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 下载本文

A.陶琰才学过人,屡任要职。乡试第一,考中进士后先在刑部任职,后任户部、工部和兵部的尚书。

B.陶琰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所到之处,物阜而民丰,兵强而粮足,盗贼为之归顺,社会因而太平。

C.陶琰体恤民情,造福百姓。临海地区遭遇飓风,他拿出私有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D.陶琰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他虽居高官,但每餐只一个菜,每次上任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

(2)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

?导学号37740232?

答案与解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预习练

(1)清要显达的官位 (2)代理 (3)辞去官职 (4)改任 (5)征召 (6)喧哗吵闹 (7)晓谕 (8)发生蝗灾 (9)判决 (10)拖延 (11)做通判 (12)逃亡不顾性命的人 (13)抵挡 (14)阻止 (15)卖 (16)假托 (17)全部 (18)镇守安抚 (19)恭敬地接受

(20)赠送 (21)矫正、纠正 (22)安抚 (23)分条上书 (24)购买 (25)通“值”,价值 (26)赦免,宽恕 (27)带着 (28)答复

(29)治理 (30)犯……罪

参考译文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父亲是段希尧。后晋拥有天下,段希尧历任清要显达的官位。段思恭靠门荫上奏任为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年间,段希尧任棣州刺史。段思恭解除官职奉养父母,奉表章入朝,改任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年,刘继勋为同州节度使,征用他为掌书记。刘继勋入朝,正逢契丹入汴,兵士喧哗鼓噪,请求立段思恭为州帅,段思恭晓以祸福,拒绝不从,于是停止。隐帝时,发生蝗灾,下诏普遍祭祀山川。段思恭上言:“赦免过失,宽恕罪行,讨论案件放宽刑罚,假如判决案件公正适当,那么灾害就不会发生。希望下令各州快速判决重刑,不要拖延,必然招来祥和之气。”予以采纳。乾德年初,平定蜀地,段思恭担任眉州通判。当时亡命之徒聚集,进攻迫近州城,刺史赵廷进恐惧不能抵挡,准备逃奔嘉州,段思恭阻止了他,于是率屯兵与盗贼在彭山交战。军人都观望没有斗志,段思恭厚赏在前面冲锋的士兵,于是各军勇猛,大败贼寇,段思恭假称皇帝的诏令用上供钱帛给他们。后来度支使请求审讯他的罪过,太祖怜惜他果敢干练,没有允许,命令他知州事。适逢冯继业从灵州带领宗族来朝见,皇帝任命段思恭接替知州事。于是对他说:“冯继业说灵州如果不是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镇守安抚是不行的,你可前往!”段思恭说:“我奉诏令而去,必定能够治理好。”皇帝认为他豪壮,赏赐窄衣、金带、钱二百万,并因沿途要经过各部,命令另外带钱帛来赠送他们。段

5

思恭到任,改正冯继业的过失,安抚夷人部落,访问百姓疾苦,全都逐条上奏免除。不久,回鹘人进贡,路过灵州,在市场上交易,段思恭派遣小吏买硇砂,小吏争论价格,与他们争逐。段思恭释放小吏,用刑具拷上使臣,几天后宽免了他。使臣回去告诉他的国王,又派使臣送文书到灵州询问缘由,段思恭理屈而没有回答。从此后数年,回鹘不再入朝进贡。长久之后,段思恭升右谏议大夫、为扬州知州。朝廷正治理江表,任命段思恭兼任沿江巡检。太宗即位,升将作监、任秦州知州。因为擅自借官库白银制造器皿犯法,又假借贡奉朝廷为名,低价买来狨毛虎皮做马骑饰物,被通判王廷范揭发。淳化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巩固练

一、重点实词积累:(1)办事干练的器局 (2)推重 (3)干预 (4)同“咨”,咨询 (5)宣告禅让帝位 (6)褒美嘉奖的诏书 (7)指天下 (8)补益 (9)呈上奏表 (10)表达哀思

1.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词语,如“卓尔”“遂”“不要”“由是”。

2.C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D D项,“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错,应是直接表达。 4.参考答案 (1)到高贵乡公讲习《尚书》时,郑冲拿着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

(2)过去我的祖辈,遇上了世道艰难,招揽任用英俊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得以奠定国家大业。

解析 在这两个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及”“执”“亲”“与……俱”“祖考”“揽授”“与之断金”“克”等重要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参考译文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出身贫寒低下,超越常人树立节操,清恬寡欲,酷爱玩味经史,对儒家及百家之言有广博的研究。有姿貌声望,举动必定遵循礼仪,真率自守不求乡人的美誉,因此州郡很久没有发现他的才能。魏文帝为太子时,搜求提拔微贱的人才,任命郑冲为文学,多次升迁为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以儒雅为美德,在职位上没有有才干、有气度的声誉,吃饱穿暖即可,不营求资产,世人以此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任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任司空。到高贵乡公讲习《尚书》时,郑冲拿着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授他为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为寿光侯。郑冲虽然官级同宰相,但他不干预世事。当时文帝辅政,平定蜀国以后,命令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条令,(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魏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武帝登上皇位,任他为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荀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貂蝉印绶,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遇上了世道艰难,招揽任用英俊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得以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九年,郑冲又上表直言辞官。第二年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赐贵族用棺材,朝服,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一百匹。谥号成。

二、重点实词积累:(1)揭发 (2)举用,征聘 (3)安定 (4)习惯 (5)素菜 (6)仅仅,只

(7)一年;浃,匝,周 (8)看望,问候 (9)官职名,明设行人司 (10)宫门外两边的高大

6

建筑物,中间有道路

5.D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徐谦以前是刘瑾的党羽,行重贿,想用严酷的法律来陷害李高,陶琰前往调查,为李高洗雪。刘瑾大怒,借另外的事把陶琰关进钦犯监狱,革除其职务,又罚米四百石运往边疆。附原文标点: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6.B 明朝的员外郎是从五品,是不大不小的官员,选文中“进员外郎”的“进”字表明,传主实际是得到升职,可见,当时的员外郎是有实权的官职,并非“闲职”。

7.C C项,“他拿出私有钱财救济灾民”错,文中说的是“琰出帑金振”,“帑金”指的是国库的钱。

8.参考答案 (1)(陶琰)操练士兵,广积粮草。九年后,辖区内安定和平。

(2)(陶琰)奏请设置兵备道防守要害之处,谨防王浩八党羽出没,派将斩杀寇贼首领。 解析 这两句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的用法,注意“广”“部内”“晏如”“设兵备道”“要害”“党”“渠魁”等词的含义。

参考译文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亲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陶琰考中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名,十七年考中进士,拜授刑部主事。弘治初年,晋升员外郎,历任固原兵备副使。操练士兵,广积粮草。九年后,辖区内安定和平。迁任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年,以右副都御使任河南巡抚,迁任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攻击御史李高。徐谦以前是刘瑾的党羽,行重贿,用严酷的法律来陷害李高,陶琰前往调查,为李高洗雪。刘瑾大怒,借另外的事把陶琰关进钦犯监狱,革除职务,又罚米四百石运往边疆。刘瑾被杀,起用为左副都御使,总管漕运同时任淮、扬等府的巡抚。六年,转任南京刑部侍郎。第二年,贼匪刘七等想进犯江南,王浩八又进犯衢州。晋升陶琰为右都御使,巡视浙江。到时刘七等已被消灭,王浩八归服了。正好宁波、绍兴临海地区飓风大作,居民被淹没上万人。陶琰拨出资金赈灾,而大修萧山至会稽的堤岸五万多丈。奏请设置兵备道防守要害之处,谨防王浩八党羽出没,派将斩杀寇贼首领。于是修筑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城,境内得以安宁,又命他总管漕运,七次上疏请求回乡。世宗继位,起用任原职。共三次总管漕运,军民习惯于他的管理,不严厉而整肃有序。陶琰生性清廉节俭,每餐只有一个菜。每次上升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不久升迁为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为工部尚书。这年冬天,改为南京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未满一年,多次请求退休。加封太子太保,乘驿车归乡,有关官员每年去问候。九年后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追赠少保,谥号恭介。儿子陶滋,以进士拜授行人,谏阻武宗南巡,在宫阙下受到杖打,贬为国子学正。嘉靖初年,历任兵部郎中,率领同僚跪在宫阙外争议“大礼”,再次被杖打,贬去戍守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说,陶琰年老多病呻吟不止,希望父子相见一次,请求改调就近卫所。不同意。十五年,被赦免回乡,去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