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下载本文

委员会组织农民整理复耕后,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他们的主要操作程序包括7个方面:一是由区政府组织编制建设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报市政府审批。二是组建开发建设投资机构,作为投融资主体,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负责示范小城镇建设。三是区政府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用于示范小城镇建设,再以原村庄宅基地整理复耕后的土地予以抵还。四是拟迁入小城镇的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以其宅基地换取新建小城镇住房的申请。村民委员会制定村民宅基地臵换住房办法提交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通过。村民委员会与村民签订以宅基地换房的协议。村民委员会与小城镇开发建设投资机构签订本村村民以宅基地换房的总体协议。五是农民住宅建成后,由小城镇开发建设投资机构交付村民委员会,由村民委员会进行分配。六是农民搬迁完成后,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村民对宅基地(包括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耕,由市国土房管局组织验收。七是复耕出的农用地除用于抵还建设示范小城镇借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外,其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符合土地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调剂使用。

(二)资阳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为手段,以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拉开城市骨架、发

25

展城市产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把资阳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型工业城、三国文化城和宜居生态城。

总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0万。迎风桥西部新区常住人口达7万。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5%。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入全市前列,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发展思路:

一是注重走产业支撑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物质基础,城镇的发展、功能的提升,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和带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高度重视城镇产业发展,以产业的繁荣带动城镇的兴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切实加强园区建设,搭建产业平台,大力招商引资,做大工业经济总量。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业、房地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创业、就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支撑功能强大的城镇产业格局,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城镇发展后劲。

二是注重走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路子。统筹城乡发展,走城乡互促共进的城镇化道路,既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要坚持用城乡统筹理念指导城镇工作,

26

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加快完善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统筹城乡规划、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城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注重走集约精细的新型城镇化路子。要坚持资源节约、集聚发展的原则,以土地集约利用为重点,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小区集中。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城镇,注重抓好特色专项规划编制,做到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要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建设城镇,每一条道路、每一个片区、每一幢建筑、每一个主题公园、每一个市民广场、每一个街景雕塑,都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积极打造精品工程。要坚持精细化、人性化、制度化管理城市,以市民满意为标准,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根本,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标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四是注重走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城镇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生态宜居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取向。要立足于建设宜居城市,坚持差异发展、特色取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为老百姓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优美怡人的景观环境,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身之所、生活之便,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

27

好的生活空间。

三、要全面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

(一)要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城镇发展新格局。加速推进具有资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必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滨江沿线、益沅公路沿线、资阳大道沿线、319国道沿线为依托,着力构建“一城两区四节点”的城镇发展格局。“一城”即滨江新城。在滨江沿线,充分利用东西走向的资江岸线符合居住习惯、有利于房地产开发的优势,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建设高档精品楼盘和高档居住小区,着力打造集商贸、休闲、居住于一体的滨江新城。“两区”即新型工业区和“西部新区”。在资阳大道和益沅公路沿线,充分依托现有的长春工业园和黄家湖工业园,坚持以新型工业和专业批发市场为主导,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区和商贸集聚区。在迎风桥地区充分发挥其交通、区位和生态优势,将其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团和长益常工业走廊的重要链接,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区、宜居生态城、职业教育基地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在全市形成“东有沧水铺、西有迎风桥”的城市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四节点”即三镇一乡。充分依托各乡镇现有的资源、产业等基础优势,挖掘各自特色,加大建设力度,着力形成以大带小、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坚持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