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 下载本文

6.《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7.《合肥市总体规划》(2006~2020); 8.《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9.《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03); 10.《合肥市庐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11.《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 12.《三十岗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划纲要》; 13. 其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五、规划指导思想和重点(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与“合肥总体规划”衔接,按照合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从区域整体出发,力求溶入城市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合理分工。 2、“生态规划”的思想

生态环境是三十岗乡发展的最大优势,充分考虑三十岗乡三面环水,紧临合肥市的“大水缸”——董埔水库上游的环境优势,以“生态规划”的思想为指导,将三十岗乡规划建设为生态型城镇。

3、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思想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产业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但是三十岗乡的敏感的生态区位又要求产业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对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定位,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同时优先建设好基础配套设施则是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

4、突出地域特色和发挥地方优势思想

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特色种植业以及历史文化遗存这几个方面是三十岗乡区别于其它乡镇的最显著特色,也是三十岗乡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上的最大优势。从规划层面将这些特色在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加以反映,才能使三十岗乡,一支独秀,全面提高其对外竞争力和吸引力。

5、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思想

规划针对未来、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但这种超前意识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因此,一切规划应从实际出发,使总体规划牢牢地建立在现实的根基之上。此外,总体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要素之间关系复杂,这要求总体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做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生产与生活相结合,远近期相结合,使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均衡得当,全面提高城镇整体素质和综合功能。

在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过程中,一切从现状出发,而又不完全局限于现状。规划过程中不仅考虑到三十岗乡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合肥市、庐阳区等各层次规划对三十岗乡的要求和影响,注意与其衔接。

(二)规划重点

根据制约三十岗乡的因素,确定本次规划重点如下: 1、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辨正关系 2、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和用地结构与合肥市发展的关系 3、产业发展策略与模式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1、规划期限

结合三十岗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8-2012;远期2013-2020 2、规划范围

乡域规划范围以三十岗乡的行政界限为边界,总面积32.58平方公里。

第二章 乡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竞争力SWOT分析

随着区域要素的改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三十岗乡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本次规划通过从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诸方面的分析,合理确定出三十岗乡在宏观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以期为后续规划内容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

三十岗乡隶属合肥市庐阳区,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合肥市中心区仅22公里,为合肥市北部重要的门户和屏障。乡域位于董埔水库北部,魏武大道贯穿全乡东西,南北贯穿的合肥到阜阳的高速公路即将建成,西北与新桥机场相望,具有十分优越的潜在区位优势。随着高速公路的通车和新桥机场的建成。

同时三十岗乡与科学院合肥分院和省农科院毗邻,有利于加快科技投入,提升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档次。

2.环境优势

三面环水,北面为滁河干渠,西、南面为南淝河上游和董埔水库。由于多年的生态保护,区内空气清新,植被繁茂,绝少污染,是合肥市市域范围内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3.特色经济——绿色无公害农业优势

近年来,三十岗乡发展的早熟无公害西瓜已经成为三十岗乡在合肥市场上的名片,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三十岗乡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做了很好的广告。三十岗乡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利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环境污染,使人们日益关

注自身的健康,绿色无公害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可发展新、精、优、特、稀的农产品,服务合肥市。 4.政策优势

合肥市制定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为了鼓励工业发展,合肥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工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位于合肥市市区边缘地带的乡镇也在工业发展的大环境下纷纷开发了工业项目。隶属于庐阳区的三十岗乡应该充分把握这种政策优势,发展适合的工业项目,建立工业园区。

同时,行政区划调整后,三十岗乡隶属合肥市庐阳区,庐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三十岗乡的经济建设发展,根据区情实际和经济发展趋势,下一步庐阳区经济发展将重点实施三大战略。即民营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村城镇化的总体要求,分层次、全方位推进庐阳区城市化进程。大力实施“融入城市”工程,采取园区建设安一批,水库建设转一批,小城镇建设吸纳一批的办法,不断减少农业人口,5年内使庐阳区的城市化率达到90%发上。逐步将杏化村、大杨两镇大部分地区融入市区,适时将三十岗乡撤乡建镇。在注重量的转型的基础上,更重促进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和思想观念上的城市化转型。最终形成庐阳区城区中心高楼耸立、近效现代住宅小区连片、远郊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环线林带绿树葱茏、两大水库碧波荡漾、产业园区和现代农民住宅星罗棋布的城市化格局。

(二)弱势(Weakness)

1.中心城镇规模较小、结构分散、吸引力小

2006年,三十岗乡乡政府驻地三十岗人口共1794人。中心集镇区人口规模远低于1984年国家建制镇设立标准(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集镇区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也低于国家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中一个居住小区要求的最低7000人的人口标准,集镇区人口规模亟待大幅度提高。同时集镇区建设用地也呈带状分布,结构分散。

由于人口规模小,结构分散,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难以配套,造成人口集聚力较小,远没能对村镇体系形成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乡村居民点数量较大、人口规模较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现状乡域范围内共有9个行政村,约107个村民组,行政村平均人口规模为1119人,村民组平均人口规模仅为136人。较低的村庄人口规模不利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布置,对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利,对较小村庄的撤并或迁并是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需要,三十岗乡居民点的重组需稳步推进。 3.工业基础薄弱

作为合肥市水源上游的生态敏感区,三十岗乡多年来由于环境保护的限制,除了第一产业特色种植业外,工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严重制约了三十岗乡的经济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

1、合肥市快速发展

中国城市面临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合肥的城市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从1997—2002年底,市区人口由122.85万人增加到146.52万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89.32亿元增加到168.6亿元。

就庐阳区本身而言,有老城商务中心、庐阳产业园,集聚了合肥市部分经济能量,但庐阳区两大水库的开发制约和北片基础较弱的原因,使得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使用,产业的承载强度的人口容量,加快庐阳区合肥市域北片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规模集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做为西北门户的三十岗乡的发展在这种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蕴含机遇。 2、政务中心搬迁会带来城市中心区功能上的整合

老城区的根本问题是其多种职能的复合,政务职能的迁出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拥挤状况,城市空间的整合和拓展必将带来多种资源的涌入,为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

从产业空间布局来分析,庐阳区要逐步形成“商住农工”四大板块,其中的 “农”即是以三十岗乡为主包括大杨镇的部分乡村成为庐阳区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3、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

目前,庐阳区的城乡一体化尚处于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产业联合和集聚,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逐步消灭分散自然村。

《庐阳区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三十岗乡和大杨镇,至2010年重点建设十张村、谢岗村、风景村等三个中心村,三个中心村依托魏武大道发展,并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水源保护、旅游开发和集镇建设。

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综合经营是庐阳区农业发展的重点,加快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尽快形成城镇型农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构成最为紧密的城乡结合类型,促进农村地区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4、合阜高速对本地区发展的影响

合阜高速自南向北由三十岗集镇的西部通过。这种全封闭的高速公路虽然阻断了路两侧的空间联系,对路西侧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建设的现有道路与高速公路的立交以及高速公路在三十岗段设置的出入口,对整个城市来说:首先增加了城市在西北方向的出入口,减轻合淮路的交通压力,一定程度上改变合淮路的交通状况;其次,增加科学岛与外界的联系通道,改变科学岛与科学城联系通道的唯一性;而对三十岗集镇的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a.集镇的职能将有所改变,增加农产品交易、集散的功能,b.有可能形成一个小的物流中心,本地的农产品也可直接对外,而不必经过市区。

(四)挑战(Threat)

1、单薄脆弱的交通构架面临严峻的区域性竞争考验。

三十岗乡之所以较杏花村街道、大杨镇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2003年以前,三十岗乡与外界的沟通仅靠一条7米宽的魏武大道,而此路为尽端路,是由市区进入三十岗乡的唯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