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附答案) 下载本文

(5)例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A.私见张良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4、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且秦强而赵弱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蒙故业,因遗策 ..D.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作《师说》以贻之 ..5、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6、以下句子“所以”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

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会。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最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簧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印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稻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数日不厌 厌:讨厌.厌恶。 .B.民怪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 .C.军既相距 距:通?拒?,对峙。 .D.吾始与公子欢 欢:友好,交好。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A.

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军既相距

D.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C.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⑧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日:?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到秦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华。他在劝说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推行,商鞅先是设法表明决不虚言,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假言和平,暗中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施以残忍的酷刑,并斩灭了他们全家。

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2)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奠如商君反者!?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过关 1、答案略

2、D(A 居—倨;B 壁—璧,艰—坚 C 嬉—嘻)

3、B(窃—私下;曲—理亏;奏—呈现;却—后退;谢—道歉;就—接受;廷—在朝廷上,名作状;诚—的确,确实;去—离开;右—上;特—只不过) 4、C(A奉—捧;B庭—廷;D案—按;E孰—熟;F缪—穆)

5、B(左右:侍从;指示:指给······看;宣言:扬言;约束:遵守约定;贱人:卑贱之人;亲戚: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前进::走上前敬献) 6、(1)D(D名作动;其余为形容词使动用法) (2)A(A名作动;其余为名作状)

(3)D(D使动用法;其余为意动用法) 7、B(B不译,其余解释为在) 8、(1)AF(答案略)

(2)①A(A和例句都是被动句;B定语后置;C为状语后置;D判断句) ②A(A和例句都是判断句;B疑问句;C被动句;D宾语前置) 9、纪传体 黄帝 汉武帝 三千多年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表 130 司马迁 子长 西汉 思想家 文学家 史学家 二、能力提高训练

1、D(引:①延请②牵,拉;因:③于是,就④趁机) 2、DF(D项中“固”皆为“坚决”;F项中“窃”皆为“私下”;A项中“负”分别为“依仗、凭借”“辜负”;B 项中“因”分别为“于是就”“通过、经由”;C 项中“顾”分别为“回头”“只不过”;E 项中“孰”分别为“仔细”“谁”;G项中“幸”分别为“幸运”“宠幸”;H项中“加”分别为“对···用兵”“占···上风”;I项中“靡”分别为“退却”“倒下”) 3、(1)A(A和例句都为“只不过”;B白白地;C类;D徒步) (2)B(B和例句都为“估计”;A度过;C风度;D比较) (3)A(A和例句都为“宠幸”;B希望;C幸运;D幸好、幸亏) (4)D(D和例句都为“道歉”;A拒绝;B辞别;C警告) (5)C(C和例句都为“个人的”;A私下;B偏爱;D私交) 4、D(D“以”都表示目的,译为“用来”;A分别为“表转折,然而”和“表并列,又”;B分别为“的”和“这”;C分别为“趁机”和“沿袭”)

5、B(①凭借;②⑤用;③④⑦⑧表目的,用来;⑥⑨因为) 6、D(D用来····的方法;其余为···的原因) 三、课外延伸

7、A (A“厌”通“魇”,满足)

8、A(A 项中“因”皆为“通过、经由”;B 项中“之”分别为“取独”“宾语前置标志”;C 项中“以”分别为“表目的,用来”“因为”;D项中“相”分别为“互相”“偏指一方,译为我”)

9、C(答案略)

10、B(没有赢得百姓的拥护) 11、翻译(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