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汇总 下载本文

14、下列谚语中能证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的是( ) A.“扬一益二”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D.“湖广熟,天下足” 1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灭亡西夏B.建立元朝C.统一蒙古D.定都大都

16、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厂卫制

17、《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作者的作品B.编写体例不同 C.同一时代的作品D.记载内容相同

18、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A.罗马人B.印度人C.日本人D.阿拉伯人

19、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宰相B.分化事权C.设置通判D.控制禁军

20、位于巴林左旗镇东南郊的上京遗址,曾是契丹建国之初的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B.阿保机C.阿骨打D.铁木真

21、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 9 -

22、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打击海盗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征收赋税 23、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宋灭亡 ②西夏灭亡 ③金朝灭亡 ④统一蒙古 A.④②③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

24、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省B.琉球府C.夷洲县D.澎湖巡检司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噇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写的是宋代哪一节日的欢乐气氛( ) A.元旦B.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

26、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二、非选择题。

1、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脱脱《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材料二 北宋“交子”

- 10 -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图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宋元文化非常灿烂。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 11 -

材料一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最大的科技贡献是。

(2)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图二反映的科技发明革新历程。

(3)图三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这首词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作者是,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5)南宋时期与该词作者风格相似,并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的词人是谁?与他们风格相悖的著名女词人是谁?

3、中国古代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