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化 下载本文

第一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B )。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D )。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C)。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 )。

A、有反密码环和3’—端有—CCA序列 B、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C、有密码环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 D )是不正确的。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 A )是正确的。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 C )RNA杂交。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 )。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 A )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D、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B)。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C )。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范德华力

1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 A )是不正确的。 A、3',5'-磷酸二酯键 C、碱基堆积力 B、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C )情况下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14、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C)。

A、DNA B、mRNA C、tRNA D、rRNA 15、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D )。 A、A和G B、C和T C、A和T D、C和G 16、核酸变性后,可发生的效应是( B )。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D、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17、某双链DNA纯样品含15%的A,该样品中G的含量为( A )。 A、35% B、15% C、30% D、20% 18、预测下面(B )基因组在紫外线照射下最容易发生突变。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线粒体基因组 D、细胞核基因组 19、下列关于cAMP的论述( B)是错误的。

A、是由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产生 B、是由鸟苷酸环化酶催化ATP产生的 C、是细胞第二信息物质 D、可被磷酸二酯酶水解为5'-AMP 20、下列关于Z型DNA结构的叙述( D )是不正确的。 A、它是左手螺旋

B、每个螺旋有12个碱基对,每个碱基对上升0.37nm C、DNA的主链取Z字形 D、它是细胞内DNA存在的主要形式

21、下列关于DNA超螺旋的叙述( B )是不正确的。

A、超螺旋密度?为负值,表示DNA螺旋不足 B、超螺旋密度?为正值,表示DNA螺旋不足 C、大部分细胞DNA呈负超螺旋

D、当DNA分子处于某种结构张力之下时才能形成超螺旋

22、下列( B )技术常用于检测凝胶电泳分离后的限制性酶切片段。

A、Eastern blotting B、Southern blotting

2

C、Northern blotting D、Western blotting

23、下列复合物中除( C)外,均是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A、核糖体 B、病毒 C、核酶 D、端粒酶 24、胸腺嘧啶除了作为DNA的主要组分外,还经常出现在( B )分子中。 A、mRNA B、tRNA C、rRNA D、hnRNA 25、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 D )病毒。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双链RNA病毒 D、单链RNA病毒 26、对DNA片段作物理图谱分析,需要用( C )。

A、核酸外切酶 B、DNaseI C、限制性内切酶 D、DNA聚合酶I 27、引起疯牛病(牛海绵脑病)的病原体是( C )。

A、一种DNA B、一种RNA C、一种蛋白质 D、一种多糖 28、RNA经NaOH水解,其产物是( D )。

A、5’-核苷酸 B、2’-核苷酸

C、3’-核苷酸 D、2’-核苷酸和3’-核苷酸 29、下述DNA中( B )是单拷贝DNA。

A、组蛋白基因 B、珠蛋白基因 C、rRNA基因 D、tRNA基因 30、snRNA的功能是( B)。

A、作为mRNA的前身物 B、促进mRNA的成熟 C、催化RNA的合成 D、使RNA的碱基甲基化 31、在mRNA中,核苷酸之间( D )连接。

A、磷酸酯键 B、氢键 C、糖苷键 D、磷酸二酯键 32、真核细胞RNA帽样结构中最多见的是( B )。

A、m7ApppNmp(Nm)pN B、m7GpppNmp(Nm)pN C、m7UpppNmp(Nm)pN D、m7CpppNmp(Nm)pN 33、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下述那个改变( B )。

A、对260nm紫外光吸收减少 B、溶液粘度下降 C、磷酸二酯键断裂 D、糖苷键断裂 34、决定tRNA携带氨基酸特异性的关键部位是( A )。

A、-XCCA 3'末端 B、TψC环 C、HDU环 D、反密码环 35、下列单股DNA片段中( C)在双链状态下可形成回文结构。

A、ATGCCGTA B、ATGCTACG C、GTCATGAC D、GTATCTAT 36、下列对环核苷酸的描述( D )是错误的。

A、是由5'-核苷酸的磷酸基与核糖C-3'上的羟基脱水缩合成酯键,成为核苷的3',5'-

3

环磷酸二酯

B、重要的环核苷酸有cAMP及cGMP

C、cAMP在生理活动及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被称之为第二信使 D、环核苷酸的核糖分子中碳原子上没有自由的羟基 37、DNA携带生物遗传信息这一事实意味着( C )。 A、不论哪一物种的碱基组成均应相同

B、病毒的侵染是靠蛋白质转移至宿主细胞来实现的 C、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其碱基组成相同 D、DNA的碱基组成随机体年龄及营养状态而改变 38、下列关于核酸的描述( C )是错误的。

A、核酸分子具有极性 B、多核苷酸链有两个不相同的末端 C、多核苷酸链的3'-端为磷酸基 D、多核苷酸链的5'-端为磷酸基 39、自然界游离核苷酸中的磷酸最常位于( C)。

A、核苷的戊糖的C-2'上 B、核苷的戊糖的C-3'上 C、核苷的戊糖的C-5'上 D、核苷的戊糖的C-2'及C-3'上 40、核酸( C )。

A、是生物小分子 B、存在于细胞内唯一的酸 C、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D、是组成细胞的骨架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杂交双链是指DNA双链分开后两股单链的重新结合。F 2、tRNA的二级结构是倒L型。F

3、DNA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愈高,其熔点(Tm)值愈大。T 4、Z型DNA与B型DNA可以相互转变。T

5、在tRNA分子中,除四种基本碱基(A、G、C、U)外,还含有稀有碱基。T 6、一种生物所有体细胞的DNA,其碱基组成均是相同的,这个碱基组成可作为该类生

物种的特征。T

7、核酸探针是指带有标记的一段核酸单链。T 8、DNA是遗传物质,而RNA则不是。F

9、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两端均带有游离的3ˊ-OH。T 10、核糖体不仅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T 11、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F

12、毫无例外从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F

13、对于提纯的DNA样品,测得OD260/OD280<1.8,则说明样品中含有RNA。F 14、在所有病毒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既含有RNA又含有DNA的病毒T

4

15、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多为负超螺旋T 16、由两条互补链组成的一段DNA有相同的碱基组成。F 17、所有生物的染色体都具有核小体结构。F 18、核酸是两性电解质,但通常表现为酸性。T 19、真核生物成熟tRNA的两端均带有游离的3′-OH。F

20、用于核酸分离的凝胶电泳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 三、问答题:

1、某DNA样品含腺嘌呤15.1%(按摩尔碱基计),计算其余碱基的百分含量。

答:因为A=T,G=C A+G=C+T A=15.1%

即:T=A=15.1% G=C=1/2(100-15.1*2)%=34.9%

2、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细胞内分布和生理功能上的主要

区别是什么?

①化学组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碱基为A、G、C、T。 RNA为核糖核苷酸组成,碱基为A、G、C、U。 ②分子结构:DNA为双螺旋结构。RNA大多数为单链。

③细胞内分布: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RNA主要集中在细胞质内。

④生理功能上:DNA核苷酸序列决定生物体遗传特征;在DNA复制转录翻译一定中调控作用,与细胞内或细胞间的一些物质运输核定为有关。

3、DNA双螺旋结构有些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最重要的生命现象?(P18)

①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甘酸链组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围绕同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

②嘌呤碱和嘧啶碱层叠于螺旋内侧,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碱基间的堆积距离是0.34nm。磷酸与脱氧核苷糖在外侧,彼此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象DNA的骨架。糖环平面与中轴平行。

③双螺旋的直径为2nm,顺轴方向每隔0.34nm有一个核苷酸,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因此,沿中心轴每旋转一周有10个核苷酸。

④一条多核苷酸链上的嘌呤碱基与另一条链上的嘧啶碱基以氢键连接,匹配成对,配对原则为A=T,之间形成二个氢键,G=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因此DNA的一条链为另一条链的互补链。

4、比较tRNA、rRNA和mRNA的结构和功能。

①tRNA在蛋白质合成时起携带活化氨基酸的作用。 ②rRNA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③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模板作用。

5、从两种不同细菌提取得DNA样品,其腺嘌呤核苷酸分别占其碱基总数的32%和17%,

5

计算这两种不同来源DNA四种核苷酸的相对百分组成。两种细菌中哪一种是从温泉(64℃)中分离出来的?为什么?

答:第1种:A=T=32%、C=G=18% 第2种:A=T=18%、C=G=32%

由此可见,第二种细菌的G-C含量比较高,热稳定性好,因为G-C之间的作用力有三个氢键,而A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所以第2种细菌更有可能是从温泉(64℃)中分离出来的。

6*、计算(1)分子量为3?105的双股DNA分子的长度;(2)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体积;

(3)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螺旋圈数。(一个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残基对的平均分子量为618 答: :DNA双螺旋直径2nm;螺旋一周包含10个碱基队;螺距为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1)脱氧核苷酸对数:3*105/618=485.44对

DNA长度是:脱氧核苷酸对数*间距 485.44×0.34=165.05nm (2)底面积:3.14×[(2/2)的平方]=3.14平方纳米 高:165.05nm (3)螺旋圈数核苷酸对数/螺距 485.44/10=48.54圈

7*、用稀酸或高盐溶液处理染色质,可以使组蛋白与DNA解离,请解释。

答:这是因为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在稀酸或高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离心的方法可以分离DNA和蛋白质。

原理是利用了DNA和蛋白质在稀酸或高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8、真核mRNA和原核mRNA各有什么特点? (P24)

①真核细胞mRNA的合成和功能表达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范畴内。原核生物mRNA的转录和翻译发生在同一个细胞空间,这两个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

②真核细胞的mRNA在其3,-末端有长约200核苷酸的ployA,ploA是在转录后经ploA聚合酶的作用添加上去的。原核mRNA一般无3-ploA。真核细胞的mRNA5,-末端有一个特殊

的5,-帽子结构: 5m7G-5ppp5,-NmP……

四、名词解释

1.DNA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键,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

改变。

2.DNA的复性:指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离的键重新缔合成为双螺

旋结构,全过程称为复性。

3.增色效应:指DNA在紫外260NM处吸收值升高的现象。

4*.减色效应:指有规律的双螺旋结构中碱基紧密的堆积在一起,使核酸的光吸收值比其

各核苷酸成分的光吸收值少30-40%,这种现象叫做DNA的减色效应。

5.分子杂交:一条DNA单链或RNA单链与另一条单链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双链分子的过程。 6*.核酸探针:在核酸杂交分析过程中,常将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进行标记,这种带有一定标记的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称为探针。

6

7*.回文结构:双链DNA中含有的二个结构相同、方向相反的序列称为反向重复序列,也

称为回文结构。

8.Tm值:通常把热变性过程中光吸收达到最大吸收(完全变性)一半(双螺旋结构失去

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溶解温度。用Tm表示。

9*.Chargaff定律:嘌呤碱总量=嘧啶碱总量,即A+G=T+C 不对称比率A+T/G+C因物种(亲

缘关系远近)而异

10*.碱基配对:是指核酸链间腺嘌呤和尿嘧啶(RNA)或胸腺嘧啶(DNA)以及鸟嘌呤和

胞嘧啶的专一氢链结合。

11*.超螺旋DNA:双螺旋的DNA分子进一步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称为DNA的三级结构。 12*:拓扑异构酶: 能够催化DNA链的断裂和结合,从而控制DNA的拓扑状态。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一、选择题

1、在寡聚蛋白质中,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为( C )。

A、三级结构 B、缔合现象 C、四级结构 D、变构现象 2、形成稳定的肽链空间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肽键中的四个原子以及和它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 C )。

A、不断绕动状态 B、可以相对自由旋转

C、同一平面 D、随不同外界环境而变化的状态 3、甘氨酸的解离常数是pK1=2.34, pK2=9.60 ,它的等电点(pI)是( B)。 A、7.26 B、5.97 C 、7.14 D、10.77 4、肽链中的肽键是( C )。

A、顺式结构 B、顺式和反式共存C、反式结构 D、不一定 5、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B)。

A、静电作用力 B、氢键 C、疏水键 D、范德华作用力 6、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 B )。

A、一级结构改变 B、空间构象破坏 C、辅基脱落 D、蛋白质水解 7、( D)氨基酸可使肽链之间形成共价交联结构。

A、Met B、Ser C、Glu D、Cys 8、在下列所有氨基酸溶液中,不引起偏振光旋转的氨基酸是( C )。 A、丙氨酸 B、亮氨酸 C、甘氨酸 D、丝氨酸 9、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 D )。 A、全部是L-型 B、全部是D型 C、部分是L-型,部分是D-型 D、除甘氨酸外都是L-型

7

10、谷氨酸的pK’1(-COOH)为2.19,pK’2(-NH3)为9.67,pK’3r(-COOH)为4.25,其pI是

+

( B)。

A、4.25 B、3.22 C、6.96 D、5.93 11、在生理pH情况下,下列氨基酸中( D )带净负电荷。

A、Pro B、Lys C、His D、Glu 12、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B )。

A、半胱氨酸 B、瓜氨酸 C、丝氨酸 D、蛋氨酸 13、破坏α-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之一是( C )。

A、亮氨酸 B、丙氨酸 C、脯氨酸 D、谷氨酸 14、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 D )。

A、稳定性增加 B、表面净电荷不变 C、表面净电荷增加 D、溶解度最小 15、蛋白质分子中-S-S-断裂的方法是( C )。

A、加尿素 B、透析法 C、加过甲酸 D、加重金属盐 16、下列( D )方法可得到蛋白质的“指纹图谱”。 A、酸水解,然后凝胶过滤 B、彻底碱水解并用离子交换层析测定氨基酸组成 C、用氨肽酶水解并测定被释放的氨基酸组成 D、用胰蛋白酶降解,然后进行纸层析或纸电泳

17、下面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叙述( C )是正确的。

A、从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知其生物学功能 B、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会导致其功能异常 C、只有具特定的二级结构的蛋白质才可能有活性 D、只有具特定的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18、下列关于肽链部分断裂的叙述( B)是正确的。 A、溴化氰断裂苏氨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B、胰蛋白酶专一性水解碱性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C、.胰蛋白酶专一性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D、胰凝乳蛋白酶专一性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的氨基形成的肽键 19、下列有关Phe-Lys-Ala-Val-Phe -Leu-Lys的叙述( B )是正确的。 A、是一个六肽 B、是一个碱性多肽 C、对脂质表面无亲和力 D、是一个酸性多肽 20、下列( D )侧链基团的pKa值最接近于生理pH值。

A 、半胱氨酸 B、谷氨酸 C、谷氨酰胺 D、组氨酸 21、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 )。

8

A.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B.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三级结构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22、有一个多肽经酸水解后产生等摩尔的Lys、Gly和Ala。如果用胰蛋白酶水解该肽,仅发现有游离的Gly和一个二肽。下列多肽的一级结构中,( B )符合该肽的结构。 A、 Gly-Lys-Ala-Lys-Gly-Ala B、Ala-Lys-Gly C、Lys-Gly-Ala D、Gly-Lys-Ala 23、下面( C )不是测定蛋白质肽链的N-端的方法。

A、Sanger法 B、Edman法 C、肼解法 D、DNS法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的pI接近中性,因为-COOH和-NH+3的解离度相等。F 2、构型的改变必须有旧的共价健的破坏和新的共价键的形成,而构象的改变则不发生此变化。T 3、生物体内只有蛋白质才含有氨基酸。F

4、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F

5、用羧肽酶A水解一个肽,发现释放最快的是Leu,其次是Gly,据此可断定,此肽的C端序列是Gly-Leu。T

6、蛋白质分子中个别氨基酸的取代未必会引起蛋白质活性的改变。T

7、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的分子病,其病因是由于正常血红蛋白分 子中的一个谷氨酸残基被缬氨酸残基所置换。T

8、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其病因是由于血红蛋白的代谢发生障碍。F 9、在蛋白质分子中,只有一种连接氨基酸残基的共价键,即肽键。 F 10、蛋白质多肽链主链骨架由NC?CNC?CNC?C?方式组成。T 11、天然氨基酸都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F 12、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也发生改变。F 13、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T

14、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有运送氧的功能,因它们的结构相同。F 15、蛋白质的变性是其立体结构的破坏,因此常涉及肽键的断裂。F 16、可用8mol.L-1尿素拆开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F 17、某蛋白质在pH6时向阳极移动,则其等电点小于6。T 18、所有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的化合物。F 三、问答题和计算题:

1、 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元素组成有何特点?

答:构成50%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运输,血红蛋白;调节,胰岛素;免疫。

9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各种蛋白质含氮量很接近,平均16%。

2、试比较较Gly、Pro与其它常见氨基酸结构的异同,它们对多肽链二级结构的形成

有何影响?

答:都含一个氨基羟基H与一个侧链基团,Pro侧链基团与a氨基酸形成环化结构,亚氨基酸,Gly不含手性碳原子。

3、蛋白质水溶液为什么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胶体?

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容易在水中形成胶体颗粒,具有胶体性质。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形成亲水胶体,就是在胶体颗粒之外包含有一层水膜。水膜可以把各个颗粒相互隔开,所以颗粒不会凝聚成块而下沉。

4、为什么说蛋白质天然构象的信息存在于氨基酸顺序中。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有

什么关系?

以细胞色素C为例阐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其生物进化的关系。蛋白质的高级结构的形成是依靠氨基酸分子的侧链基团间的非共价键维持而成。如氢键,范德华力等,此外半胱氨基酸中得硫可形成共价键维持空间结构,此外二级结构的A螺与B折叠都是临近氨基酸侧链间亲和或静电维持的,所以说,一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高级结构。1)一级结构的变性与分子病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一级结构的变换往往导致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变化。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同源蛋白质中由许多位置的氨基酸是相同的,而其他氨基酸差异较大。如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一级结构,发现与人类亲源关系接近,其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亲源关系越远差异越大。

5、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变性的机制是什么?举例说明蛋白质变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答:蛋白质的变性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有序的空间结构变为无序,导致其生物活性下降或丧失的过程。

蛋白质变性的机制是空间结构的破坏,空间结构的稳定,二级结构靠氢键,三级结构靠次级键,所以,变性的机制是氢键、次级键被破坏。

有些毒性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使其变性制成疫苗,这样又有抗原性又没有毒性。

6*、聚赖氨酸(poly Lys)在pH 7时呈无规则线团,在pH 10时则呈α-螺旋;聚谷氨

酸(poly Glu),在pH 7时呈无规则线团,在pH 4时则呈α-螺旋,为什么?

7、多肽链片段是在疏水环境中还是在亲水环境中更有利于α-螺旋的形成,为什么?

10

8、已知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一些节段是?-螺旋,而另一些节段是?-折叠。该蛋白质的

分子量为240 000,其分子长5.06?10cm,求分子中?-螺旋和?-折叠的百分率.(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每个氨基酸残基在?-螺旋中的长度0.15nm ,在?-折叠中的长度为0.35nm)。

-5

9、计算pH7.0时,下列十肽所带的净电荷。

Ala-Met-Phe-Glu-Tyr-Val-Leu-Typ-Gly-Ile

四、名词解释

蛋白质等电点(pI):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称蛋白质等电点。 肽键和肽链 :由一分子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a-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

键。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N端C端,肽键的方向是N端-C端。

肽平面及二面角: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超二级结构: 结构域: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分子病: 盐析法: 别构效应:

第三章 酶

一、选择题

1、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当底物浓度达一定程度时,得到的是零级反应,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C )。

A、形变底物与酶产生不可逆结合 B、酶与未形变底物形成复合物

C、酶的活性部位为底物所饱和 D、过多底物与酶发生不利于催化反应的结合

11

2、米氏常数Km可以用来度量( A )。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 C、酶被底物饱和程度 D、酶的稳定性

3、酶催化的反应与无催化剂的反应相比,在于酶能够( B )。

A. 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 B、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C、促使正向反应速度提高,但逆向反应速度不变或减小 4、辅酶与酶的结合比辅基与酶的结合更为( B )。 A、紧 B、松 C、专一 5、下列关于辅基的叙述( D)是正确的。

A、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B、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化学基因的传递

C、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D、一般不能用透析和超滤法与酶蛋白分开 6、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 )。

A、酶蛋白 B、底物 C、辅酶或辅基 D、催化基团 7、下列关于酶的国际单位的论述(A )是正确的。

A、一个IU单位是指在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oL底物转化所需的酶量 B、 一个IU单位是指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催化lmoL产物生成所需的酶量 B、 一个IU单位是指在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moL底物转化所需的酶量 B、一个IU单位是指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底物转化所需的酶量 8、全酶是指( D)。

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 B、酶的无活性前体 C、一种酶一抑制剂复合物

D、一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具备了酶蛋白、辅助因子各种成分。 9、根据米氏方程,有关[s]与Km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当[s]< < Km时,V与[s]成正比; B、当[s]=Km时,V=1/2Vmax

C、当[s] > >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D、当[s]=2/3Km时,V=25%Vmax

10、已知某酶的Km值为0.05mol.L,?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的浓度应为( A)。

A、0.2mol.L B、0.4mol.L C、0.1mol.L D、0.05mol.L11、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D )。 A、S1:Km=5×10M B、S2:Km=1×10M

-5

-5

-1

-1

-1

-1

-1

12

C、S3:Km=10×10M D、S4:Km=0.1×10M

-5

-5

12、酶促反应速度为其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 C )。 A、[S] B、1/2[S] C、1/4[S] D、0.4[S] 13、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 D )是错误的。

A、催化效率高 B、专一性强 C、作用条件温和 D、都有辅因子参与催化反应

14、酶具有高效催化能力的原因是(A )。

A、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 C、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D、酶能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15、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D )。 A、Vmax不变,Km增大 B、Vmax不变,Km减小 C、Vmax增大,Km不变 D、Vmax减小,Km不变 16、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B )。

A、活性中心说 B、诱导契合学说 C、锁匙学说 D、中间产物学说 17、变构酶是一种( B )。

A、单体酶 B、寡聚酶 C、多酶复合体 D、米氏酶 18、具有生物催化剂特征的核酶(ribozyme)其化学本质是(B )。 A、蛋白质 B、RNA C、DNA D、糖蛋白 19、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活性中心。 20、乳酸脱氢酶(LDH)是一个由两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假定这些亚基随机结合成酶,这种酶有( D )种同工酶。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21、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按抑制类型应属于( C )。 A、反馈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底物抑制 22、水溶性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如( C )。 A、辅酶A含尼克酰胺 B、FAD含有吡哆醛 C、FH4含有叶酸 D、脱羧辅酶含生物素 23、NAD+在酶促反应中转移(B )。

A、氨基 B、氢原子 C、氧原子 D、羧基 24、FAD或FMN中含有( B )。

A、尼克酸 B、核黄素 C、吡哆醛 D、吡哆胺 25、辅酶磷酸吡哆醛的主要功能是( D )。

13

A、传递氢 B、传递二碳基团 C、传递一碳基因 D、传递氨基 26、生物素是下列( D )的辅酶。

A、丙酮酸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脱氢酶系 D、丙酮酸羧化酶 27、下列( C )能被氨基喋呤和氨甲喋呤所拮抗。

A、维生素B6 B、核黄素 C、叶酸 D、泛酸 28、端粒酶是一种( B)。

a.限制性内切酶 b.反转录酶 c.RNA聚合酶 d.肽酰转移酶 29、在酶的分离纯化中最理想的实验结果是( A )。

A、纯化倍数高,回收率高 B、蛋白回收率高 C、回收率小但纯化倍数高 D、比活力最大 30、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使( B )。

A、Vmax减少,Km减小 B、Vmax不变,Km增加 C、Vmax不变,Km减小 D、Vmax减小,Km增加 31、酶原是酶的( A )前体。

A、有活性 B、无活性 C、提高活性 D 、降低活性 3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能改变反应的△G,加速反应进行 B、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与一般催化剂相比,专一性更高,效率相同。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米氏常数(Km)是与反应系统的酶浓度无关的一个常数。T 2、同工酶就是一种酶同时具有几种功能。F

3、辅酶与酶蛋白的结合不紧密,可以用透析的方法除去。T 4、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最适底物的Km值应该是最小。T 5、一般来说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相应的蛋白质都是酶。F 6、酶反应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取决于酶蛋白本身。T 7、酶活性中心是酶分子的一小部分。T 8、酶的最适温度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F 9、竞争性抑制剂在结构上与酶的底物相类似。T 10、L-氨基酸氧化酶可以催化D-氨基酸氧化。F

11、维生素E的别名叫生育酚,维生素K的别名叫凝血维生素。T

14

12、泛酸在生物体内用以构成辅酶A,后者在物质代谢中参加酰基的转移作用。T 13、本质为蛋白质的酶是生物体内唯一的催化剂。F

14、当[S]>> Km时,v 趋向于Vmax,此时只有通过增加[E]来增加T 15、作为一种酶激活剂的金属离子也可能作为另外一种酶的抑制剂。T 16、别构酶的反应初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不遵循米氏方程。T 17、别构酶常是系列反应酶系统的最后一个酶。F

18、磺胺类药物抑制细菌生长的生化机理可以用酶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来解释。F 19、大多数维生素可直接作为酶的辅酶。F

20、酶是一类特殊的催化剂,可以在高温、高压等剧烈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F 三、问答题:

1、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及个性。

(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个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容易失活,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用曲线表示并说明它们各有什么影响?

答:PH、温度、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激活剂等。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酶促反应的速度降低,激活剂会促进酶活性来加快反应速度,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既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也可以提高,所以它们既可以加快酶促反应的速度,也可以减慢: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不会影响酶活性,但可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越大,酶促反应的速度也快。

3、有淀粉酶制剂1克,用水溶解成1000ml,从中取出1ml测定淀粉酶活力,测知每5分钟分解0.25克淀粉,计算每克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数(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分解1克淀粉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

①1ml的酶液的活力单位是:60/5×0.25/1=3U 酶总活力单位数是:3×1000=3000U ②总蛋白量是:0.1×1000=100mg

③比活力=总活力单位/总蛋白mg数=3000/100=30

4、试比较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异同。

共同点:抑制剂与酶通过非共价方式结合。 不同点:(1)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类似,与酶形成可逆的EI复合物但不能分解成产物P。抑制剂与底物竞争活性中心,从而阻止底物与酶的结合。可通过提高底物浓度减弱这种抑制。竞争性抑制剂使Km增大,Km'=Km×(1+I/Ki),Vm不变。

(2)非竞争性抑制 酶可以同时与底物和抑制剂结合,两者没有竞争。但形成的中间物ESI不能分解成产物,因此酶活降低。非竞争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

15

大部分与巯基结合,破坏酶的构象,如一些含金属离子(铜、汞、银等)的化合物。非竞争性抑制使Km不变,Vm变小。

5、试述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杀死害虫的生化机理。

有机磷农药杀虫机理是抑制害虫体内的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直到死亡。

6、什么是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m的意义是什么?试求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9%时,所需求的底物浓度(用Km表示)

⑴ 当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米氏方程可以变换如下:1/2Vmax=Vmax[S]/(Km+[S])→ Km=[S]可知,Km值等于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⑵ 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酶所催化的底物和酶促反应条件(如温度、pH、有无抑制剂等)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⑶ 1/Km可以近似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⑷ 利用米氏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在某一底物浓度下的反应速度或者在某一速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

7、什么是同工酶?为什么可以用电泳法对同工酶进行分离?同工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有何应用?

8、酶降低反应活化能实现高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9、和非酶催化剂相比,酶在结构上和催化机理上有什么特点?

10、试述维生素与辅酶、辅基的关系,维生素缺乏症的机理是什么?

很多维生素是在体内转变成辅酶或辅基,参与物质的代谢调节所有 B 族维生素都是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发生作用的,但是辅酶或辅基则不一定都是由维生素组成的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为铁卟啉,辅酶 Q 不是维生素等。①摄入量不足。可因维生素供给量不足,食物储存不当,膳食烹调不合理,偏食等而造成; ②吸收障碍。长期慢性腹泻或肝胆疾病患者,常伴有维生素吸收不良;③需要量增加。儿童、孕妇、乳母、重体力劳动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未予足够补充; ④长期服用抗菌素,一些肠道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K 、维生素 PP 、维生素 B 6 、 生物素、叶酸等发生缺乏。

11、称取25mg蛋白酶配成25ml溶液,取2ml溶液测得含蛋白氮0.2mg,另取0.1ml溶液测酶活力,结果每小时可以水解酪蛋白产生1500ug酪氨酸,假定1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产生1ug酪氨酸的酶量,请计算:(1)酶溶液的蛋白浓度及比活。(2)每克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1)蛋白浓度=0.2×6.25mg/2ml=0.625mg/ml

比活力=(1500/60×1ml/0.1ml)÷0.625mg/ml=400U/mg (2)总蛋白=0.625mg/ml×1000ml=625mg 总活力=625mg×400U/mg=2.5×105U

16

四、名词解释 酶的活性中心

酶原: 处于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质就称为酶原 活力单位: 比活力: 诱导契合学说: 米氏常数 协同效应:

竟争性抑制作用 非竟争性抑制作用 多酶体系 同工酶 共价调节酶 固定化酶 别(变)构效应 Ribozyme 维生素 辅酶和辅基:

第四章 糖类代谢

一、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 C )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A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C )。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 B )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D )。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6、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C )。

A.α-酮戊二酸 B.琥珀酰 C.琥珀酰CoA D.苹果酸 7、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涉及下述( D )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8、下列化合物中( B )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A、生物素 B、FAD C、NADP+ D、NAD+ 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 A )。 A、NAD B、NADP C、CoASH D、ATP

+

+

+

+

10、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 B )。 A、抑制柠檬酸合成酶 B、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17

C、阻断电子传递 D、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11、糖酵解是在细胞的( B )部位进行的。

A、线粒体基质 B、胞液中 C、内质网膜上 D、细胞核内 1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B )。 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脂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磷酸化酶 13、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C )。 A、?-1,6-糖苷键 B、?-1,6-糖苷键 C、?-1,4-糖苷键 D、?-1,4-糖苷键

14、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C )。 A、FAD B、CoA C、NAD+ D、TPP 15、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 )。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16、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应的有( C )。

A、酮体生成 B、脂肪酸合成 C、糖原合成 D、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17、下列物质中( C )能促进糖异生作用。

A、ADP B、AMP C、ATP D、GDP 18、植物合成蔗糖的主要酶是( C )。

A、蔗糖合酶 B、蔗糖磷酸化酶 C、蔗糖磷酸合酶 D、转化酶 19、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 D)。

A.α-磷酸甘油 B.丙酮酸 C、乳酸 D、乙酰CoA 20、丙酮酸激酶是何途径的关键酶( D )。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酵解 21、动物饥饿后摄食,其肝细胞主要糖代谢途径是( B )。

A、糖异生 B、糖有氧氧化 C、糖酵解 D、糖原分解 22、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 D )。

A、糖异生 B、糖酵解 C、三羧酸循环 D、磷酸戊糖途径 23、关于三羧酸循环( D )是错误的。 A、是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的最终途径 B、受ATP/ADP比值的调节 C、NADH可抑制柠檬酸合酶 D、NADH氧化需要线粒体穿梭系统。

24、糖酵解时(B )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 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8

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1-磷酸葡萄糖及1,6-二磷酸果糖 D、6-磷酸葡萄糖及2-磷酸甘油酸 25、生物素是( B )的辅酶。

A、丙酮酸脱氢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烯醇化酶 D、醛缩酶 26、丙酮酸在动物体内可转变为下列产物,除了( D )。

A、乳酸 B、核糖 C、甘油 D、亚油酸 27、原核生物中,有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葡萄糖生成的净ATP摩尔数与在无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生成的净ATP摩尔数的最近比值是( D )。 A.2:1 B.9:1 C.18:1 D.19:1 28、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 C )。

A、R-酶 B、D-酶 C、Q-酶 D、α-1,6-糖苷酶 29、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内下述反应中能产生FADH2步骤是( A )。 A、琥珀酸→延胡索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戊二酸→琥珀酰CoA D、苹果酸→草酰乙酸

30、由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消耗高能磷酸键数为( B )。 A、1 B、2 C、3 D. 4 31、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依赖( D )作为变构激活剂。

A、ATP B、异柠檬酸 C、柠檬酸 D、乙酰CoA 32、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直接供能物质是( A )。

A、ATP B、GTP C、脂肪 D、葡萄糖 33、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限速酶是( B )。

A、丙酮酸脱氢酶 B、柠檬酸合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34、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别构抑制剂是( A)。 A、ATP B、NAD

+

C、柠檬酸 D、乙酰coA

35、葡萄糖与甘油共同的代谢中间产物是( C )。

A、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酸 C、磷酸二羟丙酮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6、丙酮酸羧化酶是存在于( B )。

A、胞液 B、线粒体 C、胞核 D、内质网 37、除( C )化合物外,其余的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A、ADP B、磷酸肌酸 C、6-磷酸葡萄糖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8、饥饿一天时血糖的主要来源途径是( D )。

A、肠道吸收 B、肝糖元分解 C、肌糖元分解 D、糖异生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9

1、每分子葡萄糖经三羧酸循环产生的ATP分子数比糖酵解时产生的ATP多一倍。F 2、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ATP。F

3、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需要磷酸己糖异构酶及磷酸果糖激酶催化T 4、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之一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F 5、糖酵解反应有氧无氧均能进行。T

6、在缺氧的情况下,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T

+

7、三羧酸循环被认为是需氧途径,因为还原型的辅助因子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被氧化,以

使循环所需的载氢体再生。T

8、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α-1,4糖苷键,β-淀粉酶水解β-1,

4糖苷键。F

9、A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变构抑制剂。T

10、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F 11、动物体内的乙酰CoA不能作为糖异生的物质。F 12、柠檬酸循环是分解与合成的两用途径。T

13、淀粉,糖原,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均需要“引物”存在。T 14、联系糖原异生作用与三羧酸循环的酶是丙酮酸羧化酶。T

15、在高等植物中淀粉磷酸化酶既可催化α-1,4糖苷键的形成,又可催化α-1,4糖苷

键的分解。F

16、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以形成谷氨酸的前提。T

17、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之2H的辅助因子是FAD。F 18、乳酸糖异生为葡萄糖后可补充血糖并在肌肉中糖酵解为乳酸。F 19、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相互转变的途径。F

20、ATP/ADP比值低时EMP途径打开,糖异生活性也提高。F 三、问答题:

1、何谓三羧酸循环?它有何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2、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其生物学意义何在?

3、糖酵解和发酵有何异同?糖酵解过程需要那些维生素或维生素衍生物参与? 4、试述糖异生与糖酵解代谢途径的关系和差异。生物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分解和

合成代谢途径的单向性?

5、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通路? 6、什么是乙醛酸循环?有何意义?

7、为什么糖酵解途径中产生的NADH必须被氧化成NAD才能被循环利用? 8、试说明丙氨酸的成糖过程。

9、试述无氧酵解、有氧氧化及磷酸戊糖旁路三条糖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

20

+

10、酿酒业是我国传统轻工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其生化机制是在酿酒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下从葡萄糖代谢为乙醇的过程。请写出在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代谢途径。 四、名词解释

发酵 糖酵解途径 糖的有氧氧化 糖核苷酸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乙醛酸循环 糖异生作用 糖原:

第五章 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如果质子不经过F1/F0-ATP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c

A.氧化 B.还原 C.解偶联、 D.紧密偶联

2、离体的完整线粒体中,在有可氧化的底物存时下,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提高电子传递和氧气摄入量:b

A.更多的TCA循环的酶 B.ADP C.FADH2 D.NADH 3、下列氧化还原系统中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c

A.延胡索酸琥珀酸 B.CoQ/CoQH2 C.细胞色素a(Fe /Fe ) D.NAD/NADH 4、下列化合物中,除了哪一种以外都含有高能磷酸键:d

A.NAD B.ADP C.NADPH D.FMN 5、下列反应中哪一步伴随着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b

A.苹果酸→草酰乙酸 B.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 C.柠檬酸→α-酮戊二酸 D.琥珀酸→延胡索酸 6、乙酰CoA彻底氧化过程中的P/O值是:c

A.2.0 B.2.5 C.3.0 D.3.5 7、肌肉组织中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以哪种形式贮存:d

A.ADP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ATP D.磷酸肌酸 8.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中,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的组分为:c

A.NAD B.FMN C.CoQ D.Fe·S 9.下述哪种物质专一性地抑制F0因子:c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寡霉素 D.缬氨霉素 10、胞浆中1分子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ATP的分子数:d

A.9或10 B.11或12 C.15或16 D.17或18 11、下列不是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b

A.磷酸甘油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琥珀酸硫激酶 12、二硝基苯酚能抑制下列细胞功能的是:c

21

++

2+

3+

A.糖酵解 B.肝糖异生 C.氧化磷酸化 D.柠檬酸循环 13、活细胞不能利用下列哪些能源来维持它们的代谢:d

A.ATP B.糖 C.脂肪 D.周围的热能 14、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b

A.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B.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C.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 D.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15、关于有氧条件下,NADH从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的机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d

A.NADH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而进入

B.磷酸二羟丙酮被NADH还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在内膜上又被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同时生成NADH

C.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停留于线粒体内 D.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人线粒体,然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

16、胞浆中形成NADH+H经苹果酸穿梭后,每摩尔产生ATP的摩尔数是:c

A.1 B.2 C.3 D.4 17、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d

A.c1→b→c→aa3→O2-; B. c→c1→b→aa3→O2-; C.c1→c→b→aa3→O2-; D. b→c1→c→aa3→O2-;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细胞色素是指含有FAD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F 2、呼吸链中的递氢体本质上都是递电子体。T

3、胞液中的NADH通过苹果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其P/O比值约为1.5。F 4、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但所经历的路途不同。T 5、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T 6、所有生物体呼吸作用的电子受体一定是氧。F 7、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FAD与酶蛋白之间以共价键结合。T 8、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F 9、NADH和NADPH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F

10、如果线粒体内ADP浓度较低,则加入DNP将减少电子传递的速率。F

11、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机体利用。T 12、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F

13、电子通过呼吸链时,按照各组分氧还电势依次从还原端向氧化端传递。T

22

+

++

14、寡霉素专一地抑制线粒体F1F0-ATPase的F0,从而抑制ATP的合成。T

15 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到最高等的人类,能量的释放、储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T 16 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Ⅰ、Ⅱ、Ⅲ和Ⅳ中均含有Fe-S蛋白。F 三、问答题:

1、 什么是生物氧化?有何特点?试比较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的异同。 2、 氰化物为什么能引起细胞窒息死亡?其解救机理是什么? 3、简述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在体内ATP有哪些生理作用?

5、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 6、有人曾经考虑过使用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减肥药,但很快就被放弃使用,为什么?

7、何为能荷?能荷与代谢调节有什么关系?

8、使用亚硝酸盐并结合硫代硫酸钠可用来抢救氰化钾中毒者,为什么? 9、某些细菌能够生成在极高的pH值环境下(pH值约为10),你认为这些细菌能够使用跨膜的质子梯度产生ATP吗? 四、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磷氧比(O/P) 呼吸链 解偶联剂作用 能荷:

第六章 脂类代谢

一、选择题

1、线粒体基质中脂酰CoA脱氢酶的辅酶是( A)。

A、FAD B、NADP+ C、NAD+ D、GSSG 2、在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碳链的延长都需要( C )直接参加。

A、乙酰CoA B、草酰乙酸 C、丙二酸单酰CoA D、甲硫氨酸 3、合成脂肪酸所需的氢由下列( B )递氢体提供。

A、NADP+ B、NADPH+H+ C、FADH2 D、NADH+H+ 4、脂肪酸活化后,β-氧化反复进行,不需要下列( D )酶参与。 A、脂酰CoA脱氢酶 B、β-羟脂酰CoA脱氢酶 C、烯脂酰CoA水合酶 D、硫激酶 5、软脂酸的合成及其氧化的区别为( D)。

(1)细胞部位不同;(2)酰基载体不同;(3)加上及去掉2C?单位的化学方式不同;(4)?β-酮脂酰转变为β-羟酯酰反应所需脱氢辅酶不同;(5)β-羟酯酰CoA的立体构型不同 A、(4)及(5) B、(1)及(2) C、(1)(2)(4) D、全部 6、在脂肪酸合成中,将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细胞质中的载体是( B )。 A、乙酰CoA B、草酰乙酸 C、柠檬酸 D、琥珀酸

23

7、β-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 B )。

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 B、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D、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 8、胞浆中合成脂肪酸的限速酶是( D )。 A、β-酮酯酰CoA合成酶 B、水化酶 C、酯酰转移酶 D、乙酰CoA羧化酶 9、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B )。

A、葡萄糖 B、酮体 C、胆固醇 D、草酰乙酸 10、乙酰CoA羧化酶的变构抑制剂是( C )。

A、柠檬酸 B、ATP C、长链脂肪酸 D、CoA 11、脂肪酸合成需要的NADPH+H主要来源于( C )。

+

A、TCA B、EMP C、磷酸戊糖途径 D、以上都不是 12、生成甘油的前体是( C )。

A、丙酮酸 B、乙醛 C、磷酸二羟丙酮 D、乙酰CoA 13、卵磷脂中含有的含氮化合物是( C)。

A、磷酸吡哆醛 B、胆胺 C、胆碱 D、谷氨酰胺 14、哺乳动物不能从脂肪酸净合成葡萄糖是因为缺乏转化( B )的能力。

A、乙酰CoA到乙酰乙酸 B、乙酰CoA到丙酮酸 C、草酰乙酸到丙酮酸 D、乙酰CoA到丙二酰CoA 15、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的共同代谢中间物是( D )。

A、草酰乙酸 B、乳酸 C、乙醇 D、乙酰CoA 16、不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比饱和和脂肪酸β—氧化需要( B )的活性。

A、脱氢酶 B、异构酶 C、连接酶 D、裂合酶 17、利用酮体的酶不存在于(A )。

A、肝 B、脑 C、肾 D、心肌 E、骨骼肌 二、是非题(在题后打√或×)

1、脂肪酸氧化降解主要始于分子的羧基端。t

2、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NADPH+H作为还原反应的供氢体。t

+

3、脂肪酸彻底氧化产物为乙酰CoA。f 4、CoA和ACP都是酰基的载体。t

5、脂肪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氧化反应的逆反应。f 6、脂肪的分解产物都是糖异生的前体。f 7、酮体是在肝内合成,肝外利用。t

8、不饱和脂肪酸是原有饱和脂肪酸在去饱和酶系的作用下引入双键而形成的。t

24

9、胆固醇作为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可调节膜的流动性,因为胆固醇是两性分子。t 10、酰基载体蛋白(ACP)负责脂肪酸的转运。f 11、脂肪合成的限速步骤是丙酮酸羧化酶。f

12、磷酸二羟丙酮被α—磷酸甘油脱氢酶还原提供了合成甘油三脂所需的甘油部分。t 13、β—氧化途径是脂肪酸合成的逆反应。f

14、β—氧化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利用NAD+和FAD作辅酶。t 15、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乙酰CoA羧化酶。t 三、问答题:

1、试比较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与从头合成的异同。 2、为什么人摄入过多的糖容易长胖?

3、试述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化成糖的机理。

4、写出1摩尔软脂酸在体内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反应历程,计算产生的ATP摩尔数。 5、在人的膳食中严重缺乏糖时(如进行禁食减肥的人群),为什么易发生酸中毒?酸中毒

对人体有那些为害?怎样急救酸中毒病人? 四、名词解释

α-氧化 脂肪酸的β-氧化 ω-氧化 必需脂肪酸 酮体 酰基载体蛋白 酸中毒 脂类 类脂;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一、选择题

1.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是通过下面( C )作用完成的。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转氨基 2.下列氨基酸中(A )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 A、Glu B、Ala C、Asp D、Ser 3.转氨酶的辅酶是( B )。

A、TPP B、磷酸吡哆醛 C、生物素 D、核黄素 4.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 D )是错误的。

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 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

+

+

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 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不强

5.下列氨基酸可以作为一碳单位供体的是( B )。

A、Pro B、Ser C、Glu D、Thr 6.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生成的氨基来源有( C )。

A、鸟氨酸 B、精氨酸 C、天冬氨酸 D、瓜氨酸

25

7.磷酸吡哆醛不参与下面( D )反应?

A、脱羧反应 B、消旋反应 C、转氨反应 D、羧化反应 8.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A )。

A、NAD B、FAD C、FMN D、CoA

+

9.血清中的GOT活性异常升高,表明下列( A )细胞损伤。

A、心肌细胞 B、肝细胞 C、肺细胞 D、肾细胞 10.血清中的GPT活性异常升高,下列( B )损伤。

A、心肌细胞 B、肝细胞 C、肺细胞 D、肾细胞 11.关于L-谷氨酸脱氢酶是氧化脱氨基作用最主要的酶,说法错误的是( D )。

A、此酶在动植体普遍存在 B、该酶活性很强 C、其最适pH为7.6~8.0 D、该酶底物广泛 12.转氨基作用之所以不是氨基酸的主要脱氨基方式是由于( D )。

A、转氨酶在生物体内分布不广泛

B、转氨酶的专一性强,只作用与少数氨基酸 C、其辅助因子极易丢失

D、转氨酶只催化氨基的转移,而没有生成游离的NH3 13.下列关于尿素循环的论述,正确的是( ABCD )

A、尿素合成需消耗ATP

B、尿素中两个氮分别来自氨甲酰磷酸和天冬氨酸

C、尿素循环中氨甲酰磷酸与鸟氨酸反应生成瓜氨酸,最后一步反应是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

D、精氨琥珀酸裂解后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14.磷酸吡哆醛除作为转氨酶的辅酶外,还是下列哪些酶的辅助因子( AD )。

A、氨基酸脱羧酶 B、氨基酸消旋酶 C、氨基酸脱水酶 D、氨基酸脱巯基酶 15.必需氨基酸是这样一些氨基酸,( D )。

A、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来 B、可由三羧酸循环中间物转变而来 C、可由脂肪的甘油转变而来 D、体内不能合成,只能由食物提供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Lys为必需氨基酸,动物和植物都不能合成,但微生物能合成。F 2.人体内若缺乏维生素B6和维生素PP,均会引起氨基酸代谢障碍。 T

3.三羧酸循环、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一些中间代谢物可为氨基酸的合成提供前体。T 4.生物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生物素。F

5.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和比例。T

26

6.很多转氨酶以?-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而对氨基供体并无严格的专一性。T 7.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F

8.由精氨酸合成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T 9. 氧化脱氨基作用是大多数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F 10. 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途径。T

11. 氨基酸脱氨基生成α—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作用重新合成氨基酸,也可以转变成糖、脂肪,或可以彻底氧化分解。T 三、问答题

1.催化蛋白质降解的酶有哪几类?它们的作用特点如何? 2.氨基酸脱氨后产生的氨和?-酮酸有哪些主要的去路?

3.试述天冬氨酸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反应历程,并计算产生的ATP的摩尔数、 4.维生素B族中有哪些成员是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请简述之。 5.氨基酸可以合成哪些生物活性物质?

6.在氨基酸代谢中,哪些氨基酸可形成草酰乙酸进入糖代谢途径? 四、名词解释

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 必需氨基酸 一碳单位 生糖氨基酸 生酮氨基酸

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及核苷酸代谢

一、选择题

1.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下列( A )。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酸 2.嘌呤核苷酸的嘌呤环上第1位N原子来自( C )。

A、Gly B、Gln C、Asp D、甲酸 3.dTMP的直接前体是( C )。

A、dCMP B、dAMP C、dUMP D、 dGMP E、dIMP 4.下列哪对物质是合成嘌呤环和嘧啶环都是必需的( A )。

A、Gln/Asp B、 Gln/Gly C、Gln/Pro D、Asp/Arg E、Gly/Asp 5.人类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 A )反应是限速反应。 A、氨甲酸磷酸的形成 B、氨甲酸天冬氨酸的形成 C、乳清酸的形成 D、UMP的形成 E、CMP的形成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生物体不可以利用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核苷酸。F 2.不同种类生物分解嘌呤的能力不同,产物也不同。T

27

3.核酸酶是一种磷酸二酯酶。T

4.氨甲酰磷酸既可以合成尿素又可以用来合成嘌呤核苷酸。T 5.在NDP转变为dNDP的过程中铁氧还蛋白起电子载体作用。T 6.人及猿类体内嘌呤代谢最终产物是尿酸。T

7.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患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造成血液和尿液中的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增高。 T 三、问答题:

1.降解核酸的酶有哪几类?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方式和特异性。 2.什么是限制性内切酶?有何特点?它的发现有何特殊意义?

3.别嘌呤醇(allopurinol)为什么可用来治疗痛风症?请说明这种治疗方法的生化基础。 4.不同生物分解嘌呤碱的能力不同,写出三种嘌呤碱代谢排泄物的名称,分别指出它们是由哪些生物排出的。 四、名词解释

限制性内切酶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选择题

1、RNA转录的模板是( B )。

A、DNA的双链 B、DNA双链中的反义链 C、DNA的双链中有义链 D、RNA链本身

2、 DNA上某段碱基顺序为5’-ACTAGTCAG-3’,转录后的上相应的碱基顺序为( C )。 A、5’-TGATCAGTC-3’ B、5’-UGAUCAGUC-3’ C、5’-CUGACUAGU-3’ D、5’-CTGACTAGT-3’ 3、DNA复制时,下列( D )是不需要的?

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B.DNA连接酶 C.拓朴异构酶 D.限制性内切酶 4、RNA病毒的复制由下列酶中的( B)催化进行?

A、RNA聚合酶 B、RNA复制酶 C、DNA聚合酶 D、反转录酶 5、大肠杆菌有三种DNA聚合酶,其中参与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是( A)。

A、DNA聚合酶Ⅰ B、DNA聚合酶Ⅱ C、DNA聚合酶Ⅲ D、以上都一样 6、大肠杆菌DNA复制需要:(1)DNA聚合酶Ⅲ;(2)解链蛋白;(3)DNA聚合酶Ⅰ;(4)DNA

指导的RNA聚合酶;(5)DNA连接酶参加。其作用的顺序是( D)。 A、(4)(3)(1)(2)(5) B、(4)(2)(1)(3)(5)

28

C、(2)(3)(4)(1)(5) D、(2)(4)(1)(3)(5) 7、下列有关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描述( B )是不正确的? A、其功能之一是切掉RNA引物,并填补其留下的空隙 B、是唯一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聚合酶 C、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力 D、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力 8、DNA复制中的引物是( C )。

A.由DNA为模板合成的DNA片段 B.由RNA为模板合成的RNA片段 C.由DNA为模板合成的RNA片段 D.由RNA为模板合成的RNA片段 9、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15N标记大肠杆菌DNA的实验首先证明了下列(机制。

A、DNA能被复制 B、DNA的基因可以被转录为mRNA C、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D、DNA全保留复制机制 10、需要以RNA为引物的过程是( A )。

A、DNA复制 B、转录 C、反转录 D、翻译 11、下列叙述中,( B )是错误的。 A、在真核细胞中,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B、在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核中 C、合成mRNA和tRNA的酶位于核质中 D、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可进行转录

1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中与转录起动有关的亚基是( D )。 A、α B、β C、β’ D、σ

13、冈崎片段是指(C )。

A.DNA模板上的DNA片段 B.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片段 C.随后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D.前导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14、逆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是( D )。

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B.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C.RNA指导的RNA聚合酶 D.DNA指导的RNA聚合酶 15、下面( D )突变最可能是致死的。 A、染色体DNA分子中,腺嘌呤代替胞嘧啶 B、染色体DNA分子中,胞嘧啶代替鸟嘌呤 C、染色体DNA分子中,缺失三个核苷酸 D、染色体DNA分子中,插入一个碱基对 17、端粒酶是一种( B )。

29

) CA、限制性内切酶 B、反转录酶 C、RNA聚合酶 D、肽酰转移酶 18、下面关于核酶(ribozyme)的叙述( C )是错误的。 A、核酶的三维结构对它的功能至关重要 B、核酶中的RNA部分是其活性必需的 C、核酶没有固定的三维结构

D、核酶的底物是RNA或其本身分子中的一部分 19、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成分是( B )D。

A、引物 B、dUTP C、dATP D、dCTP 20、不需要DNA连接酶参与的反应是( D )。

A、DNA复制 B、DNA损伤修复 C、DNA的体外重组 D、RNA的转录 二、是非题(在题后打√或×)

1、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向,只能由DNA—→RNA而不能由RNA—→DNA。F

2、DNA复制与转录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双链DNA为模板,以半保留方式进行,最后

形成链状产物。F

3、依赖DNA的RNA聚合酶叫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即反转录酶。 T 4、DNA半不连续复制是指复制时一条链的合成方向是5′→3′而另一条链方向是3′→5′。F 5、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一般都不具有核酸外切酶的活性。F 6、用一个碱基对替换另一个碱基对的改变称为点突变。T

7、DNA复制时,前导链只需要一个引物,而滞后链则需要多个引物。T 8、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T

9、RNA的合成和DNA的合成一样,在起始合成前亦需要有RNA引物参加。F 10、DNA损伤重组修复可将损伤部位彻底修复。F

11、逆转录病毒RNA并不需要插入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也可完成其生命循环。F 12、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F

13、与蛋白酶不同的是,ribozyme的活性不需要有特定的三维结构。F

14、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结构特点之一是具有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一般位于着丝点

附近,通常不转录。T

15、逆转录病毒RNA并不需要插入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也可完成其生命循环。 F 16、内含子的剪接都是通过RNA的自身催化完成的。F 17、所有核酸合成时,新链的延长方向都是从5'—3'T。

18、DNA复制时,先导链是连续合成,而后随链是不连续合成的。T 19、反转录酶仅具有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力。F 20、转录不需要引物,而反转录必须有引物。T 三、问答题:

30

1、 试述遗传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该法则对生命科学有什么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在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心法则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2、 为什么说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其最重要的实验依据是什么? 3、 DNA复制与RNA转录各有何特点?试比较之。 4、DNA复制的高度准确性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5、从DNA的特点出发阐述为什麽DNA最适合作为遗传物质? 举例说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对生命科学带来的划时代的影响。

6、叙述参与DNA复制的酶类有哪些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 7、何谓反转录作用? 它在医学上有何意义? 8、简述各种RNA的加工过程。 四、名词解释

中心法则 半保留复制 转录 反转录 冈崎片段 突变 复制叉 SSB DNA体内重组 克隆酶 基因 基因组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代谢调节

一、选择题

1、糖酵解中,下列( D )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己糖激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2、磷酸化酶通过接受或脱去磷酸基而调节活性,因此它属于( B )。

A、别(变)构调节酶 B、共价调节酶 C、诱导酶 D、同工酶 3、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D )。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β氧化 C、氧化磷酸化 D、糖酵解作用 4、关于共价修饰调节酶,下列( D )说法是错误的。 A、这类酶一般存在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 B、酶的这两种形式通过酶促的共价修饰相互转变 C、伴有级联放大作用

D、是高等生物独有的代谢调节方式 5、阻遏蛋白结合的位点是( C )。

A、调节基因 B、启动因子 C、操纵基因 D、结构基因 6、下面哪一项代谢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 C )。 A、脂肪酸的β-氧化 B、氧化磷酸化 C、脂肪酸的合成 D、TCA

7、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操纵基因专门控制( A )是否转录与翻译。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起动因子 D、阻遏蛋白 8、有关乳糖操纵子调控系统的论述( A )是错误的。

31

A、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也是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形式 B、乳糖操纵子由三个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启动子和操纵基因组成 C、乳糖操纵子有负调节系统和正调节系统 D、乳糖操纵子负调控系统的诱导物是乳糖 9、下列有关阻遏物的论述( C )是正确的。 A、阻遏物是代谢的终产物 B、阻遏物是阻遏基因的产物

C、阻遏物与启动子部分序列结合而阻碍基因转录 D、阻遏物与RNA聚合酶结合而阻碍基因转录 10、脊椎动物肌肉组织中能储存高能磷酸键的是( B )。

A、ATP B、磷酸肌酸 C、ADP D、磷酸精氨酸 11、下列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D)。

A、磷酸肌酸 B、乙酰辅酶A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3-磷酸甘油酸 12、下面柠檬酸循环中不以NAD+为辅酶的酶是( D )。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琥珀酸脱氢酶 13、下面( C )主要存在于肝中,而肌肉中没有。

A、巳糖激酶 B、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C、糖原磷酸化酶 D、乳酸脱氢酶 14、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的共同代谢中间物是( D )。

A、草酰乙酸 B、乳酸 C、乙醇 D、乙酰CoA 15、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碳链的延长都需要( C )直接参加。

A、乙酰CoA B、草酰乙酸 C、丙二酸单酰CoA D、甲硫氨酸 16、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反应是( A )。

A、脂肪酸β-氧化 B、脂肪酸合成 C、EMP途径 D、乙醛酸循环 17、下列代谢中以磷酸二羟丙酮为交叉点的是( C )。 A、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 B、糖代谢与脂肪酸代谢 C、糖代谢与甘油代谢 D、糖代谢与核酸代谢 18、 下列哪项不是酶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D )。

A、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B、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D、酶蛋白的合成与降解 19、关于酶含量的调节( B )是错误的。

A、酶含量调节属细胞水平的调节 B、酶含量调节属快速调节

32

C、底物常可诱导酶的合成 D、产物常阻遏酶的合成 20、反馈调节作用中下列( C )说法是错误的。

A.有反馈调节的酶都是变构酶 B.酶与效应物的结合是可逆的 C.反馈作用都是使反速度变慢 D.酶分子的构象与效应物浓度有关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共价调节是指酶与底物形成一个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中间物。F

2、在酶的别构调节中,常伴有酶分子亚基的解聚和缔合,这种可逆的解聚/缔合也是肌

体内酶活性调节的重要方式。T

3、细胞的区域化在代谢调节上的作用,除了把不同的酶系统和代谢物分隔在特定的区间,

还通过膜上的运载系统调节代谢物、辅酶和金属离子的浓度。T 4、操纵基因又称操纵子,如同起动基因又称启动子一样。F

5、能荷水平之所以影响一些代谢反应,仅仅因为ATP是一些酶的产物或底物。F 6、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是基因功能精细调节机制的基础。T 7、当细胞内cAMP的水平较高时促进乳糖操纵子的转录。T 8、阻遏子对操纵基因的调节不受特殊小分子的调节。F

9、第二信使的功能是极大地放大原初信号,因此凡是对原初信号有放大效应的分子都可以称为第二信使。F

10、磷酸戊糖途径为还原性生物合成提供NADH。F 11、乙醛酸循环在植物中替代了柠檬酸循环。F

12、乳糖可以诱导乳糖操纵子的表达,所以乳糖对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属于正调控系统。F 13、操纵子调控系统由结构基因及其下游的启动子和操纵基因组成。F 14、阻遏蛋白是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碍转录的蛋白质。T 15、细胞代谢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酶的作用而实现的。T 16、和蛋白质一样,糖和脂肪的生物合成也受着基因的直接控制。F 17、三羧酸循环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途径。T 18、乙酰CoA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物。T 19、变构剂只能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特定部位结合。T 20、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是没有基因产物的基因。T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哪些化合物可以被认为是联系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重要环节?为什么? 2.试述糖代谢、脂类代谢及蛋白质代谢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在代谢中的作用。 4、试比较变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调节作用的异同?

33

5、 分别写出谷氨酸在体内 ①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②生成糖 ③生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历程,?注明催化反应的酶,并计算分解时所产生的ATP数目。 6、简述能荷调节对代谢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意义。

7、何谓操纵子学说?试以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为例说明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 8、试述基因表达转录起始调节的普遍模式。 四、名词解释

反馈抑制 共价修饰 级联放大系统第二信使 限速酶(标兵酶) 操纵子 操纵子学说 诱导酶 阻遏作用

第十二章 生化实验技术

一、选择题

1、某蛋白质pI为7.5,在pH6.0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 A )。 A、向负极移动 B、向正极移动 C、不运动 D、同时向正极和负极移动 2、进行酶活力测定时( A)。

A、底物浓度必须极大于酶浓度 B、酶浓度必须极大于底物浓度 C、酶能提高反应的平衡点 D、与底物浓度无关

3、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一般电泳的分辨率高,是因为具有下列( A )效应 。 A、浓缩效应 B、电荷效应 C、分子筛效应 D、粘度效应 4、分离鉴定氨基酸的纸层析属于( D )。

A、亲和层析 B、吸附层析 C、离子交换层析 D、分配层析 5、SDS-PAGE分离蛋白质的基础是( A )。

A、分子量 B、荷/质比 C、带负电荷的侧链 D、带正电荷的侧链 6、寡聚蛋白的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通过( B )方法测定。

A、SDS-PAGE B、SDS-PAGE与凝胶过滤结合 C、凝胶过滤 D、SDS-PAGE与等电聚焦结合

7、将抗体固定在层析柱的载体上,使抗原从流经此柱的蛋白样品中分离出来,这种技术属于( C )。

A、吸附层析 B、离子交换层析 C、亲和层析 D、凝胶过滤 8、将RNA转移到硝基纤维素膜上的技术叫( B )。

A、Southern印迹 B、Northern印迹 C、Western印迹 D、Eastern印迹 9、在酶的分离纯化中最理想的实验结果是(A )。

A、纯化倍数高,回收率高 B、蛋白回收率高 C、回收率小但纯化倍数高 D、比活力最大 10、酶的分离提纯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C )。

34

A、需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在0~5℃之间 B、酶制剂制成干粉后可保存于4℃冰箱中

C、需经常使用巯基乙醇以防止酶蛋白二硫键发生还原 D、提纯时间尽量短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蛋白质在小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向阳极移动,而在大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将向阴极移动。F

2、酶的比活力可表示酶纯度。T

3、提纯酶时,只需求其总活力,就可以知其纯度是否提高了。F 4、疏水氨基酸多的蛋白质不溶于水。F

5、凝胶过滤和SDS-PAGE测得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真实相对分子质量。F 6、同工酶往往具有相同的电泳迁移率。F

7、Southern印迹法,Northern印迹法和Western印迹法是分别用于研究DNA,RNA和蛋白质转移的有关技术。T

8、酶活力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酶的定量测定。T

9、由1g粗酶制剂经纯化后得到10mg电泳纯的酶制剂,那么酶的比活力较原来提高100倍。F

10、胃蛋白酶的等电点是1.0~2.5,细胞色素c的等电点是9.8~10,用阴离子交换剂分离这两种蛋白质时,首先洗脱的是细胞色素c。T 三、问答题

1、盐析法沉淀蛋白质时,往往需要将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附近,为什么? 2、试分别阐述分配层析和吸附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以DNA的分离纯化为例,阐述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原理和注意事项。 4、电泳现象的产生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有何关系?

5、在pH6.5的谷氨酸和丙酮酸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新鲜猪肝匀浆后于37℃水浴中保温30分钟,煮沸后蛋白质沉淀,将上清液点在层析滤纸上,用酚水饱和液进行层析,层析结束后用茚三酮显色出现两条带,这两条带各是什么物质,说明原因。

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什么特点?试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的基本原

理和主要操作步骤。

7、试比较核酸测序和蛋白质测序在方法策略上的异同。

8、什么叫酶的活力和比活力?测定酶活力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测定酶活力时以测定初速度为宜,并且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

9、什么是Western印迹?它与Southern印迹有什么不同? 10、影响电泳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四、名词解释

35

吸附层析 分配层析 分子筛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亲和层析 Rf值 浓缩效应 SDS-PAGE 盐析 透析 酶的回收率 双缩脲反应 酶工程 原位菌落杂交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