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下载本文

~

正确答案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对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情况的理解。

5,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考 点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分 值 1 分 正确答案 (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基础性; (3)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 (4)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5)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确切; (6)教科书的编写要强化联系性。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6,简述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考 点 中学德育的原则 分 值 1 分 正确答案 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要形成教育的合力。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及时或定期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状况,制定相互配合的方案,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控制和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要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7,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考 点 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分 值 1 分 正确答案 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方向性顺序性。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过程,具有连续性;而从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同一个体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的时期不同;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个体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

··

~

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只有了解这些个体差异,才能通过因材施教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8,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考 点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分 值 1 分 正确答案 (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 (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五、综合题

【案例1】 初一(2)班学生李小刚对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咅科考试很少及格。一次期中 数学考试,他一道数学题也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零分是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难道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棵自真心再见吧零分”数学老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字迹潦草的“答卷“后,非常生气的把李小刚叫道了办公室,交给了新任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小刚,而是耐心的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的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惊诧。梁老师接着说:“诗贵形象,你的这首诗很形象。诗言情,诗言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不甘与零分为伍的人。”“这是诗?我也能写诗?”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会如此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激动。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端正了学习态度。两年后,李小刚顺利的考上了高中。 1梁老师成功的运用了哪一种德育原则?

梁老师成功运用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内在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材料中梁老师不仅帮李小刚纠正了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体现了科学性,同时鼓励他、帮助他,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体现了教育性。 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其原则的基本要求。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

~

【案例2】小林进入初中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时,她经常把“这是老师说的”挂在嘴边。现在,她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书本以及老师的一些观点,觉得书本上和老师的很多现点不合理,经常以独立批判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家长给出的建议,有时候会为了一个问题或观点同老师争的面红耳赤,老师觉得小林有时候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原理恰当的加以运用,看待问题有点片面,对一些观点怀疑和批判缺乏充足的证据。 1根据心理学原理分祈小林思维变化的特点。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的思维不具抽象性。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的本质和非本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即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发展趋势不平衡。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迅速的发展。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学生已能够运用假设,理解和掌握一般的抽象概念(如定理、定义),并进行逻辑推理。 2提出小林思维发展的建议。 建议:

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②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④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