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1.复习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理解什么是纳米技术。

1.究竟什么是纳米技术?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回答,区别下面的两句话。

??一纳米长度十分小。? ?一纳米长度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十亿分之一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一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一百万分之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长度。

作者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纳米的具体长度,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纳米这一神奇的长度单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3.齐读第2自然段,感受纳米技术的新奇。

(二)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和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1.现在我们都是纳米技术的研究人员,我们一起去研究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研究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组研究纳米技术让人们更加健康。

2.分小组讨论学习:

(1)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课文第3自然段分别举了哪些例子说明? (2)在人类健康问题上,课文第4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 3.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研究小组:

(1)冰箱里的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使蔬菜保鲜期更长。

(2)“碳纳米管”比钢铁结实,而且非常轻。未来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3)纳米吸波材料用在战机上,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让雷达看不见它。 第二研究小组:

(4)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5)纳米机器人可以循着血管直达病灶。 (6)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用时间延长。

4.小结:是啊,作者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是为了告诉我们,纳米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每个同学的讨论结果,一起来了解这新奇的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5.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最想用纳米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并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动手写一写吧。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冰箱涂层纳??应用?“碳纳米管”材料米

? ? ?纳米吸波材料

纳米检测技术 检测预防疾病?术??

健康?纳米机器人 直达病灶???纳米缓释技术 让药效缓慢释放

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

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高科技的科普文,但作者没有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没有对深奥抽象的理论进行阐述,因此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极大加强,他们完全被纳米技术的新奇所吸引,对纳米技术产生了无限的神往。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课中指导他们读好科学术语,从而读通顺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并和同学交流,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最后,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理解句子。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知晓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学生对航天知识可能所知有限,但对科学故事、科普文章很感兴趣。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概况;课中,可以将这些搜集到的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补充、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课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编小报、办墙报、搞展览等。

1.课文不但叙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今朝得以实现的过程,而且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梦圆”背后的精神力量,这是研读课文的重点。研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过程方面,在千年的圆梦过程中,中华民族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是探索方面,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

2.千年梦圆在今朝,既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3.合作探究,体会中国航天人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重点

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

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例描述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神舟五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1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此刻,看着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3.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

(2)质疑:“千年梦”指的是什么?怎么圆的?(学生思考)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一起去追寻千百年的中华民族飞天梦。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共同的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2)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流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仅仅几年,“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们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飞行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评议。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代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利用火箭上天——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嫦娥四号”月球成功着陆——又一座里程碑

本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靠的是一代代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他们的科学精神,以此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