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 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 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说卵石是哪里来的

2、出示河道上、中、下游图片或录像了解事实,这是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图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1、了解风化作用

(1)根据以上学生猜想提出:好好山体是怎么会松动、滚落的呢? 进一步观察上游的图片→高山图片分析发现 A、山体松动: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B、山体裂缝: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C、树根胀裂:植物根长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这些都是导致岩石破碎的原因。

(2)设计温差变化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方案

师: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3)实验验证 (4)汇报交流

(5)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2、认识搬运中产生的磨圆作用

(1)问: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呢? (2)学生猜想ww w.x k b 1.co m 师:你能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3)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4)分组实验。实验注意:要留一至二块砖作比较

25

(5)汇报交流:你们是怎么实验的,为什么这样做,实验的结果怎么样?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6)小结:岩石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岩石和岩石之间有摩擦,岩石与河床之间有摩擦,岩石与水之间也有摩擦,岩石受到这一系列的摩擦作用使得岩石越来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圆。 3、形成结论

(1)师: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分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 (2)分组讨论

(3)交流小结: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四、拓展延伸

1、问:上游的岩石在流水的作用下变成了下游的卵石,我们还见过哪些由于流水的作用使地表发生变化的现象?

2、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一说ww w. x k b1.co m 3、了解江中的沙洲、高原上的沟壑形成原因

4、想一想,今天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可能是什么样呢?

11溶洞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6

2、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应用类比推理对溶洞以及钟乳石等的形成进行推测。

3、探究中能够与人合作、积极交流,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4、通过研究溶洞,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1)滴管、烧杯、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石灰石、鹅卵石等。(2)收集一些溶洞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课前参观当地的溶洞。

2.教师准备:(1)有关溶洞的声像资料。(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溶洞及其内部地貌特点。

1、教师提供生动、丰富的声像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溶洞。

2、深入仔细地观察并结合已有的经验,使学生认识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并充分描述其特点。

二、研究溶洞的形成原因。新课标 第 一网

介绍溶洞存在的地理位置。人们经过考察发现,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1、提出问题: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溶洞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1)学生分组讨论。 (2)提出假设。

2、指导学生做岩石腐蚀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

27

(3)师生交流。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②你们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秘密?(石灰岩的岩石都能被盐酸腐蚀) 3、利用类比推理分析溶洞的形成。 三、研究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

1、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态特点和溶洞的形成过程推想其成因,让学生充分讨论生并利用实验验证。

问:当酸性水流经石灰岩表面或沿裂缝渗透到岩石后,流走的水中会增加什么物质?

2、分组实验

(1)用吸管往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会发现什么现象? (2)继续往里面吹气,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组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想钟乳石的成因。

5、播放钟乳石形成的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6、引导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推想石笋、石柱的成因。

7、播放石笋、石柱的形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

四、拓展。

1、大便器用久了,表面会形成一种难以除去的物质,你们有什么办法除去它吗?

2、炊壶底部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