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试题 - 湖南卷(语文)精析版 下载本文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7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慕 qīng 俊彦n 渲染xiàn 嘉言懿行 yì ..yà..B.轩昂 xuān 萦绕yíng 酽茶yàn 怦然心动 pīng ....C.黏膜 nián 囊括náng 笃信dǔ 桑榆暮景mù ....D.脊梁jí 甄别zhēn 晋谒 yè 披肝沥胆 lì ...

[答案]C

[解析]A.渲染(xuàn) B. 怦然心动 (pēng) D. 脊梁(jǐ)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皇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然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想。 B. 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啬的是那份能慰籍彼此心灵的关爱。 C. 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 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嬉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答案]D

[解析]D.“嘻戏”, 词典只有“嬉戏”,而“嘻戏”是网络词语,不规范,出题者出这道题应该是一种对规范用词的引导。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

依,缺一不可。 .B. 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幺轻而

易举,一挥而就。 ....C.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 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回忆而生。

[答案]B

[解析] 一挥而就。(挥:指挥笔。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溶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如潮。 B. 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是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

受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C. 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

反映了正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 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

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答案]C

[解析]A. “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句子杂糅了)B.“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并列不当)D.“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敝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谓语与宾语不搭配)

5.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答案]A

[解析] 可能有同学选了B,其实根据对联的最基本的平仄要求仄起平收就可以排除B,不选B还因为内容上“芙蓉”与“荷花”重复;同时“芙蓉”与“荷花”在结构上不同,一为联绵,一为偏正;而且在传统上也是“秋月”对“春风”,更合意境。

当然题目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芙蓉”对“杨柳”严格讲来不工整,因为“芙蓉”是联绵词,“杨柳”是联合式复合词。 附录:联绵词小知识

在汉语中,有一种词叫联绵词。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包括在单纯词中,它包含了双声的,如:“仿佛”、“伶俐”等,也有叠韵的。 连绵词有三种类型:

1、双声词。双声词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连绵词。

2、叠韵词。叠韵词指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连绵词。如“骆驼”“徘徊”。 3、非双声叠韵词。非双声叠韵词指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连绵词。如:“芙蓉” 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古代严式对更主张在联绵词中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上,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向了高峰。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以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开始打破人们对科学的迷信。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通过媒体传播时。那些参与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陷入了深深地内疚之中。他们开始感到,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存在着潘多拉拉盒子。

20世纪后半叶,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开端的分子生物学革命逐渐成了科学舞台上的主角。20世纪60年代初,遗传密码被破译。1969年,DNA限制性的内切酶被发现。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保罗〃伯格将猿猴病毒40(SV40)的DNA引入大肠杆菌并与其DNA重组,获得了一种新的带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由于SV40对鼠类动物具有致癌性,还可以在试管内使人的正常细胞转达化为癌细胞,因此伯格的重组大肠杆菌就有可能具有致癌性。 大肠杆菌广泛存于人体肠道内,如果含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在人群间传播,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美国著名分子病毒学家罗伯特〃普兰克了解了伯格的工作后,立即与他通电话,指出这种大肠杆菌可能成为传播人类肿瘤的媒介,并建议他暂停此项研究。这使伯格特非常犹豫,他深知DNA重组技术的革命意义,但他也为此项研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担忧,在与其它生物学家讨论后,他毅然决定暂停此项研究。 但是,DNA重组的研究并未停止,并在其他实验室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1974年7月,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伯格等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联名发表了一封建议信,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因为“伯格信件”的倡议,1975年2月,16个国家的140位著名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基因重组技术会促进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进展,可是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门对此做了一个题为《DNA争论:科学反对它自己》的专题节目,向公众普及科学伦理。 在伯格信件中,积极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 限制,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堪称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选自《环球科学》2009年第2期,有删改) 6. 下列关于“伯格信件”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21世纪教育网

A 伯格信件是伯格等分子生物学家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74年7月联名发表的一封

建议信。

B 伯格信件提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基因重组研究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无法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知的后果。

C 在伯格信件中,伯格等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他们从事并取得成果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

行限制。

D “伯格信件”这一科学史上的重大时间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 [答案]B

7.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中称科学为一种新的“偶像”,这是对在欢呼中登上神坛的科学的批判。 B. DNA重组技术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也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C. 杰出的科学家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D. 加州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分子生物学革命产生的生物新类型。 [答案]B

8. 本文原标题为“科学反对他自己”,依据文章,对该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反对它自己并不意味着反对它的全部,而是反对它有悖于科学伦理的部分。 B 只是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C 防止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对人类造成危害,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D 新科学反对旧科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答案]D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单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 ,.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