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材简解]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常见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是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材中首先通过介绍南京明孝陵的占地面积、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台湾日月潭的面积、我国2004年森林的面积引出“公顷”这一土地面积。接下来告诉学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这块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既发现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又进一步明确公顷的实际的大小。教材还结合学生的实际,以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为素材 ,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体会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才是1公顷。“试一试”让学生先算出平行四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常识把计算结果换算成多少公顷。“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分别让学生算一算足球长场、教室的面积,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建立1公顷的表象,体验1公顷的大小。掌握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掌握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难点] :建立1公顷的表象。

[设计理念] :

1.关注和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从学生已有旧知引入,通过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通过测量比教室大得多的面积时,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唤起他们学习新知的需要,从而切入课题:认识公顷。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少教多学。在认知公顷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认识到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3.充分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公顷是面积单位中的一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此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公顷与已学面积单位的比较,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等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设计思路] :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4个我们学校的操场合起来才有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生疑。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

(学生回答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吗? (学生比画:1平方厘米指甲板大小,1平方分米一个手掌大小,1平方米可以请两个学会用手搭一搭,一人不能比画,可以请两个同学合作比画)

【设计意图:知识的掌握还在于它的运用,学生用生活中熟悉的物体面来表示

一个单位面积的大小,从而更好地去认识其他面积提供感知的依据,既是复习旧知,也为下面的公顷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2、乐乐小朋友在学习了这些面积单位后,在数学日记中这样写到:

乐乐学习的教室面积约为700000平方厘米,感觉明亮又宽敞;课桌的面积为0.4平方米,两个人合用感觉有点拥挤;乐乐的橡皮的一个面的面积约为0.2平方分米,是全班最大的橡皮。

师:看了乐乐的数学日记,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学生可能会对数字比较敏感,提出与单位无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总是或大或小,可以改变单位从而改变数据来表示面积,原来的单位不合适,应该使用合适的单位。)

出示3个图片,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学生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转换,并交流转化过程,感觉到用合适的单位表示更科学。)

【设计意图:写数学日记是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它是数学与生活的最好

体现,当旧知识满足不了生活的需要时,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的心理油然而生,内心需要的往往才真正是主观意愿的。】

3、请学生读一读,读完你有什么感觉?

师:不合适,那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用更大的面积单位表示。) 师:测量土地的面积时确实有一个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出示课题:认识公顷) 4、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预设:1公顷有多大?它跟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活中哪里能找到1公顷?)

【设计意图:新知识的出现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

学习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师:带了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1、算一算“公顷”。

师: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出示100米跑

道图)

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课件演示)

(学生计算:100×100=10000平方米)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设计意图:公顷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很难用直观的形状来比划,这时候需

要借助学生的数学知识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公顷的表象,为下面的感知教学奠定一个理论基础。】 2、找一找“公顷”。

师:学校的操场有1公顷大吗?

课件出示:下面哪些面积大于1公顷,哪些面积小于1公顷。 梁小的面积大约为2.7公顷,运动场部分大约是0.9公顷。

师: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出示照片,学生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大家都围过,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师: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尝试计算,得出100个。)

师: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设计意图:先认识部分再认识整体,在比较中完善对新知识的认识,这样的

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 3、生活中去感受1公顷

师: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课件出示:出示生活中1公顷左右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