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 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参考 下载本文

举例进行事实分析,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的重要性,自觉地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互动建议: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开展课堂讨论、辩论、课堂发言等形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建议:引导学生注意上网浏览重大新闻和阅读历史资料,教师可以结合人类认识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当今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避免教学内容的条条框框。

实践教学建议:本章教师可以布置某个主题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的体会和收获,教师顺势利导,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总结提升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巩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

六、思考题

1.运用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大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结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运用认识和实践统一的原理分析当前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生应怎样做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要求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等问题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唯物史观,并能对社会现象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去理解与把握。

二、基本概念和线索

基本概念: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社会基本矛盾 科学技术 人的本质 人民群众 历史人物等等。

基本线索:本章主要是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的本质”已经在第一章介

绍过了,这里重点是介绍社会的基本结构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属于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章与前两章一起为后面四章的展开奠定了哲学基础。其逻辑线索是:马克思在面对社会现象时,首先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区分两大类社会现象,概括了社会存在

12

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然后,侧重分析社会存在,特别揭示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这就从社会的最一般的矛盾运动进入到了社会运动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基本规律,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这也就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结构:社会三大结构的相互关系与矛盾运动(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文化结构,社会的文化结构和政治结构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结构),进而最后揭示社会运动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指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同时也批评了马克思主义以前历史观的错误。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又是表现为社会动力系统的。首先,指明社会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其次,具体表现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重要的社会作用;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动力是: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同时,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种种观点和主张。

最后,说明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说明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强调了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原则并说明了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一致性。还指出了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三、教学要点 教学导入:

第一章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第二章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问题,即“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而本章在第一章已经讲授过社会生活的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性及存在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对哲学的巨大贡献,与剩余价值学说共同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教学要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和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的情况是多样的。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决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情况也是复杂的。

4.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5.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是最根本的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其它矛盾的存在与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制约和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实际上构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又与上层建筑”两大对三方面矛盾的交叉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6.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什么是阶级?它的起源与阶级斗争的实质、阶级斗争如何

13

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与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表现以及阶级斗争的作用也要受具体的历史的条件制约。

7.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的根源与实质、革命改变了社会形态,导致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改革命的实质与作用,当前我国的改革的任务。

8.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巨大作用的表现,对生产力发展有推动作用、对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的作用、对思维等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它具有两面性,它带来的负面作用与现状。

9.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与人的价值的两重性、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整体性与具体性,“人”的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相互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及表现。

四、重点讲解和难点分析 重点讲解:

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要求的规律。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的规律原理的意义。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更替统一性和多样性,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5.社会改革也是重要的动力,革命性改革与改良性改革。

6.唯心主义的错误所在:⑴认识论原因;⑵社会根源;⑶阶级根源。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⑴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⑵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难点分析:

1.说明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区别。其实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有好几种,有些是无意的,也就是没有一定目的,比如认识论上很容易儿这样的错误,包括现在的人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有些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些人故意造成的,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我们要能区分和把握有意与无意的唯心论。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原因。说明它能够相对独立比说明它相对独立的几种表现要难得多,而这里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教材也没有说明为什么,只有说明是什么。

3.生产力才是最终的根本动力。这个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生产力一定要在一定的形式中才有其作用,为什么说这种形式不是更重要的?反过来,人们也会问,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人不就

14

是组织社会生产力的形式不同么?那么生产力为什么会能够具有跨越性?这就是难点。

4.科学技术的两重性。这个难点不在于说明科技本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说明不同的社会中不同的人的要求、目的与行为方式的不同才是导致科技作用具有负面性的原因,那么人的这种需要、目的不就正好说明唯心的力量了?人的需要应该定位在哪里?这才是重点。

5.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根本原因与表现形式。这里更重要的是说明革命的根源、革命的实质与改革的不同之处,说明改革比革命更有经常性和长期性,同一社会形态存在的时间为什么比社会形态更替的时间长远?为什么同一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往往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地位与现状?为什么改革又往往是统治阶级的主动行为?

6.人民群众的概念与实体关系,个人作用与群体的关系。为说明这些问题,没有一定的资料与深入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教学活动建议

教学内容安排建议:本章涉及到一系列古今中外的典型范例,教学中可以随手拈来举例说明。更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在一些历史或现实的重大事件上找寻“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痕迹,也就某些问题,比如“科技的两重性”进行专题式教学,还可以从当今世界大事件中启发学生理解原理内容。

教学互动建议: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教学。还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唯物史观的教学PPT,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社会历史中的唯物论原理。

理论联系实际建议:注意上网浏览重大新闻,结合当今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 实践教学建议:本章社会实践活动比较难开展,但可以让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一些有意识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理论文章。而这项工作我们已做过多年。

六、思考题和讨论题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如何概述?这一原理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谈谈你对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 3.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联系人类社会及其历史,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进程的认识。

4.如何认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谈谈你对其具有两面性的认识。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伟大创造者,请你谈谈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及表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