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俯,蹲,趴- 首页-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 下载本文

站,俯,蹲,趴

——军训归来话德育

刘效海

乍一看,题目就是人的常现姿态。这种肢体姿态,看似平常,细想起来,大有文章。它既是姿态,也是语言。传达着某些重要信息,且听我慢慢叙来。

高一新生军训刚刚结束,我对练军姿过程中“站”“俯”“蹲”“趴”的姿势印象深刻,尤其是教官训练学员,说话时的这种姿势。什么时候“站”,什么时候“俯”,什么时候“蹲”,什么时候“趴”,是很有讲究的。

先说“站”军官发出某项指令,或者讲解某个要求时,一定是站着的。声音响亮,铿锵有力,清晰明了,带着威严。学员听了,精神振奋,诚惶诚恐,敬若神明,若有违抗,必有惩罚。训练效果显著,平常最调皮最无组织无纪律的学生也一定会俯首帖耳,言听计从,不敢违抗。由此,我想起来了孙武当年练兵的情景:吴王请孙武训练一支宫中女兵,当初她们一个个嘻嘻哈哈,不听军纪,政令不行。孙武按照军纪斩了两个队长。这两个队长正是吴王的爱妃。正是这一严格的军纪,终于练成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故而可见,孙武的勇气和智慧。我想“站”着训话的教官,身体传达出来的就是这一军纪的威严。 再说一说“俯”。教官训练学员时,有时也要俯下身子说些悄悄话。这一姿势里含着安慰带着亲切,一下子就拉近了教官与学员之间的关系。轻轻的拍拍肩膀,轻轻地敲敲头把,学员们个个如驯服的战马,等待着腾起奔跑的四蹄。看来金刚石过硬会很脆弱,加些微量元素就使它更牢固了。刚中有柔,刚柔兼济,则万事亨通。

再说一下“蹲”。教官在训练的间隙,休息的时候,就会蹲下身子与学员拉拉生活中的习惯,调笑调笑,与学员互相逗乐一番,显得更加平易亲近,这是完全平等的关系。学员这时把平常不敢说的话也都一一向教官叙说一番,教官也明了学员的心理,训练时做出适当调整。“民意闲谈时”,正是这样的时候,才最能听到真正的“民意”。 最后说一下“趴”。军官讲话是很少用“趴”这一姿势的,除非是军事上运用趴这一动作时。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军官训话,二不是军事动作要求。“趴”这一动作,我在火车站、汽车站或其某个交通路口,见得最多,就是那些乞讨者。他们在别人面前一趴,或一跪,没有了做人的气息,没有了尊严,气咽声吞,颜面扫地,只有可怜巴巴地去求得别人的怜悯。军训中教官是绝不会用这种姿势给学员来讲话的。如果这样的话,赢得的将不是学员的尊重和信赖,反而是鄙夷和不屑,军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以上是讲军训中的教官几种姿势及其效果,我想班级的德育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示吧。

班主任老师给学生提出要求,如班风班规时,要严肃,要严明,要规范。如果违犯,就要受到惩罚。奖优罚劣是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实行的,否则也将赏罚不明、优劣不分。三国时,诸葛亮也曾说过:“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现代教育家魏书生也有详细的班规的,并且也很细致的。所以班主任要讲的要求,力直气壮,不可动摇。站着说话,挺直了腰板,这永不为过。

现在许多的教育思想里,都在要求俯下身子,或蹲下身子来与学生对话吗?诚然,这是合理的,要与学生拉近关系,平等对话,求得与学生合理的沟通,增

进相互的理解与交流。尤其是这一新的时代里“俯下身子”和“蹲”下身子是非常必要的,做到刚柔兼济,力争教育效果最大化。但我想要说明的一点是,不要走两个极端。只有严明的纪律,而没有人性的柔善的空间,这种硬性是脆弱的;更不可使爱抚变成了乞怜,一味的迁就而没有刚性的威严,使“俯”变成了“趴”。“俯”和“蹲”都是可以的,应该的,而且也是必须的,我想“趴”就不必了。 军训时受到的一点启示,不揣漏见,难免贻笑大方,这也算一点小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