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 下载本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常反思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自省,这是我们取得进步、走向成功的好方法。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 四、朗读和理解古文《三省吾身》

五、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六、拓展

自读《古人的名和字》。

20、见贤思齐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论语里的《里仁》,从中体会品德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72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什么是贤?贤有哪些表现? (2)贤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曾国藩写日记》 2、 谈感受

21、反求诸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讲礼貌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文 1、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p75理解。 3、汇报。 4、师范读 5、生互读 三、拓展延伸

自读《文彦博数豆子》

22、以人为镜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78文意 四、教师小结

做个勤于自省的人,以历史为借鉴,以他人为借鉴,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 1、阅读《镜子》 2、 谈感受

23、薄责于人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责得人深者必自恕,责得己深者必薄责于人,盖亦不暇责人也。自责以至于圣贤地面①,何暇有工夫责人。

1、老师范读。 2、师领读,生跟读

3、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81文意 四、教师小结

面对错误,最重要的是找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而不是过多地区指责别人,以自省静内心、促和谐。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心中有主》 2、谈感受。

第五单元《勤自省》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

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自省,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引导:自省是提高人身修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想一想 A、下面成语的意思

反躬自省、闭门思过、扪心自问

B、读一读下面两句话,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人们常说:“镜子要朝着自己。”当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或因过失伤害了他人,影响了文明氛围与人际和谐时,你是怎么做的?

[第六单元 楚史纪] 24、筚路蓝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研读诗文

1、出示: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2、师范读。

3、师领读,生跟读。 4、生自读

5、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6、汇报。 7、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学习《楚人的祖先》

第25课:一鸣惊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丰富精彩的内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课文

1、看一段情景表演。

2、教师范读,学生跟句子。 3、生自读,背诵经文。

4、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90文意

5、师小结:不急于求成,不打无准备之仗。厚积薄发,才能一鸣惊人。 三、拓展延伸

自读《湖北为什么称为鄂》P91

第26课:问鼎中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左传的内含,做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2、师范读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