动后,开关型怠速控制阀开启 C. 当怠速触点闭合,且发动机转速下降到规定转速以下时 D. 发动机起动后怠速运转超过预定时,开关型怠速控制阀关闭 15、在巡行控制下驱车下坡时,点火提前角应( )
A. 延迟减小 B. 延迟增大 C. 不变 D. 快速减小 16、加速时( )排放量最多,( )排放量最少。
A. NOx HC; B. NOx CO; C. HC CO; D. CO HC 17、减速时( )排放量最少,( )排放量显著增加。
A. NOx HC; B. NOx CO; C. HC CO; D. CO HC 18、发动机工作时的燃油量是( )。
16
A. 喷油器喷油量 B. 燃油泵供油量 C. 来自燃油箱的蒸发控制燃油蒸气量 D. A+B
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6分。) 1.C 2.D 3.B 4.C 5.D 6.B 7.B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D 15.A 16.B 17.B 18.D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气缸内的温度越高,排出的NOX量越多。( )
2、当点火系统发生故障造成不能点火时,失效保护系统使ECU立即切断燃油喷射。
( )
3、当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故障时,ECU将始终接收到节气门处于开度为50%的信 号。 ( ) 4、只有在节气门全关、车速为零时,才进行怠速控制。 ( ) 5、节气门直动式怠速控制器动态响应性比较差。 ( )6、废气再循环的作用是减少HC、CO和NOx的排放量。 ( ) 7、空燃比反馈控制的前提是氧传感器产生正常信号。 ( )8、废气排放控制仅在采用OBD—Ⅱ系统中使用。 ( ) 9、发动机排出的NOX只与气缸内的最高温度有关。 ( )10、在谐波增压控制系统中,当气体惯性过后进气门附近被压缩的气体膨胀而流向 进气相同的方向。 ( ) 11、废气再循环是取决于EGR开度,而EGR开度是ECU控制。 ( )12、应急备用系统只保证发动机按正常性能运行。 ( ) 13、只有当混合气的空燃比保持稳定时,三元催化转换器的转换效率才能得到精确
控制。 ( )14、催化转换器是汽车发动机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机外废气净化装置。 ( )15、氧化锆式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强弱与工作温度无关。 ( )16、在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器来降低排放污染的发动机上,氧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
( )
17、曲轴箱窜气的主要成份是HC和CO。 ( ) 18、燃油蒸气的主要有害成份是HC。 ( ) 19、EGR系统工作提前会产生怠速不稳失速现象,但不会使发动机产生回火现象。
( )
20、起动模式时发动机空燃比闭环控制。 ( )
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占空比 2、EGR率 3、EVAP
答案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是指脉冲信号的通电时间与通电周期之比。 2、指废气再循环量在进入汽缸内的气体中所占的比率。
EGR率=[EGR量/(进气量+ EGR量)]*100%
3、是汽油蒸汽排放控制系统,是为防止汽油箱内的汽油蒸汽排入大气而产生污染。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谐波增压控制系统中压力波是如何产生的? 2、增压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3、二次空气供给系统的功能?
4、在现代的汽车上装用了排放控制系统都有哪些? 5、简述氧传感器信号的检测方法? 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7
1、当气体告诉流向进气门时,如进气门突然关闭,进气门附近气流流动突然停止,但由于惯性,进气管仍在进气,于是将进气门附近气体压缩,压力上升。当气体的惯性过后,被压缩的气体开始膨胀,向进气气流相反方向流动,压力下降。膨胀气体的波传到进气管口时又被反射回来,形成压力波。
2、根据发动机进气压力的大小,控制增压装置的工作,以达到控制进气压力、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目的。
3、二次空气供给系统的功能是:在一定的工况下,将新鲜空气送入排气管,促使发动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进一步氧化,从而降低一氧化碳和HC的排放量,同时加快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升温。
4、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汽油蒸汽排放控制系统、废气在循环系统、三元催化转换系统、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和热空气供给系统等。
5、连接好氧传感器线束连接器,使发动机以较高转速运转,直到氧传感器工作温度达到400摄氏度以上时在维持怠速运转。然后反复踩动加速踏板,并测量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加速时应输出高电压信号0.75~0.90V ,减速时应输出低电压信号0.10~0.40V。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应更换氧传感器。
第六章 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
复习要点:1、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内容;
2、电控柴油发动机的分类; 3、电控共轨式喷油系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ECU以柴油发动机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作为基本控制参数,按设定的程序确定基本喷油量和喷油正时。
2、柴油机的怠速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3、柴油机进气控制包括 、 、进气节流控制 和 。
4、柴油机电控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转速、负荷(节气门开度)
2、怠速转速稳定性、怠速时各缸工作均匀性
3、可变进气涡流控制、可变配气正时控制、进气预热控制 4、传感器、电控单元(ECU或ECM)、执行器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4分。)
1、有些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专用配置了( ),ECU根据其输入信号修正喷油量。 A. 温度传感器 B.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C. 氧传感器 D. 着火正时传感器 2、柴油机电控系统中能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的装置是( ) A. ECU B. 传感器 C. 执行器 D. 仪表 3、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燃油喷射控制不包括( ) A. 喷油量的控制 B. 喷油正时的控制 C. 喷油规律控制 D. 喷油怠速控制
4、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执行器由执行电器和机械执行机构组成,以下不属于执行电器的是( )
A. 步进电机 B. 直流电机 C. 发电机 D. 电磁铁
5、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喷油量的控制是以发动机转速和( )为基本控制参数。 A. 负荷 B. 进气温度 C. 进气压力 D. 燃油特性
6、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燃油喷射规律的控制也即喷油速率和喷油量虽随( )变化的规律。
A. 喷油压力 B. 时间 C. 进气量 D. 进气压力 7、以下不属于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怠速控制的是( )。 A. 怠速转速控制 B. 怠速排放控制 C. 怠速各缸均匀性控制 D. 怠速稳定性控制 8、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进气控制控制不包括( )
18
A. 可变进气涡流控制 B. 可变配气正时控制 C. 进气温度控制 D. 进气预热控制 9、不属于电控柴油发动机优点的是( )
A. 改善柴油发动机的经济性 B. 改善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C. 提高了柴油大发动机工作可靠性 D. 不同用途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不易更改 10、油泵转角脉冲发生器由4组每组14个触发轮齿组成,齿与齿的夹角是( )
A. 5.625° B. 6° C. 约6.429度 D. 5°
11、柴油机电控系统,ECU根据着火正时传感器信号,在大气压力降低时,燃烧开始时
间( ),使柴油发动机扭矩几乎不降低。
A. 推迟 B. 提前 C. 不确定 D. 不改变 12、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射压力达( )
A. 120-170KPa B. 250 KPa C. 120-170MPa D. 250 MPa 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4分。) 1.D 2.C 3.D 4.C 5.A 6.B 7.B 8.C 9.D 10.A 11.A 12.C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柴油电控系统能在不同工况及工作条件下对喷油量进行校正补偿。 ( ) 2、对于不同用途、不同机型的柴油机,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应有较强的适应性。( ) 3、着火正时传感器检测燃烧室开始燃烧的时刻,修正喷油正时。 ( ) 4、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一般对供油量采用开环控制。 ( ) 5、在不同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供油正时和供油量的执行元件是不同的。( ) 6、在多缸柴油机工作时,由于喷油量控制指令值一定,所以各缸喷油量就一定。( ) 7、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影响很大。 ( ) 8、柴油机是压燃式,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着火相当困难。 ( ) 9、柴油机的排放控制主要是废气再循环控制。 ( ) 10、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射压力为120—170KPa。 ( ) 11、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只起修正喷油正时作用,不起修正喷油量作用。 ( ) 12、进气温度传感器只起修正喷油量作用,不起修正喷油正时作用。 ( )
13、进气压力传感器即起修正喷油量作用,又起修正喷油正时作用。 ( ) 14、空档起动开关向ECU输入空档位置的信号,是怠速控制信号之一。 ( )
( )
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电控柴油发动机的主要优点? 2、共轨电控喷射系统优点是什么? 3、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
15、柴油机电控系统中,ECU根据曲轴位置传感器和油泵转角传感器来计算喷油正时。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改善了柴油机发动机的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2、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3、增高 了柴油发动机运行工况的控制精度。4、增高了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
1、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压力可调,增大柴油机发动机低速时的转矩和改善低速烟度。2、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独立柔性控制喷油正时,配合高的喷射压力,使排放性能提高。
3、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控制喷油速率变化,实现理想的喷油规律,既降低柴油氮氧化合物排放和压力升高率,有保证柴油机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
4、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控制精度高,高压油路不出现气泡和残压为零现象,喷油量循环变化小,改善各缸不均匀性、柴油机振动、驱动性能,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1、燃油喷射控制。2、进气控制。3、怠速控制。4、废气再循环控制。5、废气涡轮增压压力控制。6、故障自诊断与带故障运行控制。
19
第七章 自动变速器
复习要点:1、自动变速器操纵使用
2、行星齿轮机构
3、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按照自动变速器各部件的功能,可将成 、 、 、 、 五部分组成。
2、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由 、 和 三种独立元件构成。 3、自动变速器的制动器有两种类型: 、 。
4、单向离合器的作用是 ,其结构与液力变矩器中导轮单向离合器的结构相同。
5、换挡执行元件包含 、 和 ,他们是被用于控制齿轮机构,从而到达动力的有效传递
6、现代汽车中都采用 式摩擦离合器。而制动器分 式和 式。单向离合器分为 式和 式。
7、在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机构中,两排行星轮共用 和 。 8、如果行星齿轮机构中任意两元件以相同转速和相同方向转动,则第三元件与前二者一起同速转动,而形成 档。
9、CVT主要是通过改变 来达到改变车轮转速的目的的。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 液力变矩器 齿轮变速系统 换挡执行机构 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 2、太阳轮 行星架 齿圈 3、湿式多片式 带式 4、单向锁止于之相连的元件 5、离合器 制动器 单向离合器 6、多片湿 湿式多片 带 楔块 滚柱
7、行星架 齿圈 8、直接 9、带轮的半径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液力变矩器里的导轮,主要作用是低速时增加( )。 A. 转速 B. 转矩 C. 转向 2、变速杆的标记设置2和L档,其作用是( )。 A. 提高动力 B. 提高车速 C. 实现发动机制动 3、当自动变速器发生故障,拖车的路程不大于( )公里。 A. 80 B. 50 C. 200 4、自动变速器工作液的英文缩写是( ) A. ATF B. ABS C. ASR 5、液力变矩器的转速比i( )
A. >1 B. =1 C. <1
6、采取以下那种措施可以改变液力变矩其的性能( ) A. 电控系统 B. 导轮增设单向 C. 焊接或液力变
7、在辛普森行星齿轮系中,当齿圈固定,太阳齿作主动件,可获得的传动比
为( )。
A. >2 B. =2 C. <2
8、在行星齿系机构中,只有当( )时,才能获得倒档。 A. 行星架制动,齿圈主动 B. 行星架主动,太阳齿制动 C. 太阳齿主动,行星架制动
9、电动自动变速器进行自动换档,需要( )基本信号。 A. 车速 B. 节气门开度 C. 车速、节气门开度 10、油压随节气门开度增大而( )
A. 增大 B. 减少 C. 无法确定 11、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缩写为 ( )。
20
A. AT B. MT C. CVT D. TCS 12、手动式机械变速器的缩写为( )。
A. AT B. MT C. CVT D. TCS 13、无级变速器的缩写为( )。
A. AT B. MT C. CVT D. TCS 14、节气门油压随节气门开度越大而( )
A. 增大 B. 减少 C. 无法确定
( )
4、为使汽车适合各种行驶条件并充分发挥发动机性能,必须装设变速系统。( ) 5、当闭锁离合器接合时,导轮单向离合器即脱开,导轮自由转动。 ( ) 6、液力变矩器的变矩范围最多能达到4-5倍。 ( ) 7、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都是行星齿轮。 ( ) 8、离合器制动器未连接或制动前钢片与摩擦片之间有间隙。 ( ) 9、在行星齿系中,如果齿圈固定和以太阳齿轮为主动件,则可以形成减速档。
15、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模式有经济、普通、动力,它们主要是( )不同。 A. 车速 B. 换档时刻 C. 节气门开度 16、变速杆的标记设置2和L档,其作用是( )
A. 提高动力 B. 提高车速 C. 实现发动机制动 17、液力变矩器的导轮,主要作用是在低速时增加( ) A. 转速 B. 转矩 C. 转向
18、当车辆不能行驶时,拖车距离不大于 Km,车速不大于 Km/h。( ) A. 30、80 B. 80、30 C. 80、60 19、失速实验用于 、 故障。( )
A. 发动机 、变矩器 B. 发动机、变速器 C. 变速器、变矩器 20、在自动变速器中,储压器的作用是在换档时,使( )。
A. 主油压平稳 B. 节气门油压平稳 C. 换档执行元件的结合先快后慢 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B 2、C 3、A 4、A 5、C 6、B 7、A 8、C 9、C 10、A 11、A 12、B 13、C 14、A 15、B 16、C 17、B 18、B 19、B 20、C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24分。)
1、液力变矩器在一定范围内,能自动的、无极的改变传动比和转矩比。 ( ) 2、液力变矩器的导轮无论速比如何变化,都是固定不动的。 ( ) 3、为了提高变矩器在高速工况下的传动效率,在液力变矩器中设置了锁止离合器
( ) 10、太阳齿轮、齿圈和行星齿轮三者的旋转轴线是重合的。 ( )
11、根据换档工况的需要,自动变速器中的单向离合器由液压系统控制其自由或锁止。( )
12、自动变速器中制动器的作用是把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某二个元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
体共同旋转。 ( ) 13、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的自由间隙是利用增减离合器片或钢片的片数进行调整的。 ( ) 14、单向离合器可起到单向将某两元件相连的作用。 ( ) 15、对发动机进行怠速检查时,变速器的操纵杆可置于任何位置。 ( ) 16、失速试验是指变矩器涡轮因负荷过大而停止转动时的泵轮转速。 ( ) 17、一般行驶2万公里或6个月检查一次液位和油的品质。 ( ) 18、CVT电控系统根据整车的行驶工况,通过控制液压系统来进行速比变换,从而实现
无级变速。 ( ) 19、CVT能实现发动机动力连续不间断的输出,真正实现了挡位无穷的目标。( )
20、起步离合器采用螺旋弹簧替代了多弹簧。 ( )
21、发动机运转时,对车辆进行维修工作前务必将选挡杆挂入P位,并拉紧驻车制动器。( )
22、可用超声波清洗装置来清洁液压控制单元和电子控制单元。 ( )
23、当挡盖已取下或未加自动变速箱油时,决不可起动发动机或拖动车辆。 ( )
21
24、五速双离合器变速器一个离合器控制一挡和二挡,而另一个离合器控制三挡、四挡
和五挡。 ( ) 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18、× 19、√ 20、√ 21、× 22、√ 23、√ 24、×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液力变矩器为什么能起变矩作用?
2、说明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组成和连接关系。 3、说明离合器及带式制动器的工作过程。 4、说明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特点。 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变矩器之所以其变钜作用,是由于结构上比偶合器多了导轮机构,在液体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固定不动的导轮给涡轮一个反作用力矩,使涡轮输出的转矩不同于泵轮输入的转矩。
2、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由1个太阳轮、1个齿圈、1个行星架和支承在行星架上的几个行星齿轮(一般有3—6个)组成;太阳轮、齿圈及行星架三者是绕同一轴线旋转的。行星齿轮支承在固定于行星架的行星齿轮轴上,并且与太阳轮和齿圈啮合。
3、(1)离合器:液压系统→(有压力的油)油缸→(同时到压力弹簧)活塞→(推力)钢片→摩擦片(间隙消除 发生强有力的摩擦 鼓与毂连成一体)
(2)制动器:油压系统→(压力油)油缸→活塞→(推杆)制动蹄→(同时弹簧被压缩)逐渐收缩 某一部位被固定
4、结构特点是 (1) 前后两个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为一个整体,称为前后太阳轮组件 (2) 前一个行星排的行星架和后一个行星排的环齿轮连接为另一个整体,称为前行星架和后环齿轮组件 (3) 输出轴通常与前行星架和后环齿轮组件连接
第8章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复习要点:1、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的作用;
2、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性能特点; 3、开放式循环调压方式和变积式调压方式。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ABS液压调节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工作状态。
2、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装置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部分组成。 3、评价制动效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S系统是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而________,ASR 是防止驱动轮原地不动而不停的________ 。
5、液压制动压力调节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
6、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在汽车制动过程中,ECU 控制流经制动压力调节器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使ABS处于________、________、减压三种状态。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增压;保压;减压
2.电控单元;液压调节系统;轮速传感器 3.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制动减速度 4.滑移;滑转
5.电磁阀;液压泵;储液器 6.升压;保压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为保证传感器无错误信号输出,安装车速传感器时应保证其传感器头与齿圈间留有一定的空气隙,约为( ) 。
A. 5mm B. 1mm C. 0.01mm D. 1um 2.当滑移率为 100%时,横向附着系数降为( ) 。 A. 100% B. 50% C. 0 D. 都不正确
3.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是在制动总缸与轮缸之间( )一个电磁阀,直接控制轮缸的制动压力。 A. 串联 B. 并联 C. 都可以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22
4.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在升压过程中,电磁阀处于“升压”位置,此时电磁线圈的通入电流为( ) 。 A. 0 B. 较小电流 C. 最大电流 D. 均不正确
5.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在保压过程中,电磁阀处于“保压”位置,此时电磁3线圈 3、纵向附着系数在滑移率为 50%左右时最大。 ( ) 4、地面制动力的最大值等于制动器制动力。 ( ) 5、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功用是接受 ECU 的指令,通过电磁阀的动作来实现车轮制动器
制动压力的自动调节。 ( ) 的通入电流为( ) 。 A. 0 B. 较小电流 C. 最大电流 D. 均不正确
6.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在减压过程中,电磁阀处于“减压”位置,此时电磁线圈的通入电流为( ) 。 A. 0 B. 较小电流 C. 最大电流 D. 均不正确 7.车轮速度传感器出现故障,以下( )项不可能是故障原因。 A. 传感头脏污 B. 传感头与齿圈间隙不符要求 C. 线圈断路 D. 制动盘磨损严重
8.装有 ABS 系统的汽车,轮速传感器向电脑发出( )信号。 A. 电流 B. 频率 C. 电阻 D. 电压 9.下列( )最不可能是 ABS 系统出现间歇性故障的原因。 A. 在车轮传感器中电气接头损坏 B. 电磁阀电气端子损坏 C. 控制装置接头松动 D. 车轮传感器回路断开 10.以下关于制动滑移率的说法,( )正确。
A. 滑移率在 15%~20%之间时,车轮与地面之间有最大的附着系数 B. 车轮纯滚动时滑移率为100% C. 车轮纯滑动时滑移率为0 D.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无关
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B 2.C 3.A 4.A 5.B 6.C 7.D 8.B 9.D 10.A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1分。)
1、评价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 ( ) 2、制动效能主要取决于制动力的大小,而制动力仅与制动器的摩擦力矩。 ( )
6、汽车制动时产生侧滑及失去转向能力与车轮和地面间的横向附着力无关。 ( ) 7、车轮抱死时将导致制动时汽车稳定性变差。 ( ) 8、电控 ABS 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组成。 ( ) 9、ABS 电控系统有故障时,汽车仍然能保持常规制动状态。 ( ) 10、现代防抱死制动系统在紧急状态下,为制动提供安全保障。 ( )
11、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因其防止车轮抱死,所以其制动距离会比普通制动距离大。
( )
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滑移率
2、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3、循环式调节器 4、可变容积式调节器 5、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6、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
答案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S=(V-VC)/V×100%。
2、指汽车在制动时仍能按指定方向的轨迹行驶,即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
3、电磁阀直接控制轮缸制动压力的制动压力调节器。 4、电磁阀间接控制制动压力的制动压力调节器。
23
5、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对两个车轮实施一同控制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这两个车轮是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 6、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对两个车轮实施一同控制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小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这两个车轮是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2)制动减压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5分。)
1、简述电控 ABS 是如何工作的(工作原理)?
答案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5分。)
电控ABS的核心是电子控制单元ECU,它通过传感器监视汽车制动时车轮是否抱死。在一般的制动情况下,驾驶员踩在制动踏板上的力较小,车轮不会被抱死,制信号输出,就象普通制动系统,制动力完全由驾驶员踩在制动踏板上的力来控制,在紧急制动或是在松滑路面行驶时制动,车轮将要被抱死时,过执行机构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力,使车轮不被抱死。六、综合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请按照下图写出ABS详细的制动过程。
(1)常规制动过程:
(2)制动压力调节过程
1)制动保压
3)制动增压
答案六、综合题(每题10分,共10分。) ECU 无控(1)常规制动过程
ABS不介入控制,各进液电磁阀断电导通,各回液电磁阀断电关闭,电动泵不通电运转,ECU就会输出控制信号,通各制动轮缸与储液罐隔绝,系统处于正常制动状态。 (2)制动压力调节过程 1)制动保压
当传感器告知ECU右前轮趋于抱死,右前轮进液电磁阀通电关闭,右前轮回液电磁阀仍
断电关闭,实现制动保压; 2)制动减压
当传感器告知ECU右前轮抱死趋势没有改善,右前轮回液电磁阀通电导通,轮缸制动液流回储液罐,实现制动减压; 3)制动增压
当传感器告知ECU右前轮抱死趋势已消失,右前轮进液电磁阀和回液电磁阀均断电,进液调压阀关闭,电动泵运转,与主缸一起向右前轮轮缸送液,实现制动增压。
第九章 汽车转向控制系统
复习要点:1、助力转向系统;
2、四轮转向控制系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可变助力转向系统根据 和 提供不同的助力水平。 2、为解决汽车转向系统在转向轻便性和灵敏性的矛盾,使用了 系统。
24
该系统兼用体力和 为能源的转向体统。
3、汽车动力转向系统除了具有良好的随动性、高度的 和良好的稳
定性以外,还应该随 变化对转向助力做出调整,转向盘高速时的路感与低速时的 。以及两种状态之间的平稳转换。 A. 减小 B. 增大 C. 不确定 D. 不变 9、四轮转向时,后轮与前轮的偏转相同,汽车的转弯半径(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确定 D. 不变 10、四轮转向系统在低速或急转弯行驶时,后轮( )
5、为兼顾低速时转向机动性和高速时转向稳定性,四轮转向设置 和 A. 逆向偏转 B. 同向偏转 C. 先逆后同 D. 先同后逆
两种转向方式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车速、转向盘转角 2、动力转向、发动机动力 3、转向灵敏度、车速、强助力 5、同相位偏转、逆向位偏转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2分。) 1、高速行驶时,转向助力将随车速成比例的( )
A. 减少 B. 增多 C. 不确定 D. 不改变 2、电力助力效果与液压助力效果相比( )
A. 前者小于后者 B. 后者小于前者 C. 不确定 D. 一样 3、新型可变助力转向系统到车速高于( )时,助力减至50%。 A. 25Km/h B. 5Km/h C. 20Km/h D. 80Km/h 4、当车速是多少时,液压驱动四轮转向系统后轮同相位转向( ) A. 低于35Km/h B. 35Km/h C. 超过35Km/h D. 29 Km/h 5、当车速是多少时,电控四轮转向系统后轮同相位转向( )
A. 低于29Km/h B. 29Km/h C. 超过29Km/h D.35 Km/h 6、纯液压控制的转向助力转向系统感受( )的大小,调节转向助力效果。 A. 地面转向阻力矩 B. 车速和地面转向阻力矩 C. 方向盘转交 D. 车速 7、电子控制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感受( )的大小,调节转向助力效果。 A. 地面转向阻力矩 B. 车速和地面转向阻力矩 C. 方向盘转交 D. 车速 8、四轮转向时,后轮与前轮的偏转相反,汽车的转弯半径( )
11、机械式四轮转向系统,低速时转向盘必须转过( )后,后轮才能逆向偏转。 A. 5° B. 200° C. 35° D. 29° 答案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2分。)
1.A 2.A 3.D 4.C 5.C 6.A 7.B 8.A 9.B 10.C 11.B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助力小,汽车高速行驶时转向助理大。 ( ) 2、紧急情况下,驾驶员猛拉转向盘,许多系统会恢复到完全助力状态。 ( ) 3、高速大转向行驶时,过大助力会增强路感。 ( ) 4、高速时,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速度感应油泵从动力转向系统泵出比系统提供的更多油液。 ( ) 5、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速度感应油泵中的溢流阀允许油液从油泵出口流回到入口,供给速度感应油泵。 ( ) 6、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速度感应油泵的动作会影响增益控制阀的工作方式。 ( ) 7、汽车倒车时,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速度感应油泵倒转,将油液从储油罐泵入动力 转向系统。 ( ) 8、电子控制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仍以液压元件作为系统执行元件。 ( ) 9、高速行驶时,电子控制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装置使得系统液压助力作用增强。( )
10、常见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在转向液压回路中并联一旁通流量控制阀控制的旁路 ( ) 11、新型可变助力转向系统在车速低于25 Km/h时,实现全助力。 ( )
12、电子控制式助力转向系统可以通过改变电动机的供电极性,控制电动机转向。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