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课中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 下载本文

小学科学观察课中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

————小学科学子课题实验方案

上饶市一小课题组 张瑾、陶鑫

一、子课题的确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无论是对简单事物的认知,还是对复杂事物之间规律的探寻,都离不开基本的观察技能和观察方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对于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儿童而言,一切思维活动都始于观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它不仅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搜集证据的方法之一,而且贯穿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从而促进自身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适应时代挑战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互补性。在学生自主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由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掌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组织小组合作,不仅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兼具了教会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有利于塑造身心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科学观察课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①社会互赖理论: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

②生态式教育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平衡、和谐、整体的互相联系,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团结、协作的人际生态良好。

③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学生人际互动的主要场所,建立合作交往互助的关系,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目标的基本手段。

④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关系智能:能有效地理解别人与别人交往的能力。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能正确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中的合作学习.

2、通过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实验研究中的合作能力,并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科学的观察习惯,观察方法,观察兴趣以及观察品质,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四、实验方法

1、实验法:在理论假说的引导下,制定研究目标、思路和实验步骤,将理论假说转化可供操作的材料、程序和方法。

2、调查法: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实验班与暗设对照班的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形成资料为实验提供依据。

3、观察法。平时观察学生的参与态度及兴趣变化情况;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应用能力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因果关系,不断调整、完善实验过程,从中寻找规律,逐步形成模式和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5、个案法:对实验班的个别学生(优等生、潜能生),进行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研究。

五、实验对象和内容

实验对象:本校三年级部分班级 实验内容:

1、科学合理地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框架,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期 准备。 2、 结合科学观察课的特点,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具体的合作性学习。

①、以合作学习为重要形式组织课堂教学。 ②、把合作性学习方式贯穿于科学探究实验中。 ③、在各项课后活动中渗透合作学习方式。

3、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应当采取一些必要

的 措施,作为教学的保障。

4、通过客观、详细的活动记录,把握合作学习的进程与效果。

5、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6、深入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用相对标准进行分层要求分层评价,以便及时鼓励先进,帮助后进。

六、实验步骤:

1、规划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7年9月)

调查、了解学情,制定调查计划,开展学情调查(开调查会,访问、发问卷调查表,精心拟设调查题);采集调查数据,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制定实验计划讨论撰写实验设想。

2、深入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9年3月)

①根据实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设研究课,进一步研究实验对策,进行实验比较。

②每四个月进行一次阶段汇总,及时讨论研究,调整方案,明确下一阶段实验研究目标,采取相应对策。

③撰写实验小结和论文,定时交流研讨。 3、总结汇报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

①整理实验数据 ②汇报,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