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下载本文

出发,表达内心感受,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流派是对现实的反叛,故D项正确。 19.C 【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19世纪40—60年代汉人和满人出任巡抚的比例,在当时无

论汉人还是满人都并非列强扶植的代理人,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体现了19世纪40—60年代汉人出任巡抚比例越来越多,不能体现清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60年代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材料中汉人出任巡抚越来越多这是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为维护统治,笼络人心的需要,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故C项正确;材料中讲述的是汉族巡抚越来越多,巡抚作为封疆大吏、朝廷要员,并非直接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因此这与科举考试无关,故D项错误。

21.D 【解析】根据材料“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得出蔡元培的新式征婚要求

大多数人并不赞同,得出婚俗观念并未彻底转变,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与材料所给1900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指出蔡元培贴出征婚启示,没有涉及启示是用报刊进行刊登的,所以不能得出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的结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得出蔡元培主张的新思想影响下征婚要求并未被大多数人认可,所以表明新思想并未受到社会广泛接受,其传播受到的阻力较大,故D项正确。 22.B 【解析】从材料中上级机关规定计划到农庄自己制定计划,不能反映出政府在经济中

作用强化,故A项错误;由农庄自己制定计划,使农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制定经济计划,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于农业计划的制定由中央变为地方,不能反映出改革的重心在农业领域,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解体是在1991年,故D项错误。

23.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应对战争采用了干预经济的措施,

这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故A项正确;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1921之后,与“一战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9至1933经济大危机宣告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D项错误。 24.B 【解析】材料中是对国营企业的调整,人民公社主要是农村经济,故A项错误;根据

材料中对国营企业的改革,说明国家调整企业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中已经是实行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工业经济结构问题,故D项错误。

25.(1)背景:疆域极大拓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豪强和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4分)

特点:分区域设专职监察官;定期巡视;细化监察职责;主要监察地方势力(强干弱枝);

位低权重。(9分)

(2)原因:原有监察制度的缺陷;民主制度的发展;民权意识的增强;法治意识的增强。(6分)

经验:监察机构独立于政府;监察对象包括官员和机构(对象);建立监察网络;完善巡视制度;倾听民意;纳入法制化轨道等。(6分)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改梁曰益”得出疆域极大拓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得出地方豪强和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得出分区域设专职监察官;根据材料一“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得出定期巡视;根据材料一“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得出细化监察职责;根据材料一“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得出主要监察地方势力(强干弱枝);根据材料一“位卑而权重”得出位低权重。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得出原有监察制度的缺陷;结合所学19世纪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和完善的时期得出民主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倾听公民意见”得出民权意识的增强;根据材料二“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得出法治意识的增强。第二小问经验:根据材料二“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得出监察机构独立于政府;根据材料二“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得出建立监察网络;根据材料二“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得出完善巡视制度;根据材料二“倾听公民意见”得出倾听民意;根据材料二“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得出纳入法制化轨道。

26. 观点:董仲舒的儒学体系丧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和心性之学.,逐渐变为维护专制体制的工具。(4分)

教化论:是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化建立人性的根据,孔孟强调的自觉、自发、自信的教化精神,在与现实专制的整合中,完全被扼杀。(4分)

为了迎合专制君主,打破了孔孟时代君臣关系相对,君主权威受到挑战的观点。认为民众必须绝对服从君主。(4分)

【解析】先从材料一中提炼出核心观点,即董仲舒的儒学体系丧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和心性之学,逐渐变为维护专制体制的工具,再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实论述时必

须多角度的进行论证,史实必须准确,要求:观点明确,叙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27.(1)背景:秦朝灭亡的教训;“黄老之学”的施政思想;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逐步恢复的封建经济。(8分)

(2)意义:简化了严刑峻法,缓和了社会矛盾;确保了一定的劳动力数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言路畅通,民情上达,有利于政治清明。(7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中“汉初统治者建立政权后,认为秦以‘专任刑罚’”、‘“重刑制民’的做法,使民生积怨,愤而反抗。因此,将‘黄老之学’作为治国施政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得出吸收秦亡的教训,实行“黄老思想”,根据材料中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发展得出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局面。

(2)根据材料中“废除‘诽谤妖言法’,使皇帝能听到各种不同意见”得出有利于言路畅通,民情上达,有利于政治清明,汉代简化了严刑峻法,主要从有利于政治局面的稳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

28.(1)活动:参与“围剿”红军;斡旋西安事变救出蒋介石;开展外交努力,为抗战募集军资;领导飞虎队抗日;镇压爱国学生,间接杀害杨虎城。(9分,言之成理即可)

(2)简评: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战赢得国际支援与同情,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对革命力量和势力进行镇压。(6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得出参与“围剿”红军;根据材料“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得出斡旋西安事变救出蒋介石;根据材料“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得出开展外交努力,为抗战募集军资;根据材料“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得出领导飞虎队抗日;根据材料“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得出镇压爱国学生,间接杀害杨虎城。

(2)斡旋西安事变救出蒋介石的活动,结合所学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确立,得出该活动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合作;开展外交努力,为抗战募集军资和领导飞虎队抗日的活动,以外交途径使中国战场的抗战赢得国际支援与同情,综上宋美龄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战赢得国际支援与同情,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但是参与“围剿”红军和镇压爱国学生,间接杀害杨虎城,体现了以暴力的方式力图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镇压革命力量,综上宋美龄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对革命力量和势力进行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