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案 下载本文

③ 画出三家和学校的位置的平面图。 (3) 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4)汇报,交流。 ① 小组派代表说明你的方案和结果。 ② 选择合适的方案,展示结果,并说明解决方案 如:选择比例尺1:10000画图。求出图上的长度 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 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00×1/10000 =2(cm) 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00× 1/10000 =2.5(cm) 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40000-20000)× 1/10000 =2(cm) (5)绘制平面图 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1、完成54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做一做 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比例尺的应用 例2:解: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板书 设计 10/X=1/400000 X=10×400000(问:根据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4000000 4000000㎝=40㎞

第四单元《比例》教案

课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11教时 总第28教时 1、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学 内 容 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1、看课本图片,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学生看图,汇报。 2、像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都是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是怎样放大或缩小的。 (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 学习例4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②小组讨论: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③画一画。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完后小组里面比较一下,你们画的是不是一样,交流一下你们各是怎样画的?(下面是学生的练习纸) 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画法。 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重点评讲三角形的画法: 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2倍,刚才同学们只把底和高放大2倍,斜边呢?(用尺子量一量) 那你为什么不先画斜边?(斜边很难确定它的倾斜度。) 小结:也就说按2∶1放大三角形,应先确定底和高,再画斜边。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你是怎么知道图形的大小没变的? 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 比一比,再发现: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三组图形的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59和60页,认真看看,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把三角形按4∶1放大;把梯形按1∶4缩小。 1、 学生独立练习,在方格纸上作图。 2、汇报画法。 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拓展 李师傅把它制作的零件按一定的比画在图纸上,你能帮它标上比例尺吗?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 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例4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第四单元《比例》教案

课题 教学 目标 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12教时 总第29教时 1.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 教 学 内 容 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不仅能用一种方法解决,而且常常一个问题有很多方法。这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获得的,今天我们继续探索研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合作交流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 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一)教学例5(出示例5)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 探究解法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3)《用比例解决问题》 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相关联的两种量 对应数据 张大妈 李奶奶 ②分析判断。从上表可以知道(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和( )的( )相等。 ③用比例解答。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3.展示成果 ①指定学生的汇报 相关联的两种量 对应数据 张大妈 李奶奶 水费(元) 28 x 用水量(吨) 8 10 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28:8=x:10),比例的解是x=35。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②检验 4.61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5. 提炼方法 师: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 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二)教学例6 1.师: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刚才归纳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 2. 课件出示例6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题意。 3.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 (1)自主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解决过程。(算式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