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三四五六单元试卷2套(2018审定教材) 下载本文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2018年审定新教材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2.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 )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 )的和气,如果我能( )人,( )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A.柔和 待人接物 饶恕 认清 B.一丝一毫 格外 宽恕 识别 C.一丝一毫 出奇 饶恕 体谅 D.一丝一毫 待人接物 宽恕 体谅 4.对下面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父亲是农民,仅仅上过三四年学。①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②然而,生活依然清贫,父亲更何况想把五个儿女培养成有别于他们的“文化人”,这对于一个守着黄土过日子的农民来说,谈何容易!终于他开始做起了买卖。③对于父亲这一举动,让我很不以为然。当时,我正在城里读初中,受城市同学的影响,身上滋生了一种市侩气——虚荣、浮华。为我的“卑贱”的出身而苦恼,④竟然不敢承认父亲不是

1

大字不识多少的农民,对父亲的忙碌嗤之以鼻。直到长大后,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至真至纯至深的爱!⑤对于父亲,我有一种深深的愧疚之情。

(1)①处语意重复,可这样改:

(2)②处语序不当,可这样改:

(3)③处成分残缺,缺主语,修改意见:

(4)④处表意不正确,修改意见:

5.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下列横线上(10分)

假如,你嫌这里太朴素了,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竹。_________;_________;有雨,给你平添一番清凉;有雪,那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竹影微动,也令人心旷神怡。

A.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 B.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 C.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D.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6.下面的句子不成对偶,请改动下句,使它们组成一组对偶句。(4分)

上句:看社会知国情坚定报国志

下句:放眼瞻望未来,明确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使自己的爱国心越来越增强。 改动:

7.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

像看别的病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医生答话的的言外之意是 。(3分)

8. 前不久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赢得冠军的丁俊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对他这一说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如果你是反对者,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漫画内容阐述你

2

的反驳见解与丁俊晖交流。(5分)

支持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丁俊晖,你用实践创造了奇迹,而全国还有那么多从象牙塔走出的大学毕业生们在苦苦地找工作,看来读书还不如练成一门好手艺!请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来自网友)

你是反对者,你说: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执策而临之。 ( ) (2)策勋十二转。 ( ) ..(3)其真无马邪? ( ) (4)其真不知马也。 ( ) ..10.翻译句子。(4分)

(1)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 ( 2分) 12.文中的“伯乐”比喻 ,“千里马”比喻 “食马者”比喻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问题。(14分)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3

14.本段描述的顺序(结构方式)是_____(3分) 15.用“ ”划出本段的中心句。(3分)

16.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的词语是:( )(2分)

A.笔直 B.绝无旁枝 C.倔强挺立 D.力争上游 17.本段从白杨树的 、 、 、 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 美;最后一句已开始向描绘白杨树的 美过渡了。(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4分)

《背 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 )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

18.给这两段文字分别各加上一个小标题:(2分)

① ②

19.为文中空格处选择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探 穿 爬 抓 提 倾 B.摸 穿 爬 攀 缩 歪 C. 探 穿 爬 攀 缩 倾 D.探 越 爬 攀 提 倾

20.“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这里写到“背影”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写“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完《背影》一文,你最想对你的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最想说的话。(50字左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