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11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第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作者按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图,由“群山环绕图”领起,紧接着,由全景到局部,先写“琅那秀色图”,然后写“酿泉飞泻图”,最后写“溪亭临泉图”。这样层层递进,烘托主景,引人入胜。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参考答案:

“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在每段中起领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归来的一幅幅花卷。第2 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的乐趣,第3段接着详细叙写了滁地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4段则紧接着写太守醉饮而归的情形。这三段按照写景——游乐——归来的顺序,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作者的“乐”归納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 ,近取“山肴野蔌” ,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参考答案:

1.表示判断 2.表示判断 3.表示陈述 4.表示陈述 5.表示陈述 6.表示陈述

五、《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流传下来,找出来,说说它们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点拨:

找出成语,结合课文注释、译文和成语在工具书中的意思辨析其语义的变化。 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百废俱兴、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宠辱偕忘。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