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修复 下载本文

第三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第一节 概述

常用的修复体:嵌体、部分冠、贴面、全冠、桩核冠 一、 牙体缺损的病因:龋病、牙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和发育畸形。 二、 牙体缺损的影响:牙本质敏感、牙髓症状、牙周症状、咬合症状、其他不良影响(功

能、美观、发音和心理状态)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该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一、 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

(一) 轴面形态:牙龈保护学说、肌作用学说、便于口腔清洁学说

(二) 邻接关系:初期为邻接点,随着磨耗转变为邻接面前牙接触区靠近切缘部位、前磨

牙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区多在邻面的颊1/3与中1/3交界处第一磨牙远中与第二磨牙近中接触区多在邻面的中1/3处。

(三) 外展隙和邻间隙 (四) 咬合关系:

1. 具有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有广泛的接触而无早接触,合适的覆(牙合)与

覆盖;

2. 非正中关系亦协调:前伸时,前牙成组接触,后牙不接触;侧牙合时,工作侧

组牙接触,非工作侧不应有接触;侧牙合时,工作侧以上颌尖牙为制导(尖牙保护牙合)

3. 咬合力的方向:接近牙长轴的方向,与亚洲支持能力相协调 4. 咬合功能的回复程度应与牙周条件相适应。

(五) 修复体的牙体预备应符合美学要求

唇面或颊面的龈边缘是影响美观的重要因素,冠边缘位置取决于:笑线的高度、牙龈的厚度和患者的期望值。

二、 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 牙体预备的要求: (一) 去除病变组织 (二) 防止损伤邻牙 (三) 保护软组织

(四) 保护牙髓:防止温度过高、避免化学性损害、防止细菌感染 (五) 适当磨出牙体组织:最大周径降到边缘区 (六) 预防和减少继发龋 (七) 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 (八) 暂时冠保护 三、 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该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龈边缘距离龈沟底至少0.5mm。 四、 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生物学、机械力学、美学三方面兼顾统一。

第三节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一、 使修复体获得固位的主要固位力有:约束力、摩擦力和粘着力。 二、 牙体缺损修复体常用的固位形:环抱固位形、钉洞固位形、沟固位形、洞固位形。

第四节 暂时修复体 一、 功能和作用

(一) 保护作用:防止牙髓受到机械、温度和化学刺激。

(二) 维持与稳定作用:维持(牙合)面、轴面修复间隙,保持牙弓外形、维持唇颊

组织丰满度,防止牙龈增生,保持咬合关系,垂直距离稳定性。

(三) 恢复功能作用:咀嚼、美观、发音功能。 (四) 自洁作用

(五) 诊断信息作用:提供形态、位置和美学等信息。 二、 种类 三、 制作方法:

(一) 直接法:1.成品预成冠成形法;

2.成品树脂牙面成形法; 3.印模成形法

4.真空薄膜印模直接成形法。

(二)间接法:上述方法在模型上完成,热凝树脂成形法。

四、试戴与粘固:以后将采用树脂类粘结剂的情况,暂时粘固是不能选择含丁香油的水门汀。

第五节 固定修复印模技术 一、 固定修复印模的基本要求:把预备牙的牙体、龈沟以及与修复体相关的组织如龈

缘、缺牙区牙槽嵴、邻牙、对牙合牙等反应清楚。 二、 排龈

原因:1. 为了保持预备体边缘的干燥;

2. 预备体边缘常位于龈沟内,由于牙龈失去原有牙体组织的支持会塌陷并覆盖预备体边缘。

方法:1.机械性排龈法:单纯排龈线;

2.机械化学联合法:采用血管收缩剂或收敛剂,如硫酸亚铁、氧化铝溶液等。 注意事项:(1)多种直径的排龈线,以适应龈沟深度和牙龈松紧度; (2)将排龈线压入龈沟的操作要轻柔; (3)肾上腺素容易氧化,需要密封保存; (4)排龈前,冲洗龈沟内的唾液和血液;

(5)作用5min后缓慢取出,并立即制取印模;

(6)龈沟较深者,采用双线法,先压入线,再粗线。 3.高频电刀排龈法

三、固定修复印模材料的选择:弹性橡胶、藻酸盐、琼脂。 四、固定修复的印模方法 (一)托盘的选择

(二)琼脂与藻酸盐印模材料联合印模 (三)橡胶类印模材料印模制取方法 1. 一步法:单一组分和双组份 2. 两步法:

第六节 比色shade selection 一、 颜色的基本知识:颜色的产生、光源、观察者、被观察物

二、 颜色的描述系统

(一) 孟赛尔系统:将颜色描述为三大要素

明度(value):又称亮度,物体反射光线的强弱。 色调(hue):又称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线的波长决定。 饱和度(chroma):又称彩度。

(二) 国际照明委员会表色系统 三、 天然牙的颜色特征

(一) 增龄性改变:牙的色泽变暗、颜色加深、白黄到黄橙到棕橙,出现磨耗,染色等特

征。

原因是:1. 牙本质小管变狭窄,牙本质透明度的改变;

2. 牙本质小管内的细胞发生萎缩,细胞突起消失,高度矿化;

3. 牙切断磨耗,烟斑、食物色素的沉着以及细菌、金属离子进入牙体组织,引起牙的光泽、颜色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视觉效果的因素发生改变。

4.牙的磨耗导致釉质表面平滑,牙表面乱反射降低导致光泽下降; 5.牙本质矿化、继发性牙本质形成,釉质结晶过大等。 (二)牙位、性别与牙颜色变化的关系

1. 女性亮度高于男性,但饱和度低且色调偏黄;

2. 中切牙亮度最大,尖牙最低,但尖牙饱和度最高;

3. 中、侧切牙不明显时,尖牙显得比它们色泽低,颜色深;

4. 中1/3亮度较大,代表牙色最好;牙颈部饱和度最大,切断最小。 (三)半透明性:与釉质的厚度、质量与分布有关。

(四)天然牙的乳光现象:反射光下蓝色、透射光下橙红色。 (五)天然牙的荧光效应:牙本质比牙釉质好 (六)天然牙的表面质地:

(七)表面特征色:隐裂、染色、磨耗面、钙化不全的白垩色斑点。 四、常用比色板、比色仪器及使用方法

1. 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首先选择最接近的色调,其次选择与天然牙最接近的饱和度,最后选择亮度。

2.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首先进行亮度的选择,五个亮度卒中色调为M、饱和度为2的色卡组。其次是饱和度的选择,在已经确定的亮度组中选择色调为M的色卡组;色调的选择,看是偏黄L还是偏红R。

五、比色的基本条件和要求(P55)

第七节 铸造金属全冠

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一、 适应症及临床注意事项

(一) 适应症:1. 后牙牙体缺损严重,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

2. 后牙存在低(牙合)、邻接不良、牙冠短小、位置异常、牙根折断或半切术后需要修复体恢复正常解剖外形、咬合、邻接及排列关系者。 3.后牙固定义齿的固位体。

4. 后牙隐裂、牙髓活力未见异常或者已经牙髓治疗无症状者。

5. 龋坏率高或牙本质过敏严重,或银汞合金充填后产生流电现象者。 6.牙周固定夹板的固位体。

(二)临床注意事项:1. 对金属材料过敏者禁用;

2. 牙体无足够固位形,抗力形者,应采取辅助固位措施后再修复; 3. 龋坏牙修复前应妥善处理龋坏牙体组织; 4. 要求不暴露金属的患者,不宜采用。 二、牙体预备

(一)牙合面预备:为金属全冠提供牙合面空间,0.8-1.5mm

(二)颊舌面预备:消除倒凹,功能尖斜面预备。聚合度为2-5度。 (三)邻面预备:消除倒凹,牙合向聚合度为2-5度。 (四)颈部预备:

(五)轴面角预备:与全冠外展隙的外形,食物排溢和全冠的自洁作用有关。 (六)精修完成 三、印模制取 四、暂时冠制作 五、转移咬合关系:(一)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的牙合关系 (二)利用蜡或硅橡胶记录确定上下牙合关系 (三)利用牙合堤记录上下牙合关系 六、工作模型 七、熔模制作 八、包埋 九、铸造

十、铸件的清理与抛光

第八节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一、 适应症及临床注意事项 (一) 适应症

1. 氟斑牙、四环素牙、锥形牙、釉质发育不全等,患者要求美观而有永久性的修复。 2. 因龋坏或外伤造成牙体缺损大,而充填治疗无法满足要求的患牙。 3. 根管治疗后经桩核修复的残根残冠。

4. 不宜或不能做正畸治疗的前后错位,扭转的患牙。 5. 烤瓷固定桥的的固位体。 6. 牙周病矫形治疗的固定夹板。 (二) 临床注意事项

1. 尚未发育完全的年轻恒牙,牙髓腔宽大或严重错位且未经治疗的成年人的患牙,要特别

注意牙髓保护;

2. 适当采取辅助固位和抗力措施; 3. 深覆牙合、咬合紧,在没有矫正且无法预备出足够间隙的患牙,应注意修复体强度设计; 4. 对金属过敏者要避免使用过敏金属;

5. 夜磨牙患者或其它不良咬合习惯者,要注意牙合设计。 二、金属烤瓷冠临床修复基本程序

(一)临床接诊:比色-基牙预备-印模-转移咬合关系-制作暂时性修复体 (二)金属烤瓷冠加工制作:石膏代型制作-基地冠制作-金属基地冠上瓷前处理-上瓷-修形、上釉、完成

(三)戴牙完成:试戴-粘固牙冠-医嘱

三、金属烤瓷冠的结构及烤瓷冠的制作材料 (一)金属烤瓷冠的结构:金属基底+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