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9 - 酸和碱的物化性质(有答案) 下载本文

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

(2)至d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___;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

33.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明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想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NaOH,为什么没有生成沉淀?________。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变

34.实验室有一瓶做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Wg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g,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________。0150200稀盐酸量g

(2)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有 (可多选)。

A. B. C. D.

35.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牙膏摩擦剂一般由①CaHPO4;②CaCO3;③Al(OH)3;④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已知A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将适量的该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则证明该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的混合物。

- 9 -

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

(2)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A品牌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省去装置甲和丁②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 ③在乙和丙之间再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④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⑤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

(3)小明取20gA品牌牙膏样品充分溶解、静置、过滤,用10%的稀盐酸测定得到的固体成分。测定过程中,剩余固体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分别如图所示。试计算该牙膏中摩擦剂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6.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样品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某同学采用如下实验装置来研究。

(1)装置B 用来干燥气体,B 中所盛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下列情况会使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偏小的有( )

A. 实验开始时 A,B 装置以及导气管内残留有少量空气 B. 进入C 装置的气体中还混有少量 HCl 气体

C. 气体通过 C 装置速度过快,CO2 来不及被NaOH 溶液全部吸收 D. 实验结束时,各装置内还残留有少量 CO2 气体

- 10 -

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

(3)实验中取 5 克矿石样品,将 20 克稀盐酸平均分成 4 次注入,测量并记录每次充分反应后装置 C 的质量(如下表),求出该矿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1 5 2 5 3 5 4 5 充分反应后装置C 的质量/克 150.52 151.04 151.56 151.76 37.为了探究酸碱反应,两位同学做了如下图甲、乙两个实验。

(1)甲实验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________。

(2)取乙实验反应后的溶液60.0克,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如丙实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曲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3)丙实验中最终生成多少克沉淀?请写出计算过程并在图戊中画出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曲线。

- 11 -

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银和汞的氯化物不溶于水,钡和铅的硫酸盐不溶于水,据此判断。 【解答】A.AgN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Cl,故A符合题意; B.NaOH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NaCl,故B不合题意; C.Cu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Cl2 , 故C不合题意; D.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ZnCl2 , 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酸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碱反应是酸的通性,但与具体盐发生反应则需看阴离子; 故答案为:B。 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及反应中二者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质量比为40:36.5,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B、 混合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正确; C、 混合后有水分子生成,总数变大,错误;

D、 混合前阳离子有氢离子,混合物氢离子变成水分子,阳离子总数减少,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 B

【解析】【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或者是酸+碱→盐+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判断是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作为标准的。 【解答】A、由图可知,溶液的pH增大的过程是曲线,所以其变化是不均匀的;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溶液的pH是从小于7开始逐渐变大的,所以溶液刚开始是酸性,则是NaOH溶液加入到盐酸中;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pH值约为2,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HCl,而NaOH+HCl=NaCl+H2O,则溶液中一定存在NaCl;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pH值约为14,溶液呈碱性,加入无色酚酞会变红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 C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必须借助其它相关的现象来反应,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装置中的烧瓶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胶头滴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