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练习 下载本文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练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基础知识诊断]

知识点一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 交叉分类法的应用实例

2. 树状分类法的应用实例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磺 ②次氯酸 ③NH3·H2O ④铜 ⑤硫酸氢钠 ⑥NO2 纯净物单质金属 (④)非金属 (①)化合物碱 (③)盐 (⑤)酸 (②)氧化物 (⑥)……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根据Na、S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类别,填写下列标号所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1

③S+O2=====SO2 ④SO2+H2O===H2SO3

⑤2NaOH+H2SO3===Na2SO3+2H2O ⑥Na2O+SO2===Na2SO3 △

⑦2Na+S=====Na2S

⑧Na2SO3+2HCl===2NaCl+H2O+SO2↑ [基础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 (2)CO2和N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酸,故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 )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答案】 (1)× (2)× (3)× (4)×

2.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 不一定。如NO、CO等非金属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 知识点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分类

(1)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其中胶体粒子直径的大小为:1~100 nm之间。 (2)分散系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中出现的现象为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 (2)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使胶体聚沉的常用方法有: ①加入电解质溶液;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③加热。 3.Fe(OH)3胶体的制备

(1)过程: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基础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Cl溶液属于分散系,分散质为NaCl,分散剂为水( )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

2

(3)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4)烟尘、水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烟、雾属于胶体( ) 【答案】 (1)√ (2)× (3)× (4)√

2.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答案】 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随H2SO4的加入沉淀又完全溶解。

[基础能力提升]

1.Na2O、NaOH、Na2CO3、NaCl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 ③可溶于水的物质 ④电解质 ⑤钠盐 ⑥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⑤ C.②⑤⑥

B.①②⑤⑥ D.①③④

【解析】 NaCl不能与硝酸反应;Na2O、NaOH不属于钠盐;NaCl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 【答案】 D

2.(2015·烟台模拟)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类别 酸 碱性氧化物 胶体 强电解质 分类依据 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 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 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 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解析】 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A不正确;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可能是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B不正确;胶体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类,C错误;根据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正确。

【答案】 D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氨水 ②重水 ③明矾 ④纯碱 ⑤天然气 ⑥氧气 ⑦漂白粉 ⑧铝热剂 A.①④⑤⑦ C.④⑦⑧

B.②③④⑥ D.③⑤⑥⑧

【解析】 氨水、天然气、漂白粉、铝热剂是混合物,其他都是纯净物。 【答案】 B

4.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 D.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解析】 MgCl2溶液无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MgCl2溶液加盐酸无沉淀;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

3

【答案】 D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方程式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 ,

其原因是 。 ②

使

会 ,

原因是 。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 ,原因是 。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③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2SO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2SO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2)①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③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

(3)①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Fe(OH)3+3H===Fe+3H2O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