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2.根据本区实际,确定合理、可行的编排方法。如萧山城、各组团镇区、中心镇区等,通常沿街商住户密集,宜采取等距赋号法,即4至10米编制或预留1个门牌号码;小城镇和郊区宜采取按实际门户编排的方法;

3.同一条街(或巷)为门牌的系统编码单元,由一端向另一端顺序推进; 4.对双侧街区,路两侧应单双分列,号码按左单右双顺序编排,不得重号;对单边街,号码在有街区的一侧顺序编排。

5.门牌号码应以最简捷的纯自然数编排,一般不应在号码中夹杂横杠等符号及其他文字(如支、副、甲、乙等字和后缀的数字)。编排门牌应尽可能不使用支号,现有的门牌支号要视情况逐步淘汰。

四、地名标志的密度要求

街(巷)牌:除在街巷两端必须设置外,凡与其他道路交叉的路口均应设置,相邻交叉口间距较长的还应增加指示牌,逐步达到沿路两侧每200-300米设一指示牌。

门牌:应一门一号,不重不漏。同时,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适时对门牌资源不足,编制较为混乱或经过改造的道路等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提高规范化水平,消除存在的弊端,方便社会使用。

住宅区及其内部标志:完善住宅区楼(幢)、单元和户室牌的设置;大的住宅区宜在主要入口处设置住宅分布平面图。封闭式住宅区以主入口为起始端,按道路门牌号码编制方法,依次编排楼(幢)号。开放式住宅区或农居点,一般情况下按自东向西、由南而北顺序编排楼(幢)号。

附录一

萧山区部分古老地名录要

萧山区境内有许多古老地名,内容丰富,展示了萧山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兹采录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处,略加考索。排列顺序大致接地理方位(东南西北中):

榜眼墙门

榜眼墙门在新塘街道朱家坛。分东墙门和西墙门,3开间3进,均坐北朝南。背后有小河,河上架有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朱凤标(1799-1873)清·道光十二年(1832)榜眼,官至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卒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端”,他生于西墙门,并在这里度过童年。

沈氏宗祠·云英将军讲学处

沈氏宗祠(承裕堂)位于瓜沥镇长巷村,坐北朝南,5开间3进,初建于明·永乐间(1403—1424),现存遗址为清·乾隆辛酉年(1741)重建。

长巷沈氏宗祠内列石碑10通,其中以清·乾隆九年(1744)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海宁陈世倌撰文的《萧山沈氏重建祠堂碑记》最为珍贵、罕见。

长巷沈氏始迁祖为苏州人沈衡,字公持,北宋·景祐元年(1037)进士,官至兵部职方郎。

“云英将军讲学处”在长巷村沈氏大宗祠西小宗祠内,其石制门额断裂为三。

沈云英(1624-1664),明·崇祯辛未年(1631)武进士、道州(今属湖南)守备沈至绪之女,随父寄身军旅。当时张献忠率义军攻道州,至绪殉国。其尸为义军运

去。云英跨马挺枪、率余部夺回父尸,保卫了道州,因战功受封游击将军。后归长巷,在小宗祠内设塾,教授族中子弟。

南大房

南大房位于党山镇湖里河南岸,5开间4进,第二进为明代遗构。两侧有厢房。总计58间。

党山许氏于明·嘉靖间自绍兴马鞍迁入,传至第3世,分8房,大房以经商致富,于明·万历间率先建住宅3进。

泗城

泗城也作施城、戌城、系同一地名的不同称呼,位于南阳镇境内的白虎山西北麓,三面环水,形势险要,原是赭山巡检司驻地,负责沿江防务。

明朝中期,这里是平倭战场,今天是观潮胜地。萧山仓前水文站设此。

百尺楼

春秋末期(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通过贿赂吴太宰喜否,以及自己的“忠诚”表现,被吴王夫差赦免归国。为了窥视吴国动静,便在今南阳镇境内的美女山下的越王浦起“百尺楼”。北宋时,杭州知府赵抃有《百尺楼次韵即事见怀》,中有“鉴水宽闲称越国,河塘繁剧是杭州??西陵隔岸无多远,数上临江百尺楼。”之句。今楼已圮,仅留史迹。

压乌山

压乌山位于古湘湖中,今属闻堰镇。

据民国《萧山县政治汇编》,这里曾是秦末项羽谋士范增(前277—前204)读书处。

楚·汉相争中,范增屡劝项羽除刘邦,但项羽不听,反削范增权力。范增大怒,“割断萧山南岭,将压于乌江也”,岂料没有掷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落在湘湖。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这里有“亚父”里(项羽尊范增为亚父)的建置,属长兴乡。

埭上

今蜀山街道老屋、史家桥、赵家墩、小汎桥、新庄、前章村一带,古称埭上。 “埭”为堵水土堤。“上”为南面。上述各村均位于埭上河之南岸。

南宋·绍兴年间,两浙提举黄槻途经这里,见“大江(钱塘江)北绕,文峰(文笔峰)南翔,山明水秀,土厚风淳”,遂自诸暨孝义迁此定居发族。

埭上黄氏,“自宋迄今,仕宦不替”,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中,有举人29人,其中10人得中进士,所以民间有“十里埭上黄,旗杆多如讨饭捧”之谚。

焦坞坂

焦坞坂即今之王村,属临浦镇。其地位于塔山(又称文笔峰)之南,四周环水,宛如荷叶飘浮水面。

明朝时,萧山苎萝王氏第19世王瑚从大庄桥迁此发族。

王瑚,字大器,号木山,官贵卅吏目,后殉职任所。其子王篙,字良才,号宗山,太学生,万历间补北京兵马副指挥使,后授山西解州同知。

石峡山

石峡山又名九峰山,主峰海拔93米,位于今戴村镇张家弄村。民国《萧山县志稿》云:”石峡,在萧山之南,山之小者也。有石于溪之浒,若蛙、若鲤、若冠,磊磊磷磷,或特或群,而山临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