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练习题 下载本文

名言,他已经“忘言”了。惟其”忘言”,才更见其已全然明了“此中”的“真意”了。

44、答:《读(山海经)》借历史神话抒怀,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的牺牲自我、顽强搏斗的精神,表现了诗人不甘平庸生活的愤激心情。

45、答:《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争,没有尔虞我诈,自耕自织,自给自足,自由平等、和平宁静的虚幻境界——“桃花源”,与当时的动荡不安、杀伐掠夺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赢得了后世人的津津乐道和无限向往,成为中国民众几千年的精神寄托和奋进的力量。

46、答:《桃花源记》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和平、宁静、朴实、热诚、怡然自得的社会生活图画,塑造了一个乱世之外的世界。“桃花源”里有幽静恬美的环境:良田、美池、桑竹;有纯朴的民风: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是一个返璞归真、天人和谐的社会,与当时那个动荡不安、杀伐掠夺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世界不在仙境,而是扎扎实实存在于人间,令人可望又可及。文章最后写太守遣人前往却不复得路和刘子骥寻而未果也富有深意:此幻境虽如人间,却不在人间,如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使人不胜怀恋。

47、答: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以其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成为边塞诗的开山之作。

这首诗开始写战火初起,朝廷紧急御敌。用“羽檄”、“烽火”写出了战前的紧急气氛;“征骑”、“分兵”写出了将士们勇赴危难的豪迈气概;对“筋竿”、“虏阵”的描写则预示了战争的严酷。接下来写边塞行军的场面;用“雁行”、“鱼贯”体现了军纪的严整和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情,而“策鼓”、“旌甲”及战马、弓箭与大漠风沙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富动感的漠北行军图。从这幅画面可以感受到:感其苦而不觉其悲,敬其奋勇而受鼓舞;因其粗犷而觉可亲,念其忠义而生豪情。最后四句表明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决心,更显忠勇豪迈之气。

48、答:《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名篇,它用典精当,既拓宽加厚了诗歌的内涵,又触类旁通,纵向放眼于悠久的历史生活,加强了艺术的概括深度。

诗的首句借用了汉末王粲的《七哀诗》里的句子:“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表达了诗人怀念京邑故乡的感情。次句借用了西晋潘岳在《河阳县》诗中的句子“引领望京室”,以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和西晋时的朋党之争来写诗人今日的离因、离忧。

13

这种用典的笔法显得十分委婉含蓄,避开了直指南齐时局的嫌疑,而诗人忧祸避乱的心境也使人一目了然,同时点明了写作地点。诗人在写离京难归的烦恼失意心情时,再次借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七哀诗》中的“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句,写自己去宣城做太守,并非本意,表明在未去之前,就有盼归之感,笔意十分深沉;二是西晋石祟《思归引》中“望我旧馆心悦康,??宴华池,酌玉觞”句之意,以表达自己留恋京邑的华宴生活,使离情显得更为缠绵。

49、答:《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使三者有机结合,增加了诗的表现力量。而其中精心锤炼成的名句,提高了诗的价值,永葆了诗的生命。

诗的开头两句借用王荣、潘岳诗意叙事,述说自己即将离开金陵赴宣州任所。虽为叙事,情含其中,将既想离开京城以避祸又频频回首,不忍离去的矛盾心情委婉含蓄地表明。接下去六句写景:先绘出宫殿,继而铺写宫殿的背莆,上至天空云霞,下到大地江河,细及春鸟、春花,有动有静,流声湿香,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了春的特色。在诱人的春色中,流露着诗人对京邑故乡的不胜依恋之情。最后六句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离京难归的烦恼失意、悲凉痛苦之情,而这种情感也正是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发生的。正是因为要离开京都,而京都的景色又是如此令人流连,京都的亲朋宴饮更使人难以割舍,所以才会使诗人愁肠百结,早生华发。

50、答:《别赋》以情动人,艺术性很高,曾被誉为“千古绝调”,这篇赋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1)高度概括,集中刻画,以一代十,穷情尽相,表现出世间的万种别恨与离愁。 (2)善于选取和描摹景物,为种种复杂丰富的别情服务。如“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榷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句句景中寓情。又如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喻富贵者;以“韩国赵厕,吴宫燕市”代刺客;以“辽水无极,雁山参云”写从军者之别,都以不同的环境气氛,表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格调的离别,从中看出离别的不同心绪,不同情感。

(3)善于铺陈渲染,使情味浓烈,加重了艺术的感人力量。如“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用春景渲染一对恋人的缠绵诽侧,低徊哀婉。

51、答:《寄王琳》与《重别周尚书》不同,前者于工丽中见自然,后者自然中显工丽,二者同臻五言妙境,开拓了绝句的先声,树立了五言绝句诞生的丰碑。

《寄王琳》感情深沉,对仗精工。“玉关”、“金陵”二句,寓含了朋友分离的遥

14

远和对故国的哀婉之情。“道路远”、“信使疏”在离别久远与书信稀少的对比中,加重了孤凄悲凉之情,同时开启下联。“千行泪”与“万里书”形成工丽的对句,在夸张中写出自己的无限哀思。短短一首五言绝句,写出了故国旧友万里诀别的沉痛之情。而《重别周尚书》则是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语气如悬泉落瀑,飞流直下。先写万里道上,不见一人归来,以“万里”写巨大的空间,对比人的无一归来,写出了孤寂、空寥之感,也写尽了落寞与悲哀。接着笔势一移,从有情的人转向无情的河边归雁,以反衬人的无奈和不自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语句浅显自然,近于口语,却饱含无限的深情,浅显中孕含蓄,自然中见工丽。

52、答:《与朱元思书》中四字句的运用是个极重要的艺术特色。或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句短字简,语意精奇,节奏紧凑,富有乐感,读之琅琅上口。多用叠字对偶,或四字,或六字,或九字;在四字句中,又多有变化,更显得富丽多彩。这一语言上的特色影响时人,被称为“吴均体”。

53、答:《西洲曲》情感变化的脉络极为分明,表现了一个女子一年四季的相思之情。诗一开头,用“忆梅”、“折梅”这一男女间相赠的爱情信物,点明了时间是在早春,“西洲”点明了二人昔日相约之地。接着写了夏日凝妆相忆、相盼、相迎的心情。伯劳鸟飞,表现了女子的单栖之苦。再写秋日门中遥望无信,借采莲以排遣心中郁结的相思,谁知一片痴心却因此而显得更加沉重,如捧在手中的莲子,更加令人深忆不已。无奈之下,只好仰望飞雁,仍不见信来。于是转而独上高楼,拍遍了十二栏杆,直到日落,眼前仍是高天空海。最后只有寄托于梦境,再作昔日的西洲之会。

全诗以情动人,把一个少女之爱,表现得婉转缠绵,情深可掬,触目可见。 54、答:《西洲曲》全诗以情动人,把一个少女之爱,表现得婉转缠绵,情深可掬,触目可见,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首先,是形象细节的逼真。如“单衫”、“鸦鲸”、“西洲”、“莲花”、“大雁”、“高楼”、“夕阳”、“绿水”、“天空”,这一个又一个的形象,都充满了女子的相思之情,相思之苦。其次,起伏变幻的感情脉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时、境的不同而细密发展,难以排遣,难以解脱,始终在拨动着人的心弦。最后,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将物、人、景合而为一。还有顶针接字的句式,章法的往复循环,都使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结合,收到了使一思一绪可触,一事一情可见的效果。

55、答:《敕勒歌》是一首辽阔的草原风光和富有生机的游牧生活的颂歌,表现

15

了敕勒族人民对草原牛羊的亲切感情和他们以天地为家的豪迈气概。

56、《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语言极为简洁,节奏也极为明快。诗第一层写天。将天喻作穹庐,很贴近生活,逼真而通俗,露着本色,富有气势,言简意赅。第二层写地。苍茫无际,只有平铺万里的风和风吹草时时隐时现的牛羊。全诗用短短27个字,准确描绘了北国草原的苍茫景象,意境雄浑开阔,表现出壮丽的美。

57、答: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颇为盛行,其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种小说,鲁迅称为“志人”小说,也叫轶事小说,是早期的笔记小说。笔记小说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如《王子猷居山阴》中,写夜间大雪,王徽之醒来后,用“开室”、“酌酒”、“四望”、“咏”等细节勾划出王徽之儒雅风流,率性而为的性格。

(2)善于把记言记事结合起来。如《王子猷居山阴》中,当王徽之“经宿方至”戴达门前,却“不前而返”。“人问其故”,他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种行动和对话,表现了他适意而为,狂放不羁的个性,同时也把他有意玩弄风度,风流自赏的情态表露无遗。

(3)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代胡应麟评价:“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这种评价是确切的。

58、答:《三王墓》通过春秋时楚国铸剑名师莫邪为楚王铸成雌雄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不仅揭露了封建暴君残害人民的血腥罪行,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英雄行为;山中行客见义勇为,自我牺牲为赤复仇的豪侠气概,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在反抗压迫的斗争中的团结友爱。

59、答:《三王墓》是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这类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三王墓》在叙述故事时,无论情节的展开还是人物性格的刻画,都使用了夸张和浪漫主义的手法。如楚王由梦而知有人复仇的消息;赤自刎后,身体仍能不倒,捧头付山中客;楚王煮赤之头,头在滚烫的油锅中不仅三日三覆不烂,反而怒目嗔视楚王等情节,均在表现人物精神,刻画人物性格和深化故事主题中,起了巨大作用。

二、综合应用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