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0-2014 下载本文

单堆放后回田或养鱼,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湖体造成污染。

二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梁子湖流域内的集镇和乡村基本上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各类生活污水最终汇入梁子湖;梁子湖2008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生活污水和游船废油基本上直接排入梁子湖;城乡居民大量使用含磷的洗涤用品,污水中总磷含量严重超标。

三是工业污染控制有待强化。近年来,为保护梁子湖水环境、地方政府先后关闭了高桥河流域小造纸企业6家、小脱胶企业21家、小钒厂2家。但目前流域内116家工业企业中,尚有10余家企业污染比较严重,其废水的排放使部分入湖河流水质超标,造成梁子湖局部地区的水质恶化。 四是水产养殖污染负荷加大。主要原因是湖泊周边都被土坝或石坝隔断用于养殖,养殖废水基本上直接排入湖体,加上梁子湖大湖围网尚没有完全拆除,对大湖有一定的污染。

五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成为重点污染源。在梁子湖流域中,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快速上升,2008年生猪出栏36万头,集约化畜禽养殖总磷排放量仅次于农业面源污染。 六是流域内经济快速增长,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之后,梁子湖流域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生存与环境的矛盾已经演化成沿湖经济发展与湖泊环境保护的

9

正面冲突,特别是房地产和旅游开发正在向湖岸延伸。根据流域内四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2014年梁子湖流域生产总值将比2009年增加75%以上,若不能严格控制新增污染项目,预计全流域废水排放量将增加约35%,对梁子湖环境保护将构成严重威胁。

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第十四条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8?4号)和省委专题办公会议纪要(2007年第13号)精神,贯彻“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策统一、发展统筹、陆水同治、建设保护同步,努力保持梁子湖自然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湖泊生态景观,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让梁子湖能够休养生息,确保其作为武汉市备用水源地战略地位,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淡水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 第十五条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湖泊主导功能的原则。梁子湖主导功能是保持湖泊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湖泊生态景观,其次是饮用水源、渔业、旅游、防洪、灌溉、调蓄和航运等功能。三是坚持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

10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五是坚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重点污染源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十六条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

梁子湖规划范围包括湖面、湖心岛及汇流区域,涉及武汉(江夏)、鄂州、黄石(大冶)和咸宁(咸安)四市17个乡镇(街道),流域面积2085平方公里,其中梁子湖主水体225平方公里。规划期2010-2014年。 第十七条 规划目标

到2014年,梁子湖、河流及交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持稳定,湖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其主要目标包括:

一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按照省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统一梁子湖水功能区划标准,做到“同一湖泊、同一水质”,即总磷、总氮、COD浓度达到Ⅱ类水质;主要入湖河港COD达到Ⅲ类水质要求。

二是入湖与入河污染物总量:入湖总磷在2008年的基础上削减30%,总氮、COD削减15%。

三是湖泊生态恢复:2010年底前全部拆除大湖围栏围网;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维持在2009年的水平;没有灾害性的生物入侵。

11

四是污水及垃圾处理率:流域内城市综合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沿湖10公里以内的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卫生填埋率均达到50%以上。

五是管理体制机制:尽快制订梁子湖综合管理办法,建立行之有效的梁子湖水域行政管理体制和流域协调机制。 第五章 生态功能区划及管制要求 第十八条 生态功能区划分

梁子湖流域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一是梁子湖湖泊保护区,面积约233平方公里,分为牛山湖、西梁子湖、东梁子湖三个亚区;二是梁子湖环湖环境保护区,面积约1180平方公里,分江夏环湖和鄂州环湖两个亚区;三是梁子湖上游集水区,面积约670平方公里,分大冶和咸安两个亚区。 第十九条 湖泊保护区功能

范围包括梁子湖水体(水域线为湖泊最高控制水位)和湖泊水域线为基线,向外延伸不少于30米的区域。湖泊保护区的主要生态功能依次为湖泊保护、城市备用水源保护、调蓄防洪、生态养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质超标、沼泽化,围栏围网养殖、旅游和房地产开发等带来的污染。 第二十条 环湖环境保护区功能

梁子湖环湖环境保护区以梁子湖为中心,沿湖岸向四周延伸10公里左右,以周边主干公路(铁路)为界而划定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