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教案 下载本文

20 ——20 学年 第 学期 教 案

授课科目: 管 理 会 计

授课班级: 会 本

授课教师: 杨 依 华

所属学院: 商 学 院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 实验/上 机学时 授课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 48 所用教材 《管理会计学》(第三版),孙茂竹、文光伟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3版. 1.《管理会计》,吴大军、牛彦秀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管理会计》理论 实务 案例 习题,余绪缨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教学参考书 3.《管理会计学》,王福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4.《管理会计》,陈振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考核方式 考试

管理会计教案

课程简介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巧妙地把“管理”与“会计”结合起来,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管理会计》课程,要求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企业管理会计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在实践之中。

课程的基本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学科,其职能在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主要内容阐述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本课程共分十二章 。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定义

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

(一)狭义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20年代-70年代)

狭义的管理会计,又称微观管理会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狭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 :

(二)广义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

广义的管理会计,是指用于概括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会计管理职能的那部分内容的一个范畴。

广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 :

二、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

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从狭义上定义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学的定义

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必须将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学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来对待,因为管理会计属于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的范畴;而管理会计学属于会计学分类的范畴,是有关管理会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和形成的理论知识体系。

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一、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萌芽阶段)-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经济理论的发展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三)管理会计的形成

形成现代管理会计的萌芽

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

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战以后,生产经营发生了变化: (二)经济理论的迅速发展

1、行为科学 2、系统理论 3、决策理论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 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个专门词汇,管理会计正式形成。 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20世纪70年代

1、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二)经济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点:重视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西蒙1981年,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

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一)会计实体假设 又称多重主体假设

管理会计主体具有多层次性:整个企业,内部各级责任单位 (二)持续运作假设

企业的生产经营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三)会计分期假设 灵活分期

(四)货币时间价值分期假设

货币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 (五)成本性态可分假设

成本按性态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六)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

以目标利润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并且能够实现 (七)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

决策按风险大小的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二、管理会计的对象

国内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现金流动论 理由:P14 (二)价值差量论 (三) 资金总运动论

(四)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1、 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并以价值差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3、从实践角度看,具有复合性的特点。 三、管理会计的目标

最终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分目标:

1、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 四、管理会计的职能 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规划经营目标。 4、控制经济过程。 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五、实现职能应完成的管理会计工作 六、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 1、 确认 2、计量 3、归集 4、分析

5、编报与解释 6、传递

七、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相关性 2、准确性 3、一贯性

4、客观性 5、灵活性 6、及时性 7、简明性

8、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性

第四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1、 职能不同 核算、监督 预测、决策 、规划、 控制

反映过去 规划未来

报帐型会计 经营管理型会计

2、服务对象 主要对外服务 主要对内服务 对外报告会计 对内报告会计

3、约束条件 统一会计制度 管理会计理论 (主要依据) 灵活性较小 灵活性较大

4、报告期间 规定的期间 根据需要

5、会计主体 整个企业 整个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多层次的

6、计算方法 一般数学方法 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

7、信息精确程度 力求精确 准确,相对精确

8、计量尺度 货币量度 货币量度与非货币量度

9、方法程序 稳定 灵活

10、体系完善程度 很完善 比较完善、不够完整

11、观念取向 注重结果 注重过程、结果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起源相同 起源传统会计,同属现代会计 2、目标相同 获得最大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3、基本信息同源 相互分享部分信息 4、服务对象交叉 5、某些概念相同

第五节 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掌握成本性态的概念及成本按性态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历史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含义及二者的比较。

了解成本按经济用途及相关性分类,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及对二者的评价,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

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 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多样化

第一节 成本分类

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一)生产成本(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 间接人工 其他制造费用

(二)非生产成本(非制造成本) 销售成本 管理成本 财务成本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的依存关系。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总成本分为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a)

1、定义: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 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

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2、举例 3、特征

(1)固定成本总额(a)的不变性

(2)单位固定成本(a/x)的反比例变动性 4、分类

依据:固定性的强弱或支出数额是否能改变 或是否受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的影响 (1)酌量性固定成本

又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任意性固定成本 属于”经营方针“成本 定义 举例

性质:“存在成本” 节约途径:降低a

(2)约束性固定成本 又称承诺性固定成本成本 (称作经营能力成本) 定义 举例

性质:“能量成本” 节约途径:提高X 5、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定义:不会改变固定成本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广义相关范围。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狭义相关范围。 期间范围: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 空间范围:某一特定业务量内具有固定性

注意:当原有的相关范围被打破,自然就有新的相关范围;原有的固定成本变化了,也自然又有了新的相关范围。 例:

(二)变动成本 1、定义

2、举例 3、特征

(1)变动成本总额(bx)成正比例变化 ( 2 ) 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4、分类

(1)酌量性变动成本 (2)约束性变动成本 5、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

特定期间,特定业务量范围内

(三)混合成本

1、定义: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着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2、混合成本数学模型 Y= a+bx 3、分类

(1)半变动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 特征 举例

数学模型 y = a+bx 图示

2、半固定成本(阶梯式变动成本) 特征 举例 图示

半固定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别:相关范围不同 3、延伸变动成本(低坡式混合成本) 特征 图示

(四)相关范围

1、定义: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广义相关范围。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狭义相关范围。

2、相关范围的意义

(1)离开相关范围的约束,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便不存在。

(2)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使各类成本的性态具有相对性、暂时性、

可能转化性。

三、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 1、决策相关成本 2、决策无关成本

第二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 又称成本性态分析

混合成本分解的含义和目的

含义: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目的:应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本量利分析,实行短期决策、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的操作和落实责任会计奠定基础。 一、历史成本法 基本原理: 基本做法: 高低点法

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 y= a+bx 做法: 1、高低点法计算原理

高点的成本性态 y1= a+bx1 低点的成本性态 y2= a+bx2 b=(y1-y2)/(x1-x2)

例:某公司2000年7-12月合同的维修工时和维修费如下:

月 份 7 8 9 10 11 12 合计 维修工时 4000 4500 3000 5000 4300 4800 25600 维修费 2200 2400 2000 2600 2300 2500 14000 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高点(5000,2600); 低点(3000,2000)

单位变动维修费b=(2600-2000)÷(5000-3000)=0.3元/小时 固定成本a=y1-bx1=2600-0.3×5000=1100元 或a=2000-0.3×3000=1100元 代入模型:y=a+bx=1100+0.3x 2、高低点法的优、缺点

优点:简便易行,容易理解。

缺点:建立的成本性态模型很可能不具 有代表性,容易导致较大计算误差。

3、适用条件

成本变化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 4、注意问题

(1)高低点的业务量为该项混合成本相关范围的两个极点。 (2)采用的数据应代表业务活动的正常情况。

(3)当高低点不止一个且成本又相异时,高点取成本者,低点取成本小者。

(二)散布图法 1、基本做法 2、具体步骤

3、散布图法的优、缺点

优点:能够考虑全部历史资料,其图像可反映成本的变动趋势,比较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较高低点法更为科学,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缺点:画直线完全靠目测,往往因人而异。 4、散布图法与高低点法相比 原理相同

两点差别: (1)高低点法先有b值后有a值,散布图法相反。

(2)散布图法将全部成本数据作为依据,较高低点法准确。 (三)回归直线法 回归直线:

回归直线法:又称最小平方法回归直线法是根据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平方原理计算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 1、原理

从散布图中可以找到一条与全部观测值误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 2、分解过程

b= n∑xy-∑x∑y/n∑x2- (∑x)2

a=∑y-b∑x/n=∑x2 ∑y-∑x∑xy/ n∑x2- (∑x)2 建立成本性态模型:y=a+bx

4、注意:计算a、b时,b值尽量保留尾数 5、回归直线法的优缺点

优点:可避免高低两点可能带来的偶然性,与散布图法相比,代替了目测。

缺点:比较麻烦

6、适用条件:适用于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企业 二、帐户分析法 1、定义 2、基本做法 3、举例 4、特点 5、适用范围 三、工程分析法 1、定义 2、基本步骤 3、举例 4、适用范围 作业

某公司的维修成本在机器工作小时的相关范围内变动的历史资料如下: 机器工作(小时) 维修成本(元) 44 46 46 50 38 40 24 32 24 32 18 30 14 28 22 32 28 34 要求:(1)用高低点法将维修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列出组成方程。(2)用回归直线法将维修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列出组成方程。

(3)如下期机器工作小时预计为25小时,请预测其维修成本为多少?(用以上两种方法)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变动成本法的含义

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完全成本法的含义

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一)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

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二)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有差异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4、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变动成本法——成本性态分析

完全成本法——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内容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完全成本法

产品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

存货成本 = b×存货数量 销售成本 = bx 完全成本法:

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生产成本×期末存货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四)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变动成本法:

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 — 已销产品变动成本 营业利润 = 贡献毛益 — 固定成本 完全成本法:

营业毛利 = 销售收入 — 已销产品制造成本 营业利润 = 营业毛利 — 期间费用 (五)提供信息用途不同 变动成本法鼓励企业多销售。

完全成本法由于存货成本的转移的多少,直接影响当期的营业利润。 (六)各期损益不同 原因:

对于固定制造费用的补偿方式不同: 变动成本法,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 完全成本法,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 影响程度取决于产量与销量的均衡程度 表现为相向关系。 举例: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营业利 润差额

= 期末存货中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中固定生产成本

= 期末存货×本期单位产品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上期单位产品固定生产成本

1、连续各期产量相同而销量不同

举例9:

结论:长期看,两种计算方法下的利润差异可以相互抵消。 2、连续各期销量相同而产量不同 结论:

销量相同的情况下:

完全成本法下,产量越大,利润越高; 变动成本法下,产量越大,利润则相同。 总结:

1、产量等于销量,两种成本法下计算的损益相同;

2、产量大于销量,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3、产量小于销量,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点、缺点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缺点 优点 :

1、 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2、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控制。 3、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4、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缺点:

1、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成本观念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对所得税有影响。

4、变动成本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将失去意义。 (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助于刺激企业加速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2、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 缺点:

1、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

2、导致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 3、不便于进行预测、决策分析

4、对于固定制造费用需经过分配,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三)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1、应用设想

2、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程序

(1)将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 (2 )期末调整

某期完全成本法 = 该期变动成本法 + 该期两种成本法

的营业利润 的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的差额 作业

资料:某企业上年度有关资料如下:

期初存货=0 制造费用:

生产量:3000件 变动制造费用:7元/件 销售量:2800件 固定制造费用总额:12000元

直接材料:18元/件 销售及管理费用:

直接人工:5元/件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3元/件 单位售价:50元/件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总额:9600元

要求: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损益表。 2、说明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不同的原因。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1、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保本分析,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及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分析。

2、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本量利分析的含义

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又称基本前提

一、成本性态分析的假设——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二、相关范围假设 (一)期间假设 (二)业务量假设 三、模型线性假设 总成本模型 y=a+bx

(一)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a

(二)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假设 bx (三)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px 贡献毛益M=(p-b)x

利 润 = M-a = (p-b)x -a 四、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五、变动成本法的假设

假定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即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 六、目标利润假设——营业利润 息税前利润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一、本量利分析基本公式

1、贡献毛益及有关指标的公式

贡献毛益: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的差额。以 M表示。贡献毛益也称边际贡献、贡献边际、边际利润、临界收益、创利额。 贡献边际三种表现形式的公式为:

贡献边际(Tc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px-bx =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cm·x =销售收入×贡献边际率=px·cmR

单位贡献边际(cm)=单价-单位变动成本=p-b =贡献边际/销售量 =Tcm/x

贡献边际率(cmR)=贡献边际/销售收入×100%=Tcm/px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100% =cm/p×100%

单位贡献毛益:是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以 m 表示。 贡献毛益率是贡献毛益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以 mR 表示。 与贡献边际率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公式: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bx/px=b/p=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互补性质,变动成本率越高,贡献边际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变动成本率越低,贡献边际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因此,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式: 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贡献毛益计算公式

M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px — bx = (p — b)x

=(1 — b/p)px = ( 1— bR )×px 贡献毛益率

mR = ( px — bx ) / px =(p — b) /p = 1— b/p

= 1 — 变动成本率 = 1 — bR 所以,mR + bR = 1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及变化 基本公式:

营业利润L = px — bx — a = (p — b)x — a 基本公式的变化 L = px — bx— a = M — a = m x — a = mR×px — a 二、盈亏临界点分析 (一)公式法

1、盈亏临界点:又称保本点、盈亏分歧点、两平点,它是使企业恰好处于不亏不盈、收支相等、利润为0状况的销售量或销售收入。

保本点有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收入两种表现形式。

保本分析是研究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况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单一品种保本点的计算 L = px — bx — a

当企业处于保本状况时 ,L= 0 经整理得到:

保本销售量 X 。= a/(p — b)=a/m

保本销售收入PX。= p ×a/(p — b)=a/ mR 单一品种保本分析应用举例:

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预测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解:销售收入=84000÷40%=210000(元) 销售量=84000÷6=14000(件)

单位售价=210000÷14000=15(元)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5-6=9(元) 固定成本=210000-84000-18000=108000(元)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108000÷9=12000(件) 保本额=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108000÷(1-40%) =180000(元 3、利用保本点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 (1)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含义

正常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 X。/X = px。/px (2)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或者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安全边际率

MSR =安全边际量/现有或预计销售量 =( X—X。) /X

=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 (px— px。)/px

安全边际率MSR≥30% 经营安全

(3)销售利润率与安全边际率和贡献毛益率的关系 L= ( X—X。) ×m

= ( X—X。) ×p ×m /p L/px= ( X—X。) ×p /px×m /p

= ( X—X。) ×/x×m /p=MSR ×mR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具体有安全边际量(MS量)、安全边际额(MS额)和安全边际率(MSR)等表现形式。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量=x1-x0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y1-y0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 =MS量/x1×100%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100% =MS额/y1×100% 因此,安全边际量与安全边际额的关系如下:

安全边际额(MS额)=单价×安全边际量=p×MS量

计算举例1:

某企业只生产A产品 2001年初投产,当年即达到年产5000件的设计能力,并实现4000件销售。

已知:2001年该产品mR 40% ,b=60元, a=100000元 。经测算,2002年A产品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均不变,但为了实现销售5000件产品,达到产销平衡,需追加投入a 20000元。要求计算: (1)计算A产品下列指标:

1、 变动成本率 bR=1—40%=60%

2、单价= b/bR = 60/60%=100元 3、 2001年营业收入

=100×4000=400000元 4、 2001年贡献毛益

= px — bx = 40万—40×60%=16万 5、 2001年营业利润

=M— a = 16万-10万=6万

6、2002年预计a = 10万 + 2万 = 12万 7、2002年预计保本点

x。= a/(p — b)

= 12万/(100-60) =0.3万件

px =0.3×100=30万元 (2)计算2002年企业安全边际指标,并 评价企业安全程度。

MSR=(X — X。)/X

=(5000-3000)/5000=40%

∵MSR>30% ∴ 企业经营安全 4、多品种产品生产条件下的保本分析 基本步骤:

(1)计算各产品的mR

(2)计算各产品的销售比重 (3)计算加权平均mR

= ∑各产品的mR×各产品的销售比重 (4)计算综合保本销售额

= 企业固定成本÷加权平均mR (5)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综合保本销售额×各产品的销售比重 举例2:

某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本量利分析,本期计划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全厂a=3360元,目标利润7140元 产品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mR 销售比重 (元/件) (元/件)

甲 10 5 50% 50%

乙 16 12 25% 20% 丙 15 9 40% 30% 要求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解:(1)企业加权平均贡献边际 =50%×50%+20%×25%+40%×30%=42%

(2)企业综合保本额 = a/mR =3360/42%=8000元 (3)甲产品保本额=8000×50%=4000元 (4)乙产品保本额=8000×20%=1600元 (5)丙产品保本量=8000×30%/15 =160件

(二) 图示法----盈亏临界图 1、传统式--最基本的形式

特点: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下,表明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动的特征。

绘制步骤:

(1)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横轴表示销售数量,纵轴表示成本和销售收入。

(2)绘制固定成本线。 (3)绘制总成本线。 (4)绘制销售收入线。

(5)总成本线与销售收入线的交点就是盈亏临界点。 例P87

盈亏临界图形象地反映了a 、 a +bx、L的关系: 1、BE不变,x越大,实现的L越多或亏损越少 x越小,实现的L越少或亏损越多; 2、 x不变, BE越低,实现的L越多或亏损越少 BE越高,实现的L越少或亏损越多 3、 a +bx既定的情况下, BE受p的影响变动 p越高, BE越低 p越低, BE越高

4、 PX不变, a越大, BE越高; a越低, BE越低。 bx越大, BE越高; bx越低, BE越低。 5、 p、b不变, BE随a同向变动, a越大, BE越高 a越小, BE越低。 2、贡献毛益式

特点: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上,强调贡献毛益的形成过程,更符合变动成本法的思路。 绘制方法:

(1)确定销售收入和变动成本线 (2)画出总成本线

(3)总成本线与销售收入线的交点为BE。 例P89

贡献毛益式与传统式的主要区别:

贡献毛益式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上,形象地反映了贡献毛益的形成过程,即,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就是贡献毛益,再减去固定成本就

是利润。

传统式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下,以表明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稳定不变的特征 3、利量式

特征:将纵轴上的总收入和总成本因素略去,坐标图上仅反映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表明固定成本在企业盈亏中的特殊作用。 绘制方法:(1)单一产品的利量图 (2)多种产品的利量图 例P90 4、单位式

特征:将单位产品的售价、单位产品成本和单位产品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这三者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三、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1、单一品种保利分析

L = px — bx — a

若已知目标利润L、单价p、单位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a,则此条件下的销售量即:

保利销售量 =(a+L)/( P -b) 保利销售额 = (a + L) /mR 若L1为税后利润,T为税率,则 L1= L×(1-T) L = L1/(1-T) 举例:有关资料如例1

要求:当目标利润为70000元,则企业2002年的保利销售量、保利销售额。

解:保利销售量

= (L + a) /(p — b)

= (70000 +120000)/(100 - 60) = 4750 件 保利销售额

= 4750×100 =475000 2、多品种的保利分析

∵ 企业L = px — bx — a

在已知企业目标利润L、企业变动成本额、企业固定成本的条件下,可求出企业综合保利销售额:

综合保利销售额 px = L + bx + a = (L + a)/ mR ∴各产品的保利销售额

= 综合保利销售额 px ×各产品销售比重 有关资料如例题2,

要求计算企业为实现利润的必要销售额、甲产品的保利销售额、乙产品的保利销售量。

解: 企业保利销售额 =(7140 + 3360)/ 42%= 25000元 甲产品的保利销售额=25000×50%=12500元 乙产品的保利销售量=25000×20%/16 =3125件 四、有关因素变化对盈亏临界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1、固定成本

a 减少,BE降低, a 增加,BE升高;

a 减少,L增多或实现目标利润的X降低, a 增加, L减少或实现目标利润的X提高。 2、单位变动成本

b 减少,BE降低, b增加,BE升高; b 减少,L增多或实现目标利润的X降低, b 增加, L减少或实现目标利润的X提高。 3、单价

p提高,BE降低,p降低,BE升高;

p提高, L增多或实现目标利润的X降低, p降低, L减少或实现目标利润的X提高。 4、品种结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每种产品的获利能力不同,品种结构发生变化, BE发生变化,变动幅度取决于以各种产品销售收入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5、所得税税率对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影响

税率提高,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销售量提高。 四、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一)敏感性分析的原理

管理会计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必需依据一系列关键的定量指标。由于影响这些关键指标的因素很多,不仅不同因素对特定指标的影响程度有大小之分,而且它们的影响方式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此外,从因素和指标的相互变动关系上看,又有同向和反向变动两种。由于一定条

件下指标受不同因素影响的敏感程度不同,就决定了人们对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态度。对敏感性高的因素,予以高度重视,抓住问题的关键。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各因素的变化对盈亏临界点和目标利润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需找出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二)本量利敏感性分析解决的问题

一是各因素变化多大时会使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 二是各因素的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 (三)各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就是求取达到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和单价的最小值及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最大值。

由 L = px - bx - a 当L =0 推出 x = a /( p - b) p = b+ a /x b = p -a /x a =(p -b)x 例 P104

(四)各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1、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 / 因素值变动百分比

注意:敏感系数为正,表示目标值与因素值同向增减关系 敏感系数为负,表示目标值与因素值反向增减关系 敏感系数与正负无关,数值越大,敏感程度越高。 例P105

注意:敏感系数排序在特定条件下得到的,条件发生变化,排序也变化。

2、各因素对利润的敏感系数简化公式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a / L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bx / L 单价的敏感系数= px / L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p-b)x / L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推导过程:

变化后的利润 L2= ( p-b)x - a 2 变化前的利润 L1= ( p-b)x - a 1

利润的变动额 L2- L1= - (a 2 - a 1) 利润的变动百分比 (L2- L1) / L1

固定成本的变动百分比(a 2 - a 1)/ a 1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L2- L1) / L1] /[(a 2 - a 1)/ a 1] = [- (a 2 - a 1) / L1] /[(a 2 - a 1)/ a 1] = - a 1/ L1

第三节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一、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二、非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三、不确定状况下的本量利分析

第四章 经营预测

1、掌握销售预测及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基本方法。 2、了解成本预测及利润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经营预测的概念 :

经营预测的对象 :销售、成本、利润 、资金需要量 预测分析的原则 :延续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 统计规律性原则

第一节 销售预测

一、定性预测

方法: 1、判断分析法 推销员判断法

专家判断法 综合判断法 2、调查分析法 二、定量销售预测 又称数量分析法

(一)趋势预测分析法 1、算术平均法

Y= (∑x)/n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一视同仁地看待n期内的各期销售量对未来预测销售量的影响。

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是没有考虑近期销售业务量对预测期销售状况的不同影响程度。

适用于各期业务量比较稳定、没有季节性变动的产品的的预测。 例:举例说明:某公司2004年7—12月的产品销售量如下: 月份 4 5 6 7 8 9 销售量( kg) 20 25 23 27 22 23 要求预测2005年1月的销售量。

解:2005年1月的销售量为:(20+25+23+27+22+23)/6=23.3( kg) 2、移动平均法

是在掌握n期销售量的基础上,按照事先确定的期数(记作m,m

Y=最后m期销售业务量之和/m

优点:克服了算术平均法远近期销售量对预测量影响程度不同的缺点,有助于消除远期偶然因素的不规则影响。缺点仍存在只考率n期数据中的最后m期资料,缺乏代表性。

适用于销售业务略有变动的产品预测。

例: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2004年1-12月份销售量见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销量 25 23 26 29 24 28 30 27 25 29 32 33 预测2005年1月的销售量(假定m=5)。

解: 2005年1月的销售量=(27+25+29+32+33)/5 =29.2 3、加权平均法

是指在掌握全部n期资料的基础上,按近大远小的原则确定各期权数,并据以计算加权平均销售量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Y= ∑wi xi wi应满足两个条件: (1) ∑wi =1

(2) w1 ≤ w2 ≤ w3 ≤ ? ≤ wn

优点既可以利用n期全部历史数据,又充分考虑了远近期间对未来的影响。

缺点是不能按统一的方法确定各期的权数值。

例: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2004年1-12月份销售量见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销量 25 23 26 29 24 28 30 27 25 29 32 33

若期数为5,且wi 分别为 0.1, 0.1, 0.2 ,0.3 ,0.3,预测2005年1 月的销售量。 解:

Y=0.1×27+0.1×25+ 0.2×29+0.3×32 +0.3×33 =30.5

4、指数平滑法

在综合考虑有关前期预测销售量和实际销售量信息的基础上,以事先确定的平滑指数预测未来的销售量。 计算公式:

Yt =αXt-1 + (1-α)Yt-1 0<α<1 通常在 0.3-0.7 之间

该法比较灵活,适用范围广;但在选择平滑指数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例P116

(二)因果分析法

一般是根据历史资料,建立相应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来确定预测计划期的销售量。 1、回归分析法

利用过去若干期销售资料进行加工,求出回归预测模型加以预测未来销售量的预测方法。

根据y=a+bx直线方程式,按照最小平方法原理,确定具有误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方程。

推导出a、b的计算公式:

2、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

令:销售量Y= a + bt t —修正时间

若已知观测期为奇数,则t的取值:中间的观测期为0,其余各期t值以±1的级差增减(按?-3,-2,-1,0,1,2,3?排列)。

若已知观测期为偶数,则t的取值:中间两观测期为+ 1、- 1,其余各期t值以±2的级差增减(按?-5,-3,-1,1,3,5?排列)。 当∑ t = 0,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有:

b = ∑tY / ∑t2 a = ∑Y/ n Y = a + bt成立 举例说明:

某公司2002年4 —9月的产品销售量如下: 月份 4 5 6 7 8 9 销售量20 ( kg) 25 28 30 31 32 要求用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预测10月的销售数量。 解:对已知资料加工如下: 月份 Y t tY T2 4 5 6 7 8 9 N=6 20 25 28 30 31 32 ∑Y=166 - 5 - 3 - 1 + 1 + 3 + 5 ∑t=0 - 100 - 75 - 28 + 30 + 93 + 160 ∑tY=76 25 9 1 1 9 25 ∑t2 =70 b = ∑tY/ ∑t = 76 / 70 = 1.1

a = ∑Y / n = 166 / 6= 27.67 ∴ Y = 27.67 + 1.1 t

10月份时,t = + 7

则预计销售量为Y= 27.67 + 1.1×7 = 35.37 kg 3、对数直线法又称指数曲线法 yt=abxt 两边取对数 lgyt=lga+xt lgb 4、多元回归分析法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y=a+b1x1+b2x2+?+bnxn 例p137

(三)季节预测分析法

在其他预测方法基础上考虑季节变动的影响,公式: 1、Yt = Tt + St

Tt趋势值 ,St季节加量或季节指数、由于季节影响所增加的量

Tt 、St时间不同、取值不同

适用于季节波动与趋势值不成比例的预测 2、Yt = Tt·St

适用于季节波动与趋势值成比例的预测 (四)购买力指数法

第二节 成本预测

一、成本预测的意义

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和变动趋势,利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为成本决策和实施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二、成本预测的步骤 1、提出目标成本方案

a、按目标利润预测目标成本 b、以先进成本作为目标成本 2、预测成本的发展趋势 3、修订目标成本

三、成本预测的方法 1、历史资料分析法 2、因素变动预测法

通过对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的具体分析,预测计划期成本水平的方法。

3、定额测算法

利用定型产品的各种消耗定额及成本价格水平等资料,预计测算现有产品生产成本的定量分析方法。 4、预计成本测算法

一般用于新产品成本预测或改型产品成本预测。

第三节 利润预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一、直接预测法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二、趋势预测法

(一)回归分析预测法

企业一定时期内的销售利润额与产品的销售收入有密切关系,根据销售收入变化预测利润变化时,应采用回归分析法,利用回归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y=a十bx

y — 预测模型因变量,是利润额的预测值;

x — 预测模型自变量,是影响利润变动的影响因素,如销售收入; a、b — 待定参数,其值可用最小二乘法求解。 (二)比率预测法

1.根据销售利润率预测

销售利润总额=预计销售收入×销售收人利润率

例:长城公司近年来销售利润率基本稳定在20%,根据销售预测预计下年度该公司的销售额可达500万元,故下年度该公司销售利润额预测值为:

销售利润总额=500×20%=100(万元) 2.根据销售成本利润率预测

销售利润总额=预计产品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利润率

例:长城公司近年来其销售成本利润率基本保持在45%左右,根据成

本预测,预计下年度销售成本总额可达1000万元,故下年度公司销售利润额预测值为:

销售利润总额=1000×45%=450(万元) 3.根据产值利润率预测

销售利润总额=预计产品总产值×产值利润率

例:长城公司经测算下年度产值利润率可达到16%,工业总产值可达5000万元,故下年度该公司利润额预测值为 销售利润总额=5000×16%=800(万元) (三)本量利分析预测法

这是利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预测目标利润, L=(p-b) x-a 式中: L — 利润额 p — 产品销售单价 b— 单位变动成本 x — 销售量 a — 固定成本

例:假设长城公司生产和销售A产品,预计下年度的销售量达10 000件,如果产品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5 000元,则该企业下年度的目标利润为:

L=(p-b)x-a=(50-30)×10 000-65 000=135 000(元) 二、因素分析法

影响利润的各种因素:销售量、品种结构、销售成本、价格、税金

第四节 资金需要量预测

一、资金需要总量预测

(一)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

回归分析法,就是运用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法)原理对过去若干期间销售收入(或销售量)及资金需用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计量后,确定反映销售收入与资金需用量之间的回归直线(y=a+bx),并据以推算未来期间资金需用量的一种方法。

影响资金需求总量变动的因素很多,但从短期经营决策角度看,引起资金发生增减变动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销售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增加,往往意味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从而需要更多的

资金;相反,销售量减少,往往意味着企业生产规模缩小,于是所需要资金也就随之减少。因此,资金需用量与销售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利用这种相互联系可以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期间销售量一定水平时的资金需用总量。

资金需要总量与销售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y=a+bx 式中 y――资金需要总量;

a――资金需要总量中不受销售量变动影响的部分;

bx――资金需要总量中随着销售量变动呈正比例变动的部分; x――预测期一定水平的销售量。 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得a、b的值为:

y?b?x?a= nn?xy??x?yn?x?(?x)22b=

将a与b的值代入资金需要总量预测趋势直线,即可预测出预测期的资金需要总量。

下面举例说明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的一般应用。

长城公司2000年-2005年销售量与资金需要量的资料如表,经预测2006年公司销售量为320万件,试用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预测2006年的资金需要量。

年度 销售量(万件) 资金占用(万元) 2000 240 10.8 2001 220 10.4 2002 200 10.0 2003 250 11.0 2004 300 12.5 2005 260 11.0 设:y=a+bx 根据回归分析原理,对表中的数据加工整理,如下表所示。 表 年度 销售量x 资金占用 xy x2 (万件) y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N=6 b=

(万元) 240 10.8 220 10.4 200 10.0 250 11.0 300 12.5 260 11.0 ?x=1470 ?y=65.7 =

2592 57600 2288 48400 2000 40000 2750 62500 3750 90000 2860 67600 ?xy=16240 ?x2=366100 将表6-2中的数据代入,计算回归系数如下: n?xy??x?yn?x2?(?x)26?16240?1470?65.7=0.024 26?366100?14706y?b?x65.7?0.024?1470?a===5.03

n y=5.03+0.024x

当2006年销售量达到320万件时,预计资金需要量为5.03+0.024×320=12.71万元。

二、预计资产负债表法 又称销售百分比法

以未来销售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为主要参数,考虑随销量变动的资产负债项目及其他因素对资金的影响,预测未来需要追加的资金量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计算步骤: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的敏感项目。

(1)资产类项目 在该类项目中,企业中的流动资产各项目,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存货等,通常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属于敏感资产。对于固定资产项目,如果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能力能够满足预测期生产经营规模的需要,就不需要增加固定资产上的资金投入,就属于非敏感项目;反之,如果企业未来的产销业务量超过现有的生产能力,则必须追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经营能力,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此时固定资产就属于非敏感项目,。至于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项目,通常与产销业务量的增减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属于非敏感项目,不予考虑。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 在该类项目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付款等流动负债项目,其金额通常会随着产销业务量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属敏感项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长期负债项

目和所有者权益类各项目,通常与产销业务量无关,因此,不予考虑。 2.确定基期各敏感项目的销售百分比。将随销售额增减变动的各项目基期的金额,除以基期的销售额,取得相应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敏感项目销售百分比=

基期该项目金额

基期销售收入3.计算企业预测期的留存收益。按照预计销售额和基期销售净利率计算预测期的净利润,减去按预测期股利发放率测算的预计发放股利,其余额可确定为预测期增加的留存收益数额。

4.编制预测期的预计资产负债表。测算资产负债表中随着销售收入变动的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预测期数额,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资金需要总量。

5.确定预测期的外部资金需用额。根据预计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确定预计资金需求总额,根据预计负债与预计所有者权益总额确定企业预测期可用资金总额,二者之差即为企业的外部资金需用额。

长城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表所示。已知:长城公司2005年的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现在还有剩余生产能力,即增加收入不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假定销售净利率为10%,如果2006年的销售收入提高到1300万元,公司的利润预计有55%向投资者分配,那么要筹集多少资金? 长城公司简要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 产 负 债 与 所 有 者 权 益 现 金 60 应交税金 50 应收账款 200 应付账款 100 存 货 300 短期借款 250 固定资产 600 应付债券 100 股 本 500 留存收益 160 资产合计 1160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合计 1160 首先,将资产负债表中预计随销售变动的项目分离出来。在长城公司的实例中,资产方除固定资产外都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较多的销售量需要占用较多的存货,发生较多的应收账款,导致资金需求增加。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一方,应付账款和应交税金也会随销售的增加而增加,但股本、应付债券、短期借款等不会自动增加。预计随销售增加而

增加的项目见

长城公司销售百分率表 资 产 占销售收入% 负债与所有者权占销售收入% 益 现 金 6% 应交税金 5% 应收账款 20% 应付账款 10% 存 货 30% 短期借款 不变动 固定资产 不变动 应付债券 不变动 股 本 不变动 留存收益 不成比例变动 合 计 56% 合 计 15%(不包括留存收益) 在表4中,不变动是指该项目不随销售的变化而成比例变化。 其次,确定需要增加(或减少)的外部筹资额。 现 金 项 目: (1300-1000)×6%=18万元 应收账款项目: (1300-1000)×20%=60万元 存 货 项 目: (1300-1000)×30%=90万元 应交税金项目: (1300-1000)×5%=15万元 应付账款项目: (1300-1000)×10%=30万元 留存收益项目:1300×10%×(1-55%)=58.5万元

即:18+60+90-15-30-58.5=64.5万元。说明企业此时需要再筹集资金64.5万元。长城公司2006年预计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测算值如表。 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测算值测算表 项 目 2005年末 2005年销售 2006年预计 资产负债表 百分比 资产负债表 资产 现金 60 6% 78 应收账款 200 20% 260 存货 300 30% 390 固定资产 600 不变动 600 资产总额 1160 56% 1328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应交税金 50 5% 65 应付账款 100 10% 130 短期借款 250 不变动 250

应付债券 100 不变动 100 负债总额 500 15% 545 股 本 500 不变动 500 留存收益 160 不成比例变218.5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1160 动 1263.5 总额 15%(不包括 留存收益) 可用资金总额 1263.5 需筹措的资金数额 64.5 合计 1328 最后,上述预测过程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F=(Q-R)(S1-S0)-P·E·S1+M-Dep 式中:F—资金追加需要量;

Q—同销售收入增减变动关系密切的资产数额占上期实际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R—同销售收入增减变动关系密切的负债数额占上期实际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S。—上期实际销售收入; Sl—计划期预计销售收入; P—销售净利率; E—留存收益比率;

M—计划期零星资金需要量;

Dep—计划期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资金追加需要量=(56%-15%)×(1300-1000)-1300×10%×(1-55%)

=64.5万元

如果该公司现有剩余生产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量增长的需要,需追加设备一台,价值5万元,则该公司需要再筹集资金64.5+5=69.5万元。

二、固定资产需要量预测 (一)生产设备需要量的预测

(二)其他固定资产需要量的预测

三、流动资金预测的方法

流动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是通过预测流动资产各项目资金的平均占用额

来进行的,对于不同项目应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预测流动资金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方法有资金占用比例法、周转期预测法、因素测算法和余额测算法。

(一)资金占用比例法

资金占用比例法,又称比例计算法,是指企业根据预测期确定的相关指标(如净产值、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等指标),按基年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与相关指标的比例关系,来预测流动资金需用总量的—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预测期流动资金???(1?)资金需用额相关指标流动资金率周转加速率 预测期流动预测期基期相关指标其中

基期相关指标流动资金率?基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平均占用额?100%

基年相关指标例:长城公司2005年营业收入为500万元,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8 万元,不合理平均占用额5万元。预计2006年营业收入为600万元,如果资金周转率提高5%,要求预测2006年流动资金需用总量。 解: 流动资金需用总量=600×

80-5×(1-5%)=85.5(万元) 500(二)因素测算法

因素测算法又称分析调整法,它是以上年流动资金实际平均需用量为基础,根据预测年度的生产经营任务和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的要求,进行分析调整,来预测流动资金需用量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基年流动资金不合理预测年度?(-)?(1+)?资金需用额平均占用额占用生产增长率 预测期流动 (1-预测期流动资金周转加速率) 特点:计算比较简单、易掌握,但预测结果不太精确,因此它通常用来计算企业存货资金的占用数额。

适用范围:适应于产品品种繁多、规格复杂、用量较小、价格较低的辅助材料、机械配件、低值易耗品等项目的资金占用数额的预测。 注意:,剔除其中呆滞积压不合理部分。

例:某企业上年度存货平均余额为180万元,其中超储积压等不合理占用额为10万元。预测期生产预计增长20%,存货资金周转加速10%。用因素测算法计算该企业预测期存货资金需用额。 解:则该企业预测期存货资金需用额为:

预测期存货资金需用额?(180-10)?(1+20%)?(1-10%)=183.6万元

(三)余额测算法

余额测算法是以流动资产项目的上年结转余额为基础,根据预测年度发生数额、摊销数额来测算流动资金需用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流动资金占用数额比较稳定的项目,如待摊货用等。其计算公式是:

预测期流动预测期期预测期预测期?+-

资金需用量初结余额发生额摊销额(四)周转期预测法

周转期预测法又称定额日数计算法,它是根据流动资金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天数(资金定额天数)和每日平均周转额(每日平均资金占用额),来计算流动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预测期流动资金需用量每日平均周转额金周转日数?该项流动资金?该项流动资

式中流动资金每日平均周转额是指某项流动资金平均每天从本阶段流出的资金数额,它直接影响着流动资金占用数额的大小;流动资金周转日数即流动资金周转期,是指流动资金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天数。 例:长城公司生产A产品每日平均产量为100件,单位计划成本为430元,产成品资金定额日数为20天,A产品的资金定额是多少? 解:A产品的资金定额为:

430×100×20=860 000(元)

特点:计算比较复杂,费时费力,但结果比较精确。

适用范围:它一般用于品种少、用量大、价格高、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项目预测,如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项目资金占用量的测算。

作业:

某公司专门生产彩色电视机显像管,而决定显像管销售量的主要因素是彩

色电视机的销售量。假设近五年全国彩色电视机的实际销售量的统计资料和该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实际销售量资料如下:

项目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显像管销售量 25 30 36 40 50 (万只)

电视机销售量 120 140 150 165 180 (万台)

要求:(1)用算术平均法预测2006年该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

(2)假设各年的权数依次是0.1、0.1、0.2、0.2、0.4,用加权平均法预测2006年该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

(3)假设预测期2006年全国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预测为200万台,用最小二乘法预测2006年该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

2、某公司2005年实际销售额360 000元,税后净利14 400元,发放普通股股利7 200元,并且该公司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利用,该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入表所示。 某公司资产负债表

2005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 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货币资金 18 000 应付账款 36 000 应收账款 36 000 应交税金 36 000 存货 108 000 长期借款 108 000 固定资产 86 400 股本 74 400 无形资产 42 000 未分配利润 36 000 合 计 290 400 合 计 290 400 如果该公司预计2006年销售额将增加到480 000元,并仍按2005年的股

利发放率支付股利,假设计划期2006年零星资金需要量将增加2 000元,要

求预测2006年需要追加的资金量。

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第一节 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

一、决策分析含义及分类

管理会计决策分析,针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所面临问题由各级管理人员

作出的有关未来经营战略、分析、目标、措施与方法的决策过程。 它是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分类:1.按决策规划时期长短 短期经营决策 长期投资决策 2、按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分类 确定性决策 风险性决策 不确定性决策 二、经营决策的相关概念

(一)决策结果对近期经营产生的影响

—— 决策的目标使企业一年内获得更多利润。 (二)生产经营能力与相关业务量

1.最大生产经营能力(a) ——生产经营能力上限 2.正常生产能力(b)

——计划生产经营能力

3.剩余生产能力=a-b 或:市场限制了的能力(闲置能力) 追加生产能力的途径:临时——租赁

长久——增加固定资产 相关业务量

须考虑的、与决策方案相联系的产量或销量。 相关收入

须考虑的、与决策方案相联系的收入。 相关成本

须考虑的、与决策方案相联系的 成本。 (三)相关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

含义:经济决策中应有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又称机会损失。

产生前提: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机会的存在。

机会成本在决策中的意义:以次优方案的可能收益作为中选方案的损失,可全面评价中选方案的所得与所失,使中选方案中选意义明确。 由于机会成本并没有构成企业的实际支出,在会计帐簿上不予登记,但在决策中必须作为相关成本考虑,否则中选方案的最优性不能体现。 2、增量成本:

又称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单一决策方案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 计算公式 :

Y1—Y2 =(a+bx1)—(a+bx2) = bx1—bx2 = b(x1—x2)

主要用于:是否追加产量、是否接受追加订货、某项设备是出租还是出售等。

3、边际成本

是增量成本的特殊形式 定义:

当业务量的增量为一个、一件或一台时,边际成本等于单位增量成本;当业务量的增量为一批或一组时,边际成本等于一批或一组的增量成本。 例P167

注意:1、边际成本不是一个固定数 2、边际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区别 4、重置成本

是指目前从市场上重新取得某项现有的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 用于新设备替换旧设备的决策中。 5、付现成本

又称现金支出成本,是动用现金支付的有关成本。

在企业现金短缺,支付能力不足,筹资又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于急需上马的方案进行决策时,必需以付现成本而不是以总成本作为方案取舍的标准。 6、专属成本 定义

通常发生于为弥补生产能力不足的缺陷而增加的有关长期资产的主要使用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设备租金。 7、可分成本

是指在联产品生产决策中必需考虑的、由于对已经分离的联产品进行深加工而追加的变动成本。 8、可选择成本

又称可避免成本,是指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并非绝对必要的那部分成本。

(四)无关成本 1、沉没成本

是指由于过去决策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如多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均属于沉没成本。某些变动成本也属于沉没成本,如:在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中,半成品本身的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均为沉没成本。 2、联合成本

是指应当由多种产品或多个部门共同负担的注定要发生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3、约束性成本

又称不可避免成本,是指那些为进行企业经营而必需负担的,不能改变的最低限度的固定成本。

第二节 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一、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法 1、单位资源贡献毛益

=单位贡献毛益/单位资源定额

2、决策判断标准: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大则优

3、应用条件:企业生产受到某一租资源的约束,并已知备选方案中各种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和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额。 4、特点及适用范围

简单,常用于互斥方案的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二、贡献毛益法 1、贡献毛益

=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2、决策判断标准:贡献毛益大则优

3、方法使用条件:有业务量,无专属成本、 及机会成本发生 。 4、特点及适用范围

常用于不涉及专属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单一方案或多方案中的互斥方案的决策,如亏损产品的决策,即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方案的选择。 例:

1、A公司原有甲产品,现利用剩余能力开发乙或丙产品。 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X(件) 3000 1000 1400

P (元/件) 50 90 70 b (元/件) 30 65 48 a (元) 18000 要求:进行开发乙或丙产品的决策。

解:不考虑减产,则无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属于共同成本。 运用M法:

乙产品M=1000(90-65)= 25000元 丙产品M=14000(70-48)=30800元 因为:丙产品M>乙产品M

所以,生产丙产品有利。 三、差量收益法

1、 △L =△PX — △C

=[(PX)A—(PX)B]—(CA—CB) = LA—LB

2、决策判断标准: △L > 0 A方案优 △L < 0 B方案优

3、方法使用条件:有业务量资料 4、特点及适用范围

比较科学、简单、实用,适用于两个方案的比较。 四、相关收益法

1、计算每一方案的相关收益 相关收益=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2、相关收益最大的方案为优

3、用于两个以上方案的决策,但不能反映中选方案比放弃方案多获得的利润。 例:

2、A公司原有甲产品,现利用剩余能力开发乙或丙产品,开发乙产品减产1/3 , 开发丙减产1/2。 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X(件) 3000 1000 1400 P (元/件) 50 90 70 b (元/件) 30 65 48 a (元) 18000

要求:考虑减产的影响,进行开发乙或丙产品的决策。

考虑减产的影响,进行开发乙或丙产品的决策。 解:考虑减产的影响,则存在机会成本。

乙产品机会成本=(50-30)×3000×1/3=20000元 丙产品机会成本=(50-30)×3000×1/2=30000元 则:乙产品相关收益=25000-20000=5000元

丙产品相关收益=30800-30000=800元 因为:乙产品的相关收益高 所以开发乙产品有利。 3、假定企业只生产甲产品,正常生产能力100台,目前产销80台,P=1000元/件,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300元,直接人工200元,变动制造费100元,固定制造费200元,单位产品成本800元。 根据以下不相关情况,作出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1)接受追加订货20台,出价700元 (2)接受追加订货40台,出价700元

(3)接受追加订货20台,剩余能力可出租,获得租金净收益3500元。 解:(1)追加20台,不超过生产能力,则未发生专属成本。由于剩余生产能力不能转移利用,因此不发生机会成本。 根据以上分析,采用贡献毛益法。

相关单位成本=300+200+100=600元 M=20×(700- 600) =20×100 =2000元 ∵ M>0

∴ 应接受追加订货20台 解:(2)接受追加订货40台,超过剩余生产能力,为接受追加订货40台必须减少正常生产量20台,所以存在机会成本——减少正常生产量20台的收益。

机会成本=20×(1000-600)=8000元 根据以上分析,应采用相关收益法决策 接受追加订货40台的相关收益 =40×(700-600)- 8000 =-4000

因为:相关收益为负,

所以:不接受追加订货40台。

解:(3)接受追加订货20台,不超过生产能力, 则未发生专属成本。由于剩余生产能力转移利用, 因此发生机会成本3500元。

根据以上分析,采用相关收益法。

相关单位产品成本=300+200+100=600元 相关收益=20×(700- 600)— 3500 =20×100 — 3500 = -1500 ∵ 相关收益<0

∴ 不接受追加订货20台,应出租剩余生产能力可多获利1500元。

五、相关成本法——无相关收入 (1)计算每一方案的相关成本 (2)相关成本最小的方案为优 六、成本无差别点法

1、成本无差别点:

2、当未知有关业务量,且两方案的收入相等时, y1= a1 + b1x y2= a2 + b2x 令 y1=y2,有 a1+b1x = a2+b2x ∴成本无差别点

X。=(b1—b2) ÷ (a2— a1) 3、 讨论:

当 X > X。,a大的方案为优 当 X < X。,a小的方案为优 当 X= X。,两方案均可取

4、适用于业务量不确定的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

例:利源公司专门制造汽车发动机,其中某项零件过去是自制的,近有某外商愿提供该零件,开价18元/个,公司要求财务科编制零件近一年实际成本,以便决定取舍。单位零件实际成本如下:直接材料6元,直接人工 5元,变动制造费3元。专属制造费总额 16000元,固定制造费(共同)48000元。要求:

(1)假定公司停止该零件生产,其生产设备无他用,当利源公司零件

需要量为多少,才能外购? 解:(1)因为未知业务量,且零件自制或外购所取得的收入一致,所以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 设:X为零件需要量

外购成本 Y外=18X 自制成本 Y自=14X+16000

令 Y外=Y自 有 18X=14X+16000 ∴X=4000件 讨论:

当 X > 4000件,Y外 > Y自,自制优 X < 4000件,Y外 < Y自 ,外购优 X=4000件,自制、外购均可

(2)若全年零件需要8000个,停产该零件后,生产设备可用于新产品生产,每年提供50000元的净利,问利源公司是否购入该零件? 解:因为业务量已知且发生机会成本,所以采 用相关成本法决策。

Y外=8000×18=144000元 Y自=50000+16000+14×8000 =66000+112000 =178000元

因为Y外

1、定义:指利用调价后可望实现销量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价决策的一种方法,也称价格无差别点法。

2、利润无差别点销量是指某种产品为确保原有盈利能力,在调价后应至少达到的销量指标。

3、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a+L) / (p1-b)= M/(p1 -b) L-调价前可获得利润 p1 -拟调单价

M-调价前可获贡献毛益 4、决策标准

X调价后 >X 0 , 调价 X调价后< X 0 , 不调价

X调价后 =X 0 ,调价与不调价效益相同

例:当某公司生产经营的A产品的售价为100万元/件时,可以实现销

售量10000件,固定成本3000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60万元,实现利润100000万元。假定企业现有最大生产能力19000件。

要求:利用利润无差别点法评价以下各不相关条件下的调价方案的可行性。

1、若将售价调低为85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16 500件左右。 解: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 000+100 000)/(85-60) =16 000 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19 000件>预计市场容量16 500件 可望实现销量16 5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16 000件 所以,应当考虑调价。

2、若将售价调低为80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0 000件以上。 解: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 000+100 000)/(80-60) =20 000 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19 000件<预计市场容量20 000件 可望实现销量19 0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20 000件 所以,不应调价。

3、若调低售价为80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3 000件,但企业必须追加50 000万元固定成本才能具备生产23 000件产品的能力。 解: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 000+50 000 +100 000 )/(80-60) =22 500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预计市场容量23 000件

可望实现销量23 0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22 500件 所以,应当考虑调价。

4、若调高售价为110万元/件,只能争取到7 000件订货(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解: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 000+100 000)/(110-60)=8 000 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19 000件>预计市场容量7 000件 可望实现销量7 0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8 000件 所以,不应调价。

5、若调高售价为110万元/件,只能争取到7 000件订货,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可获贡献毛益60 000万元。

解: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 000+(100 000-60 000)】/(110-60) = 6 800 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19 000件>预计市场容量7 000件 可望实现销量7 0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6 800件 所以,应考虑调价。 八、概率分析法

适用于决策者对未来情况不明了方案决策 例P155 九、线性规划法 作业:

某汽车齿轮厂生产汽车齿轮,可用普通铁床或万能铁床或数控铁床进行加工,有关资料如表。

表3成本项目变动成本专项固定成本普通铁床2.4090万能铁床1.20180单位:元数控铁床0.60360要求:请你作出决策。

第六章 经营决策

第一节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一、产品的价值

价值V=功能F / 成本C 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二、功能成本决策的步骤 (一)选择分析对象 (二)收集资料 (三)功能评价 1、评分法

2、强制确定法 (四)试验与提案 第二节 品种决策

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一)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