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服务调查报告 下载本文

社区老年人服务调查报告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对为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养老越来越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的开展。2015年12月,市老龄工办和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在5个老城区10个社区开展专项调研,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社区在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服务内容、硬件设施及财力投入情况,探讨进一步深化为老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

一、基本情况

社区为老服务是指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以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社会力量提供的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卫生保障、精神文化发展在内的各种服务,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近年来,围绕和谐社会构建,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各地都在努力探索社区为老服务的模式,一些社区在老年人管理、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形成了以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为老服务格局。

(一)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保障措施初步确立

1.建立服务管理体系,确保有机构管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市已初步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街道社区运作,社会共同参与的为老服务体系。根据《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由市社区服务业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推进;目前,五个老城区都已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政策制定、综合协调、经费筹措以及服务机构评估和年审等工作;各街道已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管理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包括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各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负责为老年人提供信息联络和服务协调。

2.建立为老服务队伍,确保有人干事。社区为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1)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包括社区配备的民政(老龄)工作专职委员、企退管理服务工作人员;(2)公益性岗位助老服务员,指社区招聘辖区内4050人员组建的为老服务队伍;(3)老年人自管自治组织,如社区老年人协会、老年文体队伍、企退人员自管小组等,发挥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4)志愿服务组织,如辖区共建单位的青年志愿者,社区低龄老年人为主体的以老助老志愿者,社区居民组织的医疗康复、电器维修专业志愿队伍等;(5)专业为老服务机构或社区内便民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低偿和优惠的服务。

3.建立为老服务设施,确保有场地办事。近年来,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为老服务设施,通过新建、扩面、嫁接等形式,在社区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站、星光老年之家、老年食堂、托老所等,解决实施为老服务的场地问题。(1)新建:一些街道采用收回租赁房、社区用房功能置换、租用辖区单位空置房等办法,兴建为老服务设施。如湖口街道收回一幢年租金25万元的三层楼房,投入100多万元改造成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在底楼开设了“阳光食堂”;闸口街道天仙社区将蓝天公寓小区配套用房2个中套打通,改造成“夕阳之家”托老所;湖口街道仓基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由自行车库改建,场地狭小,

冬冷夏热,他们打算租借自来水厂的空地再建一个老年活动室。(2)扩面:长庆街道吴牙社区敬老院始建于1990年,是我市第一家社区办养老机构,原来只有20多张床位,今年街道投入80多万元对敬老院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腾出原社区办公用房与敬老院联通予以扩面,不仅增加面积至520平方,床位至53张,还将增加面向社区居家老人的服务功能,如净菜配送、餐饮服务、日间休闲等。(3)嫁接:主要指依托福利服务机构增设服务设施和项目,扩展服务功能。如南星街道美政桥社区依托街道敬老院建立养老服务站,组建了配餐中心、活动中心、日托中心和洗涤中心,为社区老年人居家生活提供便利。

4.设立服务专项经费,确保有钱办事。为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市财政每年安排 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公益性、扶持经营性社区服务业项目发展。 并根据老年人增长比例等情况每年适当递增,通过以奖代拨形式对区、县(市)居家养老工作予以补助。五个老城区都已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用于各类服务点设施的建设和服务项目的扶持。各街道则至少匹配有与区政府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以确保各类服务运行顺畅。江干区用于发放服务券的资金一年就有300万元,并对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给予扶持。

(二)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对象逐步扩展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社区为老服务内容从单一的家政服务,向“助餐、助洁、助医、助困、助急、助乐”六大方向拓展,涵盖生活护理、日间照料、代办采购、陪医送药等多个方面,并逐渐延伸到心理慰藉等深层次的关怀。服务对象从原来的特定类型,向辖区内的一般老人

扩展。当然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的对象,仍以经济困难类——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的老人,特殊贡献类——老劳模、老居干、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人,高龄独居类——80岁以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子女又无法照顾的老人为重点,其他经济条件好、自理能力强、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根据具体情况可获得低偿、有偿的服务。从服务手段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1.上门服务。(1)助老服务员:社区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由助老员上门为特定对象的老年人提供探视慰问、代办代购、居室清洁卫生等简单家务劳动和其他服务。为规范公益性助老员的管理,下城区实行“三会一联动”工作机制:即每月一次助老员业务培训会,一次街道助老工作例会,每周一次社区助老工作碰头会,民政与劳动保障联动,街道劳动保障站负责招聘4050人员,民政科负责日常管理,要求助老员每天做到与老人“见一面、记一笔、做一条”,把助老服务落到实处。(2)关怀小组:除了对重点对象进行上门助老帮扶,许多社区对独居老人也予以重点关注。如闸口街道天城社区实行片区承包制度,每个片区由社区干部担任片长,片区内的党员、民情直递员共同组成关怀小组,将70岁以上独居老人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每周走访探望,对70岁以下独居老人施行较关注,每半月走访一次,每周电话联系一次。(3)家庭医生:一些社区还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家庭医生”式健康服务。如小河街道长征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对8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听诊、量血压、医疗咨询、饮食指导等上门服务。

2.定点服务。(1)老年活动室。我市2003年起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迄今已建成城镇星光老年之家633个,农村星光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