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新探究大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七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苏教版 7274 下载本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K3, p2>2p3

C.v1α3(SO2) D.c2>2c3, α2(SO3)+α3(SO2)=1

解析:选C。容器2中反应物投入量相当于容器1中反应物投入量的2倍, 平衡时, 容器2中SO2的反应速率大, 容器2中反应达到的平衡相当于容器1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 增大压强, 平衡正向移动, 则平衡时SO3的浓度:c2>2c1, A项错误;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 容器3中温度高, 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升温平衡逆向移动, 平衡常数减小, 则K1>K3, 容器1和容器2中温度相同, 投料量不同, 平衡时p2<2p1, 升温平衡逆向移动, 则平衡时p1v1, 升高温度, 平衡逆向移动, S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即α1(SO2)>α3(SO2), C项正确;平衡时c2>2c1, c1>c3, 故c2>2c3, 假设容器2中投入2 mol SO3且保持容器2和容器3的反应温度相同, 则两容器中的反应达到的平衡完全等效, 则有α2(SO3)+α3(SO2)=1, 对于容器2而言, 相当于对容器3加压并降低温度, 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 加压、降温均会使平衡正向移动, 则α2(SO3)减小, 所以α2(SO3)+α3(SO2)<1, 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 共55分)

10.(12分)固定和利用CO2, 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3H2(g)+H2O(g) ΔH=-49.0 kJ/mol。

某科学实验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 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CH3OH(g)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 在下列时间段内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字母)。 a.0~1 min c.3~8 min

b.1~3 min d.8~11 min

(2)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 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 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1)曲线的斜率越大, 速率越大。

(2)曲线Ⅰ与实线相比较, 起点相同, 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短, 反应速率加快, 且平衡时n(H2)大, 改变的条件应是升高温度, 使平衡左移;曲线Ⅱ与实线相比较, 起点相同, 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短, 反应速率加快, 且平衡时n(H2)小, 改变的条件应是增大压强, 使平衡右移。

(3)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0 kJ/mol是正反应气体体积

减小的放热反应。容器内压强、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a、c符合题意;容器的体积不变, 质量不变, 密度始终不变, b不符合题意;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不一定达到平衡, d不符合题意。

答案:(1)a (2)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3)ac 11.(14分)(2018·浙江11月选考)

合成氨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2018年是合成氨工业先驱哈13

伯(F·Haber)获得诺贝尔奖100周年。N2和H2生成NH3的反应为N2(g)+H2(g)

22ΔH(298 K)=-46.2 kJ·mol。

在Fe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为(表示吸附态): 化学吸附:N2(g)→2N;H2(g)表面反应:N+H脱附:NH3

*

*

*

*

*

-1

NH3(g)

2H

*

*

*

NH;NH+H

*

NH2;NH2+H

***

NH3

*

NH3(g)

其中, N2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速率慢, 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 请回答:

(1)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有________。 A.低温

B.高温 C.低压

D.高压 E.催化剂

(2)标准平衡常数K=

pNH3/p50.51.5, 其中p为标准压强(1×10Pa), pNH3、pN2和

(pN2/p)(pH2/p)

pH2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如pNH3=xNH3p, p为平衡总压, xNH3为平衡系统中NH3的物质的量分

数。

①N2和H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 NH3的平衡产率为ω, 则K=________(用含ω的最简式表示)。

②下图中可以示意标准平衡常数K随温度T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 常用工艺条件:Fe做催化剂, 控制温度773 K、压强3.0×10 Pa, 原料气中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

①分析说明原料气中N2过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合成氨工艺的下列理解, 正确的是________。 A.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ΔH和ΔS都小于零

B.控制温度(773 K)远高于室温, 是为了保证尽可能高的平衡转化率和快的反应速率 C.当温度、压强一定时, 在原料气(N2和H2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 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D.基于NH3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可将其液化, 不断将液氨移去, 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E.分离空气可得N2, 通过天然气和水蒸气转化可得H2, 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 以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

解析:(1)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对于制备氨的反应, 加压或降温有助于平衡正向移动。 (2)①设初始氮气为x mol, 氢气为3x mol。 13

N2(g)+H2(g)

22

NH3(g)

7

初始/mol x 3x 0 转化/mol xω 3xω 2xω

平衡/mol x(1-ω) 3x(1-ω) 2xω 计算体积分数, 代入公式, 得K=

4ω(2-ω)33(1-ω)

2

②K随温度增大而减小, 而且根据K表达式可知K与T不是线性关系, 故选A。 (3)①根据题意, 从提高转化率和提高反应速率角度来分析, 原料中的氮气易得, 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氢气的转化率;氮气在铁催化剂上的吸附分解是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 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反应速率。

②B项, 升温会使平衡逆向移动, 平衡转化率减小;C项相当于减小了分压, 平衡逆向移动, 平衡转化率减小。

4ω(2-ω)

答案:(1)AD (2)① ②A 2

33(1-ω)

(3)①原料气中N2相对易得, 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H2的转化率;N2在Fe催化剂上的吸附分解是决速步骤, 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反应速率 ②ADE

12.(14分)(2019·石家庄高三模拟)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和碳颗粒等有害物质, 已成为某些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1)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 汽缸中生成NO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可逆反应);汽车启动后, 汽缸内温度越高, 单位时间内NO排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转化为无害的CO2和N2, 反应原理为2NO(g)+2CO(g)

2CO2(g)+N2(g) ΔH<0。某研究小组在三个容积均为5 L的恒容密

闭容器中, 分别充入0.4 mol NO和0.4 mol CO, 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体系各自保持温度不变), 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实验Ⅱ从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三组实验从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N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③与实验Ⅱ相比, 实验Ⅰ和实验Ⅲ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