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任务书 - 图文 下载本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化妆品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学 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孙萌

学 号 11013205

指 导 教 师 马燕那

完 成 时 间 2015年3月

教务处 印

说 明

1.根据商洛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系审查,学院教学副院长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完成。

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课题来源:指导教师科研课题;有关单位委托课题;教师拟定;学生学术课题(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等);学生自拟(允许少量的自拟题目);课题类型:理论研究类;实践研究类(主要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论文或设计)。

5.开题报告内容统一采用宋体小四号,整页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商洛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课题来源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广告语言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语言也是语言的广告,好的广告同时就在宣传语言的价值、语言的作用、语言的功绩、语言的美,而且是非常有效的宣传;广告语言研究,有助于对语言全貌的认识,从几乎是语言最外层的广告语言来观察语言,会对语言的全貌有进一步的认识。本课题以化妆品广告语言为研究对象,来帮助广告制作者最大限度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销量。而恰当地运用修辞格能为化妆品广告语言的表达添姿加彩。使人们通过对化妆品广告语言修辞的了解进而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提高大众审美情趣。 意义: 1.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化妆品广告语言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意在揭示化妆品广告语言在语音上通过谐音表现的趣味性与声调的协调性、对词汇精心的选择与锤炼、对于各种句式的恰当运用和各种辞格修辞方面的特点和语言运用规律,从而对广告语言的研究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 2.希望本文的相关研究,对与此相关领域的广告设计制作人员提供相关参考。来为规范广告用语作出努力。 3.现代传媒已成为语言传播的重要载体。希望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能够帮助到消费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化妆品广告。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对于化妆品广告语言修辞分析远远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广告市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兼顾古今作品的修辞著作是陈望道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 孙萌 马燕那 化妆品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 学 号 职 称 教师拟定 11013205 讲师 专 业 所在 学院 课题 类型 汉语言文学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 实践研究类

于根元主编的《广告语言教程》,通过中国历史的发展从侧面勾画出中国国内广告言语的发展和未来的演变方向,并提及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广告业发展。在该书中,从先秦到现代,于教授论述了各个时代的不同行业间使用的广告语言运用和所代表的不同的社会心理,还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说明,如成语、方言、俗语和台湾语言。 颜晓英的《现代广告语言研究》(2005),着重分析语音修辞和广告语句式的选择以及广告语言文字在宣传过程中设计不同的修辞对提高宣传言语效果的作用。 刘洁的《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2006),以修辞观作为分析指导,把语境研究作为切入点,运用了语言学与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经典的广告宣传修辞进行分析。 袁媛的《语言学理论在广告文本中的运用: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2009),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广告宣传语中拟人、比喻、排比、倒装、等修辞格的妙用,并指出正确使用修辞功能使得商业广告更具美感、宣传形象更生动。 西方对于广告语言中修辞格的研究已趋于系统化、框架化。他们大多数都集中在修辞格的应用及结构框架、分类的建构上。如麦戈里及迈克(McQuarrie&Mick,1992/1993)研究词格现象。 3.选题研究的内容: 从化妆品广告语言的语音、词汇、句式、修辞四个方面分析化妆品广告语言在语言运用上的主要特点。第一步,论述了化妆品广告语言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二步,分析化妆品广告语言语音中谐音、声调、韵律方面的特点。第三步,对化妆品广告语言的词汇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名词和数词在化妆品广告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第四步,研究了化妆品广告句式特点,对于他们常用的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的好处做了相关论述。第五步,通过对化妆品广告语言中常见的八种辞格修辞方式反复、对偶、比喻、比拟、设问、排比、夸张、双关依次做了简要分析。最后,阐述当代化妆品广告语言修辞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路线。 第一步,选题:依据价值型原则、可行性原则,分析该题目是否符合主观、客观上的条件,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此题目的研究,包括所能搜集到的资料和掌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