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下载本文

平台融资、市场化经营要资、激活民间投资的新路子。

三、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当前,我市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思路明确之后,重在建设,贵在加快。我市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城市,既要立足基础薄弱的市情,又要发挥年青劲足的优势,抢抓机遇、加速赶超,大视野谋划、大空间布局、大体制融合、大项目推进、大配套建设、大气魄赶超,走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具体要增强“五力”:

1、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增强带动能力。立足全省“3+5”城市群“一区三圈一带四轴”的总体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我市“一心两翼”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框架,把娄底城市带打造成“3+5”城市群辐射中部地区的重要发展轴。

一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强化龙头作用。按照“扩容提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位”的要求,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立足“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加快水府示范片区建设步伐,着力建设“一心两区”,即仙女寨生态公园绿心和万宝新区、东部新区,扩大城区规模,把中心城区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的“后花园”。立足娄邵铁路改造,外移铁路线路,在涟水河上新建三桥,拓展城区范围,增加城市容量。立足对接融入长株潭,加快产业填充,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商贸业、现代物流业、都市型现代高端服务业,增强综合实力。立足已有基础,进一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宜居之城、创业之所、集聚之地、辐射之源。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47万,建成区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

二是加快发展县市城区,强化支撑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建管并重”的方针,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有机结合,把县市城区打造成为引领城乡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双峰县城、冷水江新城区建设要力求新突破,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强化聚集功能,力争“十二五”期末双峰城区人口发展到15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冷水江城区人口发展到24万,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新化新城区要加快设施配套,着力提高建设水平,壮大经济实力,城区人口要发展到25万,建成区面积要达到23平方公里。涟源新城区要抓紧规划建设,着力实现新老城区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城区人口要发展到21万,建成区面积要达到18平方公里。水府示范片区要按

45

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设计,着力建设8平方公里起步区,使万宝新区初具规模,成为新的亮点、新的名片、新的增长极。 三是扶持发展特色城镇,强化集聚作用。按照“产业立镇、特色兴镇”的路子,抓好小城镇的扩容提质,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小城镇发展新格局,把小城镇打造成为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的配套区域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加快小城镇规划修编进度,尽快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乡所在地集镇规划,有计划地抓好村庄规划编制。要立足实际,充分挖掘文化、工业、旅游等资源,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居则居、宜游则游,做足小城镇特色,重点扶持10个特色城镇的发展。要将条件成熟的乡镇纳入县市城区的发展范围,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完善综合基础设施网络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要按着城镇规划的要求,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平台,努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城镇交通建设。要按照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的总体要求,着力完善城市内部交通、城际交通、市域交通体系。构建以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以县市城区为节点,以公路、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为骨干,以水运、空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方面,建设“六纵八横”主干道路,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为骨架的公路网络,打通直达长沙、衡阳、怀化、益阳的高速通道,打造市域内“一小时经济圈”;铁路方面,加快沪昆客运专线、洛湛铁路扩能改造和益娄衡铁路建设,加速冷水江东站改造和娄底火车站货物到达场建设,规划启动“醴陵—株洲—湘潭—娄底”和“汩罗—益阳—娄底—衡阳”两条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空运方面,规划建设娄底机场;水运方面,疏通资水航道,加快涟水复航,融入全省水路主干航道网络。城镇内部要优化路网结构,合理配臵主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增强通行能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公交专用道和公交站场建设。

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功能齐全、体系完备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市政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城镇日益发展的功能需要。一要完善跨河、跨路、跨线的桥梁隧道建设,联通城市环线及城镇道路网络。二要完善市政供水设施,中心城

46

区要加快娄底二水厂主管复线工程建设,开辟第二战略水源,保障安全供水;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要加强供水系统建设,确保生产、生活用水。三要完善供电设施,加快电网升级改造步伐,保障居民生活用电、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和城镇亮化。四要完善供气设施,引天然气入娄,提高燃气普及率,中心城区要达到93%以上,各县市城区要达到80%左右。五要完善管网建设,统筹协调各类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超前规划好“三网融合”管线工程。六要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加快城镇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努力提高监管水平。

三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让城镇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体现繁华中有宁静、繁华中有优雅、繁华中有品味的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抓好环境治理,搞好生态绿化。重点实施“三水一山”(资水、涟水、孙水、锡矿山)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治理山塘水库和饮用水源的周边环境,力争水府庙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加快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逐步推广生活垃圾村集中、镇承运、县处理。到2015年,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区的污水处理率分别要达到90%、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要达到100%。加大对林地、湿地、重要水源地、风景名胜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搞好沿路、沿河、沿山、沿街的生态绿化,做到集中绿化上规模,分散绿化上水平,确保街道、公路、铁路、河道两边的绿化带四季长青。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冷水江、涟源、新化、双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要达到8.2、7、7.5、7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分别要达到30%、26%、24%、24%。

3、加快城镇经济转型,增强综合实力。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的战略不动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中,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就业,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建设。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要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主业突出、错位发展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核三带六基地”。“一核”,即娄底经开区,重点发展薄板、工程机械和汽车配件及相关产业。“三带”,即沿312省道娄底至冷水江的能源材料和制造产业带,涟源至新化大熊山的特色产业带,娄底至双峰的承接转移产业带。“六基地”,即以娄底经开区为核心的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生物产业

47

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以万宝新区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新化经开区为核心的特种陶瓷产业基地,以闪星锑业工业园为核心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全市各城镇均要根据“一核三带六基地”的布局,结合实际,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合理进行功能定位,避免各自为政、无序发展。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一要按照“两型”要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实施“质量兴企、名牌强市”战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努力培育名牌产品,以品牌化发展带动产业规模扩张与提质增效。积极实施“旗舰导向”战略,促进优质要素、优质资源向核心骨干企业集聚,培育壮大一批百亿企业百亿集团,重点打造钢产品及深加工500亿产业集群,煤炭深加工100亿产业集群,有色冶炼及深加工、机械制造及铸造、建材、农机等4个50亿产业集群,煤机、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和工业陶瓷等4个10亿产业集群。二要立足跨越赶超,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文化等7大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以上。三要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旅游业,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我市打造成较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商贸与物流中心。积极发展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和咨询服务业,着力提升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要素集聚能力。

三是优化产业园区。一要加快建设。把硬件做强,完善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和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娄底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把软件做优,完善开发区实行全程代办手续、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服务的路子,为入园企业提供从申请到建设、到投产的全过程优质服务,力争娄底经开区进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行列,冷水江、涟源和双峰产业园进入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行列。二要加快集聚。重点在产业延伸、配套,形成集群、簇群上下功夫,不断促进企业集中,促进要素集聚,促进产业集群,重点抓好娄底薄板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冷水江先进制造产业园、涟源新材料产业园、双峰机械机电制造产业园、新化先进陶瓷产业园、娄星先进电池材料产业园建设,确保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要加快招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大型民营企业与港台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引进与现有产业联动、互补、共赢的产业和项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