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13份合集)吉林省长春市名校2018-2019学年历史七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下载本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8.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 A.市舶司

B.瓦舍

C.司农司

D.宣政院

19.如图电影讲述了清朝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这支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的一支 C.回族的一支

B.蒙古族的一支 D.维吾尔族的一支

20.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清朝前期“疆域四至”示意图,其中图示中D处对应地区是( )

A.葱岭

B.伊犁 C.京师 D.乌里雅苏台

二、组合列举题(每小题4分,共10分)

21.(4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

(1)清康熙年间,清军入藏平定 的胜利,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 (2) (皇帝)时期,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清政府派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最终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

22.(3分)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1) 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 (2) 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3) 抗击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3.(3分)中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和平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1)高僧玄奘历尽艰险,前往天竺求取佛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唐玄宗时期, 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3)郑和下西洋,航线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沿岸。

三、辨析改错: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每小题10分,共10分)

24.(10分)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

(1)唐太宗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 改正:

(2)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重武轻文的政策。 改正:

(3)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 改正:

(4)为监视官民,明成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改正:

(5)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乾隆帝设置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改正:

四、材料解析题(25题14分,26题14分,共28分)

25.(14分)农业、商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家给人足,本籍于农,纵使瓦砾尽作隋珠,沙石皆为和壁,珍宝满目,何解饥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的这种治国理念取得了什么效果。唐太宗执政期间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而使国家昌盛? 材料二:如图

(2)如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这些场所被称为什么?《清明上河图》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景象?

材料三: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但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3)有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观点认“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26.(14分)探寻明清对外交往: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呈现出不同特点。

【对外交往】

材料一:如图1所示。“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海上)水天连接,……惟观日月升坠,以辨西东,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皆斫木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选取驾船民梢中有经贯下海者为火长,用作舟师。”

(1)结合所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依据材料一,归纳郑和实现这一壮举的条件。 【关闭国门】

材料二:如图2所示。图2为广州十三行。1757年,清政府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阅读材料二,写出清代在对外交往中实行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反思历史】

(3)对比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分析其变化趋势。请你站在一个中学生的角度,为祖国的外交建设建言献策。

五、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7.(1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某校七年级(4)班历史兴趣小组以“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探究一:制度创新篇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大英百科全书》

(1)依据材料,“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有谁正式创立?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探究二:科技文化篇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3例说明“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探究三:总结感悟篇

(3)综合上述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2.D;3.A;4.B;5.B;6.D;7.A;8.D;9.C;10.D;

11.B;12.C;13.D;14.A;15.A;16.D;17.C;18.A;19.B;20.A; 二、组合列举题(每小题4分,共10分)

21.噶尔丹贵族叛乱;乾隆;伊犁将军;尼布楚条约; 22.岳飞;戚继光;郑成功; 23.大唐西域记;鉴真;红海; 三、辨析改错:

24.×;开放改为开明;×;重武轻文改为重文轻武;√;√;×;明成祖改为明太祖;×;乾隆帝改为雍正帝;

四、材料解析题(25题14分,26题14分,共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