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说课稿 下载本文

《草原》说课稿

汶上实验小学 王超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文《草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课文的理解,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内容,记叙了他第一次出访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表达了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友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一主题。

本文语言简练而通畅易懂,对环境的描写细腻而富有激情,并把民族团结的思想融入其中,是一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优秀散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

1

文字,借助想象,入情入境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及文章的语言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展开想象,具体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情境和深刻内涵。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使学生体会草原秀丽的景色和蒙汉间的深厚友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感受内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难点是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西部之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品读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谈话法”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品味美的意境。

“自主合作探究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要求,我将这篇课文安排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解决课后的生字,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文章主要描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两大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以及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创造美的氛围

在上课前,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配合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出现广阔无垠、蓝天碧野的大草原景象。随后我不失时机的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广阔的大草原,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然后板书课题《草原》。这样的导入,以直观的视听直接呈现课文中草原的景观,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感受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请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并说说你读了课文,感受到了什么?或者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学

3

生自由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中,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最后用学生汇报的方式来交流自己的感受。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下面的教学顺序。 (三)初入草原,感受景色之美

1、假设学生先提出草原的美景给他的印象最深刻,那么就接着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马上提出要求:“你觉得草原的美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你能美美的来读一读这美景吗?” 然后请多位同学来读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

2、品读重点词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语句:(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来体会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和意境之美。对于文中重点的词语,如 “渲染”和“勾勒”,我将出示国画图片,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

3、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推选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第一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出示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

4、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后,直接让其把感受送入课文中来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深读感悟,感受人情之美

在读完课文后,相机过渡:“刚才是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风光的美,那么,你还感受到什么了呢?”自然的引入到下一部分的学习。

1、自己读一读第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引导学生说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再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问题: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让学生动笔画一画。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从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把酒联欢、依依话别五个方面来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

3、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回热情的蒙古人民和受到款待的客人,先同桌互练,在请一到两组上台表演,教师和同学参与评价,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演练中进一步感受蒙古人民的好客特点,深入理解课文。

4、课件出示图片并配合音乐: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

相机出示导语:“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1)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2)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5

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离别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此情此景,你能用文中哪句话来表达呢?引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诗句。接着,抓住这一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华。

然后提出问题,课文表达的仅仅是蒙汉情深吗?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最后,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五)拓展创新,内化感悟

课后的拓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上网搜集草原图片,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草原新貌。 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 五、 说板书设计

我抓住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进行板书,既能突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学生一目了然。

1、草原

可爱之美

景色美 自然之美 境界之美 草原

人情美 热情好客

6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的说课完毕,多谢各位评委老师。

《草原》说课稿

学校:汶上县实验小学 执教:王超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