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十章 化学实验与化工流程 下载本文

解析:选B B选项中,倒扣的漏斗伸入液面以下太多,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3.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NO2气体,其中最合理的是 ( )

解析:选C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气体时,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这样有利于把试管中的空气排尽。

4.实验室对制备气体反应的基本要求是“反应条件易满足、能平稳地产生气流、所得气体中尽可能不含杂质成分(除少量水蒸气及少量原料汽化形成的物质)”,下列反应一般能用于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是

( )

A.Na2O2与CO2反应制备O2 B.H2O2与MnO2混合制备O2 C.加热浓硝酸制备NO2

D.浓NaOH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制备NH3

解析:选B A项易引入较多的CO2杂质;C项加热浓HNO3制NO2时还会产生O2,C项错;氨气易溶于水,用浓NaOH溶液与NH4Cl溶液反应制得的NH3量较少,D项错。

5.下列气体组(括号内为杂质)可用如图装置提纯的是 ( ) A.H2S(HCl) B.NO2(CO2) C.C2H6(C2H4) D.CO2(H2S)

解析:选C 分析该装置的特点,其由一个洗气瓶和一个干燥管组成。洗气瓶中溶液用来除去杂质气体,干燥管用来除去由洗气瓶中引入的水蒸气,但要注意碱石灰不能干燥酸性气体。碱石灰在吸收水蒸气的同时,H2S、NO2、CO2等酸性气体也可被吸收,故A、B、D选项不正确。

6.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除去杂质气体CO2 B.收集并吸收多余的Cl2 C.干燥Cl2

D.吸收HCl制盐酸

解析:选C A选项,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B选项,Cl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Cl2会直接进入NaOH溶液,收集不到气体;D选项,HCl易溶于水,发生倒吸。

7.如图装置可用于制取、提纯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选项 A B C D

解析:选D A项,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生成的NO2,不正确;B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且酸性高锰酸钾能氧化SO2,该装置不可行;C项,碱石灰是固体干燥剂,而题给的装置适用于液体干燥剂,不正确。

气体 NO2 SO2 NH3 CO2 a 浓硝酸 浓硫酸 浓氨水 稀硝酸 b 铜片 Cu 生石灰 CaCO3 c NaOH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碱石灰 浓硫酸 8.(2013·大连双基测试)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气体(图中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选项 A B C D 气体 CO2 Cl2 SO2 H2 a 稀盐酸 浓盐酸 稀H2SO4 稀盐酸 b c d CaCO3 饱和Na2CO3溶液 浓H2SO4 MnO2 Cu 锌粒 NaOH溶液 品红溶液 NaOH溶液 浓H2SO4 浓H2SO4 浓H2SO4 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 A.CO2 C.SO2

B.Cl2 D.H2

解析:选D 制备CO2时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HCl,因为CO2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不能用NaOH溶液,因为Cl2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B错误。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用于制备SO2,C错误。

9.(2012·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干燥SO2

B.实验室制取并收集O2

D.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

C.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解析:选C 碱石灰可与SO2发生反应,A错误;O2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向左推针筒活塞,装臵内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臵气密性良好,C正确;乙醇和乙酸互溶,无法通过分液法而分离,D错误。

10.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净化和收集装置。若依据反应浓硫酸H2C2O4=====△CO↑+CO2↑+H2O制取一氧化碳,则合理的装置组合为

( )

A.①⑤⑧ C.②⑤⑥

B.③⑤⑦ D.③④⑧

解析:选D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③作为制取装置。除去CO2可选用④或⑤装置,要收集CO只能用⑧装置,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③④⑧或③⑤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如图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烧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则:

①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C→B→B→D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

CuO、无水

CuSO4粉末。此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使B中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有

(

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