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修订) 下载本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太空行走

在地球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丝,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氦。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氦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氦。这些氦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氦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氦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氦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氦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氦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脚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1.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2.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吸纯氧排氦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氦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氦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3.“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高中语文●必修三

79

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走行,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在天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答案:1.C 2.D 3.B 4.C

5.阅读

都市圈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逐渐摒弃那种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对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来说,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之路无疑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在生态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基推行都市圈化,是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对城市化充满偏见,他们只看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社会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而没有充分注意到,城市化不仅具有经济社会进步意义,而且对一个人口密集、耕地资源有限的国家来说,城市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从宏观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城市不仅是‘生产有效率’的居住方式,也是‘生态有效率’的居住方式,这突出表现在城市人均占用的土地资源大大低于农村,城市的发展,只会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对土地的消耗,而不是相反。而且城市的规模效应,也使得环境的治理更加有效”。

作为城市化的高级形式,都市圈化不仅具有上述对整个国家而言的宏观生态效益,为那些生态敏感地区腾出恢复植被和环境容量的空间,而且与大城市相比,都市圈本身就是一个以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城市有机结合、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也就是说在都市圈这一中观地域里也是“生态有效率”的。因此,人口都市圈化既具有人口大城市的优势,即在城市聚集经济的作用下,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大量的人口、生产大量的经济剩余(地均产出和人均产出同时实现高效率),同时又可避免“大城市病”的出现,实现人口——经济——生态三者之间的平衡,最终实现整个国家以及都市圈内外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都市圈化将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体制鸿沟和贫富鸿沟。都市圈在本质上要求打破行政区的束缚,在一个巨大的城乡交融的区域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因此,困扰我国多年的城乡差别和“三农”问题,将在一体化的都市圈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都市圈化这一新型的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提出,必将彻底改变中国城市化的面貌,其作为我国的核心战略之一,必将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1)下列对“都市圈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市圈化是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方式。 B.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形式。

C.都市圈化为那些生态敏感地区腾出恢复植被和环境容量的空间。 D.都市圈化是大中城市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高中语文●必修三

80

A.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已经由传统发展模式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B.文中第1段“相反”的意思是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对土地的消耗。

C.都市圈化因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将成为我国唯一的核心战略。 D.都市圈化要求建立新的相适应的行政区,以便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形式,是能够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模式。 B.都市圈化会增加对土地的消耗,因而使生态有效率降低。

C.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化会使城乡差别不断扩大。 D.城乡差别和“三农”问题,将在一体化的都市圈内得到彻底解决。

6.请为下面一幅漫画拟一个题目,并写出它的寓意。

高中语文●必修三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