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含试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建立个人的实体/虚拟知识地图

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时,要建立知识库、知识社区、专家资料库,同样个人知识管理也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地图,包括知识库、知识社区和专家库,此外还可以将实体与虚拟知识地图搭配运作。

建立个人知识来源——有自己时常阅读、参考的实体/虚拟图书馆或知识库。个人的知识库包括实体的书店、图书馆,以及网络上的维基百科、百度、谷歌图书馆等。正如人生的对立和矛盾本就存在,网络也是一个污秽与美丽并存的世界,但是其中有知识工作者一生都汲取不尽的宝贵资源。

建立个人知识社区——有自己时常分享、互动的研习营、读书会或网络社区。包括听各种讲演,以及参加沙龙、论坛等。

建立个人专家库——有自己时常请教、学习的前辈、专家或各界达人。很多时候,专家的一句话或一个资源,可以让一个人少奋斗很多年。

如今,当云世界和社交网络平台出现后,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也会变得大不一样。比如,当人们在读iPad版本的乔布斯传记时,就可以通过上面的提示讯号获知全世界有多少人在读这本书,这些人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同时还可以在旁边的信息栏看到乔布斯的其他书和乔布斯演讲的视频等。未来透过社交网络和云平台,会让个人知识库从实体走向虚拟,从一个人读书变成跟一群人一起读书,主要收获有:

第一,发现某些同事,也对某些类型文档有兴趣——某一天当你在调取某一份文档时,很可能会发现有一个同事也在调取同一份文档;

第二,认识相似兴趣同事,接触更多元的文档——当你认识某些与你具有相似兴趣的同事后,会发现他们还看了很多你从来没有看过的文档,这样就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第三,发现某些同事,也对某些类型话题有兴趣——在知识社区中与某位专家互动时,很可能会发现其他同事也认识这位专家,并且对这个话题都感兴趣;

第四,认识相似想法同事,接触更多元的话题——在知识社区中因为某个话题认识想法相似的同事,通过进一步交谈又会发现许多新的话题;

第五,发现某些同事,也对某些领域专家有兴趣——在一起听某位专家的课程时结识了新的朋友,然后通过交谈发现彼此还听了许多其他专家的课程,由此双方都认识了许多新的专家。

这就是社群网络的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将实体和虚拟的知识地图整合在一起,个人的知识管理就会变得没有界限。尤其是在如今的社交网络上,通过微博认识一个人或者被转发一则消息后,通过慢慢探索对方就能认识许多其他的人,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它给知识工作者的知识体系和阅读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使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也要善于使用一些非常好用的工具,如表1所示。

表1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表

名 称 标 志 举例&特点&用途 适合记录没有系统性的讲话,思维导图(Mindmap) 可以跟随着讲者的思维跳跃,最后很系统地完成记录 谷歌图书馆/维基百科 Googlebooks/Wikipedia) 阅览量大,内容丰富,谷歌图书馆有很多精彩的国外书籍 虚拟硬碟,可以存储大量的知网络微盘(Dropbox) 识和信息,如Vdisc等 社交网络/微博 —— (Facebook/weibo) 互动性很强 里面有许多精彩的视频和课TED/百家讲坛/MIT 程,课程很完整,而且免费 包括九宫格、番茄工作法、行事历、Todolist等; 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管理系统再好,如果心法不对,也不能发挥系统的作用,比如对于习惯拖延工作的人,即使使用了时间管理工具 (Time management) Google云端的Calendar,仍旧可以把明天的日程推迟到后天,继续拖延;即使把未完成的文件放在了桌面的“未完成文件夹一”,也可以继续新建“未完成文件夹二”,等等。总之,工具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一个人的心最重要。 其他 —— 二、成为思考型的知识学习者

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术》一书中说过:“比别人多一倍思考时间的人,可以拥有比别人多十倍的收入;比别人多三倍思考时间的人,可以比别人多赚百倍的利润。”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些夸张,但却充分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在读书的过程中,很多人只注重数量,却忽视了思考。当读完一本书后,大部分人只能粗略地说出书中写的是什么,这就好比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水平;有些人不但能说出书中写的内容,还能发现书中的一些问题,这就是一个硕士研究生的水平;还有人读完一本书后,能够发现书中的很多问题,并且开始找答案,这就是一个博士级的水准,决定这三种读书层次高低的是思考的深度。

因此,作为知识工作者,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三步曲:

第一,阅读知识。专心上完一堂课或阅读完一本书,说得出上课或书本的内容。 第二,发现问题。除了说出内容,还可以提出对于课堂中或书中的疑问。 第三,找出解答。除了提出疑问,自己还会尝试将所有疑问的答案一一找出来。

1.思考的方式与方法

当前,许多人都强调速读、快读,但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考,而且还要检视自己是否进行了深度思考。

具体来说,就是要善用以下思考方式: 批判式的思考

有些人认为批判式的思考就是看到问题就指出来,实际上这只能称为批评式的思考。 所谓批判式的思考,指的是既能够提出疑问,又能够进行分析和判断,给出解决的建议。 大前研一曾经说过,在一个公司里面,如果每次开会你都没有意见,你应该会被辞掉;如果你能指出公司哪里有问题,但不知道怎么做,也应该被辞掉;公司真正需要的员工是既能看到哪里有问题,又能够提出具体建议,这样的人应当给予鼓励和重用。例如,大前研一每次出去演讲前,都会请他的儿子和他的好朋友去居酒屋喝酒、吃烤肉,席间他会把自己的演讲与儿子和好朋友分享,目的只有一个——

让他们反驳自己、批判自己,而这些工作在公开场合是没有人去做的。同样,企业也需要这样的员工,而且越多越好,这样就能学到如何思考,如何跟不同声音的人互动。

【案例】

批判式的思考和没意义的批评

有一个学生问老师:“老师,为什么你面对什么事情都能这样正面,我真的应该向您学习。” 老师笑了笑说:“老师也不是神,很多事情在内心也会批评,甚至是会骂得要死,但是当我看到不愉快、不满意、不合理的事情,内心的恶魔跑出来的时候,正面的精灵会立刻把负面的恶魔赶出去。接下来,我会把期待的世界转变成正面的文字写在微博上,因为看到不合理、不公义,所以才会把期待的世界转成正面的文字。如果我在微博写下我内心的发泄,对我自己是一种释放;相反如果我写下正面的文字,对大家和社会则有好处。最后大家会给我掌声、给我转发、给我回馈,这样做我就觉得很快乐,而且没有任何压抑,我的修养也会越来越好。”

“在台湾,一个老师在培训界超过15年,就能够具备一定水准的情商,因为形形色色的人都见过了,躁郁症的、故意挑衅的、找茬儿的……有些人面对这些非常容易动怒,但大部分动怒的人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因为现在媒体的传播速度很快,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有批判性的思考,而不是没有意义的批评。”

垂直式的思考

垂直式的思考非常强调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的推理,一步步往前推进,看上去有些一板一眼,这种思考方式在科学研究或科技产业领域应用较多。

水平式的思考

水平式的思考指的是具有较强的跳跃性思考,可以跳出框框、冲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得出有创造性的见解。

前瞻式的思考

前瞻式的思考指的是着眼未来导向的开创性思考,所有的思维都是关注下一步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

2.训练自己关联思考的能力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T”型人才

李开复在他的《做21世纪的人才》一书中提道,未来是一个跨领域的综合人才时代,是一个创新与实践的年代,因此人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T”型人才。彼得?德鲁克也曾说过,这个世界的独门科技已经少之又少,一种产业需要的知识逐渐来自其他完全不同的科技,而这个产业的人对这种科技经常完全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让自己成为“T”型人才非常重要。

“T”型人才,字母“T”上面的横杠代表跨领域的知识,而下面的直杠则代表一技之长。在“T”型人才训练中,传统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许多人认为将一个工学院的学生送到商学院,再送到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