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育教程〉教案 下载本文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教案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章 幼儿的健康与保育

第一节 幼儿的健康

第一节 幼儿的健康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知识目标:掌握正确的健康观 能力目标:知道怎样的幼儿才算是一个健康的幼儿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健康的概念;幼儿健康的标志;幼儿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生活方式对幼儿健康的影响作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所具备的主要特征 1课时 1、健康的概念 2、影响幼儿健康的主要因素 3、了解幼儿健康的主要标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为什么本书开篇先讲“幼儿的健康”,而不是幼儿的生理结构,幼儿的营养,幼儿的疾病预防等其他内容?因为健康很重要。 本节课讲述四个问题: 1、 健康的概念及整体的健康观; 2、 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有什么重要意义? 3、 影响幼儿健康的主要因素? 4、 幼儿健康的主要标志?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定义: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综述所述,整体的健康观应该包括以下主要的内容: (1) 健康这一概念主要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 (2)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一、从幼儿自身来看,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保证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促使幼儿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健康的概念 整体的健康观 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不仅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更重要,并教育学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病由心生 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重要意

1

义? (了解) 身心健康发展,是托儿所、幼儿园的重要任务; 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乃是婴幼儿时期的首要任务,它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将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一、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机体自身因素; 三、生活方式因素; 四、卫生保健设施因素, 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举例说明 影响幼儿健康的主要因素 幼儿健康的主要标志 课堂小结 作业 可请学生自己说说 第二节 幼儿的保育

第二节 幼儿的保育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知识目标:掌握全面的保育观 能力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施全面的保养观;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做好幼儿保育工作。 1、全面的保育观;2、幼儿保育工作的实施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保教结合 1课时 1、保育的概念;全面的保育观 2、结合实例谈谈如何理解保教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教学内容 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理解了整体的健康观,请同学回答。给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是幼儿得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有关这方面工作,在托幼园所中成为保育工作。本节课为大家介绍幼儿的保育。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一、保育的概念及全面的保育观; 二、如何做好幼儿保育工作的实施? 三、如何理解保教结合? 保育,是指成人为幼儿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予幼儿静精心的照顾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提问导课 复习导课 讲授新课 保育的概念 举例说明什么是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强调2

和养育,以保护和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良好发展。它包括对幼儿的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个方面。 幼儿的身体与心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在对幼儿进行保育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的有机结合,不能顾此失彼。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 全面的保育观 综述所述,全面的保育观应该包括以下主要的内容: 1、 保育这一概念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个方面; 2、 无论是身体保育还是心理保育,都含有两层意义:一个是对身体和心理的保护和照顾,使其免受伤害,能正常发育;另一个是对身体机能和心理能力的促进和增进,使其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 3、 在对幼儿进行保育的过程中,要将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忽视任何一方,以促使幼儿的身心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4、 树立全面的保育观十分重要,它是做好幼儿保育工作的基础,更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一)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 做好幼儿日常生活的保育工作; (三) 做好教育过程中的保育工作; (四) 做好卫生保健的工作; (五) 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 (六) 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 (七) 做好特殊幼儿的保育工作 心理保育的重要性。 推荐一本好书。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了解) 结合学生见习经历,调动学生积极性,请学生自己谈谈幼儿园保育的工作 幼儿保育工作的实施 (一) 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强调保教结合,并说明(二) 保育工作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什么是保教结合; (三) 保育工作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简单谈谈家校联合的理念。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可请学生模仿上节课自己串讲 课堂小结 作业

第三节 幼儿的健康教育

第三节 幼儿的健康教育

3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做好幼儿健康教育工作 幼儿健康教育的任务 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课时 1、简述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 2、幼儿健康教育的任务三个方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前面我们说过促进幼儿健康很重要,所以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请同学谈谈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一、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任务; 三、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 对幼儿个体而言;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 对社会而言;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可自由讨论,请代表回答 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 可请同学自由讨论,请代表回答 幼儿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 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 二、 帮助幼儿逐步树立起对健康的正确态度; 三、 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以上幼儿健康教育的三项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健康知识的获得是基础,正确的态度是形成健康行为的动力,而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则是最终的目的。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增进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生活卫生教育; 二、安全教育; 三、体育锻炼; 四、心理卫生教育。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强调安全教育。 课堂小结

4

作业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第二章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

第一节 神经系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能力目标:根据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做好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照顾幼儿 1、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2、如何做好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把握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规律性 2课时 1、什么是反射、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2、脑干、下丘脑、小脑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3、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4、睡眠对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什么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神经病=精神病吗?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病变或机能障碍。本节课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神经系统。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一、 神经系统概述; 二、 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三、 如何做好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 (一) 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但是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二) 脊髓和反射 截瘫 反射是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出的反应,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三) 脑 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四部分。 (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课前预习问题 一、神经系统概述 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脑是理性脑,主管抽象思维、逻辑、分析、推理、数学等。右脑是感性脑,主管艺术创造,比如音乐、韵律、图画、想象、情感、创造力等。为学生介绍一些开发幼儿右脑思维的方法,比如:弹钢琴、学外语、手指操、体育活动等等。 5

脑干的功能:调节呼吸、循环、吞咽等基本生理活动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功能:控制体温、食欲及干渴感觉、情绪反应的中枢;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调节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 小脑能处理大脑发向肌肉的信号,维持肌肉的紧张度,控制人体的活动,并保持人体随意运动的平衡与协调;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也是人类进行思维和意识活动的器官。大脑分左右两半球。 (四) 植物性神经 通过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调节机体的营养、呼吸、循环、内分泌、排泄、生长及生殖等生理活动,并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一)脑发育非常迅速; 根据幼儿神经系统的(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特点,请学生思考如何(三)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 做好幼儿神经系统的(四)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卫生保健。 比如:幼儿中枢神经发育不均衡,所以动作协调性差;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所以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 (一)保证合理的营养; (二)保证空气新鲜; (三)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五)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六)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课堂小结 作业 第二节 感觉器官

一、眼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眼睛的特点 能力目标:养好良好用眼习惯,做好幼儿视力的卫生保健 情感目标: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幼儿眼睛的特点; 2、幼儿眼睛的卫生保健。 6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青少年眼睛易近视的原因及其保健 1课时 1、 良好的用眼习惯有哪些? 2、 如何保护幼儿视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教学内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很多人却不注意保护眼睛,小小年纪却给心灵的窗户戴上了防盗窗。为什么青少年容易近视?你的眼睛能够看多远,传说中的“千里眼”真的存在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眼睛的特点。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一、幼儿眼睛的特点; 二、如何做好幼儿眼睛的卫生保健; 三、教育幼儿养成哪些良好的用眼习惯。 眼球是由眼球壁和眼球内折光物质组成。 眼球壁的最外层是巩膜和角膜。虹膜含色素,决定“眼球”的颜色;虹膜中央是圆形的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瞳孔调节进入人眼内光线的强弱。眼球壁最内侧是视网膜,能将光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形象。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一种是视锥细胞,能感觉强光和有色光;另一种是视杆细胞,使人们在较黑暗的环境中仍能看清物体的轮廓。 晶状体像镜头,形似凸透镜,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 晶状体形似双凸透镜,有弹性。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晶状体的弹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提问:为什么青少年眼睛容易近视? 眼球内还有其他折光物质,如房水(营养晶状体,维持眼压),玻璃体(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起支撑眼球,加强聚光的作用)等。 (一)眼球前后径较短,呈生理性远视,一般到5-6岁转为正视; (二)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因此能看清很近的物体。如果幼儿形成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视物过近,则会使睫状肌过度紧张而疲劳,以致使晶状体变凸,形成近视。 (一)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导课 讲授新课 一、视觉器官——眼睛概述 画一个简单的折射图以便学生直观地理解。 增加一点幼儿眼睛发展特点的知识: 人类视觉发展缓慢,新生婴儿眼球不会追踪物体。1-2岁的幼儿侧重形状,3-4岁侧重大小和颜色,5-6岁才兼顾大小、形状和颜色。幼儿5、6岁之前都是生理性远视。 视觉关键期 二、幼儿眼睛的特点 三、眼的卫生保

教育幼儿养成哪些良7

健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 (三)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教具大小要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四)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 (五)教育幼儿不要揉眼睛,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 (六)预防眼外伤; (七)照顾视力差的幼儿,减轻他们的用眼负担,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二、耳 好的用眼习惯? 课堂小结 作业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耳的特点 能力目标:做好幼儿耳的卫生保健 情感目标:注意做好幼儿耳的卫生保健,预防中耳炎。 1、幼儿耳的特点; 2、幼儿耳的卫生保健。 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 1课时 1、 幼儿耳的特点; 2、 怎样预防中耳炎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教学内容 请大家预习教材,思考两个问题: 1、 你讲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的耳朵里? 2、 你讲话或唱歌时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3、 为什么人会晕船、晕车?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1、 听觉器官耳的概述; 2、 幼儿耳的特点; 3、 幼儿耳的卫生保健。 耳是听觉和平衡觉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功能:收集声波,听声辨位。外耳道分泌耵聍,耵聍不可随便挖。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咽鼓管。吞咽时,空气从咽部进入中耳,使鼓膜两侧的气压相等,保证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导课 讲授新课 一、视觉器官——眼睛概述 8

鼓膜正常振动,人们才能听到清晰的声音。 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和前庭。 声波使鼓膜振动并带动听小骨,听小骨振动引起耳蜗内液体的振动,听神经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半规管和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晕船、晕车) 二、幼儿眼睛的特点 三、眼的卫生保健 (一)外耳道比较狭窄,外耳道壁尚未完全骨化; (二)咽鼓管相对比较短、平直、管径较粗。当鼻腔有感染时,病菌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一)不要用锐利工具给幼儿掏耳朵; (二)预防中耳炎; (三)减少环境中的噪音。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第三节 运动系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能力目标:根据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做好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照顾幼儿 1、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2、如何做好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把握幼儿运动系统发育的规律性,合理安排体育锻炼 2课时 1、 适当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对促进幼儿运动系统的发育有何作用? 2、 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有哪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讲授新课 正确的站姿是怎样的? 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1、 运动系统概述; 2、 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3、 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人体有206块骨。 脊柱有四道生理性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四道生理性弯曲的功能是:减轻运动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可结合上课始师生问好时进行 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课堂小结 作业 第三节 运动系统

一、运动系统概述 9

时对脑的冲击力,保护脑组织;平衡身体,并能负重。 骨的基本构造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和有机物。 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骨骼肌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因为肌肉收缩时能积压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骨连接有三种形式:直接连接(颅骨)、半直接连接(椎骨)、关节。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一)骨骼 1、小儿骨中有机物较成人多,骨的弹性大,可塑性强,且骨骼中软骨较多,因此,容易因姿势不好造成骨骼变形。 2、骨膜较厚,骨的再生能力较强。“青枝骨折” 3、婴幼儿颅骨骨化尚未完成。囟门。 4、出生时腕骨都是软骨,以后逐渐出现骨化中心,到10岁左右,8块腕骨中心才出齐。 5、随着动作的发展,逐渐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 6、 (二)肌肉 1、幼儿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及存储的糖元较少,因此肌肉柔嫩,收缩力较差,力量小,容易疲劳。 2、婴幼儿时期,支配大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早,故大肌肉动作发育较早,躯干及上下肢活动能力较强;支配小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晚,手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 (三)关节特点 幼儿的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关节的活动性及延展性较强,但牢固性较差,在较强外力作用下,容易脱臼。 (四)足弓特点 婴幼儿足弓周围韧带较松,肌肉细弱,若长时间站立、行走,足底负担过重,易引起足弓塌陷,特别是肥胖儿更易发生扁平足。 (一)教育幼儿保持正确姿势; (二)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三)衣服要宽松适度; (四)供给充足的营养。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有学生不懂什么叫扁平足,可结合彩页解释。 三、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课堂小结 作业

10

第四节 循环系统 第四节 循环系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能力目标:根据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做好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照顾幼儿 1、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毛细血管等的功能; 2、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3、如何做好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使学生理解血液的两个循环系统 2课时 1、 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对幼儿循环系统有什么作用? 2、 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应注意哪些方面? 3、 合理膳食与幼儿循环系统保健有何联系? 4、 如何做好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教学内容 1、 你知道人体多少血量?血液储存在哪里? 2、 据查50%女性贫血,什么叫贫血?是血量少吗? 3、 你心脏一分钟跳多少次?心脏跳动有什么功能?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1、 循环系统概述; 2、 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3、 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再从全身流回心脏的过程。 (一) 血液循环系统 1、心脏 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功能:它是血细胞生存的环境,并起着运送血细胞、养料、细胞和代谢废物等作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酶原和钙有帮助伤口止血的作用。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功能:能把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并把二氧化碳运送到肺。 白细胞功能:吞噬病菌。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可结合上课始师生问好时进行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导课 讲授新课 结合彩页循环系统图 一、循环系统概述 11

血小板功能:止血和凝血。 2心脏 心脏内部有四个腔。上面两个叫心房,下面两个叫心室。房室之间有瓣膜,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心脏左右两半互不相通。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测心率应在受试者处于安静状态时测。 3、血管 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管壁很厚,富有弹性,管径较粗大。主动脉分颈动脉、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等。 毛细血管能使血液中的氧及养料透出毛细血管壁输送给细胞;同时,代谢的废物又透过管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静脉。 静脉是由毛细血管端汇集而成。 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称血压,一般指动脉压。 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舒张时,会引起主动脉的搏动,并沿着动脉管壁传播,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脉管壁也跟着搏动,成为脉搏。 4、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收缩血液进入动脉,经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进入静脉。主动脉及各级动脉中的血液富含氧气,颜色鲜红,是动脉血;静脉血颜色发暗,含较多废物和二氧化碳。 肺循环:右心室收缩血液进入肺动脉,到肺泡壁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二) 淋巴循环系统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包括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结、扁桃体等。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一)血液 1、幼儿血液总量相对比成人多,但造血器官易受伤害; 2、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血液循环量增加很快,喂养不当或幼儿严重挑食、偏食,容易发生贫血; 3、幼儿血液中血小板数目与成人相近,但血浆中凝血物质较少,因此一旦出血,凝血较慢。 4、幼儿白细胞吞噬病菌能力较差,发生感染容易扩散。 (二)心脏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12

(三)淋巴器官 婴幼儿时期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保护和防御机能显著。扁桃体在4—10岁发育达到高峰,此年龄阶段儿童易患扁桃体炎。 三、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预防动脉硬化应始自儿童; (三)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毛病,预防缺铁性贫血; (四)发烧时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第五节 呼吸系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能力目标:根据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做好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照顾幼儿 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2课时 1、 怎样正确给幼儿擤鼻涕? 2、 如何保护幼儿声带? 3、 科学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有何益处? 4、 如何做好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教学内容 你会呼吸吗?生命离不开呼吸,人每分每秒都要呼吸,你会正确的呼吸吗?据调查,90%的人都不会正确的呼吸方式,不正确的呼吸使人的大脑缺氧,容易疲惫,诱发各种疾病。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1、 呼吸系统概述; 2、 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3、 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人体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成为呼吸。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课堂小结 作业 第五节 呼吸系统 课前预习问题 导课 讲授新课 一、呼吸系统概述 13

鼻: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过滤和净化空气; 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音器官; 气管和支气管管壁内表面覆盖着纤毛的粘膜,能分泌粘液,黏住吸入的尘粒和病菌,粘膜上密集的纤毛不断向喉口方向摆动,经咳嗽将痰排除体外。 肺: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胸廓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一)呼吸器官的特点 鼻:1、婴幼儿鼻腔较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缺少鼻毛,容易受感染。 2、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丰富,容易因干燥、外伤等原因出血,称为“易出血区”; 3、鼻泪管较短,鼻腔感染可引发泪囊炎、结膜炎等; 喉:幼儿喉腔狭窄,粘膜柔嫩,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组织; 幼儿喉部的保护性反射机能尚不完善,吃食物时说笑,容易将未嚼碎的事物呛入呼吸道; 幼儿声带容易疲劳,若发生肿胀充血,可造成声音嘶哑。 幼儿气管和支气管官腔较狭窄,管壁柔软,缺乏弹性组织;纤毛运动较差,若发生感染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幼儿肺泡数量少,容积较小,若被粘液阻塞,也易引起呼吸困难。 (三) 呼吸运动的特点 幼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婴幼儿呼吸节律尚不稳定,因呼吸肌较弱,以腹式呼吸为主。 三、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保护幼儿声带? (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科学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四)严防呼吸道异物; (五)保护幼儿声带。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第六节 消化系统 课堂小结 作业 第六节 消化系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和14

卫生保健措施。 能力目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辨别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并能合理搭配幼儿膳食。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耐心照顾幼儿的饮食。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学生初中时已经学过生物,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幼儿消化系统了解不多,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认识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卫生保健要点。 幼儿牙齿、胃的特点,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消化道各器官及消化腺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 2课时 1、如何保护幼儿牙齿? 2、幼儿园应该培养孩子那些良好的进餐习惯? 3、如何做好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用时 2 分钟 备注 教学组织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组织课堂 请同学们展示()班标准式微笑,露出你洁白整齐美丽又健康的牙齿,让我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和诚意。 真是羡慕大家一口美丽健康的牙齿啊,提到牙齿那真是我心中的痛啊,想知道你们杜老师为什么这么瘦吗?牙齿不好啊,吸收和消化就不好啊。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我们必须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依靠什么来完成呢?本节课为大家介绍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由唾液腺、肝脏和胰腺组成)、小消化腺(有胃腺、肠腺等)。 (一) 口腔 1、 牙齿 功能:咀嚼、磨碎食物;辅助发音。 成人口腔中一般有28—32颗牙齿。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2332原则): 早晚刷牙,每天两次; 三面刷牙,外面顺着牙缝竖着刷,刷上牙自上而下,刷下牙自下而上;咬合面横着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 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师生问好 导课 讲授新课 一、概述 拿出小镜子数一数你有多少颗牙齿? 你会刷牙吗? 15

每次刷牙200次左右。 幼儿6个月-8个月开始发牙,2-2.5岁牙齿长齐,一共20颗乳牙。 如何保护幼儿牙齿?P43 (1)定期检查牙齿; (2)刷牙。两岁半开始就应该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选择适合幼儿的儿童牙刷以及可吞咽的水果味的儿童牙膏,鼓励幼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避免外伤; (4)营养; (5)纠正不良习惯。 2、舌 功能:辨味;帮助搅拌和吞咽食物,并帮助发音。 不同部位的味蕾对酸甜苦咸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舌根苦,舌尖甜,两侧酸,舌面咸。 3、唾液腺 功能:分泌唾液。 唾液,俗称口水。功能有三:含淀粉酶,帮助消化食物;含溶菌酶,帮助除菌;帮助保持口腔酸碱平衡,抗酸防蛀牙。古称金津玉液。 幼儿生理性流涎 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冷水洗脸,热水泡脚,你做到几条? 口香糖的误区 可以帮助清洁牙齿的食物:芹菜、绿茶 乳牙到12岁就会全部换成恒牙,所以乳牙就可以任其坏掉吗? 睡觉流口水原因:牙病;牙齿畸形(啃指甲、啃铅笔头、啃啤酒盖子等造成);神经反射(梦到啃猪蹄);睡姿不当(趴在桌子上、侧卧睡等) 要求记笔记 2、胃 功能:暂时储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 幼儿胃的特点:胃壁肌肉薄,伸展性较差;胃的容量小,消化能力弱。 所以幼儿的饮食应当注意: 三餐合理搭配; 少食多餐; 定时定量; 细嚼慢咽; 食不言; 饭后百步走,不要剧烈运动。 3、肠

16

小肠功能: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 大肠功能:贮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幼儿肠的特点:吸收能力很强,所以生长发育很快;但是肠蠕动功能不好,容易便秘或腹泻。 预防小儿便秘: 定时排便(每天早起一杯温白开); 多吃粗纤维食物,熟香蕉、蜂蜜水等润肠通便(你还知道哪些食物可以润肠?);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锻炼腹部肌肉。 腹泻(胡萝卜、苹果泥等) 4、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功能:消化脂肪;贮存糖元;解毒。 幼儿肝脏的特点:肝脏分泌胆汁较少,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差;贮存糖元较少,容易因饥饿发生低血糖;解毒能力差。 5、胰脏 功能:中和胃酸;助消化;保持血糖相对稳定。 幼儿胰脏特点:对淀粉和脂肪消化能力弱,容易消化不良。 6、消化道各器官的关系及其和消化腺的相互关系: 食物进入口腔经过牙齿磨碎,再通过食道进入胃,在胃暂时贮存并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消化吸收了营养物质后,剩余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再进一步吸收利用后形成的粪便由肛门排出。整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均需要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参与才能完成。 (一)口腔 1、牙齿 2、唾液腺 (二)胃 (三)肠 (四)肝脏 (五)胰腺 (一)保护牙齿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三)饭前饭后不要组织幼儿进行剧烈活动 (四)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1、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2、 课下查找资料,“五脏六腑”“五官”分别指什么?他们各自发挥什么作用,请制作成表格。

二、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请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三、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结合课前预习问题 课堂小结 作业 17

第七节 泌尿系统 第七节 泌尿系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教学内容 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两三岁的孩子尿裤子尿床是很正常的,其实,只要了解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加以合理引导,两三岁的孩子是可以不用尿裤子尿床的。本节课为大家介绍幼儿泌尿系统。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1、 泌尿系统概述; 2、 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3、 幼儿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生成尿,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尿,膀胱还能暂时储存尿液。 (一)肾功能较成人差; (二)膀胱储尿机能差,排尿次数多; (三)尿道短,易发生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一)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二)保持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能力目标:根据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做好幼儿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照顾幼儿 幼儿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1课时 请大家填写习题试卷 导课 讲授新课 一、泌尿系统概述 二、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三、幼儿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课堂小结 作业 第八节 皮肤

第八节 皮肤 18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皮肤的特点 能力目标:根据幼儿皮肤的特点,做好皮肤的卫生保健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照顾幼儿 幼儿皮肤的卫生保健 幼儿皮肤的特点 1课时 请大家预习教材,并填写习题试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讲授新课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1、 皮肤概述; 2、 幼儿皮肤的特点; 3、 幼儿皮肤的卫生保健。 皮肤主要有表皮和真皮构成。 皮肤的五大功能: 1、 皮肤对机体起保护作用,表皮成为阻挡微生物的天然屏障; 2、 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丰富,可产生触觉、温度觉等; 3、 皮肤能调节体温; 4、 皮肤还有代谢作用; 5、 通过出汗,皮肤能排泄少量无机盐、废物和水。 (一)皮肤保护机能差,容易感染和受损伤; (二)皮肤保温作用差,散热多。 (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 (二)加强锻炼; (三)注意幼儿衣着卫生; (四)不用刺激性强的洗涤、护肤品。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一、皮肤概述 二、幼儿皮肤的特点 三、幼儿皮肤的卫生保健 课堂小结 作业

第九、十节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第九节 内分泌系统 第十节 生殖系统 19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讲授新课 了解幼儿脑垂体和甲状腺的特点,做好幼儿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卫生保健。 幼儿生殖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幼儿生殖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一、内分泌系统的脑垂体和甲状腺; 二、生殖系统的特点和卫生保健。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一、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腺可分泌激素,对幼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主要有脑垂体和甲状腺; 2、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儿童期若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使幼儿发生垂体性侏儒症;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巨人症; 3、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素,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 孕期若却碘,可致使甲状腺机能不足,婴儿出生后易患克汀病,又称呆小症,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耳聋。(结合彩页) 4、富含碘的食物有:海带、紫菜、发菜、芹菜等,还有含碘精盐。 二、生殖系统 幼儿生殖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 (一) 婴幼儿期是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 (二) 保持外生殖器官的卫生。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课堂小结 作业 第三章 幼儿的心理卫生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概述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概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识目标:掌握幼儿皮肤的特点 能力目标:根据幼儿皮肤的特点,做好皮肤的卫生保健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照顾幼儿 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及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保健重点 幼儿各种心理问题的矫治 20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2课时 1、 幼儿心理卫生的意义; 2、 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3、 怎样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新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为什么全世界的儿童都是先学会抬头,然后学会翻身、坐、爬、站和走?为什么不管是哪国的孩子都是在4—6个月的时候牙牙学语?同样是5岁的孩子,为什么一个伶牙俐齿,一个口齿不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这是由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造成的。本节课为大家介绍幼儿各年龄阶段幼儿心理保健的重点。 本节课讲述三个问题: 1、 幼儿心理卫生的意义; 2、 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3、 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保健。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指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一)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二)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幼儿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三)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 从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从事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人员不仅应该包括幼教工作者、医务工作者,还应该包括家长和社会工作者。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讲授新课 一、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 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三、幼儿的年龄(一)0—1岁婴儿心理保健的重点 特点与心理保健 1、婴儿的需要可分为两大类: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婴儿最早出现,也是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这是婴儿维持生命、保持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包括:食物、睡眠、衣着等; 成人在满足婴儿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该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如:安全感、爱、交往和活动的需要等。 2、母乳喂养 3、活动 4、断奶

21

5、怕生 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靠声音、表情、身体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二)1—3岁婴儿心理保健的重点 1、独立性 2、交往 3、帮助婴儿做好从家庭到托儿所的过渡(怎样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新环境?) (三)3—6岁幼儿心理保健的重点 1、积极的自我概念 2、正确的性别角色 家庭在幼儿性别角色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课堂小结 作业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第二节 幼儿的心理问题

第二节 幼儿的心理问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知识目标:了解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方法 情感目标:热爱幼儿,对行为异常的幼儿能及早发现,并一视同仁,帮助幼儿及早恢复正常。 掌握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预防矫治方法 区分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尤其是夜惊和梦魇,多动症和攻击性行为等 2课时 1、 请把教材上介绍的幼儿11种心理问题,分成睡眠问题、语言问题和行为问题三大类; 2、 请结合见习经验,想想你还遇到过哪些幼儿的心理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教学内容 3岁的乐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非常招人喜爱。可是,到幼儿园没几天,老师就发现乐乐特别好动,他所进行的所有活动都一个接一个的换,没有哪样玩具他可以玩过三分钟的。老师束手无策,这是什么原因呢?本节课为大家介绍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 本节课讲述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幼儿的心理问题?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课前预习问题 导课 讲授新课 22

2、 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和预防? 一、幼儿心理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 幼儿的心理问题是指幼儿心理活动异常及行为表现偏离常态的现象。 成人应及早发现,并重视幼儿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治疗手段,包括教育干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一、睡眠方面:夜惊、梦魇、遗尿症 二、语言方面:口吃、选择性缄默症 三、行为方面:多动症、攻击性行为、吮吸手指、咬指甲、习惯性阴部摩擦等 四、其他:神经性厌食、告状、撒谎、偷窃、恐惧、发脾气等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二、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 课堂小结 作业

第四章 幼儿的日常保育与能力培养

第一节 幼儿的膳食 第一节 幼儿的膳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各种营养素及热能对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托幼机构加强膳食管理,保证膳食质量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会编制托幼机构的食谱。 各种营养素生理功能和事物来源;三种产热营养素的关系;托幼机构的膳食配制。 幼儿易缺乏的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幼儿膳食的配制 1课时 1、 六大营养素分别是什么?缺乏各有什么严重后果 2、 幼儿膳食配制的原则是什么? 3、 如何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教学内容 民以食为天。吃要讲究吃饱(吃出热量、力气和精神)、吃好(营养、科学、合理和均衡)、吃出健康(维生素和水)。本节课为大家介绍关于膳食的知识。 本节课讲述以下问题: 1、 六大营养素及各自生理功能,缺乏有什么后果,主要食物来源?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导课 讲授新课 23

2、 幼儿膳食配制的原则? 一、营养素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 幼儿膳食配制的原则: 1、 提供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 2、 烹制方法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喜好; 3、 讲究饮食卫生。 母乳喂养的四大好处: 1、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相互搭配比例都极适合婴儿,也极易被婴儿消化吸收; 2、 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可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 母乳温度适宜,清洁卫生,食用方便而且经济; 4、 母乳喂养可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使婴儿能感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抚,从而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发展。 如何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呢? 1、 幼儿饮食应多样化,注意其色香味形,以吸引幼儿进食; 2、 不要再进餐时批评幼儿; 3、 尽早教会幼儿自己动手吃东西; 4、 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可使幼儿保持较好的食欲。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可列表请学生做成作业,表格分以下内容:生理功能、缺乏症状、食物来源 二、幼儿膳食的配制 课堂小结 作业 第二、三、四、五、六节

第二、三、四、五节 幼儿的睡眠、着装、排泄、盥洗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一、幼儿的睡眠: 介绍两个问题: 1、 需要为幼儿提供哪些良好的睡眠条 件? 2、 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睡眠习惯? 二、幼儿的着装 幼儿衣着选择的主要原则:保暖、美观、舒适、方便和安全; 幼儿衣着面料的选择:纯棉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24

幼儿鞋大小选择的原则: 作业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第五章 幼儿常见疾病及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五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讲授新课 熟悉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理解掌握传染病的特征、发生和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掌握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环节及预防。 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症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提问:为什么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关于幼儿常见传染病及各种常见疾病的知识? 本节课讲述以下问题: 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护理措施; 4、 幼儿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护理措施;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 1、 有病原体 2、 有传染性 3、 有流行性、季节性 4、 有免疫性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 空气飞沫传播 2、 饮食传播 3、 虫媒传播 4、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 医源性传上播 6、 垂直传播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水痘、风疹、急疹、猩红热症状的区分;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细菌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学生讨论 一、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传播途径 二、传染病的预防 三、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可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25

性痢疾、急性结膜炎症状及预防护理 四、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 课堂小结 作业 第三节 常用护理技术 第四节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讲授新课 掌握几种常用的护理技术,如:测体温、高热护理、流鼻血等; 掌握各种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掌握各种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掌握各种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提问:为什么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关于幼儿各种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办法的知识? 本节课讲述以下问题: 1、 几种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 2、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办法: 意外伤口处理、异物入体处理、水火电气等危险处理 3、三项急救技术:掐人中、人工呼吸、胸外挤压术(结合彩页) 1、测体温。幼儿正常体温约36度—37.4度; 2、高热护理。常用的退烧方法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种。物理降温方法有冷敷和酒精擦拭。物理降温要注意避风。 3、止鼻血。(压迫止血) 1、幼儿运动机能尚不完善; 2、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3、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的特点; 4、集体环境中,幼儿人数较少、教师人数较少,也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一、意外伤口处理; 二、异物入体; 三、水火电气等危险处理 掐人中 人工呼吸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学生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腹泻、龋齿、弱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肥胖症、寄生虫病及手足口病的症状和预防护理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一、常用护理技术 二、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原因 三、幼儿几种常见意外事故 四、三项急救技术

26

胸外挤压术(结合彩页) 课堂小结 作业 对所学重难点进行知识串讲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第六章 托幼园所的物质环境卫生 第六章 托幼园所的物质环境卫生 了解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要求及其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导课 作业 结合习题练习学习本课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托幼机构房舍的卫生;玩具卫生;教具与学具卫生 房舍内的通风和采暖;采光与照明;家具卫生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学生讨论

第七章 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

第七章 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组织 组织课堂 讲授新课 结合习题练习学习本课 了解托幼园所的各项卫生保健制度;掌握卫生保健制度的配合、落实工作。 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 如何做好卫生保健制度的配合、落实工作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作业

完成试卷中相关练习题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