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点 下载本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在描写过眼前荷塘景致后,思绪一下飞到古代的江南,便忆起了《采莲赋》所描写的少男少女欢乐甜美的采莲生活。再联想,又引出《西洲曲》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前面写清华园的荷塘是身边的,后面写古代的江南是联想中的,怀念中的。这正是联想拓展了作者心灵的空间。人多数时刻生活在现实中,但,人不能没有精神家园,有时需要留一份诗意留一份梦。这是《荷塘月色》尤其是其联想之笔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当然,把上面的例子看成“衬托”技巧,也是讲得通的。作者用怀念中的江南采莲的自由自在生活衬托现实中纷扰的世俗生活,旨在表达对动乱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11)课文中“留白”手法的运用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结尾段写到:“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作者有意使用了“留白”技巧。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鲁迅被迫要保护自己,相信凡有正义之心的中国人,都会从省略的文字里读出丰富的含意与情感。

二)、从文章的内容角度分析: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看,侧重点主要有 1、从立意的角度分析

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它是统帅文章的“纲”。好的立意要求正确、深刻、新颖,这样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引起人们的思索。 2、从选材和剪裁的角度分析

从选材的原则看,材料既要围绕中心,又要突出典型。从剪裁的原则看,主次的安排、详略的处置得当,有利于突出中心。 3、从取题的艺术角度分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文一半”说的是取题对于文章成功的重要性。如《为了忘却的记念》所谓“忘却”其实是“摆脱”的同义词即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心情太沉痛不利于战斗所以“摆脱”抑或“忘却”是为了更好地用战斗来纪念逝去的“很好的青年”。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别具匠心。 分析写作特点的注意点

1、正确理解文章是前提。应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去归纳与分析。 2、应突出主要方面。分析写作特点首先是归纳写作特点,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多层次

13

甚至跳出文本与同题材、同体裁、同类型的其他文章相比较来归纳,但绝不等于面面俱到、不分巨细罗列,应突出重点突出“特”点。

3、分析不能“单打一”。写作特点总要服从于、服务于文章题旨因此归纳和分析写作特点不能离开对题旨表达的作用和效果就写法论写法。要结合文章实际有观点、有例证地分析写作特点。

【注意】:就考卷所选的文体类型,针对不同文体,常见的写作特点如下: 1、写景、记人、叙事类文章:

①在取材上,选取日常生活的小事来写,以小见大。 ②文章紧紧围绕线索来写,形散而神不散。 ③文章由远及近,层层铺垫,构思极为巧妙。 ④本文语言典雅,骈散结合,极富艺术感染力。 ⑤文章采用倒叙手法,行文跌宕多姿。 ⑥本文采用对比手法,让今昔对比凸显主旨。 ⑦综合运用中表达方式,叙议结合等。 ??

2、说明性文本:

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来说明,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结构严密。 ②本文多用数字来说明事实,数据确凿、科学性强。 ③文章大量引用古诗文,生动形象,增强文学韵味。 ④文章的说明内容有详有略,有主有次,中心明确。 ⑤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⑥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统一。 ??

3、论述性文本(含文学评论) ①本文先破后立,观点鲜明。 ②文章多用比喻说理,所喻新颖确切。 ③本文大量引用史料,以事实说话,论证有力。 ④语言多用民谚俗语,诙谐风趣。 ⑤本文融叙述于议论之中,叙议结合。 ⑥本文先叙后评,叙引交互,感议结合。

14

⑦文章以古讽今,评说极有针对性。 ??

三、【圈题预测】

文章的思路结构是对文章整体把握的途径,洞悉文章的思路结构,那么文章本身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而写作特点是文章有异于其他文章的特色之处,从多年的高考命题看,写作特点这一考点比较热门,题目分值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形式,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结构要服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一般认为,文章结构的内容包括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题、款识、补记等。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结构。

思路是指作者谋篇布局的思维轨迹,是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整体安排。理清作者的思维轨迹,是把握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思路理清了,文章的“文脉”就抓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了然于胸,这是对任何文章整体认识和理解的关键一环。

文章的写作特点:

文章的写作特点,涉及写作的方方面面,选材、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记叙说明顺序、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都有特点可言。

写作特点包含的角度,涉及面广,需要考生能够对其进行深入掌握。

四、【典例探究】

【例题1】(2014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治学 (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15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解析:【考查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评析】与散文阅读中的第7题答法很相似,难度在于要将两个比喻的本体、喻体分析出来,然后再分析论证手法的好处。近几年真题中没有出现对于论证方法的考察,本题也没有考到对于论证方法本身的论证作用,更多地考察对于句子内容的理解及表达效果。14年徐汇二模题《慎人》中有考察举例论证的作用,需要答出文段论证的观点;12年二模长宁卷26题、虹口卷25题涉及到与课文《劝学》相比所运用的相同的论证方法,虽然有考到比喻论证,但答案方面与本题类似,都需要回答出“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这一表达效果。综合近几年模拟题中类似的题型,关于比喻论证的考察,多数为内容及表达效果的判断,极少涉及句子或文段本身论证的观点。

【参考答案】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1分),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1分),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1分)。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解析:【考查内容】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评析】常考题型,要结合内容进行分析,不能空洞。和2010年考察整散结合相类似。近两年模考题中,这一类型的题目几乎是必考题。

【参考答案】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