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名解、简答 下载本文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3、试列举常用的免疫制剂及其作用。

答:常用的免疫制剂包括主动免疫制剂与被动免疫制剂。前者包括疫苗、菌苗、类毒素等,后者包括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高滴度免疫球蛋白。

14、简述HBV基因组S区、C区、P区、X区的功能及基因组突变的意义。

答:HBV基因组又称HBV DNA,其长链有4个开放读码区S、C、P、X区。S区又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包膜上的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C区分为前C区和C区,编码HBeAg和HBcAg,P区编码DNA多聚酶。X区编码HBxAg。

HBV基因组易突变,S基因突变可引起HBsAg亚型改变或HBsAg阴性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可引起HBeAg阴性/抗HBe阳性乙型肝炎,C区变异引起抗HBc阴性乙型肝炎,P区变异可导致复制缺陷或复制水平的降低。HBV基因组变异除影响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外,可能与疫苗接种失败、肝炎慢性化、重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15、试述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HBV复制的指标。

答: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包括:HBsAg与抗HBs、HBcAg与抗HBc,HBeAg与抗HBe。上述指标中,提示HBV活动性复制的指标有:HBcAg、HBeAg、高滴度抗HBc。此外HBV分子生物学指标HBVDNA及DNA聚合酶亦为直接反映HBV复制的指标。 16、试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答:不同类型病毒引起的肝炎在临床上具有共同性,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轻、中、重度),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慢性)、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

17、试述重型肝炎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特征。 答:⑴病因: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

⑵诱因: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损肝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有其它合并症、手术等。

⑶临床表现及特征:

⒈急性重型肝炎:①发病多有诱因;②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③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④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⑤发病二周内出现Ⅱ级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⑥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大出血等并发症;⑦PTA<40%,胆酶分离,胆红素轻~重度升高。

⒉亚急性重型肝炎:①发病多有诱因;②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③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④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腹水;⑤二周以上至24周内出现Ⅱ级以上肝性脑病和/或脑水肿;⑥晚期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大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⑦PTA<40%,胆红素>正常上限10倍,胆固醇、胆碱脂酶、白蛋白降低。

⒊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和/或临床表现;重肝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 18、简述各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答:⑴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在血清中检出抗HAV IgM,或急性期抗HAV IgG阴性,恢复期转为阳性,可确诊为甲型肝炎。

⑵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HBcAg、HBV-DNA、抗HBC IgM当中有一项阳性,肝组织HBeAg和/或HBsAg或HBV-DNA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是否为乙型肝炎或何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组织学检查。

⑶丙型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而同时抗HCV-IgM、抗HCV-IgG或HCV RNA阳性,可诊断为丙型肝炎。

⑷丁型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有现症HBV感染,同时血清HDAg或抗HDIgM或高滴度抗HDIgG或HDV RNA阳性,其中一项阳性或肝内HDAg或HDV RNA阳性可确诊。

⑸戊型肝炎: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同时血清抗HEV IgM或抗HEV IgG阳性可诊断戊型肝炎。

19、简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及抗病毒治疗目的和方法。

答:⑴原则: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⑵抗病毒治疗目的: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⑶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①适应症:有HBV复制同时ALT异常者。

②不适合治疗者: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失代偿性肝硬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精神、神经异常等) ③治疗方案:

a、普通短效干扰素,每次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有效者继续治疗至1年或更长。b、长效干扰素,180μg/次,1次/周,皮下注射,疗程4-6个月,无效者停药,有效者可继续治疗至12个月或更长。

④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病程短;女性;肝炎炎症明显,ALT升高明显;HBV-DNA滴度低;非母婴传播,未用过抗病毒药物等为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

⑤不良反应:类流感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精神症状;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失眠、皮疹、脱发、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 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①已批准治疗对象:年龄大于12岁,伴有ALT升高胆红素低于50μmol/L和病毒活跃复制的肝功能代偿的成人慢性乙肝。

②不适合治疗对象:有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骨髓抑制、明显心、脑、神经、精神病和不稳定糖尿病患者。

③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次100mg口服,疗程1年以上。治疗者每3个月复查HBV-DNA、乙肝二对半及肝功能。

20、试述肝性脑病的防治措施。

答:⑴氨中毒的防治:低蛋白饮食;口服乳果糖30~60ml/d,以酸化肠道及保持大便通畅;口服诺氟沙星以抑制肠道细菌;静脉滴注乙酰谷酰胺以降低血氨。

⑵恢复正常神经递质:左旋多巴在大脑转变为多巴胺后可取代羟苯乙醇胺等假性神经递质,从而促进苏醒。剂量2~5g/d鼻饲或灌肠,静脉滴注200~600mg/d,有一定效果。

⑶维持氨基酸平衡:含有多量支链氨基酸和少量芳香氨基酸的混合液(如肝安)静脉滴注,可促进支链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而减少芳香氨基酸进入大脑。每日静脉滴注肝安250~500ml,疗程14~21天,对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较好。

⑷防治脑水肿:应及早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和呋塞米(速尿),必要时可两者合用,以提高疗效,但须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⑸积极消除诱因。 ⑹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21、简述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

答: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包括早期三种主要表现和病程的五期经过。早期三种主要表现为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体征和肾损害的表现。五期经过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不典型者可以越期或前三期之间重叠。重型患者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是本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不同的特点。

22、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三种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流行性出血热的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迟早及措施是否正确密切相关。因此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特点,对本病作出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病的早期三种主要表现为发热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体征及肾损害表现。

⑴发热多为急起,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3~7天。重症者热退病情反而加重。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胃肠道症状,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 ⑵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粘膜充血、出血,球结膜水肿。 ⑶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蛋白尿,呈进行性增多趋势。尿镜检发现管型等。 23、流行性出血热血常规检查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