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 下载本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乙价格×乙产量)

两厂的产值比为:(11×6):(10×5)=66:50

甲厂产值为:6960×66/(66+50)=3960(元)

乙厂产值为:6960×50(66+50)=3000(元)

答:两厂的产值分别是3960万元和3000万元。

练习3:

1.甲、乙两个长方形长的比是4:5,宽的比是3:2,面积的和是242平方厘米。求甲、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2.苹果和梨的单价的比是6:5,王大妈买的苹果和梨的重量的比是2:3,共花去18元。王大妈买苹果和梨各花了多少元?

3.大、小两种苹果,其单价比是5:4,重量比是2:3。把两种苹果混合,成为100千克的混合苹果,单价为每千克4.40元。大、小两种苹果原来每千克各是多少元?

【例题4】A、B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7:3。如果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70元,它们的价格比就是7:4,这两种商品原来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思路导航】

解法一:因为A、B两种商品涨价的数值相同,所以涨价后两种商品价格差不变。由于价格差不变,所以价格差对应的份数也应该相同。

原价格比=7:3=21:9 现价格比=7:4=28:16

【这样前后项的差都是12,价格涨了

(28-21)=7份,是70元】

70÷(28-21)=10元 A:10×21=210(元) B:10×9=90(元)

解法二:由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选两种商品的价格差做单位“1“进行解答。

(1)原来A商品的几个是价格差的几倍 7÷(7-3)=7/4

(2)后来A商品的价格是价格差的几倍 7÷(7-4)=7/3

(3)A、B两种商品的价格差是 70÷(7/3-7/4)=120(元)

(4)原来A商品的价格是 120÷(7-3)×7=210(元)

(5) 原来B商品的价格是 120÷(7-3)×3=90(元)

答:A、B两种商品原来的价格分别是210元和90元。

练习4:

用两种思路解答下列应用题: 1.甲、乙两个建筑队原有水泥重量的比是4:3。甲队给乙队54吨水泥后,甲、乙两队水泥重量的比是3:4。原来甲队有水泥多少吨?

2.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7,两书架上各增加154本后,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甲、乙两书架上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3.兄弟两人,每年收入的比是4:3,每年支出的比是18:13。从年初到年底,他们都结余720元。他们每年的收入各是多少元?

【例题5】如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线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路图,已知甲地到丙地的路程与乙地到丙地的路程比是1:2。王刚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甲地步行到丙地,李华同时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骑自行车去丙地,他比王刚早1小时到达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

解法一:根据路程的比和速度的比求出时间的比,从而求出王刚和李华所用的时间,再求出各自所走的路程。

王刚和李华所用时间的比 1/4:2/10=5:4

王刚所用的时间 1÷(5-4)×5=5(小时)

甲地到丙地的路程 4×5=20(千米)

甲、乙两地的路程 20×(1+2)=60(千米)

解法二:如果李华每小时行4×2=8千米,他将与王刚同时到达丙地。现在他每小时多行10-8=2千米。在王刚从甲地到丙地的这段时间内,李华比应行的路程多行了10×1=10千米。据此,可求出王刚从甲地到丙地的时间。

王刚从甲地到丙地的时间10 ×1÷(10-4×2)=5(小时)

甲、乙两地的路程4×5×(1+2)=60(千米)

解法三:如果王刚每小时行10÷3=5千米,就能和李华同时到达。由此可见,王刚走完甲地到丙地的路程,用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和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相比,所用的时间相差1小时。再根据1千米的路程,两种速度所用的时间相差 1/4-1/5= 1/20

小时。最后求出甲地到丙地的路程。

甲地到丙地的路程1÷(1/4-1/(10÷÷2)=20(千米)

甲、乙两地的路程20×(1+2)=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 练习5:

1.一辆汽车在甲、乙两站间行驶,往返一次共用去4小时(停车时间不算在内)。汽车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做3000个零件比乙做2400个零件多用1小时,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6:5。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3.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路线图。已知甲地到丙地的路程与乙地到丙地的路程的比是2:3。一辆货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丙地,一辆客车同时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客车比火车迟1小时到达丙地。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16讲 用“组合法”解工程问

一、知识要点

在解答工程问题时,如果对题目提供的条件孤立、分散、静止地看,则难以找到明确的解题途径,若用“组合法”把具有相依关系的数学信息进行恰当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基本单位,便会使隐蔽的数量关系立刻明朗化,从而顺利找到解题途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5天完成,若甲队做5天,乙队做3天,只能完成工程的7/30,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几天?

【思路导航】此题已知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和是1/15,只要求出甲队货乙队的工作效率,则问题可解,然而这正是本题的难点,用“组合法”将甲队独做5天,乙队独做3天,组合成甲、乙两队合作了3天后,甲队独做2天来考虑,就可以求出甲队2天的工作量7/30-1/15×3=1/30,从而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所以

1÷【1/15-(7/30-1/15×3)÷(5-3)】=20(天)

答: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20天。 练习1:

1.师、徒二人合做一批零件,12天可以完成。师傅先做了3天,因事外出,由徒弟接着做1天,共完成任务的3/20。如果这批零件由师傅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2.某项工程,甲、乙合做1天完成全部工程的5/24。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独做2

天,再由乙队独做3天,能完成全部工程的13/124。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3.甲、乙两队合做,20天可完成一项工程。先由甲队独做8天,再由乙队独做12天,还剩这项工程的8/15。甲、乙两队独做各需几天完成?

【例题2】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2天可以完成。甲队先做了3天,再由乙队做2天,则能完成这项工程的1/2。现在甲、乙两队合做若干天后,再由乙队单独做。做完后发现两段所用时间相等。求两段一共用了几天?

【思路导航】此题很容易先求乙队的工作效率是:(1/2-1/12×3)÷2=1/8;再由条件“做完后发现两段所用时间相等”的题意,可组合成由两个乙队和一个甲队合做需若干天完成,即可求出相等的时间。

(1)乙队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2-1/12×3)÷2=1/8

(2)两段时间一共是1÷(1/8×2+1/12)×2=6(天)

答:两段时间一共是6天。 练习2:

1.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5天完成。若甲队先做5天,乙队再做4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8/15。现由甲、乙两队合做若干天后,再由乙队单独做。做完后发现,两段时间相等。这两段时间一共是几天?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一项工程,甲、乙合做8天完成。如果先让甲独做6天,再由乙独做,完成任务时发现乙比甲多了3天。乙独做这项工程要几天完成?

3.某工作,甲单独做要12天,乙单独做要18天,丙单独做要24天。这件工作先由甲做了若干天,再由乙接着做;乙做的天数是甲3倍,再由丙接着做,丙做的天数是乙的2倍。终于完成了这一工作。问总共用了多少天?

【例题3】移栽西红柿苗若干棵,如果哥、弟二人合栽8小时完成,先由哥哥栽了3小时后,又由弟弟栽了1小时,还剩总棵数的11/16没有栽,已知哥哥每小时比弟弟每小时多栽7棵。共要移栽西红柿苗多少棵?

【思路导航】把“哥哥先栽了3小时,弟弟又栽了1小时”组合成“哥、的合栽了1小时后,哥哥又独做了2小时”,就可以求出哥哥每小时栽总数的几分之几。

哥哥每小时栽总数的几分之几(1-11/16-1/8×1)÷(3-1)=3/32

一共要移栽的西红柿苗多少棵7÷【3/32-(1/8-3/32)】=112(棵)

答:共要移栽西红柿苗112棵。 练习3:

1.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师、徒合做12小时可以完成。先由师傅加工8小时,接着再由徒弟加工6小时,共加工了这批零件的3/5。已知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做1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修一条公路,甲、乙两队合做6天可以完成。先由甲队修5天,再由乙队修3天,还剩这条公路的3/10没有修。已知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2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3.修一段公路,甲队独修要40天,乙队独修要用24天。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工,结果在距中点750米处相遇。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例题4】一项工作,甲、乙、丙3人合做6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工作6小时后,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2/3;如果甲、乙合做3小时后,丙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2/3。如果由甲、丙合做,需几小时完成?

【思路导航】将条件“甲工作6小时后,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2/3”组合成“甲工作4小时,甲、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2/3”,则求出甲的工作效率。同理,运用“组合法”再求出丙的工作效率。

甲每小时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2/3-1/6×2)÷(6-2)=1/12

丙每小时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2/3-1/6×3)÷(6-3)=1/18

甲、丙合做需完成的时间为:1÷(1/12+1/18)=7由1/5(小时)

答:甲、丙合做完成需要7有1/5小时。 练习4:

1.一项工作,甲、乙、丙三人合做,4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做4小时后,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13/18;如果甲、乙合做2小时后,丙再做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